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事局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管理办法(2008修订)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海事局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保护海洋环境,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辽宁海事局管辖区域内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船舶、单位和有关人员。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包括船舶残油、油污水的接收和油泥的清理。
第三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应满足本办法规定的安全和防污染资质条件(参见附件一),经海事部门审核符合后方可作业。
第四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其作业过程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其运输及处理过程应符合其他管理部门的要求。
第五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其作业活动应接受海事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海事部门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单位资质条件进行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单位,海事部门可取消其作业资格。
第七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前,船方应向海事处提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申请表(参见附件二),船舶和作业单位应向海事处提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计划,经核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申请应说明作业单位名称、作业时间、地点、作业方式、作业舱号、残余物质的名称、数量以及双方现场责任人。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计划应包括作业期间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以及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去向。
第八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期间,船方应派专人负责监督清除作业工作,作业单位应服从船方的管理和安排。
作业期间发生安全和污染事故,船方和作业单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向海事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九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向船方出具《残油接收处理作业完工证明单》(参见附件三),由双方共同签字认可并予以保留。
船方应将作业情况如实记载在《油类记录簿》,未备有《油类记录簿》的应将作业情况如实记载于《轮机日志》或值班记录。
第十条船方应在作业结束后,携带《残油接收处理作业完工证明单》和《油类记录簿》或其他相关记录,向辖区海事处递交书面申请,经核查无误后,由海事处签发《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参见附件四)。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范本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是指船舶在使用燃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油、废润滑油和废油渣。
为了合理管理船舶残余油类物质,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制定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
以下是一个范本,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管理工作,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船舶,包括国内船舶和外籍船舶。
第三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 循序渐进,分步实施;3. 科学合理,技术先进;4. 全员参与,责任明确;5. 监管有力,执法严格;第四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作业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要求,依法履行申报、备案、审批和监督检查等手续。
第二章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收集和储存第五条船舶在操控残余油类物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泄漏到水体中。
第六条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应定期对废油、废润滑油进行收集,并储存于符合环保要求的容器中,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第七条废油、废润滑油的储存区域应具备防滑、防漏、防爆等安全措施,设有有效的排水系统和防火设施。
储存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环境整洁和安全。
第八条船舶需要进行长途航行时,应提前计划好废油、废润滑油的储存量,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不会因容器饱和而泄漏。
第三章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处理和运输第九条船舶在靠港或停泊时,应将收集到的废油、废润滑油交给具备相应资质的港口管理单位进行处理。
船舶应主动协助港口管理单位进行相应的手续办理,并按照相关规定将废油、废润滑油转交给该单位。
第十条船舶在装卸过程中,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和工艺,确保废油、废润滑油的安全装卸。
第十一条船舶将废油、废润滑油运输至处理单位时,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运输工具和设备,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和溢出。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
是为了规范船舶在处理残余油类物质时的作业行为,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而制定的管理办法。
以下是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的一般内容:
1. 定义与范围:
- 定义残余油类物质的类别以及包括的物质范围。
- 说明适用的船舶类型和相关作业场所。
2. 资质要求:
- 规定船舶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 制定船舶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的审查和认证程序。
3. 作业规范:
- 明确船舶在处理残余油类物质时应遵守的操作规程。
- 确定作业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具等。
4. 环境保护要求:
- 确定船舶处理残余油类物质时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规定对作业场所的环境检测要求。
5. 废物处置要求:
- 制定船舶处理残余油类物质产生的废物的处置措施。
- 规定废物的储存、运输和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6. 监督与处罚:
- 规定船舶主管部门对船舶处理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监督要求。
- 制定依法对违反管理办法规定的船舶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罚的措施。
7. 附则:
- 解释本办法中的一些术语和名词。
- 说明本办法的实施日期和修订程序。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保护海洋环境,预防和减少船舶处理残余油类物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提高船舶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这些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来确定。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8579-78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监督管理,保障船舶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事局管辖水域内进行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船舶、设施、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事局及所属海事机构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第四条船舶从事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船舶、作业单位或其代理人必须事先向主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作业。
