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

s t ()m S 64

o 812

A

B 《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某次试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 和v 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

1 2 3 4

0.01

2.9

8.03

15.1

则m 与v 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 】. A .22v m =-

B .21v m =-

C . 33v m =-

D .1v m =+

2、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边为x (其中0>x ),面积为y 2cm ,则这样的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可以写为( )A 、2x y = B 、()2

12x y -= C 、()x x y ?-=12 D 、

()x y -=122

3、地表以下的岩层温度y 随着所处深度x 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 与x 的关系可以由公式2035+=x y 来表示,则y 随x 的增大而(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如图1所示,OA 、BA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图中S 和t 分别表示运动路程 和时间,根据图象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 ( )

A 、2.5m

B 、2m

C 、1.5m

D 、1m

5、表格列出了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皮球从高度d 落 下时弹跳高度b 与下落高d 的关系,试问下面的哪个式子能表示这种关系(单位cm )( )

A 、2d b =

B 、d b 2=

C 、25+=d b

D 、2

d

b =

6、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 )与所挂的物体的重量x (kg )间有下x 0 1 2 3 4 5 y

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B .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C . 物体质量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D . 所挂物体质量为7kg 时,弹簧长度为13.5cm

50 80 100 150

25

40

50

75

图1

7、在关系式y=3x+5中,下列说法:①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②x 的数值可以任意选择;③y 是变量,它的值与x 无关;④用关系式表示的不能用图象表示;⑤y 与x 的关系还可以用列表法和图象法表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8、张大伯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min ,到了一个离家900m 的阅报亭,看了10min 报纸后,用了15min 返回到家,如图2图象中能表示张大伯离家时间与距离之间关系的是( )

9.“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

【 】.

10.甲、乙两同学从A 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

驶到B 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 (千米)和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其中,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有 (1) 他们都行驶了18千米; (2) 甲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 (3) 乙比甲晚出发了0.5小时; (4) 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5) 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A.2个 B.4个 C.3个 D.5个

(6) 3. 一辆汽车由韶关匀速驶往广州,下列图象中大致能反映汽车距离广州的路程s (千米)

和行驶时间t (小时)的关系的是 【 】. 12.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输入 (1)

2

3

4

5

… 输出

那么,当输入数据8时,输出的数据是 【 】. A.

861 B.863 C.865 D.8

67

13. 如图2,图象(折线OEFPMN )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B.第12分时汽车的速度是0千米/时 C.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

A

B

D S (千米)

18

t (小时)

乙 O

1

2.5

图2

O

路程(S)10050D.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

14 向高为10厘米的容器中注水,注满为止,若注水量V (厘米3

)与水深h (厘米)之间的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3所示,则这个容器是下列四个图中的 【 】.

15、水池中原有3升水,现每分钟向池内注1升,

则水池内水量Q (升)与注水时间t (分)之间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

16、对关系式x y 2

1

2-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x 看作自变量时,y 就是因变量 B .随着x 值的增大,y 值变小 C .在非负数范围内,y 可以最大值为3 D .当y=0时,x 的值为

2

3 17、土地沙漠化是人类生存的大敌,某地原有绿地a 万公顷,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植被

遭到严重破坏,经观察前段时间土地沙化速度为0.1万公顷/年,当人们意识到环境恶化的危害性之后,决定改变环境,以每年0.3万公顷的速度进行绿化,那么t 年以后该地的绿地面积与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中的哪一个来近似地刻画( )

18、小强将一个球竖直向上抛起,球升到最高点,垂直下落,直到地面.在此过程中,球的

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一幅来近似地刻画( ) 19、如图所示是某市某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这天15点时温度最高 B .这天3点时温度最低

C .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13℃

D .这无力点时温度是30℃

20、某装满水的水池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池的一半水后,停止放水并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注水,

水池注满后停止注水,又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放完水池的水,若水池的存水量为V (m ),放水或注水时间为t (min ),则V 与t 的关系的大致图象只能是( )

21、小亮的奶奶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奶奶看了10分钟报

纸后,用了15分钟返回家.下面图中的哪一幅能表示奶奶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某城市大剧院地面的一部分为扇形,观众席的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

排 数 1 2 3 4 … 座位数

50

53

56

59

上述问题中,第五排、第六排分别有 个、 个座位;第n 排有 个座位. 2、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与时间的

图3

关系如图3所示,那么可以知道:

① 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 . ② 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 m/s.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s)与气温x(o C)之

间在如下关系:3315

3

+=x y

(1)当气温x=15 o C 时,声音的速度y= m/s .

