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1.英国殖民统治的建立(1)1757年,英国人与印度人在印度西部的普拉西展开了一次决战——普拉西战役,此后,胜利了的英国人开始在印度站住了脚,占领了印度东部恒河口一带的富饶土地(孟加拉地区),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首府加尔各答的威廉斯堡)。
(2)此前英国人已经控制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商业城市孟买和东南海岸的商业城市马德拉斯。
因此,印度最早的现代报刊,便是在这三个城市首先出现的。
(3)随着英国在印度进一步扩大殖民范围,1857—1859年全国性的印度土著士兵起义失败后,英军占领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此后英国不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而实行直接统治。
现在南亚次大陆主要国家的现代新闻业,都是英国人直接引入的。
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印度民族运动报刊在各地的出现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 民族运动的报刊向全国的发展 年代,印度新闻传播业的民 悄然发展的商业报刊 族斗争和党派斗争时期 通讯社和广播的出现 英国殖民当局对本地文报刊的箝制性新闻政策 英属印度各部分独立后的新闻传播业 独立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和变化印度目前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印度新闻传播史2.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1)1766年,英国人博尔茨(William Bolts)在孟买出版了一份没有报名的报纸,其中包含一些抨击殖民当局的内容。
该报存在时间不长,可算是印度新闻业的一个序曲。
(2)1780年1月29日,另一个英国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印刷工人)希基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印度第一家较正规的报纸《希基氏孟加拉公报或加尔各答大众广知者报》。
该报为英文周报,每期两页,主要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
(3)英文报纸出现,较早的如1784年作为英国孟加拉管区的官方机关报《加尔各答公报》、1785年创办的《孟加拉新闻》、1785年创办的《马德拉斯信使报》、1786年创办的《加尔各答纪事报》、1789年创办的《孟买先驱报》、1790年作为英国孟买管区机关报的《孟买信使报》、1791年创办的《孟买公报》等。
一、新闻与宣传1.两者的定义和差别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可能会积极地接受宣传,而观点相佐者,则会回避接受和抵制宣传。
在商业宣传中,只有需要者才会响应宣传,其他人很少会主动接受宣传、喜欢宣传。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宣传的“最大-最大策略”。
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3.宣传伦理戈培尔发动“波兰威胁”的宣传攻势时有一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
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4.新闻中的宣传,分析问题的参照系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梅里尔等列举了11种常用于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Merrill,Lee & Friedlander,1990)。
这些宣传技巧的使用便形成了语义噪音,给受众带来了信息解码的困难。
它们是:(1)用单向和静态的方式表现人物和事件,使受众形成定向思维(creation of stereotypes);(2)把观点包装成事实(presentation of opinion as fact);(3)有选择地使用引语,通过表面客观的手段达到主观的目的(speaking through sources) ;(4)使用情感动词和副词对直接或间接引语呈现否定或肯定的态度(biased attribution);(5)在信息方面有所选择,如记者有时使用某些事实而不用另外一些事实(information selection);(6)不顾受众的知情权,对某个新闻事件完全不报道或漏掉新闻事件的某些事实(news management);(7)采用不同的称号(use of labels),如,一个新闻事件中的“游击队员”(guerrillas )可能在其它地方就变成了“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s);(8)用笼统的词语进行概述(vague authority),比如使用“许多人”或“大多数人”(many people或most people)等词语;(9)根据要塑造的形象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语言、照片或音响资料(selective factuality);(10)以偏概全,用个体代表整体(one-person-cross-section);(11)借口无法查对,对事实不再进行追踪(the “not available” ploy),这种方法经常用在报道结尾。
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1)大约10万年前,人类产生了语言,从此人类能够通过各种音节的组合,表达较为复杂、抽象的意思。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公元前3500多年,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腓尼基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3)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手抄传递的信息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而且手抄的文字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
