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自制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96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是儒家经典之一,里面包含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和启示。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是儒家经典之一,里面包含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和启示。
以下是《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的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若恶乎富,无所不用其己。
若恶乎贫,无所不执其己。
吾非蔽也,非恶也,无为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无所可周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是儒家经典之一,里面包含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和启示。
在这些章节中,孔子教导弟子们要孝敬父母,孝行孝为本;在待人接物方面,要谨慎真诚,广泛的去爱众生,亲近仁义之人;在学习方面,要有余力就学习文化知识。
他还强调了不贪图富贵,不厌恶贫贱;在言行中要敏锐勤奋,言谈间要简洁直接。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告诉我们应该怀着诚实的心以礼为本,不为财富名誉而动摇,不为贫穷屈服颓废,要学会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一个君子不光有知识,还要有礼仪之道,能够和他人和谐相处,不随波逐流,要忠诚正直,不与不诚实的人为友,犯错的时候要勇敢改正。
从《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做人处事的教导,以及对于修身养性的要求。
这些古代智慧不仅能够引导人们在思想上得到启迪,也能在现代社会中指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事。
愿我们都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第二篇示例:《论语十二章诫子书》是孔子传世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涵盖了孔子的许多重要思想和教诲。
这本书被誉为“圣贤书”,被后人广泛传播和学习。
本文将对《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的原文进行详细解读,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迪和思考。
第一章论语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日:三:省:为:谋:忠:交:信:传:习: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知:可:以:为: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论语十则
孔子介绍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6)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16)乎?人不知而不愠(ytm),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d)日三省(xing)吾(wii} 身:为(wM)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d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
”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dng),思而不学则殆(ddi)。
”(《为政》)
5.子曰:“由,诲女(rti)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i)也。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xing)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子
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卫灵公》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
日一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
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
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自律名言_关于自律的名人名言、警句篇一1.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2. 廉洁从教,勿以十不准而为;心怀坦荡,总为下一代着想。
3. 严格廉洁自律,严格依纪依法办事,严格管好身边人,管好本单位。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4. 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
5. 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
6. 公以至仁,正以尽义,廉以树威,明以立信。
7. 自尊、自知、自制,只有这三者才能把自己引向最尊贵的王国。
——丁尼生8. 花朵对杂草说,不要挡住视线,我要见阳光;清廉对腐-败说,不要挡住去路,我要为人民;正义对邪-恶说,不要挡住步伐,我要奔真理。
9.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古希腊柏拉图10. 牢记政治责任,保持好的作风,掌握理论武器,深入扎实工作。
11. 树若正直,能参天成伟材;人若正直,可明理识大局。
12. 天上鸟死于贪食水中鱼死于诱饵。
——王征宇13. 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于丹14. 严格自律,为人师表。
15. 戒酒戒色戒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
16. 严格政治纪律,严格依法行政。
17.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18. 立身修心当以德为先,清正自律当以廉为本。
19. 诚实是为人的行为支撑,守信是立业的道德基石;正直是从政的品质核心,廉洁是做官的行为准绳。
张先荣20. 为官一生不求名,从政一世不图利。
邵长生21. 对待父母要用心孝敬,对待师长要用心尊敬,对待自己要用心自律,对待他人要用心关爱。
做事要脚踏实地,做人要诚实守信!22. 勤补拙苦作身永学毋惰,严律己廉为政常涤细非。
23.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
——皮日休24.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25. 廉洁奉公心坦荡,爱党爱国爱东糖。
26. 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利穷则散。
论语打印版原本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原文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姓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
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
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关于自律的名言推荐做官时,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日想一想:不能常有此官。
寻取真我,方有着落。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自律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自律的名言篇1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3、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徐九经4、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
——《袁子正书政略》5、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
——魏源6、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7、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陈弘谋8、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
——李惺9、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
——《现代国洪河作》10、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11、古人有言曰:“大-法小廉。
”大臣能廉,仅得其半。
非廉无以行法,非法无以佐廉。
——陈弘谋12、公生明,廉生威。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14、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
——王夫之15、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岳飞16、大臣之廉耻,即天下之风尚。
——史可法17、廉洁方能聚人,律已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8、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挽救。
——德谟克利特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20、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
——艾青21、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22、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
——海涅23、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
人为财死,不贪少祸。
——曾国藩24、贪者逆取,不顾非义而不厌;廉者顺取,得之分内而常愧。
《论语》小故事摘要:1.《论语》简介2.《论语》中的著名小故事及其寓意3.故事对我们的启示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论语》的智慧正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蕴含了许多富有智慧的小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小故事,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启示。
一、《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全书共分为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该书强调了道德、仁爱、礼治等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论语》中的著名小故事及其寓意1.颜渊请孝颜渊问孔子:“请问孝道。
”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仅仅是表面的尊敬,更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2.子贡问政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
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去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家的安定源于人民的信任,而粮食和军队则是保障国家稳定的基础。
3.子曰:“君子恭而无失礼,勇而无争,直而不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要具备谦逊、勇敢和诚实正直的品质。
三、故事对我们的启示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基础,关爱家人,为国家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2.孝顺父母: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3.为人处世的原则:遵循礼仪,具备勇敢和谦逊的品质,坚守诚信。
4.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和关心他人,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论语》的智慧1.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循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关爱家人:关心家人的生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注重礼仪:遵循社会礼仪,展示个人的修养和品质。
总之,《论语》中的小故事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实用价值。
學而篇第一■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鮮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
巧言令色。
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子曰。
道千乘之國。
敬事而信。
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
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謹而信。
汎愛眾。
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夏曰。
賢賢易色。
事父母。
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
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
君子不重。
則不威。
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子禽問於子貢曰。
夫子至於是邦也。
必聞其政。
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
夫子溫。
良。
恭.儉。
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
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曰。
父在。
觀其志。
父沒.觀其行。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可謂孝矣。
■有子曰。
禮之用。
和為貴。
先王之道。
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
亦可宗也。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
詩雲。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為政篇第二■子曰。
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
詩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禦。
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
我對曰。
無違。
樊遲曰。
何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