(2)当气温x=22 o C 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s 后才听到声音响,则此人与燃放的烟花所在地相距 m

4拖拉机工作时,油箱中的余油量Q (升)与工作时间t (时)的关系式为406Q t =-.当4t =时,Q =_________,从关系式可知道这台拖拉机最多可工作_________小时. 5、一个长方形周长为12,一边长为x ,面积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则y 与x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当2x =时,y =_________. 6.根据图示的程序计算函数值,

若输入的x 的值为32,则输出的结果为 7.如图,是甲、乙两家商店销售同一种产品的销售价y (元)与销售量x (件)之间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①售2件时甲、乙两家售价一样;②买1件时买乙家的合算;③买3件时买甲家的合算;④买乙家的1件售价约为3元,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8.下面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型图案:

按照

以上

规律继续摆下去,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第五个“上”字需

用 枚棋子;(2)第n 个“上”字需用 枚棋子.

9.如图4所示的关系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书店,又去学校取封信后马上回家,其中x 表示时间,y 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则小明从学校回家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

10.如图5所示,是护士统计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图,这位病人中午12时的体温约为 .

11.根据图6中的程序,当输入x =3时,输出的结果y = .

12小明早晨从家骑车到学校,先上坡后下坡,行程情况如图7所示,若返回时上、下坡的速度仍保持不变,那么小明从学校骑车回家用的时间是_______分?.

图3 输入x 值

(-2≤x ≤-1) (-1<x ≤1) (1<x ≤2)

输出y 值 x

y

4 3 2 1

1 2

(2,4

甲 乙 第13题

第一个“上”字 第二个“上”字 第三个“上”字

第17题图

图4

13、(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是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此变化过程中,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是因变量. (2)甲的速度________乙的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 (3)6时表示________

(4)路程为150km ,甲行驶了____小时,

乙行驶了_____小时.

(5)9时甲在乙的________(前面、后面、相同位置) (6)乙比甲先走了3小时,对吗?__________

三1、如图4,在一个半径为18cm 的圆面上,从中心挖去一个小圆面,当挖去小圆的半径由小变大时,剩下的一个圆环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挖去的圆半径为x (cm ),圆环的面积y (2cm )与x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 (3)当挖去圆的半径由1cm 变化到9cm 时,圆环面的面积由_________2cm 变化到_________2cm .

2、如图6,长方形ABCD 的边长分别为AB=12cm,AD=8cm,点P 、Q 都从点A 出发,分别沿AB-CD 运动,且保持AP=AQ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也随之变化. 当AP 由2cm 变到8cm 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提升能力 超越自我

1、如图7,表现了一辆汽车在行驶途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A 、B 两点分别表示汽车是什么状态?

(2)请你分段描写汽车在第0分到第19分的行驶状况.

(3)司机休息5分钟后继续上路,加速1分钟后开始以6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5分钟后减速,用了2分钟汽车停止,请在原图上画出这段时间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2、某中学校长决定带领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承诺:“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承诺:“包括校长在内所有人按全票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

图4

图6

图7

时间/分

18

36 36

96

路程/百米

图7

(1)设学生数为x ,甲、乙旅行社收费分别为甲y (元)和乙y (元),分别写出两个旅行社收费的表达式.

(2)哪家旅行社收费更优惠?

参考答案

跟踪反馈 挑战自我

一、1、B ;2、C ;3、A ;4、C ;5、D ;6、B ;7、A ;8、D ;

二、1、列表法,图象法,关系式法;2、y=25+0.2a ;3、61,64,50+3(n-1); 4、s=a 2;5、甲,8;6、340,1721;7、16;

20

3

;8、26y x x =-;8; 三、1、(1)通话时间与电话费;其中通话时间是自变量,电话费是因变量;(2)6元.

2、(1)自变量很小圆的半径,因变量是圆环的面积;(2)2324ππy x =-;(3)323π;243π.

3、①时间和退耕还林的面积,其中时间是自变量,退耕还林的面积是因变量. ②逐年增加;③2970亩.