第五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用于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船舶和车辆应持有有效的证书、文书,按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并与所接收装运的残余油类物质相适应。
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人员应通过相应的安全和防污染培训,掌握有关知识,遵守有关规定。
第六条主管机关可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进行有关安全和防污染方面的现场监督检查。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1. 背景船舶在运作过程中,残余油类物质作为一种污染源,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鉴于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需要,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被制定出来。
2. 定义船舶残余油是指船舶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油类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燃油、润滑油等。
3. 相关法律法规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的制定遵循以下相关法律法规: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2. 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4. 目的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的实施旨在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运输、存储和处理,减少船舶对环境的污染。
5. 适用范围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船舶在港口、码头、航道及其他停靠场所处理残余油的行为。
6. 行为规范6.1. 处理船舶残余油类物质前,应该向当地海事部门报备,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处理过程方案合法合规。
6.2. 在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区域进行作业时,应该确保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且应该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6.3. 当船舶进行残余油类物质作业时,应该遵守现场管理规范,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船舶和人员安全,包括但不限于配备药剂、隔离设备等。
6.4.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接收和储存设施设备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6.5. 如果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还需要进行排放,应该须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有关法规履行相应的排污手续。
7. 监管措施7.1. 当地海事监管部门可以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存在违规行为的船舶当场提出改正或给予处罚。
7.2. 对于多次违规的船舶,当地海事监管部门可以采取停靠、罚款、吊销执照等方式进行处罚。
8. 结束语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处理关系到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推进。
为了保障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保护环境,我们应该秉持“科学规范、精细管理、严格监管、安全作业”四大原则,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进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标准化。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作业管理,保护环境、维护航运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港口、码头、船舶修理厂等船舶作业区域进行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指船舶在燃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燃油、废油等物质。
第四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第五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配备专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作业经验。
第六条港务局、海事局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监管,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
第七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和资质。
第二章作业管理第八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按照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计划进行作业,不得违规操作。
第九条作业前,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环境风险评估,确保作业安全。
第十条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作业工具。
第十一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十二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建立详细的作业记录,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数据。
第十三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及时报告作业情况,如有事故和异常情况,应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对作业区域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五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作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环境保护第十六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船舶残余油类物质进入水体和土壤。
第十七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作业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建立燃油和废油的临时存储区域,防止泄漏和外泄。
第十九条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定期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进行安全处理,确保符合环境标准。
油渣及舱内废物清除安全管理规定概述油渣和舱内废物清除是维持船舶航行安全和环保管理的重要工作。
因为这些废物会导致船舶减速、易滞留和影响燃油经济等,同时,这些废物若没有妥善清理和处置,会对船舶和海洋生态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因此,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环保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
规定内容一、船舶甲板清洗规定1.在进行任何的船舶甲板清洗作业前,工作人员必须穿上防护鞋、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具,以保证他们不会因清洗作业受到任何伤害。
2.在进行任何的船舶甲板清洗作业前,工作人员需要检查洗甲板水管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其能正常供水,并开启船体侧壁水口,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3.在进行船舶甲板清洗作业时,工作人员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指南,了解所有安全措施,避免做出任何可能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行为。
4.在进行任何的船舶甲板清洗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制定详细的清洗计划,并确保清洗的时空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5.在船舶甲板清洗作业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全面的清理、消毒和检查,确保甲板环境干净整洁,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
二、油渣和废物清理规定1.对于油渣和舱内废物的清理和处置,必须根据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进行。
2.在进行油渣和舱内废物清理工作时,必须穿上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口罩和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具,以保护工作人员不受伤害。
