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运输经济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各有关单位须掌握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发掘二者的共性,从而加速我国的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对于该行业也越来越重视。
为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不被损害,各企业都应该对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经济管理高度重视起来。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引言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工作与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互相促进且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繁荣态势。
在完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制度的同时,不但要汲取专家的建议和意见,还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1.1管理制度不健全健全管理制度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目前由于我国交通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无法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结合。
在经济迅速发展阶段,由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量增多,导致运输量过剩,而在经济发展萧条阶段,交通基础设施需求量降低,从而导致赢利下滑。
所以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资源投入有限针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来说,其往往需要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但因为交通基础设施多为大规模项目,在此类项目建设时需投入较大的资金和资源,但部分区域的交通建设资源投入十分有限,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行程。
在开展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受到资源资金的限制,经济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制约了行业的总体进步[1]。
1.3区域发展影响当前,由于交通运输中存在安全管理问题,致使我国交通系统进行的公路交通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已经难以做到与现代国内的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交通运输中安全生产问题现象的发生,使得现阶段我国多数交通消费者仍对当前国内的交通运输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疑虑,不利于未来国内的交通运输市场经济进一步快速地健康发展,严重阻碍了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主要承担的是满足社会整体空间位移工作的开展,这样通过货物运输与客运运输,就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加快各项工作落实的目标,所以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业而言,它不仅具有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政治属性,自身也具有公益属性。
为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则必须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此才能确保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交通运输业经济的不断提升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发展战略;分析引言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更是人民生活和各行各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阶段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有不足之处。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意义分析1.1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也迫切需要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实力。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给交通运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海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大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认清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不断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推动经济发展。
1.2促进交通运输长远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业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进行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的交通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不断改革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中国交通运输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繁荣。
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必须要加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能力,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二者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交通运输力量。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需求;供给;规模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
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
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
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
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
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
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
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综合交通规划市场分析现状1. 市场概况综合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或地区范围内,通过对交通运输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规划,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增长,综合交通规划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市场需求2.1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综合交通规划可以通过交通组织优化、道路建设扩充等措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2 提升交通系统效能综合交通规划可以合理规划交通线网,提升交通系统的效能,减少行车时间,提高生产力。
同时,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智能化的交通控制,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效能。
2.3 促进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规划可以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市场竞争在综合交通规划市场,存在着多个竞争者,包括政府机构、咨询公司、设计院等。
政府机构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拥有规划和决策的权威性,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咨询公司和设计院则通过提供专业的规划服务和技术支持来与政府机构竞争。
市场上,政府的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咨询公司和设计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 市场发展趋势4.1 智能交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日益成熟,将成为未来综合交通规划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化调度,可以更好地优化交通组织,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2 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视为了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推动可持续发展,城市对公共交通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未来综合交通规划市场将更加重视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以提供更便捷、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
4.3 多种交通方式的整合未来综合交通规划将更加注重不同交通方式的整合。
通过提供多种交通选择,如公共交通、自行车共享、步行等,优化交通出行方式,提高交通系统的综合效能。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行业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交通运输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可以为交通运输规划、管理、运营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交通运输大数据的分析,揭示行业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运输行业统计数据:包括道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2)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包括道路、铁路、航道、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地理信息。
(3)实时交通数据:通过交通监控设备、移动终端等途径获取的实时交通流量、速度、拥堵状况等数据。
(4)社交媒体数据: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的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信息。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重、去噪、补缺等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
(3)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
三、数据分析1.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交通运输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2)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占比逐渐提高,公路运输占比有所下降。
(3)交通运输新技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交通运输运行状况分析(1)交通流量分析:通过对实时交通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变化,为交通管理和疏导提供依据。
(2)交通拥堵分析:通过对交通拥堵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拥堵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交通安全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发展趋势分析一、我国客货运输需求发展趋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等都将随之发生大的变化,由此带动客货运输需求在总量增长和结构上均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1.客运需求快速增长,结构显著变动(1)我国客运需求总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相关研究,过去30年中,我国客运需求的增长受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供给的增加,再次是城市化水平。
今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化对我国客运需求的推动作用将大大增强,将成为未来十年推动我国客运需求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同时,考虑到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结构升级阶段,以旅游为代表的发展型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客运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仍处于大发展阶段,各种运输方式的规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将步上一个新台阶,对于客运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未来十年,城市化进程、人均收入水平和交通运输供给三大因素对我国客运需求增长的推动作用仍将持续而强劲,我国客运需求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十一五”期间,我国客运量年均增长率为12.1%,而旅客周转量增长率为9.8%。
根据对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和运输需求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十年我国客运量可保持年均6%左右,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7%左右的增长水平,预计到2020年我国客运量达到600亿人左右,客运周转量达57000亿人公里左右的水平。
(2)客运需求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需求更趋多层次化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客运需求在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需求结构还将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①消费性客运需求将快速增长,比重不断提高。
在未来我国客运需求结构中,消费性客运需求的比重将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旅游需求增长所带动的客运需求增长就是典型的例子。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1995年的6.29亿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26.4亿人次,年均增长9.4%,增幅高于同期客运量增长幅度。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趋势论文交通是指所有透过火车、汽车、摩托车、轮船、飞机等工具,或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广义解释也包含邮递和电信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趋势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
