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52 KB
- 文档页数:5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习题+解析)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铁生锈、氢燃烧均为自发放热过程B. 冰融化过程其熵值增加C. 无热效应的自发过程是不存在的D. 同一物质固态时熵值最小6. 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A. 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B. 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C. ()()()g O g NO 4g O N 22252+=D. 散落的火柴的无序排列7. 下列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B. 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C. 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D. 25℃、Pa 1001.15⨯时,()()()g O g NO 4g O N 22252+=是熵增的反应8. 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 天然气的燃烧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 室温下水结成冰9. 碳铵()]CO NH [324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A. 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 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 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D. 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10. 已知反应()()()g O s C g CO 2+=的△H 为正值,△S 为负值。
设△H 和△S 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低温下是自发变化B.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C. 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D. 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11. 考察下述自然界的一些自发变化,可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按某一物理量标度由高到低自发进行B. 都可以用来做功,自发过程一旦发生后体系做功的本领就会降低C. 有一定的进行限度,自发过程总是单向地趋向于非平衡状态D. 有一定的数据差来判断自发变化能否发生12. 往平底烧瓶中放入氢氧化钡晶体()]O H 8OH Ba [22⋅和氯化铵晶体,塞紧瓶塞。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一反应热与焓变能源【基础知识梳理】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
(2)符号: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 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4.能源(1)能源分类(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a.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b.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开发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5.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原理计算公式:Q=______________。
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________,T1、T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易量热计的构造及作用(3)注意事项①实验过程保温且操作要快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需要吸热。
实验中若使用弱酸、弱碱则测得的反应热________。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学案含答案)一部分主要考查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含义,离子键共建、离子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第二部分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和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五. 知识要点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研究化学反应有时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是为了利用反应所放出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发生物质变化?又为什么会发生能量变化呢?(一)化学键与物质变化1. 化学键(1)定义物质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了解化学键概念后,可以根据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
如:氢气、氯气化合生成氯化氢。
H2+Cl2=2HCl氢气、氯气分子内化学键断裂,氢原子和氯原子间形成新的化学键。
其他化学反应与其类似,都是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2. 化学键的类型(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a. 成键元素:非金属原子之间或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
b. 成键微粒:原子。
c. 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与两原子的电性作用。
d. 成键条件:成键原子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相互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共价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a. 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c. 成键性质: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d. 成键条件:成键原子之间发生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3. 化学键与化合物种类(1)共价化和物a. 共价化合物的定义:把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例如:HCl、CO2、CH4、NH3等。
b. 共价化合物的判断: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故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a. 离子化合物的定义:把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习题+解析)OHCH CH CH 22-=; ④32COOCH CH CH -=;⑤COOH CH CH 2-=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 ③⑤B. ②④C. ①③⑤D. ①③5.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可发生的有机反应的正确组合是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水解 ⑤酯化 ⑥中和 ⑦氧化 ⑧加聚A. ①②③⑤⑥B. ②③④⑥⑧C. ①②③⑤⑥⑦D. ④⑤⑥⑦⑧6. 在某些酶的催化下,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有如下过程:葡萄糖……→HCOOH C HO COOH C COOH —C —HO COOH CH |CHCOOH |HCOOH C COOH CH |||COOHCH COOH CH ||2222--②①A B CD E请填空:(1)过程①是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②是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③是_____________反应(填写反应类型的名称)。
(2)过程④的另一种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上述物质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填写字母代号)。
7. A 是烃的含氧衍生物,还原A 生成醇B ,氧化A 生成酸C 。
由B 、C 反应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 ,D 的结构简式为试写出:(1)B 的名称:_____________。
(2)C 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3)D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8. 聚丙烯酸的废弃物是白色污染物中的一种。
国际上最新采用热聚门冬酸的盐(TPA )来降解聚丙烯酸的废弃物,它有效、廉价且自身可被生物降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TPA 是由单体2O ||OH |2O ||NO —C —H C —CH —C —MO 缩聚而成,请写出TPA 的结构简式_______。
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2章 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3、化学平衡4、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二. 教学目的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3、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4、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三. 重点和难点复习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复习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四. 考点分析本节知识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浓度、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化学平衡的特征,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3、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重点的应用五. 知识要点化学反应有快有慢,进行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非常完全,有的化学反应却进行得很不完全。
化学反应的快慢怎样表示?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又受什么影响呢?(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2、表达式:tc v ∆∆=式中各符号的表示意义:v ——化学反应速率;△c ——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单位:mol/L ;△t ——时间,单位:秒(s )、分(min )、小时(h )。
3、单位:mol/(L ·s )、mol/(L ·min )、mol/(L ·h )。
