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55.50 KB
- 文档页数:8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 (NO 3)2、CaCO 3、NaOH 、CuCl 2、NaCl 和Ca (NO 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沉淀Ⅰ是氢氧化铜沉淀B .无色溶液A 中一定有NaOHC .原固体粉末肯定有NaClD .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 3、NaOH 、Mg (NO 3)2、CuCl 2和Ca (NO 3)2 【答案】B 【解析】根据 “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 3)2、CaCO 3、NaOH 、CuCl 2、NaCl 和Ca(NO 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图框,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 和CuCl 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 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B 中有硝酸铜、硝酸钙、硝酸钠、稀硝酸,而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 3、NaOH 、CuCl 2和Ca(NO 3)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 ;Mg(NO 3)2。
A.由分析可知,沉淀Ⅰ中有氢氧化铜沉淀和CaCO 3沉淀,故错误;B. 无色溶液A 中一定有NaOH ,正确;C. 原固体粉末是否有NaCl ,无法确定,故错误;D. 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 3、NaOH 、CuCl 2和Ca(NO 3)2,故D 错误。
2.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D 【解析】 【详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y0.2g↑ 56x =20.2g ,98y =20.2gx=5.6g ,y=9.8g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21.4g 100%11.2g 56+173⨯⨯=⨯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2442FeO +H SO =FeSO +H O72987.2g z727.2g =98z,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9.8g100%=19.6%100g⨯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Δ2CO+2Fe(OH)Fe+FeO+3H O+2CO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322Δ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 56m =21421.4g,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28 题,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10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I-127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离不开下列化学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墙体采用的岩棉板是无机纤维板,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屋面板设计采用上下层玻璃钢夹芯板,属于复合材料C.净化通风管道系统采用热镀锌钢板,属于复合材料D.地板设计上选用PVC 塑胶地板,属于有机合成材料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B.干冰升华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D.蔗糖溶解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硝酸钾C.氧气D.水银4.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А.K2СО3 В.СO(NH2)2 С.Са3(РО4)2 D.NH4H2PO45.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空气、二氧化锰、氧气B.海水、氯酸钾、氢气C.氧化铁、锰酸钾、水D.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碳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 个氧原子:O2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6 C.2 个铁离子:2Fe2+ D.硫酸铝中硫元素的化合价:Al2 (SO4 )3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B.氧气易溶于水,水中生物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生存C.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燃料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检査气密性9.将一条纯棉的手帕用质量分数为60%的酒精溶液浸透后挤去水分,用坩埚钳夹持并点燃,轻轻抖动手帕,燃后手帕安然无善,原因是( )A.水作为反应物参与了化学反应C.纯棉的手帕不可燃B.手帕的温度没有达到纯棉着火点D.坩埚钳有导热作用,手帕的温度较低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葡萄糖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2+ - - B .所有维生素都不能在体内合成 C .杀菌过程中蛋白质会变性是化学变化 D .油脂和糖类的元素组成不同11.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Na +, NH 4+ , Cl - , NO 3B .K , Cu, OH , NO 3 C .Ba 2+, Cl ¯ , SO 42-, Na +D .K +, Na + , NO 3- , CO 32-12. 下列说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采用喷洒大量 75%医用酒精的方式室内消毒B .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氢氧化钠溶液C .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D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13. 下列化学事实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14. A .将氧气制成液氧——分子体积变小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 .75mL 的酒精和 25mL 的水海混合后体积小于 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15.《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故选D.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2.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答案】D【解析】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KCl+AgNO3═AgCl↓+KNO3,74.5 143.514.9g 28.7gNaCl+AgNO3═AgCl↓+NaNO3,58.5 143.511.7g 28.7g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B、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错误;C、由A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硝酸钾,正确。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通用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2.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答案】A【解析】【分析】镁、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镁、氯化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详解】由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可知,2Cl-~H2↑,设氯离子质量为x,2Cl-~H2↑,71 2x 0.4g7120.4x g=x=14.2g,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14.223.435.5100%58.5gg=⨯。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024年沪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题目: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C、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D、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2、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D、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盐酸(HCl)B、硫酸(H2SO4)C、氢氧化钠(NaOH)D、碳酸(H2CO3)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C、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5、下列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乙醇(C2H5OH)和乙醚(C2H5OC2H5)B. 甲烷(CH4)和乙烷(C2H6)C. 氧气(O2)和臭氧(O3)D. 氢气(H2)和氧气(O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钠溶液导电是因为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B. 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C. 碳酸钙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是因为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D. 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B、共价键的形成一定是原子间电子的转移。