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关键词:交通运输;提升;新技术;智能化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面对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剧烈竞争,现代运输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运输产业,达到高服务质量、高运输效率和低运输成本,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现代化。
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1 提升速度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任何一种运载工具都在特定的介质中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克服介质阻力而不断提高前进速度。
但是,如果与提速带来的效益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提速也就没有生命力。
这就是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至今仍停留在试验阶段的原因。
航空与水运是一样的,要提速就得减小或脱离与空气媒体的接触,如宇宙飞船(没有空气)。
所以,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
各种运输方式加速的方法存有共同的特点。
首先,必须加强牵引力去赢得足够多小的驱动和制动功率,就可以消除周围介质的阻力,跑得快、建得居住。
我国的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公路作为陆上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公路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公路发展的趋势。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约5.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超过了1.4万公里,占比接近27%。
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和效率。
然而,我国公路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公路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的交通状况堪称“一车难求”,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和能源,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公路安全问题突出。
尽管我国对于交通安全加大了力度,然而由于道路基础设施的落后和驾驶员素质的不高,交通事故频发。
二、未来趋势分析为了解决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公路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以下是未来公路发展的几个趋势:1. 高速公路网络的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网络将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未来,我国将继续投资兴建高速公路,特别是连接各个经济发展区域的高速公路,以促进区域间的交通交流和经济一体化。
2. 公路与其他交通方式互联互通为了优化交通布局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未来公路发展将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互联互通。
例如,建设公路与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的接驳节点,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组合,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服务。
3. 智能化技术在公路运输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将在公路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信号灯等将大大提高交通安全性和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推广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公路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
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公路照明,推广电动车辆充电桩建设等,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
交通运输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摘要:在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不仅是重要纽带,也是一项基本保障。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一个具有服务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行业。
任何地区的经济建设,都离不开交通运输的辅助,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也是评价地区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
交通运输行业在新时代会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比如在人口不断增多后,交通运输也会面临效率不足,会严重阻碍城市发展,所以必须作为首要问题进行解决。
为了保证当地能更加平稳地发展,就要找出交通运输中的受制因素与短板,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对应改革措施,推动整个行业快速摆脱困境,并充分释放交通运输功能,推动城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发展前景引言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例如,我国一些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很多贫困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建设,而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还需要加强。
此时,实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策略势在必行,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交通网络都处于不断扩大之中,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主要是由于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根据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区域的经济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人们最常见也最长利用的交通运输形式就是道路桥梁运输,这类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可以推动人员和商品的流动,促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
在新时期建设发展当中,很多区域都开始利用交通运输开展经济活动,尤其是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会借助自身的地域优势和自然环境等优势发展旅游业,形成良好的经济建设格局。
人们在社会发展当中也开始大力应用现代化工业化装备和相关的技术方法改善经济面貌,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需求;供给;规模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
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
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
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
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
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
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
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
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 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
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
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
假设旅客的需求均
得到满足,那么旅客周转量就反映出了客运需求量。
如图1所示,为1990年~2005年关于我国人口,城镇居民收入等数据的柱状统计图。
由图1可见,从1990年~2005年,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而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各个影响因素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在此给出它们之间的散点图,如图2、图3、图4所示。
由图2可见,相关系数为0.9829,说明该函数能很好地拟合旅客周转量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表达式为Q=3×10—36Z7.7753。
同样,如图3所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旅客周转量直接的相关系数达到0.9651,也有很高的拟合度。
表达式为:Q=5364.2е0.0001I。
而国内生产总值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Q=6×10—12G3—2×10—6G2+0.2621G。
即可得到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为:
Q=f(Z,I,G,…)=f(3×10—36Z7.7753,5364.2е0.0001I,6×10—12G3—2×10—6G2+0.2621G,…)
通过该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是正相关的。
但由于Z,I,G这些影响因素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因此还难以确定确切的表达式,来表征Q与这些变量的关系。
但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了解交通运输需求的大致规律,了解影响因素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同时根据这一表达式,可以进行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同理,通过该方法,也能得到货周量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函数表达式。
3 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运输供给有赖于以下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因素、运营策略、政府机构的要求和限制、使用者行为。
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运输供给函数,它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了供给特征。
运输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Q=f(P,b1,b2,…,bn)
其中,Q表示运输供给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b1,b2,…,bn为除运价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由于技术因素,运营策略,政府机构的要求和限制,使用者行为这些指标难以量化。
因此,此处不详细讨论公式的推导。
而在影响运输供给量的诸多因素中,运输价格对供给量的变动最为重要。
因此,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绘制供给量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此时,运输供给量函数简化为:
Q=f(P)
4 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
4.1 交通运输规模分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适应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并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我国界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及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而综合运输体系不仅是简单的组合,更体现在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使客货运更简捷、方便。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产业对于国家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有利于有效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
性,为乘客提供跟为优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同时交通运输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力指标,对于国家的国防事业以及国家核心产业都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交通运输可使不同地区间生产活动相联系,有利于地区根据自身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规模经济。
便利的交通运输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缓解空间结构不平衡,有利于产业梯度转移。
对于未来的交通运输规模预测与分析,可以根据以上这些指标进行。
研究总的运量过于复杂,我们可选取公路旅客运输量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指标,预测其未来的运输量,由此反映交通运输的规模情况。
而对于未来旅客运输规模量的预测,数据系统内在特征部分已知而部分未知,对此,选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系统动态发展趋势进行量化比较,通过matlab软件编程,预测其走势。
现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分析1991年~2010年运量变化。
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共有20年的运输量,于是可将20个时段各运输量的平均值记为:上述处理可将无规律的数列转化为非减数列,体现规律性,便于进行函数拟合。
取x(1)的加权均值,则:
用matlab编程求得灰色模型预测结果如图5所示。
图5通过灰色模型预测了后十年的运量,可以看到,数据的拟合度较高。
预测得到的数据表明,我国旅客运量将持续增长,说明未来交通运输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如何满足这一庞大的客流,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使多种交通方式合理,协调发展,是交通运输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帅斌,霍娅敏.交通运输经济[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2] 朱文英,马天山.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简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