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 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的过程 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商业报刊时期” 广播电视媒介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介的发展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未来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二、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1.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
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北京大学新闻史论(614)+新闻实务(847)<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1-2003年新闻学基础知识,2002年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2001-2006年新闻学,暂无答案。
(本项不单卖,购买全套赠送此项)注: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考研论坛,真题会随时在网站更新,大家下载即可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7页¥402-2《外国新闻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50页¥502-3《新闻事业简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8页¥402-4中国新闻史辅导笔记。
手写版,共56页¥60注:报名辅导班请登录跨考网进行详细咨询。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套餐优惠价:¥168指定参考书目此科目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适用学院/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05030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612)<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2000年-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由于出题老师固定,历年真题参考价值很大。
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论坛,只要收集到我们即会在网站更新,大家可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本科生笔记。
出题老师授课,非常全面和清晰。
手写版,共29页¥402-2新闻传播考点精要汇集。
内部参考资料,介绍了传播理论考点、外新史考点等众多考试点。
打印版,共39页¥402-3外国新闻史复习要点。
陈立丹版《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要点,条理性好,重点突出。
打印版,共17页¥302-4新闻史硕士课程大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研究生资料,硕士课程同样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详实,包括中国史和外国史两部分,主题分明。
打印版,共58页¥352-5新闻学重点笔记。
2016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参考书目、重难点、观点分析、题型、习题解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重要贴士】?1、全程做好计划:楼主的考研复习计划已经记满了一个小本,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每天做完就在计划本上划掉,看着一整天的计划全部完成会有说不出来的满足。
说下计划的重要性,首先它会保证你的复习进度,不会落下什么。
另外,最重要的是它会调整你的心态,尤其是考前一个月大家心态较浮躁,会出现没信心或学不进去的时候,楼主就是开始没信心能考上,复读一年的心都有了,后来每每看到计划本就有了一分踏实,心想这么多努力都做了,结果总不会太次,这份踏实一直延续到考场。
?2、学会放弃: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就请你放弃出去逛街、看电影、唱K等想法,女孩子也就不要化妆啦,反正每天泡在图书馆里身边都是同样灰头土脸的考研狗们。
还有,该翘的课也赶紧翘吧,跟老师打好招呼,奖学金什么的也别想了,什么志愿者啊实习的机会啊就眼睁睁地放过吧,等你考上了这些全都是浮云!一心考研,别无他想。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以及群体规范的制约。
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大众传播的影响。
拉扎斯菲尔德,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年,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
在伊里县进行,又称“伊里调查”。
IPP指数分析。
IPP指数: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种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由于俄国长期处于高度集权统治下,俄国没有从民间新闻纸转向官方报刊的发展过程,而是形成了由官办到非官办的发展过程。
(1)1702年12月,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出版一份印刷报纸,于是便开始了俄国的现代新闻史。
1703年1月2日,该报以《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军事和其他事件新闻》为报名出版。
1719年该报改名《圣彼得堡新闻》,简称《新闻报》。
该报主要读者是政府官员,始终是沙皇政府的官报。
