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黑山羊品种(类群)羔羊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3
黑羊介绍及图片黑羊介绍1.外貌:被毛黑色或黑褐色,肤色为黑色;头较窄长、鼻梁微隆、耳大下垂,颈部较大,体宽适中,胸部较窄,背腰平直较短,体躯较长,骨骼发育良好,肌肉不发达,四肢均称,尻部较大,尾形上宽下窄;羔皮毛卷显著,紧密,但丝性和光泽较差,毛卷类型以螺旋形花卷为主,环形及豌豆形花卷较少。
黑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57.69±4.48厘米,60.58±4.61厘米,73.62±5.23厘米,31.05±6.00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56.01±3.59厘米,58.93±3.97厘米,70.67±5.01厘米,28.91±5.54公斤。
黑羊皮板张幅大,面积为5000~6400平方厘米。
2.生产:羊8月龄性成熟,母羊为6月龄,正常配种年龄为1~1.5 岁,终生产羔可达8次以上,有密集产羔特性。
母羊体膘好,产后20~30d 即可发情,平均产羔率215.46%,其中单羔率为15.46%,双羔率为61.86%,三羔率为15.46%,四羔率为7.22%,产区多实行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3~4 岁母羊产两、三羔的甚多,**多出现一胎七羔。
黑羊优势黑羊具有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和皮板品质好的特点。
黑羊肌纤维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被认定为绿色山羊品种,经权威部门进行肉质分析,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低于3%,胆固醇含量仅为60mg/kg,15种氨基酸含量齐全,特别是人体必须氨基酸尤为丰富,滋补作用极强,长期食用,可补虚、强体,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多病者,常食用黑羊或配以适宜的滋补药品,以达到补虚、健康、延年的作用。
经过养殖发现黑羊适宜规模圈养或放养的。
黑羊全身纯黑光亮,无杂毛,皮呈青缎色,是一种极其珍贵食品资源。
肉质优良等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酒店餐饮行业,肉制品加工业对此的需求日益上升。
介绍两个黑山羊品种作者:李勇来源:《农村百事通》2013年第18期一、渝东黑山羊[简介]渝东黑山羊属肉皮兼用型地方优良山羊品种。
2001年被收录入《全国畜禽品种引种指南》,2006年5月通过了原重庆市畜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底渝东黑山羊资源保种场在涪陵建立,2009年5月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羊专业委会现场审定,2009年10月15日农业部第1278号令公告正式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并命名为渝东黑山羊。
[产区分布]渝东黑山羊分布于武陵山系山脉的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以及周边的黔江区、彭水县、酉阳县和贵州省少数区县。
据2008年调查,重庆市存栏渝东黑山羊13.40万只,基础种羊群6.03万只,其中能繁殖母羊3.89万只、种用公羊0.31万只。
[外貌特征]渝东黑山羊全身被毛黑色,成年公羊被毛较粗长,母羊被毛较短;头呈三角形,中等大小;鼻梁平直,两耳直立向上;多数公、母羊有角和胡须;头颈躯干结合紧凑,后驱略高于前驱,腰背平直,胸较宽深,肋骨开张,臀部稍有倾斜;后肢结实,蹄质坚实,尾短直立。