注意:(1)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2)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3)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4)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1、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如离子反应通常比有机反应快得多,Na 、Mg 、Al 活泼性不同,与水反应速率也不同。
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基础知识自查]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和反应产物中新化学键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能量转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两守恒: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2.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符号为ΔH,单位是J·mol-1或kJ·mol -1。
(3)焓变定义式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水或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反应;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原理计算公式:Q=-C(T2-T1)。
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2)简易量热计的构造及作用(3)注意事项①实验过程保温且操作要快的目的: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碱稍过量。
③因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需要吸热。
实验中若使用弱酸、弱碱则测得的反应热偏小。
5.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和能量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也表示了反应的焓变。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表示在25 ℃、101 kPa条件下,2molH2和1molO2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kJ的热量。
[应用体验]1.(1)对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应如何理解?(2)释放能量的过程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吗?为什么?(3)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石墨与金刚石谁稳定?为什么?(4)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吗?[提示] (1)对吸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热能,实现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对于放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克服反应活化能或破坏反应物的化学键,使反应发生。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习题+解析)生移动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 只有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5. 向平衡体系2O NO 2+2NO 2中,通入O 18组成的氧气重新达到平衡后,O 18存在于( )A. 仅在O 2中B. 仅在NO 2中C. 仅在O 2和NO 2中D. NO 、O 2和NO 2中均有6. 对于可逆反应)g (HI 2)g (H )g (I 22+。
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2:1:1B. 压强保持不变的状态C. 断裂2molH —I 的键的同时生成1molH —I 键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时7.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注满NO 2气体,298K 时,建立下列平衡:2NO 242O N 。
把烧瓶置于沸水中,下列性质或数值不会改变的是:①颜色②平均摩尔质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A. ①②B. ②③C. ④⑤D. ③⑤8. 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的是( )A. 加入一种反应物B. 增加体系的压强C. 升高温度D. 使用催化剂9. 一定温度下,某一密闭恒容的容器内可逆反应)g (B 3)g (A +)g (C 2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B.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C. 单位时间生成nmolA ,同时生成3nmolBD.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10. 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s (I NH 4)g (HI )g (NH 3+;②)g (HI 2)g (I )g (H 2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12L mol 5.0)H (c -⋅=,1L mol 4)HI (c -⋅=,则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L mol 5.3-⋅B. 1L mol 4-⋅C. 1L mol 5.4-⋅D. 1L mol 5-⋅11. 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学案含答案)化合物。
五. 知识要点1. 加成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一般情况下,能与含碳碳双键的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与含碳氧双键、碳氮叁键的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炔烃中的碳碳叁键能与上述所有的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3. 取代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消去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5. 发生消去反应时,反应的产物与试剂的类型密切相关,从醇分子中脱去水制烯烃时,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脱水剂;欲从卤代烷中脱去卤化氢时,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等碱性试剂;欲从邻二卤代烷中脱去卤素单质时,常选用_________等试剂。
6. 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7. 碳元素的氧化数一般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
如果碳原子的氧化数为-4时只能被_________;如果碳原子的氧化数为+4时只能被_________;如果氧化数在-4~+4之间,碳元素既能_________又能_________。
8. 在常见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常见的氧化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还原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注意:(一)1. 当用11B A =和22B A -分别表示反应物时,可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加成反应的一般过程:即加成反应时,双键或叁键两端带部分正电的原子与试剂中的带部分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双键或叁键两端带部分负电荷的原子与试剂中带部分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得到加成产物。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习题+解析)B. 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C. 用Fe跟HCl反应放出氢气D. 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5.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A. NaCl和HNO3B. H2O和NH3C. CaF2和CsClD. CCl4和Na2O6.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H2OB. BF3C. CCl4D. PCl57. 当A、B两种元素的原子分别获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种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
A、B、C、D之间分别形成化合物时,属于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A. D2AB. C2BC. C2AD.D2B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水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又是分解反应,所以分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放热反应常温下易发生9.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 碘升华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 酒精溶于水D. HCl气体溶于水10. 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
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构成了世界万物。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D. 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11. 下列性质中,可证明其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着离子键的是()A. 可溶于水B. 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组成C. 熔融状态能导电D. 水溶液能导电12.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 H2OB. CaCl2C. NaOHD. Cl213. X、Y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X 放出的能量大于Y放出的能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也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W吸收的能量大于Z吸收的能量,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是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A. Z2XB. Z2YC. W2XD. W2Y14. 在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②烧碱熔化,③NaCl溶于水,④HCl溶于水,⑤O2溶于水,⑥Na2O2溶于水,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___;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___;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