最初,报纸出版不定期,1815年起变成日报,是为俄国最早的日报,1917年停刊。
(2)俄国最早的杂志是官办的,即1728年俄国科学院接管《新闻报》后出版的《新 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19世纪中叶至1917年,在“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的俄国新闻传播业 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苏联新闻传播业初期的发展(1925—1940) 1925—1991年: 二战时期的苏联新闻传播业(1941—1945) 苏联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战后新闻事业恢复和发展时期(1946—1986) 苏联的新闻改革时期(1986—1991) 初期的变化“8·19”事件后俄罗斯 传媒业的集中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传媒所有制的结构特点俄罗斯联邦新闻传播业的现状俄国新闻传播史闻报每月注释》。
俄国人写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是18世纪中叶主编该报的M.B.罗蒙诺索夫写的《论新闻业者的责任》。
(3)1756年,俄国的第一张非官方报纸《莫斯科新闻》由莫斯科大学创办,全国发行,每周发行两次,初期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介绍西方思想观念。
(4)18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了一系列讽刺杂志,但影响微小。
18世纪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为维护统治,开始对民办报刊实行压制,传播民主主义思想的报刊全部被查封。
第三篇第八章 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区(即语言学上的拉丁美洲)1.报刊业发展缓慢拉美多数国家在18世纪初出现现代报刊,这在世界上也是相当早的。
然而,这些国家现代报刊的发展却极其缓慢。
拉美国家现代报刊发展缓慢的原因有:(1)宗主国对新闻文化的忽视,各殖民地实行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新闻文化的流通。
(2)由于不鼓励欧洲人移民,这些国家的民众主体是以原来的印第安人、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与少数欧洲人混血后裔为主。
在这种历史基础上形成的拉美民族,他们接受的传统报刊业发展缓慢 广播电视业发展相对迅速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区 基本民营的新闻传播体制 古巴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制 西班牙语区与葡萄牙语区的差异 世界上第二个日报发行量最大的区域 英语区 收音机和电视机完全饱和的地区之一 广播电视业体制,欧洲模式的加拿大与美国模式相形对照 美加新闻传播文化的冲突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文化带有相当的原始传播特点,对于阅读报刊,仍然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持。
(3)各国独立后,由于缺少民主政治的训练,经常发生内战、军事政变,国家长期处于专制统治下,经济发展滞后。
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繁多而杂乱,党报时期相当长久,报刊不是服务于民众对于信息的需求,而是满足各政党宣传的需要,商业性新闻传播业真正得到大发展,尚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情。
2.广播电视业发展相对迅速(1)形式上接近拉美民众传统传播文化的广播和电视,得到了快速发展。
(2)拉美传统的原始色彩的音乐和舞蹈,以及传统的狂欢节,对于现代足球的热衷,刺激了广播和电视业的发展。
(3)墨西哥电视公司、巴西环球集团分别垄断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跨国卫星电视市场,成为世界级的卫星电视媒介集团和这两种语言广播电视娱乐节目的最大输出集团。
拉美上空现在的两大卫星电视网是空中娱乐网和拉美银河电视网。
(4)广电在拉美各国的发展尚不平衡,中美洲各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
2014 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精品辅导资料1、《新闻学概论》学习笔记《新闻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2、《传播学教程》学习笔记《传播学教程》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3、《中国新闻史》学习笔记《中国新闻史》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4、《外国新闻史》学习笔记《外国新闻史》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5、《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学习辅导与重点归纳6、近年新闻热点、网络事件汇总及深度解析7、新闻传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2006-2011)新闻史论2000,2002-2005年新闻综合知识2002-2005年传播史论2003-2005年传播实务2002-2005年8、2012独家更新资料优秀新闻传播学考研精品套餐笔记2012 年独家更新资料,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精品笔记套餐(165页):资料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部信息,包括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导师信息,联系方式,我们提供导师邮箱,方便同学联系导师,师兄考研的时候,也是给自己的导师发过邮件,在考研过程中就给自己想考的导师发过邮件,在考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教导。
学长认为,电子邮件是联系导师的最理想方式。
大家要坚持给导师发邮件,不能问完问题,就间断了。