3.工作人员应当使用合适的清洁剂,以充分清除舱内的油渣和废物,并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清理过程中的安全。
4.对于所清理的油渣和废物,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妥善的处置和回收,以保障环保和船舶运行的顺畅。
5.在进行收取油渣和废物的作业时,必须使用专用的油污收集桶,并将其准确地存放在指定的处置地点,以避免对海洋生态的不良影响和船舶的运输安全。
三、其他注意事项1.对于油渣和舱内废物的清理工作,必须做好安全提醒和警示工作,以避免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伤害和意外。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模版一、总则1.为了保障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制定本管理办法。
2.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进行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船舶和相关人员。
二、作业申请与批准1.船舶运营单位应提前向有关部门递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申请,并提供详尽的相关信息。
2.有关部门应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申请进行审查,并在合理时间内予以批准或驳回,并告知具体原因。
三、作业准备1.船舶运营单位应在作业前对船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船舶残余油罐和相关设备的完好性和正常运行。
2.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前,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和操作指导。
3.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进行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
四、作业流程1.作业前,作业人员应确保作业区域安全,并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
2.作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规操作或非法倾倒残余油类物质。
3.作业过程中,应随时监测作业区域的油类物质泄漏情况,一旦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4.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和检查,确保没有残余油类物质外泄。
五、事故应急处理1.一旦发生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事故,作业人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2.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泄漏源封堵、油类物质吸附、清除和紧急处理等措施。
3.作业人员在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应本着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原则,采取合适的措施避免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和影响。
六、记录和报告1.船舶运营单位应对每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作业时间、地点、原料数量、作业人员等相关信息。
2.船舶运营单位应每季度向有关部门提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统计报告,并保留相关记录和文件。
七、处罚和追责1.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本管理办法的船舶运营单位和作业人员,应依法进行处罚和追责。
2.有关部门应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安全和环境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二篇)
目录: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一
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管理办法二
- 1 -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一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监督管理,保障船舶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事局管辖水域内
进行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船舶、设施、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事局及所属海事机构是实施本办
法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第四条船舶从事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船舶、作业单位或其代理人必须事先向主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作业。
第五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用于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船舶和车辆应持有有效的证书、文书,按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并与所接收装运的残余油类物质相适应。
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人员应通过相应的安全和防污染
培训,掌握有关知识,遵守有关规定。
第六条主管机关可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进行有关安全和防
污染方面的现场监督检查。
对存在安全和污染危害隐患的,主管机关可依照有关法律责令其整改或停止作业。
第七条在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过程中,船方与作业单位均应指派专人负责,明确各自责任。
作业双方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安全与防污
3 / 3。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是指在船舶加油、润油以及清洗操作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残余的油类物质、润滑油、油泥、污水和其他类似物质。
这些废弃物的管理对于船舶运营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因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产生、处理和处置而制定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总则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经营海上航行的商用船舶,在船舶作业中必须遵守并执行该办法。
该办法的目的是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以减少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二、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产生与收集1. 船舶在加油、润滑等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油类物质必须收集并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
船舶必须配备足够的收集容器和设备,确保废油不会溢出或直接排放到海洋中。
2. 残余油类物质的收集容器必须定期清理和维护,确保其畅通和密封性。
3. 收集到的残余油类物质必须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船舶名称、航次、收集量等信息。
三、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运输与储存1. 船舶在港口停靠期间,必须将收集到的残余油类物质运输至指定的储存点。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漏油、渗漏等情况,确保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储存点必须具备安全且符合环境规范的条件,以避免残余油类物质的泄漏和外溢。
储存点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储存容器必须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储存量、货品名称、所属船舶等信息。
四、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处理与处置1.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必须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与处置,包括油转运、分离、过滤、煮沸、氧化等常用处理方法。
2.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副产品也必须得到妥善处理,以避免二次污染。
3. 处理后的残余油类物质的处理记录必须进行保存,并定期报告给相关的环境保护机构。
五、责任与监管1. 船舶经营者必须制定符合本办法要求的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和监管。
辽宁海事局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管理办法(2008修订)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辽海危防[2004]131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海事局