4、①

28y x =+;②28cm ,38cm ;③6;11.

5、略.只要表述合理即可.

四、1、(1)物体的质量与弹簧的长度,物体的质量,弹簧的长度; (2)13.5;(3)逐渐增大;(4)y=12+0.5x ;(5)13.25;

2、当AP=2时,96-4=92,当AP=8时,96-32=64,减少,减少了92-64=28平方厘米;

提升能力 超越自我

1、(1)匀速运动,停止;(2)停止,停止;(3)画图略

2、(1)甲y =240+120x ;乙y =240×60%(x+1);(2)分三种情况讨论(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总结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 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 (a,b)一一对应;其中a为横坐标,b为纵坐标; 3、x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 0;y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 0;Y P(a,b)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b 4、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1 象限横坐标x 纵坐标y -3 -2 -1 0 1a x -1 第一象限正正-2 第二象限负正-3 第三象限负负 第四象限正负 小结:(1)点P(x,y)所在的象限横、纵坐标x、y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x,y)所在的数轴横、纵坐标x、y中必有一数为零; y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a,b),则 a ; b P(a,b)(1)点P到x轴的距离为b ;(2)点P到y轴的距离为 a b (3)点P到原点O的距离为PO=a2 b2 O a x 6、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a)在不x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Y A B 点A、B的纵坐标都等于m; m X b)在不y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Y C 点C、D的横坐标都等于n; n

7、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a) 点 P (m , n )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P 1 (m ,-n ) , 即横坐标丌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b) 点 P (m , n )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P 2 (-m , n ) , 即纵坐标丌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c) 点 P (m , n )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P 3 (-m ,-n )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y y y P P n P 2 n n P O m X - m - m m X O m X O - n P 1 - n P 3 关于 x 轴对称 关于 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d) 点 P (a , b )关于点 Q (m , n ) 的对称点是 M (2m-a ,2n-b ); 8、 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 若点 P ( m , n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m = n ,即横、纵坐标相等; b) 若点 P ( m , n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m = -n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y y n P P n O m X m O X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9、 用坐标点表示移(1)点的平移 将点(x , y )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位,可得对应点(x+a , y ){或(x-a , y )},可记为“右加左减,纵不变”; 将点(x , y )向上(或向下)平移 b 个单位,可得对应点(x , y+b ){或(x , y-b )},可记为“上加下减,横不变”; (2)图形的平移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 a ,相应的新图像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元得到的。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复习

精品文档 自编第一章复习 一、知识梳理 1、指数运算 (1)同底数幂相乘24-?a a =____,23)()(x x -?-=_____ (2)幂的乘方3 4)(a =______,3 3])[(x -=______ (3)积的乘方34)(b a -=______,23)2 1(y x =______ (4)同底数幂相除22-÷a a =____,33)()(x x -÷-=_____ (5)负指数2 )3(--=______,3)2 1 (--=______ (6)科学记数法0.00315=_________,-0.0104=_________ (7)指数混合计算a b a b a 2 1 )4()2(3532?÷- 2、整式乘法 (1)单×单ab bc a 3 133?=____________ (2)单×多 ①)121 (22+-a a a ②)3 1()1213(2xy y x -?+-- (3)?????=++±=±2 22 22b -a b)-b)(a :(a 2)(:多×多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b ab a b a ①)3)(2(b a b a -- ②))(12(y x y x +-- ③2)321 (b a -- ④2)(y x -- ⑤)2)(2(b a b a +- ⑥)3)(3(x x +--- 3、整式除法 (1)单÷单①)7(353234z x z y x -÷=___________ ②22243159b a c b a ÷=___________ ③b a b a 2252 1 2÷=___________ (2)多÷单 ①)3()362(2 3 a a b a a -÷-- ②)2 1()2145(34x x x y x ÷+- 4、简便运算 ①2102 ②1181121152?- ③297 ④)2)(2(-+++y x y x 二、公式法则的逆运用 1、已知,5,4==n m a a 则n m a +2= __ ,n m a 2-= 2、已知,2,3==n n y x 则n xy 22)(= 3、=-?-100100)5()51 ( __ ,=-?-103100)2()2 1( 4、已知10228=?m ,则m = 5、①若,5,10=-=+y x y x 则22y x -= ②若2122=-y x ,3=-y x ,则y x += 6、①如果16)(2=-b a ,2-=ab ,则22b a += __ ②如果4=-b a ,2-=ab ,则22b a += __ 7、①若942++a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等于____ ②若a x x ++10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等于____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 ,宽是b ,如果它的长和宽都增加5,那么它的面积增加___________ 三、考点 1、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10.2 直方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