斤三年来新闻学传播学的考研招生人数和参考书目变化情况,近三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复试上线人数,近三年新闻传播学保送名单,近三年南师大新闻传播复试线,已经考上的经验,第二部分为考研精品笔记,主要是按照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总结,考上的研究生学长已经将考点在后面注明,比如某个考点是名词解释,后面就有表明名词解释考点,第二部分是初试五本参考书的经典笔记。
9、独家辅导班讲义(温馨提示:我校没有任何官方专业课辅导班,本辅导班为恩波*翔高针对南师大新闻传播考研开办)1、新闻学概论国庆辅导班讲义2、传播学教程国庆辅导班讲义3、中国新闻史国庆辅导班讲义4、外国新闻传播史国庆辅导班讲义5、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国庆辅导班讲义10、中国新闻史笔记针对中国新闻史的考试特点,以及繁琐难记忆的特征,笔记采用词条体和专题体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考点集中、全面、好查、易记,全方位应对考试中相关的名词解释和简单题。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通过对其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演变。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精彩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外国新闻传播史这一主题,并结合陈力丹和赵永华的笔记,共享我们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们来回顾一下外国新闻传播史的发展。
在古代,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手抄传播,消息传递的范围非常有限。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报纸等印刷品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但信息传播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电报、通信方式、无线电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递的障碍也逐渐消失。
在陈力丹和赵永华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中,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外国新闻传播史,涵盖了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如新闻机构、新闻内容、新闻传播技术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外国新闻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将从个人角度对外国新闻传播史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我看来,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历史上新闻传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新闻传播环境,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提供了一次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探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能力,为信息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一门非常有趣和深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精彩探索,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的外国新闻传播史。
第十七章韩国新闻传播史一、名词解释1.《汉城旬报》答:《汉城旬报》是朝鲜人创办的第一家现代报纸。
1883年10月31日,李氏王朝统理衙门下属的博文局(相当于现在的出版署)创办《汉城旬报》,该报是当局接受开化党人朴泳孝(曾任汉城判尹,即市长)的建议而创办的,其性质与中国清末官报类似,它是由王朝官方出版的现代性质的报纸,有4名编辑,全部采用汉文,主要翻译来自外国报纸的消息,编辑谨慎,言论缓和,是一份官员必订、供知识分子阅读的报纸。
1884年12月4日,在甲申政变中,《汉城旬报》的设施被烧毁。
2.“三韩”答:“三韩”是古代(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
三韩后来被新罗所统一。
三韩存在时期有时也被称作“朝鲜前三国时代”。
“韩”在韩语中是“伟大”或“领袖”的意思,与“可汗”同源。
大韩民国的国名中就含有这个“韩”字。
前108年,卫满朝鲜灭亡,辰国一词在典籍中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三韩。
到4世纪马韩已被南下的百济所统治。
辰韩被新罗吸收,弁韩则演化成伽倻后又被新罗吸收。
三韩被认为是城邦式的松散联盟。
3.MBC答:MBC(Munhw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韩国文化广播公司的英文简写。
MBC是以公益财团放送文化振兴会为大股东,经营依靠广告收益的股份制公营文化放送公司。
在可信度,好感度,收视率及影响力等方面均居韩国第一位,是一家深受观众喜爱的广播电视台。
MBC自1961年成立以来,通过全国19家地方分公司,形成了全国性网络。
MBC作为国际型媒体集团,不仅在国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因其有诸多高品质、优秀的节目内容出口到海外50多个国家而深受海外观众的好评。
它是韩国三大电视主流媒体之一, 是一家民间电视台。
4.《独立新闻》答:《独立新闻》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份现代意义的民营报纸,1896年4月7日由旅美医学博士徐载弼创办。
该报每周三期,主张改革政治体制,提倡民权和民族主义。
新闻文体读书笔记(精选3篇)新闻文体读书笔记1《新闻理论十讲》是陈丹力教授理想状态下最适合中国本土的新闻理论教材。