【发布日期】2004.06.22
【实施日期】2004.06.22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辽宁省海事局关于印发<辽宁海事局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发布日期:2008年9月26日实施日期:2008年9月26日)
辽宁海事局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管理办法
(辽海危防〔2004〕131号2004年6月22日)
第一条为保护海洋环境,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辽宁海事局管辖区域内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船舶、
单位和有关人员。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包括船舶残油、油污水的接收第一条为保护海洋环境,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和油泥的清理。
第三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应满足本办法规定的安全和防污染资质条件(参见附件一),经海事部门审核符合后方可作业。
第四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其作业过程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其运输及处理过程应符合其他治理部门的要求。
第五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其作业活动应接受海事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海事部门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单位资质条件进行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单位,海事部门可取消其作业资格。
第七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前,船方应向海事处提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申请表(参见附件二),船舶和作业单位应向海事处提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计划,经核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申请应说明作业单位名称、作业时间、地点、作业方式、作业舱号、残余物质的名称、数量以及双方现场责任人。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计划应包括作业期间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以及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去向。
第八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期间,船方应派专人负责监督清除作业工作,作业单位应服从船方的治理和安排。
作业期间发生安全和污染事故,船方和作业单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向海事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九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向船方出具《残油接收处理作业完工证实单》(参见附件三),由双方共同签字认可并予以保留。
船方应将作业情况如实记载在《油类记录簿》,未备有《油类记录簿》的应将作业情况如实记载于《轮机日志》或值班记录。
第十条船方应在作业结束后,携带《残油接收处理作业完工证实单》和《油类记录簿》或其他相关记录,向辖区海事处递交书面申请,经核查无误后,由海事处签发《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实》(参见附件四)。
第十一条辽宁海事局负责辖区范围内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治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参加各分支局组织的对作业单位的定期检查。
各分支局负责辖区内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单位资质条件认定和定期检查工作,并制定相关的工作程序,将认定的单位名单和工作程序向辽宁海事局报备。
海事处负责辖区内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并负责《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实》的签发工作。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进行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船舶,海事部门将按有关规定
处理。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进行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海事部门将按规定取消其作业资格。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人员,应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擅自批准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海事处和执法人员,应依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海事局负责解释。
附件一:资质条件
附件二: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申请表
附件三:残油接收处理作业完工证明单
附件四: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
附件一
资质条件
一、水上作业单位
1、作业单位应持有本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营业执照》,且其经营许可范围应包括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项目。
2、作业单位应配有本港注册的不小于150总吨的机动油船,如为租赁船舶,则应持
有有效的租赁协议。
3、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根据国家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环境的管理规定,建立和实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污染管理体系。
4、作业单位应在本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并保证通讯畅通,在本港有固定的码头供船舶停靠。
5、船舶必须处于适航状态(船舶适装、船员适任、设备良好)并具有相应法定证书和文件,遵守海事部门对船舶管理的相关规定。
6、船舶应当参加相应的保险,并取得规定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
7、每艘作业船舶配备的作业人员不应少于6名,且作业人员应经过海事部门或其认可的单位培训合格,熟悉水上作业、油类作业知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和防污染法规。
8、每艘作业船舶应配备不少于250公斤的吸油毡、100公斤的消油剂及相关的喷洒设备。
9、作业单位必须与海事部门认可的单位签订污染事故应急反应协议。
10、作业单位必须与本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残余油类物质处理单位签订处理协议。
二、岸上作业单位
1、作业单位应持有本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营业执照》,且其经营许可范围应包括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项目。
2、作业单位应持有本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认可并签发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其运输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槽罐车应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证》,驾驶人员应持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
如为委托运输,则应持有有效的委托运输协议。
3、作业单位应在本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并保证通讯畅通。
4、作业单位配备的作业人员不应少于6名,且作业人员应经过海事部门或者认可单位
培训合格,熟悉水上作业、油类作业知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和防污染法规;
5、作业单位应配备不少于250公斤的吸油毡、100公斤的消油剂及相关的喷洒设备,并配备200米的围油栏,如为租赁的围油栏,应持有有效的租赁协议。
6、作业单位必须与海事部门认可的单位签订污染事故应急反应协议。
7、作业单位必须与本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残余油类物质处理单位签订处理协议。
附件二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申请表
APPLICATION FOR CLEANING OF SHIPBOARD OIL RESIDUES
船名:船舶种类:
SHIP’S NAME SHIP’S TYPE
总吨位:国籍:
GROSS TONNAGE NATIONALITY
作业单位名称:
OPERATOR
作业地点:预计作业时间:
SITE OF OPERATION EXPECTED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