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高中生物必修1)
- 格式:pptx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2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2.了解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3.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了解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细胞通过氧气与有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并将产生的能量转化为ATP分子的过程。
2.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1 糖解作用糖解作用也称为糖分解作用,是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有氧呼吸的第一步。
其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三碳糖(丙酮酸和磷酸甘油酸)。
在这个过程中,糖分子中的部分能量会被释放,并且一部分能量将被储存在NADH和FADH2分子中。
2.2 肯德尔循环肯德尔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呼吸的第二步。
在这个过程中,丙酮酸和磷酸甘油酸进入线粒体的内质网,被氧气氧化。
在此过程中,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的ATP。
2.3 氧化磷酸作用氧化磷酸作用也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有氧呼吸的最后一步。
在线粒体的内质网上,氧气参与反应,将NADH和FADH2转化为ATP。
在此过程中,三个分子的ADP通过与线粒体中的磷酸酯化为三个分子的ATP。
3. 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ATP4. 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糖分子被氧气氧化,产生大量的ATP能量。
这些能量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传递到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细胞呼吸的能量也可以被应用到许多实际场景中,如发电、发动机等。
五、教学方法1.授课法。
2.板书法。
六、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
2.课堂交互评估。
高一生物必修1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细胞呼吸就是糖的氧化。
2.说出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第二课时〕的主要过程。
3.描述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
〔第二课时〕4.概述乳酸发酵与乙醇发酵。
〔第三课时〕5.解释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
〔第四课时〕6.关注细胞呼吸的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蛋白质和脂肪进入柠檬酸循环的方式,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3.通过分析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种生命现象,既要重视局部对于整体的作用,又要重视局部间的联系。
2.感受生命的奇妙,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过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享受愉快地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细胞呼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在分析了物质的交换方式、能量通货——A TP 和生物催化剂——酶以后,安排了细胞呼吸这一节。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教材先简要表达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分析了细胞呼吸的本质、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提出细胞呼吸就是糖的氧化,是放能反应。
需氧呼吸需经历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NADH中的高能电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
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如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最后概括性地指出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具体表现,细胞呼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及需氧呼吸的过程;厌氧呼吸的类型及过程;细胞呼吸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2.教学难点: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结合书本插图,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掌握葡萄糖氧化分解的过程,关注每个阶段产生的ATP、NADH, FADH2的产生情况。
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氧化反应,最终产生CO2、H2O和大量的能量(ATP)。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嵴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酶与底物的接触,从而促进了有氧呼吸的进行。
有氧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3.细胞呼吸的应用细胞呼吸的能量释放可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例如,人体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从而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
此外,细胞呼吸的过程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用于面包、啤酒等食品的生产。
在医学上,细胞呼吸的异常也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肌肉疾病、心脏病等。
4.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探究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存。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大量的能量。
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酵母菌的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例如发酵面包、啤酒等。
通过对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线粒体适应在教学线粒体适应时,首先应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呼吸功能的知识,特别是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和结构。
然后,学生可以阅读相关课本内容,了解呼吸作用的进行过程。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在分组讨论后,教师可以分别讲解每个阶段的反应,并讲清以下几点:首先,应指出以葡萄糖为例讲述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其他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其次,分析有机物产生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在整理出三个阶段后,根据学生状况,进一步分析以下几点:首先,引导学生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配平,并提问,呼吸作用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
接着,指出呼吸作用还消耗水,因此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应该改为:C6H12O6 + 6O2 + 6H2O → 6CO2 + 12H2O + 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