摒弃抽象的概念用第一人称,直白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在浅显易懂中由浅入深地了解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主要分为十讲,分别从新闻与叙述事实、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新闻客观性原则、大众传媒的职能、新闻出版自由、新闻法、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宣传学、舆论学。
系统的为我们阐述了新闻报道的内涵相关法律规定。
是一本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同时是了解新闻专业的基础读本。
第一.为我们明晰新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不如第一讲新闻与叙述事实为我们区分新闻与舆论、新闻与宣传的概念和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新闻的定义,而我国则是以陆定一先生的观点为依据。
其中作者指出“有闻必录”与新闻的客观性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国最早出现“有闻必录”是在19世纪末是一种新闻招徕的广告语言从来都不是新闻客观性的内涵表述。
例如当时上海传媒上的“有闻必录,无言不详”、“有闻必录,无奇不搜”、“人吉如是,未知确否,姑志之,以符有闻必录之例”。
同时举出了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中就对“有闻必录”作出过批。
作者对这些概念的细致的区别更是体现了他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用统筹学上通用的黄金分割比例“0.618”来佐证舆论的意义。
对引证的例子、名人言论不是单一的截取出某个字词、某句话而是力求完整的再现原作者的原意,这样审慎的学术态度是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
第二.结构、观点和表达的新颖性。
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
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本书摒弃了抽象的论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直白生动,深入浅出。
书中的大量案例和图片,更增添了阅读上的快乐和理解上的便利。
第一篇第一章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1.触觉和嗅觉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凭借触觉和嗅觉来寻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是最为原始的,也是无法超越的。
2.视觉符号触觉和嗅觉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 视觉符号听觉符号 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传播的文字媒介 世界地理大发现走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先导——印刷术的发明 欧洲地理连成一片文明地区 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通行标准语的形成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 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文化转向世俗社会电子媒介的几何级数发展 世界新闻流通的不平衡和内容趋向大众化互联网 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到来 信息社会Web3.0时代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实际的动作,或利用物体,或描绘简单图形,向别人传递信息。
对接受者来说,这些均为原始的视觉符号。
3.听觉符号通过发出原发性声音、模拟性声音,或通过简单的敲击发出声音,向其他人传递信息。
如果这类声音被接受和理解,即为原始性的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1.语言现在和未来的任何高级传播媒介,都必须以语言为媒介,词语是传播的基本单元。
语言不单纯是一种传播媒介,语言同时也是人的思维本身。
语言是文化的边界,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但同时也局限了信息的传播。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这需要了解世界语言的谱系。
“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
即语言→语支→语族→语系。
2.世界六大语系(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这一语系的起源地在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两北部。
印度欧洲的族群有共同的语言特点,故称“印欧语系”。
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国家将市场经济向全球拓展,以及后来的美国、俄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保护国、托管地,这些国家的语言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十章 加拿大新闻传播史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752—1867年:英国北美殖民时期加拿大的新闻传播业1.加拿大新闻业的开端英国人在其占领的现在加拿大领土内出版的报纸,是加拿大新闻业的开端。
(1)第一家是1752年3月23日由约翰·布谢尔在新科斯舍(后来加拿大的一个省)的哈利法克斯(后来的省府)出版的《哈利法克斯公报》。
这是由英国殖民当局出版的官报。
内容只有当地的商业和官方信息,不承担报道外部世界的职责。
(2)第一家杂志也是在这个地方出版的,即约翰·豪1789年创办的《新科斯舍杂志与文学、政治、新闻综合评论》,只存在了三年。
(3)英国最初统治的30年,每个省都有一两家规模很小的报纸。