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 cm (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三、实例探究 例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 3.04.3=11,3 1 可分成 1 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1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_第七章综合训练

x o y 1 3 13 (1) x o y 1 3 (2) -2 (第5题) 图3 相 帅炮 第七章综合训练 班级: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是( ) A 、红星电影院2排 B 、北京市四环路 C 、北偏东30° D 、东经118°,北纬40° 2、若点A (m ,n )在第三象限,则点B (|m |,n )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若点P 在x 轴的下方,y 轴的左方,到每条坐标轴的距离都是3,则点P 的坐标为( ) A 、(3,3) B 、(-3,3) C 、(-3,-3) D 、(3,-3) 4、点P (x ,y ),且xy <0,则点P 在( ) A 、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 B 、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 C 、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 D 、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 5、如图1,与图1中的三角形相比,图2中的三角形发生的变化是( ) 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D 、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6、如图3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帅位于点(1,-2)上,○相位 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 ) A 、(1,-2) B 、(-2,1) C 、(-2,2) D 、(2,-2) 7、若点M (x ,y )的坐标满足x +y =0,则点M 位于( ) A 、第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 C 、第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 8、将△ABC 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整式的乘除(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9 5 4a a a= + B. 3 3 3 33a a a a= ? ? C. 9 5 46 3 2a a a= ? D. ()7 4 3a a= - = ? ? ? ? ? - ? ? ? ? ? ? - 2012 2012 5 3 2 13 5 .2() A. 1 - B. 1 C. 0 D. 1997 3.设()()A b a b a+ - = +2 23 5 3 5,则A=() A. 30ab B. 60ab C. 15ab D. 12ab 4.已知,3 ,5= - = +xy y x则= +2 2y x()

A. 25. B 25- C 19 D 、19- 5.已知,5,3==b a x x 则=-b a x 23( ) A 、 2527 B 、10 9 C 、53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 +b )(m +n ); ②2a (m +n )+b (m +n ); ③m (2a +b )+n (2a +b ); ④2am +2an +bm +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2 ,则a 2+b 2 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 2 +b 2 )(a 4 -b 4 )的结果是( ) A .a 8 +2a 4b 4 +b 8 B .a 8 -2a 4b 4 +b 8 C .a 8 +b 8 D .a 8 -b 8 10.已知m m Q m P 15 8 ,11572-=-= (m 为任意实数) ,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设12142 ++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12.已知51 =+ x x ,那么221x x +=_______。 13.方程()()()()41812523=-+--+x x x x 的解是_______。 14.已知2=+n m ,2-=mn ,则=--)1)(1(n m _______。 15.已知2a =5,2b =10,2c =50,那么a 、b 、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 16.若62 2=-n m ,且3=-n m ,则=+n m . n m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要点感知1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____;(2)决定组距和__________;(3)列__________;(4)画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 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要点感知2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组距和组数__________的标准.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__________组.各个小组内的__________叫做频数. 预习练习2-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 A.n B.1 C.2n D.3n 2-2 如果一组数据共有100个,则通常分成( ) A.3~5组 B.5~12组 C.12~20组 D.20~25组 要点感知3 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的比就是各小组__________的比.各小组频数的和是__________,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_. 预习练习3-1 〔2012·丽水)为了解某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 cm~174.5 cm之间的人数有( ) A.12 B.48 C.72 D.96 知识点1 认识直方图 1.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 ) A.2∶3∶5∶7∶2 B.1∶3∶4∶5∶1 C.2∶3∶5∶6∶2 D.2∶4∶5∶4∶2 2.(2013·三明)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综合训练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x2+1)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如图所示,某班教室有9排5列座位.1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右后方.”2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左后方.”3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左前方.”4号同学说:“小明离1号同学和3号同学的距离一样远.”根据上面4位同学的描述,可知“5号”小明的位置在() A.4排3列 B.4排5列 C.5排4列 D.5排5列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点P(0,-5)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在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内;②点(-x,-y)在第三象限内;③坐标平面内的所有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④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a,b)与点A′(b,a)有可能表示同一个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若点P(2,-3)与点Q(2,x)之间的距离是4,那么x的值是() A.1 B.-7 C.1或-7 D.无法确定 5.点P(a+2,a-2)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A.(0,-2) B.(2,0) C.(4,0) D.(0,-4)

