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心医院I-125粒子源及DSA应用项目报告表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27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布源,在B超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肝脏肿瘤内。
单个粒子活性0. 5 - 0. 8mCi,半衰期59. 6d,组织间穿透力为17mm,粒子间距约为1cm,治疗结束2个月后复查CT扫描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
结果:本组26例患者41个病灶中,总有效率为81% (CR + PR),6、10、14个月生存率分别是89%、78%和56% 。
治疗操作的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及术后短期感针刺部位疼痛、麻木。
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能延长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标签:125I放射性粒子;原发性肝癌;近距离放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主要观察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间的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1、所有患者经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B超、CT、MR I、肝动脉造影) 、AFP检查或病理活检,根据《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诊断为HCC[3];2、所有患者均不适合外科手术;3、全身性化疗、化疗栓塞术后病情进展;4、广泛门脉癌栓无法栓塞者;5、弥漫乏血供肿瘤。
6、27例病人共有病灶数41个,病灶直径最大5.7cm,最小2. 1cm,平均直径为3.9cm。
7、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70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需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及心电图检查,并完善腹部彩超、腹部CT或肝动脉造影等检查,将相关数据输入TPS系统进行治疗计划设计:根据肿瘤体积的3个互相垂直的直径,计算出肿瘤mPD,即模拟实体肿瘤在处方剂量下的近似剂量分布,制成剂量容积直方图,确定植入肿瘤的导针位置、方向及植入粒子的数目。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张信;方文岩【摘要】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SCLC患者37例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给予EP(顺铂+依托泊苷)方案化疗2-4周期,治疗后1、3、6月复查CT评价疗效,定期随访观察生存期. 结果术后1月CT复查: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5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 19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12例,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1例,总有效率(response rate,RR) 64.9%;术后3月复查:CR 11例,PR17例,SD 8例,PD 1例,总有效率75.7%;术后6月复查:CR 11例,PR 16例,SD 8例,PD 2例,总有效率72.9%.1年生存率64.9%,2年生存率43.2%. 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SCLC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46)004【总页数】3页(P337-339)【关键词】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化疗;临床疗效【作者】张信;方文岩【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居世界大部分国家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1],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占10%-15%,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临床治疗以放化疗为主。
近年来随着影像介入学的发展,125 I粒子植入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院肿瘤科对37例SCLC患者采用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的方法,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肝脏恶性肿瘤(Liver Malignant Neoplasm, LMN)是全球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日渐增多。
近年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来源本研究收集了近三年内在我院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2. 方法(1)治疗方法: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肿瘤大小、位置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疗效评价: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生存期、生活质量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三、疗效分析1. 肿瘤控制情况经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
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患者的肿瘤缩小率达到了XX%,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XX%,部分缓解(PR)率为XX%。
对于不可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肿瘤的进展,延长生存期。
2. 肝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表明患者的肝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3. 生存期与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的随访观察,发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明显延长。
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疼痛程度减轻,食欲改善,活动能力增强等。
这些改善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讨论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优势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其次,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和针对性;最后,通过持续的放射线照射,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要点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均居癌症发病率和死因之首,全球每年发病约2 500 000人,死于肺癌者每年超过1 600 000 人。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形势更加严峻,据《2012年中国肿瘤年报》报道我国肺癌年发病率为57.63/10万,肺癌年病死率为48.87/10万。
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NSCLC) 的主要手段。
但是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行手术切除。
这部分患者在传统的放化疗中获益有限,因此许多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包括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等。
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每年治疗肺癌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
肺部转移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已证实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也可以有效地治疗肺部转移瘤。
1 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的概念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属于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范畴,是放射治疗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病灶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
放射性125 I粒子能以27~35keV 能量发射出γ射线,半衰期为60.2 d。
γ射线有效辐射半径10~15mm内肿瘤细胞的DNA,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 植入方式2.1 影像引导经皮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的影像引导技术有CT、MR及超声等。
2.2 电子支气管镜主要用于:①早期中央型肺癌;②不适合手术或其他根治手段的局限气管内肿瘤。
2.3 开胸主要用于:①术中探查肿瘤不能切除;②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存有残余。
3 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的原则3.1 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循“肿瘤医疗个体化”理念,重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即在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肿瘤科及介入科等共同讨论后决定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
济南市中医医院DSA及III类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表