最重要的是蒙特利尔出版的英、法文《公报》,最初全称“商业与文学公报”,1778年由弗•梅普莱创办,其英文版出版至今。
1752—1867年:英国北美殖民时期加拿大的新闻传播业 1867—1945年:历经 建国之初报刊随领土的扩大和连通分布到全国 繁荣与萧条、和平与战争 加拿大报刊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的加拿大新闻传播业 广播电台在加拿大的创立 二战后至21世纪初加拿大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特点报纸加拿大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 杂志广播电视 通讯社加拿大新闻传播史2.18世纪70~80年代18世纪70~8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对加拿大的影响是独特的。
加拿大已经出现的报纸虽然有改革派和反改革派的划分,但都是以对政府负责程度作为标准,谈不上革命。
3.1812—1814美加战争(1)1812—1814年美英(加)间发生战争,加剧了双方观念的分歧。
随着美国影响的扩大,加拿大出现了对出版自由的并不强烈的追求。
(2)1814年美英(加)停战,大湖区被规定为和平区,此后加拿大进入第一次经济发展时期,形成第一次移民高潮。
4.19世纪上半叶的新闻业(1)城市的形成和交通的便利,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第四篇第十三章 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东南亚1.东南亚早期的印刷新闻业(1)在西方人16世纪初到来之前,东南亚存在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较小的文明国家。
公元七世纪,苏门答腊岛上有室利佛逝王朝,留下了6块石刻碑文,有些可以视为印尼古代的新闻传播。
(2)荷兰人1602年将荷属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尼西亚,1615年,他们在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出版官方“公报”性质的荷兰文《新闻纪要》(Memorie des Nouvelles )。
是为亚洲最早的现代新闻刊物。
(3)西班牙人早在16世纪末就将印刷机带到了菲律宾。
东南亚 各国新闻政策差异较大 南亚 新闻传播业总体水平落后 东亚概况 东亚 总体较为发达的新闻传播业 两种不同的新闻体制 中亚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亚洲(西亚除外)新闻(4)18世纪,印尼出现面向社会的报纸《巴达维亚新闻》;到19世纪初,菲律宾出现定期新闻刊物,而葡萄牙人1807年在中国领土澳门创办了第一家葡文报纸《消息报》。
后来澳门又出现一家葡文报纸《蜜蜂华报》,是葡人内部党派斗争的产物,与社会性的新闻传播关系不大。
(5)马来半岛的第一家报纸(英文)出现于1805年,最早的现代中文期刊也是在同一时期(1815)由英国传教士在这里创办。
泰国最早的报纸(英文)由一位美国传教医生创办于1844年。
越南最早的报纸(法文)是法国人于1861年创办的。
2.广播电视业这个地区的广播出现很早,大多是在20世纪20年代,但发展很慢,电视则出现于60年代以后。
这个地区的国家都是“东盟”成员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居世界前位,但也不够平衡,其中柬埔寨由于连年战争、老挝由于所处的内陆封闭环境,不仅经济发展较弱,新闻传播业也很弱。
越南正处于经济改革的运动中,新闻传播业发展相对好些。
其他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则处于高涨时期。
3.二战中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各国大多被日本侵占,日本迅速在占领地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的新闻传播业,其中泰国成为法西斯轴心国成员。
第九讲宣传学9.1 复习笔记一、宣传概念的历史和定义1.宣传的历史(1)宣传这个词用于“观点的移植”这个现代概念,起源于17世纪初罗马教皇建立的宣传信仰圣教会。
(2)18世纪以后,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传这个概念得到普及,而且运用也很广泛。
(3)“宣传”这个概念的现代含义是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由日本转入中国的,留学日本的人把这个词从日本传回来,要在汉语中找一个词对应,就使用“宣传”这个概念。
2.宣传的定义(1)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2)宣传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各种符号——有声的符号和无声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达到的目的,一是引导人们的态度,二是控制人们的行为。
(3)它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传播学者拉斯韦尔1934年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宣传,从最广泛的含义而言,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二、宣传的几个特点(1)宣传的本质是劝服。
强制灌输的行为,严格意义上不是宣传,而是一种以暴力威胁为背景的行为。
(2)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例如各种表演)向特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在宣传中是辅助性的,因而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
(3)宣传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道者,一类是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
①对同道者的宣传目的,在于巩固已有的信念,并通过同道者进一步扩大宣传。
②从宣传策略上考虑,宣传重点应在于为被卷入的人群。
(4)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
在宣传中,宣传者是施控者,要经常根据宣传对象的反应对宣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因而,宣传者需要智慧。