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化学反应的焓变3、反应焓变的计算二. 教学目的:1、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掌握反应热和焓的概念。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掌握盖斯定律并用之进行相关计算。
三. 重点和难点:1、反应热概念的含义。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反应焓变的计算。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2、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比较焓变的大小。
3、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及计算。
五. 知识要点1、反应热焓变(1)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__反应。
(2)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叫做反应热,又称为_____________,符号用___________表示,单位常采用_____________。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___________测量。
(3)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_____________间的_____________,这需要_____________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_____________形成时,又要_____________能量。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大时为_____________反应;反之为_____________反应。
(4)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___,因此△H 为_____________或△H_____________0;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吸收能量而使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吸热反应的△H为_____________或△H_____________0。
2、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①指明了反应时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如在_____________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H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③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了它们在反应时的_____________。
④化学计量数只表示_____________,而不表示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可以为__________整数。
⑤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____________倍数。
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或___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_____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______无关。
4、燃烧热(1)根据___________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多种,例如燃烧热、___________热、___________热等,其中以跟燃料品质相关的___________热实际应用较广。
(2)燃烧热是指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纯物质___________燃烧生成___________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3)燃烧热的单位是___________,燃烧热通常可利用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测得。
(4)选择燃料应从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
[注意]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对化学反应,以反应过程中放热或吸热为标准划分,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类型。
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1)活泼金属与O H 2或酸的反应。
如(2)酸碱中和反应。
如(3)燃烧反应。
如(4)多数化合反应。
如常见的吸热反应有:(1)多数的分解反应,如↑+23CO CaO CaCO 高温(2)O H 10NH 2BaCl )s (O H 8)OH (Ba )s (Cl NH 2232224+↑+=⋅+(3)22H CO )g (O H )s (C ++高温 (4)CO 2C CO 2∆+2、理解△H 的“+”与“-”可以认为△H 就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在反应前后的变化量,如图所示。
若为吸热反应,则变化后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增加)升高,用“+”表示,0H >∆; 若为放热反应,则变化后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减少)降低,用“-”表示,0H <∆。
3、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四点:(1)△H 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若为放热反应,△H 为“-”;若为吸热反应,△H 为“+”。
△H 的单位一般为mol /kJ 。
(2)注意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 的测定条件。
绝大多数△H 是在25℃、101325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 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气体用“g ”,液体用“l ”,固体用“s ”,溶液用“aq ”。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4、如何进行反应热的计算(1)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括△H 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 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3)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其燃烧热。
5、进行反应热计算应注意什么(1)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
(3)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6、进行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有哪些(1)列方程或方程组法。
(2)平均值法。
(3)极限分析法。
(4)十字交叉法。
(5)估算法(仅适于选择题)。
【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C. 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分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
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需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放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足够大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不需要再加热,如煤的燃烧,一旦加热使煤燃烧起来后就可继续燃烧下去,不需外界再加热。
答案:CD例2.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32g 硫分别在纯氧气中和空气中完全燃烧,令前者放出热量为1Q ,后者放出热量为2Q ,则关于21Q Q 和的相对大小正确的判断是( )A. 21Q Q =B. 21Q Q >C. 21Q Q <D. 无法判断分析:根据硫的性质可知:硫在纯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旺、反应剧烈,结果是放出热量集中,产生温度较高,于是,得到结论B ,这是把温度与热量混淆的结果。
再仔细一些发现,硫是相同质量、相同状态,氧气也是相同质量及相同状态,只是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放热时间不同,产生温度不同,放热数值应是相同的,于是得到结论A 。
事实是相同的反应物具有相同的能量,相同的生成物具有相同的能量,两种环境下反应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能量差别也是相同的。
但能量是守恒的,这些能量并不一定完全以热量形式放出,第一种情况下反应剧烈,产生的“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较第二种情况下产生的“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相比较以光能形式释放的能量要多。
所以以热量形式放出的能量就应较在空气中放出的热量少些。
答案:C例3. 已知在K 298Pa 1015、⨯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与普通方程式的区别有三:①一定要标明各物质的状态,B 选项中水为液态,排除。
②计量系数可用分数表示其实际物质的量,且与热量成正比。
③用△H 表示时,吸热,其值为正;放热,其值为负。
22O H 与反应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H 应为负值,而其逆反应△H 则为正值。
故排除C 、D ,而选A 。
答案:A例4. 已知:12mol kJ 3.57H )1(O H )aq (OH )aq (H --+⋅-=∆=+。
推测含1mol HCl 的稀溶液与含3NH mol 1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A. 大于57.3kJB. 等于57.3kJC. 小于57.3kJD. 无法确定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和热的概念。
O H NH 23⋅是弱碱,反应中电离要吸热,使得此时放出的热量小于中和热。
答案:C例5.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mol ,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 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两者放出的热量之比约为( )A. 1:3B. 3:1C. 1:4D. 5:13分析:该题为计算型选择题,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巧解。
方法一:十字交叉法:832H C H 和的平均燃烧热,mol /kJ 4.769mol5kJ 3847== 两者放出的热量之比135kJ 2775kJ 10724/1mol 5mol /kJ 0.22204/3mol 5mol /kJ 8.285≈=⨯⨯⨯⨯= 方法二:估算排除法:因83H C 的燃烧热为m ol /kJ 0.2220,而两者燃烧共放热3874kJ ,故832H C H 和的体积比一定大于1:1,而四个选项中惟有B 选项3:1>1:1符合题意。
两者放出的热量之比也只需列出解法一中的计算式,再估算并对照选项便可选定D 选项为答案。
答案:BD例6. 已知火箭发射时可用肼(42H N )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