[生产性能]渝东黑山羊成年体高公羊为61.1±5.29厘米、母羊为57.53±2.66厘米,成年体重公羊为39.51±8.31公斤、母羊为34.31±6.41公斤;公羊5~7月龄性成熟,母羊4~6月龄开始发情,初产母羊产羔率136.37%、经产母羊产羔率194.37%;羔羊断奶成活率94.52%;哺乳期日增重68.16±15克。
12月龄屠宰率平均为48.35%、净肉率为38.88%。
渝东黑山羊具有屠宰率高、适应性强、耐粗饲、易管理、繁殖力较强、配合力好、生长发育较快等优良特性,其独有的特性和优良的品质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彩图参见81页图11 )二、大足黑山羊[简介]大足黑山羊,因原产于重庆市大足县而得名,属于肉皮兼用型地方优良山羊品种。
该品种于2003年被西南大学和大足县畜牧兽医局发现并实施扩群、保护和研究。
南方黑山羊哪个品种好,黑山羊适合哪些地区养殖比较好的南方黑山羊一般有雷州黑山羊、浏阳黑山羊、湘美黑山羊、贵州黑山羊、大别山黑山羊等品种。
1、雷州黑山羊:肉质鲜美且膻味小,羊皮则具有弹性好的特点、2、浏阳黑山羊:是我国少有的纯黑山羊地方品种,它的肉质带有鲜羊肉固有气味,无臭味与异味,烹饪之后则具有特有的鲜香味。
3、湘美黑山羊:体格较大且四肢矫健有力,羊毛油光发亮,属于十分优秀的黑山羊品种之一。
4、贵州黑山羊:体型较大,游走能力与抗逆性均强。
一、南方黑山羊哪个品种好1、哪个品种好雷州黑山羊、浏阳黑山羊、湘美黑山羊、贵州黑山羊、大别山黑山羊等品种通常比较好。
2、各品种简介(1)雷州黑山羊①雷州黑山羊的毛多为黑色,角蹄的颜色为褐黑色,也有少数的羊为麻色和褐色,其肉具有肉质鲜美、纤维细嫩、脂肪分布均匀、膻味小的特点,皮则具有轻便、弹性好、皮张大的特点,肉质与板皮均好。
②一般可以根据体型把它分为2个类型,即高脚种与矮脚种,矮脚种一般多产双羔,而高脚种一般多产单羔。
(2)浏阳黑山羊①浏阳黑山羊的被毛为全黑色且带有光泽,后躯比前躯稍微发达一些,四肢端正,蹄质坚实,尾巴短且上翘,是我国少有的纯黑山羊地方品种。
②浏阳黑山羊具有鲜羊肉固有气味,通常没有臭味和异味,将其烹煮之后,肉汤的颜色为呈乳白色,在表面聚集着脂肪团,具有特有的鲜香味。
(3)湘美黑山羊①湘美黑山羊属于肉用型山羊改良地方品种,体格比较大,四肢矫健有力且步伐敏捷,尾巴通常比较短且上翘,全身的被毛为全黑色且油光发亮,是十分优秀的黑山羊品种之一。
②湘美黑山羊具有性成熟早的特点,且容易发情,常年产羔,第一胎一般以双羔为主,从第二胎起一般以双羔与三羔为主,产单羔的现象通常很少,偶尔会出现产四羔、五羔的情况。
(4)贵州黑山羊①贵州黑山羊的主产区在贵州省毕节地区,该地区的平均海拔为1400m,年降雨量在1100mm,日照为13864小时,无霜期约为250天,其地形破碎,多山地,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合家畜的繁殖与牧草的生长。
乐至黑山羊乐至黑山羊乐至黑山羊是乐至县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经长期选育而成,最早起源无法考证。
早在清道光年间,《乐至县志》就有“惟黑山羊,纯黑味美,不膻”的记载。
乐至黑山羊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二十多年的人工系统培育,形成了具有适应性强、前期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繁殖性能突出、遗传性稳定等优良性状。
2003年12月通过四川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四川省地方山羊新品种“乐至黑山羊”。
采食特点体型外貌全身被毛黑色,具有光泽,冬季内层着生短而细密的绒毛,少数头顶部有枝子花样白毛。
头中等大小,有角或无角,有角占33%,无角占67%。
公羊角粗大,向后弯曲。
母羊角较小,呈镰刀状。
耳较大,为垂耳或半垂耳,鼻梁拱,成年公羊下颌有毛髯,部分羊颌下有肉髯。
体型较大,体质结实,全身各部结合良好。