一流的宣传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宣传目标。
三、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1.西方常用的宣传策略或技巧(1)加以恶名(又称“标签法”)即给一种观点(或人物、事物)贴上坏标签,使人们不经验证就对某种观点、某个人、某一事物持反感态度并加以谴责,例如“民族败类”、“反动派”等。
第三章外国新闻传播业的产生一、古代新闻传播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⑴新闻传播业的四个特点: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有采集新闻与传播新闻的手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新闻传播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⑵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前新闻传播业时期,即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古代新闻传播时期。
⑶古代新闻的三个阶段:原始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
2、原始新闻传播原始新闻传播是指人类早期使用各种原始的、简单的生理手段来进行传播的活动。
包括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⑴口头传播: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之一。
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古希腊马拉松报捷菲迪皮茨)⑵标记传播:借用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播信息的传播活动。
(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⑶声光传播:借助声音或者光波为信号传递信息,传播距离远,排列组合变化较多,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挥动旗幡。
褒姒烽火戏诸侯)⑷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图式传播孕育着文字,是原始新闻传播的高级形态。
3、手写新闻传播⑴手写新闻传播的出现:文字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文字与书写工具出现之后,人类传播就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手写新闻传播。
(古埃及纸草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骨棒、芦杆在泥板上刻字为楔形文字;古印度人书写在石、陶、象牙、树叶上,为印章文字。
欧亚羊皮纸,蔡伦造纸术)⑵两种手抄新闻①官方公报《每日纪闻》: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将元老院议事记录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并手抄多份,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重要城市公示。
后来屋大维将布告牌发展为手抄官报。
内容: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记事。
目的:凯撒通过将上层会议内容公之于众来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
②新闻信新闻信指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
欧洲古代的新闻信分为公信和私信。
公信为官方的新闻信,多传递政情、国事。
私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新闻传播形式,是手抄报纸产生的基础。
(新闻信发行者自备船只和奴隶,亲自到政府议事厅抄录官报内容,上船口述,由奴隶抄录,每到一处再分送各个订户。
)4、印刷新闻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⑴印刷术的发明:中国毕昇活字印刷术。
朝鲜最早发明铜活字。
德国古登堡在15C中叶发明铅活字,还参照榨酒机的结构制成了手动印刷机、印刷油墨等成套的印刷技术。
⑵印刷术的运用:印刷术的出现使信息可以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便于大众获取信息。
雕版印刷在中国长期沿用,活字印刷术未能成为主流,主要原因是统治阶层希图知识、消息贵族化、垄断化,而不欲知识、信息大众化,为了一己私欲而实行的愚民政策。
从世界范围看,直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印刷术才广泛地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
既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不愿意放弃对文化的垄断,也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崛起之前,封建主义社会本身没有推广、普及印刷术的内在社会需求。
5、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未构成新闻业的原因:⑴原始新闻传播活动规模小,通常只面向某特定对象而不是面向整个社会;⑵没有专事新闻采集、传播的机构;⑶传播手段落后。
二、16C的手抄小报与新闻书(新闻业的萌芽与过渡期)1、手抄小报与新闻书诞生的社会环境⑴经济因素:①商品生产在封建主义社会迅速发展、壮大。
②封建贵族和新兴资本势力为了获得生产资料和开辟海外贸易市场,不断进行海上冒险,开辟新航路。
⑵政治因素:经济上生产方式的变革造成欧洲社会动荡不断,新旧势力斗争激烈。
主要斗争包括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和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
经济活动、政治斗争都使新闻量剧增,强化了社会各阶层对局势关心的迫切性。
2、手抄小报与新闻书的出现⑴手抄小报:由专人打听有关消息,抄写公开发行与出售。
