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3节《新兴力量的崛起基础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6
走向多极化课程标准:简述新兴力量的兴起,理解这些经济实体的变化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原因。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发展的史实,认识多极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二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理解新兴力量的崛起是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洲联合的过程,日本的崛起,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梳理本课线索,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前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培养学生开放的世界意识,树立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欧洲一体化进程;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教学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采用回忆式导入,引领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本情况,教师简单解释国际格局的基本概念,理解两极格局是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形成的,由此导入新课。
接着课件展示本课基本框架,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课知识结构。
一两极格局受冲击——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洲人的欧洲——联合谋发展师:展示欧洲联合的相关材料,进行预习验收: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回答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做适当补充。
欧洲联合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欧洲联合的过程中分析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过渡: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对欧洲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师:展示三段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材料,最后得出结论:欧洲一体化促进了欧洲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尔局呈现多极化。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课程分析1.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2.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课程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感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通过阅读地图、图片资料,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所见史料及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掌握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学习方法,主动探究问题,并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所学内容。
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而客观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世界多极化在曲终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课程工具图片史料、文字史料摘录、视频短片、PPT课件课程其他课时:1课时(40分钟)讲课过程: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苏争霸”,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刚刚走出两次世界大战阴霾的世界再次陷入冷战的严冬。
冷战绵延近半个世纪,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虽然美苏在世界各地烽火狼烟,但同时也避免了世界新的大战。
美苏之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借鉴、吸取教训、改革调整。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随着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严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尤其是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独立后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反殖反霸斗争中逐渐联合,推动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共有4个目录,分别为“欧洲人的欧洲”——讲述西欧恢复和走向联合,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
“迅速兴起的日本”讲述二战后日本由恢复经济到迅速崛起的条件、表现和影响。
“东方巨龙的腾飞”讲述了独立后新中国的曲折发展及改革开放迎来“新春天”。
“发展中国家的呼声”讲述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重大影响。
4个子目是并列关系,共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学情分析本课所讲述的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学生都有一些了解,教学过程中注意补充资料,运用典型史料对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尚欠缺的解读史料的能力。
教学建议1.教法:问题探究法、启发诱导法。
2.学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益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共同体;东方巨龙的腾飞;不结盟运动。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1、欧洲共同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
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客观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学情分析】对本节内容中的有关中国振兴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已经较好,而且也比较容易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亲身的体验;但对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等基本史实却大都知之甚少,在讲课中要重点加强记忆。
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等内容,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收集和处理史料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这在课堂上要给予足够重视。
【教学思路】第一层次:西欧的联合(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一个问题将本课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以我的讲解为例,教会大家如何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习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形成基本过程;简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知道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了解不结盟运动的作用;说出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说明:学习本课要抓住“新兴力量”与“崛起”这两个关键,了解战后出现了哪些新兴力量及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历史阶段特征。
二、教材分析:1、新课程非常清晰叙述了四支崛起的新力量,条目清楚。
2、新课程把两极格局下的新兴力量合为同一模块,淡化了意识形态的标准强调了多极力量的存在与发展,突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有哪些新兴力量冲击着两极格局;他们是怎样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难点:如何理解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1、从课标的要求看,更多地是要求简述各历史事件,所以首先要完成记忆层次的内容。
如:欧共体形成的过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
2、让学生完成表格,用表格的形式把四股新兴的力量呈现出来,一目了然。
新兴力量的崛起3、让学生体会多极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感受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4、要充分利用学习思考题与课后练习,因为新的课程在这些方面的设计比较实用,深刻。
如学习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请你谈谈,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谈谈优势固然重要,更应让学生谈谈问题,并谈谈解决的办法。
五、教学流程1.出示世界地图,回顾美苏争锋,引出新兴力量的崛起,初步明确四股新兴力量的空间位置。
2.阅读教材,出示表格,完成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温馨提示】
1.请用20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
2.分层完成,A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为C层选
做。
3.首先依据预习导引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
忆重点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4.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过程。
2.了解日本崛起的原因、表现。
3.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4.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认识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5.激情投入,享受学习乐趣;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
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预习导引】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
……1993年1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包括欧共体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征收反倾销税,欧共体方面指责这一措施是美国“大规模地骚扰”国际钢铁市场的“最新措施”。
……1994年,当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加速北约东扩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科尔也要求美国慎重行事。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
……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材料三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
“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矛盾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答:表现:出现贸易争端;围绕北约东扩产生分歧。
原因:美欧要维护各自国家利益;欧洲日益走向联合,欧盟成立后,实力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竞争加剧。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为什么要“既合作又竞争”?
答:原因:日、欧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共同利益,利于合作;日欧经济实力都不断增强,双方都互为竞争对手。
(答出日本或欧洲实力增强均可得分。
)
目的:谋求日本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3)材料三中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能实现吗?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答:目标: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不能。
欧盟、日本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制约美国的企图。
(或答各大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制约)
【当堂训练】
1.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不包括
A、法国和意大利
B、荷兰和比利时
C、卢森堡和民主德国
D、英国和爱尔兰
2.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诸因素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B.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C.得益于二战前完善的管理体制D.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对外关系
3.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进程中,成立最早的组织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
4.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60年代的是
A.古巴导弹危机B.朝鲜战争
C.欧共体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5.右图为下列哪一组织的会徽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联合国D.欧洲联盟
6.以下与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无关的国家是
A.南斯拉夫 B.印度 C.埃及 D.中国
7.材料一: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
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亿美元。
-----摘自《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共同体和日本的发展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答:现象: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强国。
原因:战后日本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国际事务中,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关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等等。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变化: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经济格局由战后初期美国独霸逐渐形成三足鼎立。
影响: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动摇了美联社国的霸主地位,由二战后美国独霸、欧日依附的格局演变为以美为主,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这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