颈长短适中,背腰宽平,四肢粗壮,蹄质坚实。
公羊体态雄壮,睾丸发育良好;母羊体型清秀,乳房发育良好,呈球型或梨型。
编辑本段生长性能[1]乐至黑山羊初生重公羔 2.73±0.46kg,母羔 2.41±0.38kg,二月龄体重公羊14.33kg,母羊12.llkg;公羊日增重191g,母羊日增重162g。
六月龄体重公羊28.23±3.40kg,母羊23.33±2.90kg;周岁公羊体重42.23±4.24kg,母羊34.51±6.69kg。
成年体重公羊71.24±6.34kg,母羊48.41±4.22kg。
乐至黑山羊初生至成年的体重随年龄上升变化明显,在各阶段间,公羔一至六月龄生长很快,平均日增重138g;6月至周岁平均日增重77g,差异极显著(p<0.01)。
母羔在一至六月龄生长较快,生长强度大,平均日增重114g;6月至周岁平均日增重61g,差异显著(p<0.05)。
六月龄后生长平缓,乐至黑山羊早期生长发育快的肉用山羊的基本特征非常明显,适合于肥羔生产。
1调查目的畜禽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会逐步发生改变。
四川黑山羊资源丰富,现有品种有川中黑山羊、川南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白玉黑山羊,新的黑山羊类群有南充黑山羊、简阳黑山羊(暂定名)等。
简阳大耳羊是由努比山羊与成都麻羊杂交,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已有60余年历史。
由于努比山羊毛色较杂,其杂交后代中分离出的纯黑色群体就是简阳黑山羊,简阳黑山羊的特点是耳大下垂,鼻梁微拱,体型大。
由于当地群众对黑山羊肉和黑色种羊特别喜爱,简阳市内一些规模羊场和农户开始专门养殖简阳大耳黑山羊,并销售到省内外。
四川省畜牧总站从2017年开始承担四川省“肉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为了进一步挖掘简阳黑山羊资源潜力,本项目组持续开展了简阳黑山羊资源调查工作,并进行了种质特性测定。
2调查方法2.1数量调查对简阳市现存栏简阳黑山羊5只以上的养殖户和规模场进行群体数量(公、母羊数量)调查,外貌特征需符合简阳黑山羊的体型外貌标准:毛色纯黑,耳大下垂,体型大。
2.2性能测定开展简阳黑山羊6月龄、周岁、成年羊的体尺体重测定,每个年龄阶段的测定数量不低于30只;开展周岁公、母羊的屠宰性能测定,数量分别不低于5只,测定胴体重、净肉重,计算屠宰率、净肉率;统计母羊1~5胎的产羔率,每胎次统计母羊数量不低于30只。
2.3饲料情况青年公羊、母羊每天饲喂0.5kg精料,1.5kg 秸秆料,1.5kg 牧草;成年公羊每天饲喂0.75kg 精料,2.0kg 秸秆料,2.0kg 牧草;成年母羊每天饲喂0.5kg 精料,2.0kg 秸秆料,2.0kg 牧草。
秸秆饲料包括红薯藤、豌豆秆、胡豆秆、黄豆秆、花生藤秆、蒜壳、油菜壳等,牧草种类有多花黑麦草、高丹草、野生牧草、薏苡、玉米等,精料有玉米、麸皮、少量豆腐渣等。
3结果与分析3.1历史渊源简阳黑山羊的来源可追溯到20周光明1,王小强1,杨舒慧1,张仲友2,李静2,王志全3(1.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简阳市农业农村局,四川简阳641400;3.简阳市简州大耳羊产业化联合会,四川简阳641400)中图分类号:S8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964(2021)03-0037-02收稿日期:2020-09-16基金项目:四川省肉羊创新团队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sccxtd-2020-14)作者简介:周光明(1962-),男,四川资中人,推广研究员,四川省肉羊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从事羊品种选育、遗传资源保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