(围栏阅读,走近收费;新闻坊;沿街叫卖;订货;定期寄出)威尼斯小报:手抄小报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威尼斯。
由于威尼斯地处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地中海中的亚平宁半岛,16C资本主义经济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得到迅速发展,威尼斯成为交通要冲,使得手抄报纸在威尼斯首先出现。
1566年手抄小报被命名为手抄新闻。
手抄小报篇幅短、文字少、不定期出版,沿街出售,每份一个铜币。
内容包括商品行情、船期、交通信息,后来出现战事、政治信息,引起封建统治阶级的恐惧和敌视。
⑵新闻书:不定期出现的新闻印刷品,内容类似大事年表,多为书本形式,故名新闻书。
新闻书一般为印刷制作,发布的信息相对重大。
新闻书首先出现在尼德兰,主要刊载欧洲与近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大事,新闻性比手抄小报强,通常在书店、集市或街头出售。
1502年德国出版的报道打败土耳其人的印刷品中首次使用了报纸一词。
⑶新闻书和手抄小报是世界近代报刊的雏形,带来了人类传播史上的传播质变:①传播面向整个社会,而不是如内部文件一样仅仅面向某特定对象。
②出现了专门采集新闻、发布新闻的机构。
③从事这项活动的行业队伍出现。
④后来采用了先进的印刷技术。
三、从定期报刊到日报(近代新闻事业诞生)1、图书、报纸、期刊的区别⑴从内容深浅看,图书深、期刊次之、报纸再次之。
⑵从出现时间看,图书是非连续出版物,而报刊均为连续出版物,一般定期。
⑶从装帧看,报纸是散张,可以两面印刷,期刊图书采用书本式装订。
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刊业即世界近代新闻业诞生。
2、定期报刊定期报刊出现在17C初。
最早德国《通告—报道或新闻报》(1609)《报道》。
尼德兰《安德卫普新闻》(1605)。
英国《每周新闻》(1621)。
法国《公报》(1631),勒诺多创办,官报。
特点:⑴出版物形式不一,有书本型,也有散张型。
⑵内容先以国外新闻为主,后来才能渐次增加为当局所允许的国内新闻与言论。
3、早期日报最早德国1660《莱比锡新闻》1650莱比锡书商里兹赫《新到新闻》。
英国1702麦莱特伦敦《每日新闻》,无标题,两面印刷,分栏。
初步具备近代日报形式。
法国布里索1777《巴黎新闻》,出现广告。
美国1775费城《宾夕法尼亚晚邮报》,1771邓勒普《宾夕法尼亚邮报》。
4、早期期刊具有近代意义的期刊最早出现在巴黎,《学者杂志》,1665年萨洛创办,文化科学杂志,登刊新书介绍、科学报告、科学发明。
同年英国创办《皇家学会哲学汇刊》5、报刊业的诞生17C初新闻传播业诞生:⑴报刊从书籍当中独立出来,成为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
(标志是周刊诞生)⑵报纸与期刊开始分流,初步形成报业中的两个分支。
四、新闻传播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1、客观物质条件⑴造纸业与印刷业的发展。
(生产成本降低、效率提高)⑵交通业与邮政业的发展。
⑶人口集中,城市发展。
(增加信息来源和信息需求,降低报刊发行成本)⑷办报资金开始积累。
(资本主义工商业,广告的出现)⑸王权受到一定限制。
2、社会需求⑴经济需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扩张,世界性商品市场形成。
重要的工商城市、贸易港口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尤其突出。
⑵政治需求: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政治斗争加之宗教改革,造成西欧社会动荡。
新闻信息大量涌现,社会对各种信息需求剧增。
需求与条件的结合,推动了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
(封建社会末期,占政治统治地位的封建贵族一方面利用新闻传播业为自己的私利服务,另一方面又奉行愚民政策,阻挠社会信息的自由扩散、传播。
)五、新闻传播业诞生初期的报业观与出版控制1、新闻传播业诞生初期的报业性质新闻传播业诞生初期的报刊为官报,属于封建主义的官办报刊。
表现:一切报刊的出版均受到官方的严格控制;报刊从创办到运营均受官方的严格控制。
2、封建主义的集权报业观⑴集权报业观源自于古希腊哲人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权力只有掌握在聪明人的手中才是安全的,生产力落后的年代只有奴隶主才能接受文化教育。
柏拉图思想反映的是奴隶主阶级的立场、感情。
⑵封建集权报业观的核心是“传播权力论”:认为报刊是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
封建统治者愚弄人民,为的是维护自己的封建专制制度。
3、集权报业对传媒出版的控制⑴封建主义官方对出版的控制手段①君王直接下令实施报业控制。
(都铎王朝亨利八世)②建立特许出版制:国王对该国家出版业实施垄断。
特点:a.皇家印刷商独占印刷权。
b.某些领域实行专门印刷权。
c.发行印刷股。
③实行报刊检查制度:未经检察官审批、任何人不得从事印刷活动。
④通过教会控制报刊的出版。
⑤运用司法手段控制报刊出版。
制定法律律条;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伊丽莎白女王,星法院)。
⑵曾格案件(P42)北美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4、出版权力的变迁⑴印刷商阶段:15C~16C⑵经销商阶段:16C起300年,欧美印刷媒体出版受到世俗政权与宗教势力的严厉限制与镇压,出版权改由官方认可的经销商掌控,印刷商只能根据经销商提供的版本印刷,在出版中退为从属地位。
⑶出版商阶段:18C~19c资产阶级革命争取出版自由。
1710年英国实行版权保护的《安妮女王法》,宣告出版特权制结束。
欧美大众传媒出版业由政治统治渐次进入商业时期。
第四章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资产阶级报业1、近代新闻传播业的时间:17C初到19C末约300年间。
近代新闻传播业的三大类报刊:、⑴封建主义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消亡。
⑵无产阶级报刊: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逐渐产生并发展壮大。
⑶资产阶级报刊:世界近代新闻业的主体。
近代报业首先兴起于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北美,英美法三国发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