6.一条东西向道路与一条南北向道路的交汇处有一座雕像,甲车位于雕像东方5km处,乙车位于雕像北方7km处.若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雕像的方向同时出发,当甲车到雕像西方1km处时,乙车在() A.雕像北方1km处 B.雕像北方3km处 C.雕像南方1km处 D.雕像南方3km处 7.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直线AD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B、D点的坐标分别为(1,3),(4,0),把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C点平移后相应的点的坐标是() A.(3,3) B.(5,3) C.(3,5) D.(5,5) 8.如图所示,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分别用(2,2)、(4,3)来表示,请在小方格顶点上确定一点C,连接AB、AC、BC,使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则点C的位置可能为() A.(4,4) B.(4,2) C.(2,4) D.(3,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若点M(4,a)与点N(b,-3)的连线平行于x轴,并且点M与点N到y轴的距离相等,那么a、b的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0.若x2-4+|y+2|=0,则点(x,y)在第________象限. 11.已知点N的坐标为(a,a-1),则点N一定不在第________象限. 12.将点A(3,-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5,3),则m=________,n=________. 13.已知点A(a,0)和点B(0,5)两点,且直线AB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0,则a的值是________.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一)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954a a a =+ B. 33333a a a a =?? C. 954632a a a =? D. () 743a a =- = ??? ??-???? ??-20122012532135.2( ) A. 1- B. 1 C. 0 D. 1997 4.已知,3,5=-=+xy y x 则 =+22y x ( ) A. 25. B 25- C 19 D 、19- 5.已知,5,3==b a x x 则 =-b a x 23( ) A 、2527 B 、109 C 、53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b)(m+n); ②2a(m+n)+b(m+n); ③m(2a+b)+n(2a+b); ④2am+2an+bm+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2 ,则a 2+b2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2+b2)(a4-b4)的结果是( ) A .a8+2a4b4+b8 B .a8-2a4b4+b8 C .a8+b8 D .a8-b8 10.已知m m Q m P 158,11572-=-=(m 为任意实数),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设12142++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n m b a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直方图

知识梳理:直方图 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 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 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

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身高在cm ≤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 155≤cm x170 高范围内学生的百分比。 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2015·湖北随州中考改编)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A.(4,-3) B.(-4,3) C.(0,-3) D.(0,3) 2. 如图,1P 、2P 、3 P 这三个点中,在第二象限内的有( ) A .1P 、2P 、3P B .1P 、2P C .1P 、3P D .1P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矩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 (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 A .(2,0) B .(-1,1) C .(-2,1) D .(-1,-1) 4. 已知点P 坐标为,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 是( ) A .(3,3) B .(3,-3) C .(6,-6) D .(3,3)或(6,-6) 5.设点在轴上,且位于原点的左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为一切数 B. , C.为一切数, D. ,