科学,严谨
报告编制:青岛璞德环境实验室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济南市中医医院DSA及III类射线装置项目
2、项目地点:济南市中医医院
3、建设内容:本项目计划在济南市中医医院建设一套DSA及III类射线装置,总投资约为3000万元,包括新建一台病房放射室的DSA设备及一台老旧的三类X光机设备。
4、项目实施期限:建设将于2023年1月1日开始,2023年2月28日结束。
二、环境现状
1、土壤:根据济南市中医医院的检测报告,项目实施地点的土壤按标准规定,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并无异常。
2、水质:根据济南市中医医院的检测报告,项目实施地点的水质按标准规定,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并无异常。
3、空气:根据济南市中医医院的检测报告,项目实施地点的空气按标准规定,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并无异常。
4、噪声:根据济南市中医医院的检测报告,项目实施地点的噪声按标准规定,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并无异常。
三、环境影响分析
1、放射室设施影响:
(1)放射室设施对土壤的影响:新建DSA设施对土壤的影响很小,因为在此投资3000万元的。
2021年1月第11卷第2期·综 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张 强 郝延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肿瘤内放疗的一种,自21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3D打印模板引导植入的出现,使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因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证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报道较少。
本文分别就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的适应证及其在各类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125I放射性粒子;恶性肿瘤;肿瘤综合治疗;近距离放疗[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2-0062-04癌症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死亡原因[1]。
而放疗是目前效率比率最高的癌症治疗手段,而且放射治疗的花费在所有肿瘤治疗花费中占比小于5%。
另外,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肿瘤患者,放疗可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2]。
而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一种新兴的一种近距离放疗手段因其广泛的适应证、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等优点在众多癌种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治疗往往并非依靠单一的抗肿瘤治疗手段,肿瘤的综合治疗仍是目前的主流。
放疗作为目前主流治疗手段之一,常与其他抗肿瘤治疗联合。
虽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并且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是关于应用现状的报道较少。
现本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放射性粒子植入指征:①手术和外照射治疗后复发,拒绝手术和外照射,肿瘤大小≤7 cm;②病理诊断;③适用的穿刺路径;④无出血倾向或高凝血倾向;⑤身体状况总体良好(KPS>70分);⑥放射性粒子植入耐受性;⑦预期寿命≥3个月。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25例报告
唐一兵;梁真;何飞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9(4)1
【摘要】目的探讨CT 引导下插植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肝癌、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经CT 扫描确定肿瘤侵犯范围,经计算机处理和激光定位器确定插植角度、部位、深度与置管数量.结果 25例32个病灶,完全缓解(CR)18个,部分缓解(PR)7个,无变化(NC)5个,进展(PD)2个,总有效率78.1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低,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是局部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唐一兵;梁真;何飞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宁市,530031;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宁市,530031;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宁市,5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7.5
【相关文献】
1.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J], 刘惠芝;陈美花;郎会霞
2.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J], 俞荷芳;岳庆红;刘
吉昌;付伟;张爱苹
3.CT导引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J], 陈世壮;计磊;方晓敏;董桂芝;白艳春
4.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和进展 [J], 赵晖;韩悦
5.CT导引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J], 贺树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SA引导下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观察闫堂中;侯鲁强;迟强;刘军伟;位思荣;马伟海【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行支架治疗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45例,分成两组,其中普通支架25例、粒子支架20例,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普通支架与粒子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短期吞咽困难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但2~6月复查食道钡餐,粒子支架再狭窄率为15%,明显低于普通支架再狭窄率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月,粒子支架组KPS评分(85.70±9.50)高于普通支架组KPS评分(75.12±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子支架组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普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发生食道再狭窄率低、疗效显著、安全.【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8(029)008【总页数】3页(P594-596)【关键词】食管肿瘤;支架;放射学,介入性【作者】闫堂中;侯鲁强;迟强;刘军伟;位思荣;马伟海【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07医院,山东烟台 264002;解放军第107医院,山东烟台264002;解放军第107医院,山东烟台 264002;解放军第107医院,山东烟台264002;解放军第107医院,山东烟台 264002;解放军第107医院,山东烟台26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R815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明显者,行食道普通支架植入以缓解吞咽困难的症状,但普通食道支架出现再狭窄率非常高[1],而粒子支架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情况又可以持续有效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我院应用定制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情况总结如下。
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分析计划系统(TPS)拟定治疗计划,将粒子植入的处方剂量、所用粒子活度输入TPS,计算靶区内粒子分布图、处方剂量。
采用长15~20 cm、18G带芯穿刺针。
按病变不同大小,分别植入125I粒子10~100粒,54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操作。
1.2.2手术步骤1.2.2.1术前准备行血常规、肝脏肾脏功能、凝血四项、心电图检查,KPS>60分,估计生存期>3个月。
1.2.2.2步骤患者采用仰卧、侧卧或者俯卧位;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者静脉麻醉,仰卧位的患者因为穿刺要经肠道,术前流质饮食1 d,术后禁食3 d;局部麻醉的患者无需禁食及肠道准备,静脉麻醉的患者术前禁食水6 h。
CT扫描定位:设计进针角度、路线,术前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或者静脉复合麻醉,经前腹壁进针者,尽可能选择腹腔脂肪间隙进针避开胃或肠道,穿刺途径胃或肠道者,采用一点穿刺、多点释放,针尖退至胃或肠道外脂肪间隙才调整进针方向,尽量避免穿刺损伤空腔脏器。
采用俯卧位和侧卧的患者,进针尽量贴近椎体,避免损伤肾脏或者腹主动脉或者下腔静脉等血管和脏器。
依据术前TPS计划,采用粒子植入枪依次植入活度0.7~0.9 mCi,粒子10~100粒,肿瘤周围剂量60~130 Gy。
1.2.2.3术后处理和观察①经前腹壁穿刺但未经消化道的患者术后需禁食24 h;②穿刺针道经过胃肠道的患者术后禁食水3 d,并且需用生长抑制剂、泵离子抑制剂、肠道外营养;③经后背进针的患者术后立刻可进食,无需特殊处理。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6 h。
1.3疗效及评定标准术后2、4、6个月分别行CT扫描评价肿瘤变化,按照WHO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
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肿瘤缩小>50%;无变化(no change,NC):肿瘤缩小25%。
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