6.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案上各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加正数,那么所 得的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 ) A.形状不变,大小扩大到原来的倍 B.图案向右平移了个单位 C.图案向上平移了个单位 D.图案向右平移了个单位,并且向上平移了个单位 7.已知点,在轴上有一点 点与点的距离为5,则点的坐标 为( ) A.(6,0) B.(0,1) C.(0,-8) D.(6,0)或(0,0) 8. (2015?贵州安顺中考)点P (-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A.(-3,0) B.(-1,6) C.(-3,-6) D.(-1,0) 9.若点),(n m A 在第二象限,则点,(m B -│n │)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0. (2013?山东淄博中考)如果m 是任意实数,那么点P (m -4,m +1)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1. 已知点 是第二象限的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12. 已知点(13)A m -,与点(21)B n +,关于x 轴对称,则m = ,n = . 13. (2015?山东青岛中考)如图,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鱼”的每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 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 3 1 ,那么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是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2m +1)一定在第 __________象限. 15. (2015·四川绵阳中考)如图是轰炸机机群的一个飞行队形,如果最后两架轰炸机的平面坐标分别是A (-2,1)和B (-2,-3),那么第一架轰炸机C 的平面坐标 是__________.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测试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下列数据中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A .某市政府位于北京路32号 B .小明住在某小区3号楼7号 C .太阳在我们的正上方 D .东经130°,北纬54°的城市 2、如图,点A 的坐标为( ) A.(3,4) B.(4,0) C.(4,3) D.(0,3) 3、若点A (m ,n )在第三象限,则点B (|m |,n )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满足42-x +(y+3)2=0,则点P 坐标为( ) A .(2,-3) B .(-2,3) C .(2,3) D .(2,-3)或(-2,-3) 5、已知点P 位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右侧,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3个单位长度,位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上方,距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4个单位长度, 则点P 坐标是( ) A 、(-3,4) B 、(3,4) C 、(-4, 3) D 、(4,3) 6、如果P (a+b, ab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 (a,-b) 在第__象限.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 ,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得到的点是( ) A 、(x+a ,y+b ) B 、(x+a ,y-b ) C 、(x-a ,y+b ) D 、(x-a ,y-b) 8、经过两点A (2,3)、B (-4,3)作直线AB ,则直线AB ( ) A 、平行于x 轴 B 、平行于y 轴 C 、.经过原点 D 、无法确定 9、将△ABC 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 A 、将原图形向x 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B 、将原图形向x 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C 、将原图形向y 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D 、将原图形向y 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10、在坐标系中,已知A (2,0),B (-3,-4),C (0,0),则△ABC 的面积为( ) A 、4 B 、6 C 、8 D 、3 二、填空题:(每题3分,计30分) 11、第三象限内的点P (x,y),满足5=x ,92 =y ,则P 点的坐标是 12、点M (2,-3)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 13、如果点P (x 2-4,y+1)是坐标原点,则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4、边长为300m 的正方形广场四个顶点的四家商场,若商场A (150,150),商场C (-150,-150),那么商场B 、D 的坐标分别为: 15、点P(3m+1,2m-5)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m=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试题.doc

精心整理 2014~ 2015年度第二学期黄流二中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姓名: 班级: 座位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 ∠1和 ∠2是对顶角的是( ) A 1 2 1 C 1 1 B D 2 2 2 A D 2 1 4 B 3 2、如图 AB ∥CD 可以得到( ) (第 2题) C A 、∠1=∠2 B 、∠2=∠3 C 、∠1=∠4 D 、 ∠3= ∠4 3、直线 AB 、CD 、EF 相交于 O ,则 ∠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1° 2 4、如图所示,直线 a 、b 被直线 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 3 件: (第三题) ①∠2= ∠6 ②∠2=∠8 ③∠1+ ∠4=180° ④∠3= ∠8,其中能判断 是 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 2 c 1 3 4 b 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 30°,第二次右拐 30° 6 5 7 8 a (第4题)

精心整理 B、第一次右拐 50°,第二次左拐 130° C、第一次右拐 50°,第二次右拐 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形是由左平移得到的() 7、如,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成的正方形网格 中,阴影部分面与正方形ABCD面的比是() A、3:4 B、5:8 C、9:16 D、1:2 8、下列象属于平移的是() ① 打气筒活塞的复运,② 梯的上下运, ③ 的,④ 的,⑤ 汽在一条笔直的路上 行走 A、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法正确的是() A A、有且只有一条直与已知直平行 E B、垂直于同一条直的两条直互相垂直 C、从直外一点到条直的垂段,叫做点到C ( 第10题) 条直的距离。 D、在平面内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与已知直垂直。 10、直AB∥CD,∠B=23°,∠D=42°,∠E=() A、23° B 、42° C 、65° D 、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1、直AB、CD相交于点O,若∠AOC=100°,E H ∠AOD=___________。 D 12、若AB∥CD,AB∥EF,CD_______EF,其理由 A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G 13、如,在正方体中,与段平行的段有 ______ AB ____________________。 B C 第13题B D 14、平行公理:。 15、把命“等角的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

七年级下册数学10.2 直方图

10.2直方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 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表.【学习重点】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 画直方图时,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行为提示:引导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认真探究,学会落实重点. 解题思路:分析: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组距、频数的单位长度要适中,每两个小长方形之间不留空隙. 方法指导:1.画直方图时,通常把组数、组距表示成横轴、频数表示成纵轴,确定组距是关键. 2.条形图显示各组中的具体数据,而直方图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条形图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而直方图比较各组频数之间的差别 .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境导入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 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P145-14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参加,应怎样整理数据? 答: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有哪些步骤? 答:(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异同? 答:(1)直方图里用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条形图是用小长形的高表示频数;(2)直方图每个长方形之间有一条边共线,条形图每个小长方形独立,中间有间隔. 【合作探究】 典例讲解: 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该校从九年级随机找来50名男生进行了身高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均为整数,单位:cm)列出如下频数分布表: 分组156.5~ 160.5 160.5~ 164.5 164.5~ 168.5 168.5~ 172.5 172.5~ 176.5 176.5~ 180.5 180.5~ 184.5 合计 频数 3 4 12 13 4 2 50 (1)填写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 (3)估计该校九年级男生身高在172 cm以上(不包含172 cm)的约占百分之几?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2017七年级下册数学(有答案)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基础过关作业 1.点P (3,2)在第_______象限. 2.如图,矩形ABCD 中,A (-4,1),B (0,1),C (0,3),则点D 的坐 标为_____. 3.以点M (-3,0)为圆心,以5为半径画圆,分别交x 轴的正半轴,负 半轴于P 、Q 两点,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点Q 的坐标为_______. 4.点M (-3,5)关于x 轴的对称点M 1的坐标是_______;关于y 轴的对 称点M 2?的坐标是______. 5.已知x 轴上的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3,则点P 的坐标为( ) A .(3,0) B .(0,3) C .(0,3)或(0,-3) D .(3,0)或(-3,0)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m 2+1)一定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2x-6,x-5)在第四象限中,则x 的取值 范围是( ) A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九章-2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4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2013-2015中考试题汇编含精讲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14?无锡)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A.6条B.7条C.8条D.9条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2015?自贡)如图,将线段AB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点A点B均落在格点上,请用无刻度直尺在线段AB上画出点P,使AP=,并保留作图痕迹.(备注:本题只是 找点不是证明,∴只需连接一对角线就行) 3.(2014?黄冈)如图,在一张长为8cm,宽为6cm的矩形纸片上,现要剪下一个腰长为5cm 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cm2. 4.(2014?天津)如图,将△ABC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点B,点C均落在格点上. (Ⅰ)计算AC2+BC2的值等于; (Ⅱ)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以AB为一边的矩形,使该矩形的面积等于AC2+BC2,并简要说明画图方法(不要求证明).

5.(2014?淄博)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一边长为4的平行四边形ABCD,请将其剪拼成一个有一边长为6的矩形.(要求: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出裁剪线即可) 三.解答题(共25小题) 6.(2015?温州)各顶点都在方格纸格点(横竖格子线的交错点)上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奥地利数学家皮克(G?Pick,1859~1942年)证明了格点多边形 的面积公式S=a+b﹣1,其中a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b表示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如图,a=4,b=6,S=4+×6﹣1=6 (1)请在图中画一个格点正方形,使它的内部只含有4个格点,并写出它的面积. (2)请在图乙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使它的面积为,且每条边上除顶点外无其它格点.(注:图甲、图乙在答题纸上) 7.(2015?杭州)“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准备制作一组三角形,记这些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并且这些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为大于1且小于5的整数个单位长度.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教案

《直方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教学重点: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 确定组距和组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问题4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 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232 733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https://www.doczj.com/doc/1a19092540.html, 频数分布表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整理和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整理及练习 知识梳理 1.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合的数对,叫做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__________,水平的数轴叫做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取向__________ 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取向__________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__________. 3.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__________,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__________,确定x轴、y轴的__________;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__________;(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__________和各个地点的__________。 5.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__;将点(x,y)向上(点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__。 知识反馈 ★知识点1:有序数对 1.如图是中国象棋盘的一部分,若“帅”位于点(4,0)上,“相”位于点(6,0)上,那么“炮”的位置用有序数对表示应为( ) A.(4,1) B.(1,4) C.(3,1) D.(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