C、离子键的形成一定是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
D、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乙醇B、糖C、NaOHD、HCl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NaCl(氯化钠)B. HCl(氯化氢)C. H2O(水)D. C6H12O6(葡萄糖)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短B.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程度越大C. 反应速率是衡量反应快慢的物理量D. 反应速率不受温度、浓度等因素影响1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C.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D.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Cu、Ag、FeSO4溶液 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C.Fe、Ag、CuSO4溶液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答案】A【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思考,Fe、Cu、Ag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选择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A、因为铁的活动性在三种金属中最强,所以Cu,Ag都不能和FeSO4溶液反应,得不出Cu,Ag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此方案不可行.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这三种物质中,铜与FeCl2溶液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与AgNO3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此方案可行.C、铁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因此,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比氢和银的活动性强,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比银强,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故选B.2.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物质形成溶液的pH:【答案】B【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的颜色一定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一定有3种C.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答案】D【解析】Zn +CuCl2= ZnCl2 +Cu65 64Fe+CuCl2= FeCl2 +Cu56 64由此可知,锌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少,铁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说明锌、铁都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选D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 错误;B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的反应事实,选项B 正确;C 、图中所示,溶液的pH 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 正确;D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的反应事实,选项D 正确。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通用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32466485.5110138170甲是80℃含有100 g 水的KNO 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B .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C .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D .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答案】A 【解析】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A 、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 ,所以80g 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 ,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 ,80℃时,80g 水中溶解136g 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 、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C 、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 34,正确。
故选A 。
2.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D 【解析】【详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y0.2g↑ 56x =20.2g ,98y =20.2gx=5.6g ,y=9.8g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21.4g 100%11.2g 56+173⨯⨯=⨯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2442FeO +H SO =FeSO +H O72987.2g z727.2g =98z,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9.8g100%=19.6%100g⨯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Δ2CO+2Fe(OH)Fe+FeO+3H O+2CO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322Δ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 56m =21421.4g,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2024年沪教版化学中考仿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氢氧化钠固体C、空气D、硫酸铜晶体2、在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Zn + CuSO4 → ZnSO4 + CuB、2H2 + O2 → 2H2OC、Fe2O3 + 3CO → 2Fe + 3CO2D、Mg + 2HCl → MgCl2 + H2↑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液氧C、空气D、铁矿石4、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B、Fe + CuSO4 → FeSO4 + CuC、H2 + O2 → H2OD、2Na + 2H2O → 2NaOH + H2↑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 氧气(O₂)和臭氧(O₃)B. 金刚石和石墨C. 碳和二氧化碳D. 磷和白磷6、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B. 在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应将试管口朝上,以防液体喷出C. 在进行过滤实验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以免液体溅出D. 在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时,应将钠块直接投入水中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不会分解C.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以共价键相连D. 纯净水的pH值总是等于78、实验室里,如果要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会使用下列哪种方法?A. 加热碳酸钙(CaCO₃)B. 在稀硫酸(H₂SO₄)中加入锌粒(Zn)C. 将大理石粉末与浓盐酸(HCl)混合D. 加热水至沸腾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B. 水的密度在4℃时达到最大值C. 水是电的良导体D. 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态存在为主11、下列哪种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A. 蔗糖 (C12H22O11)B. 食盐 (NaCl)C. 乙醇 (C2H5OH)D. 二氧化碳 (CO2)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说法是:A、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B、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分子组成的C、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D、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分子结构不同的物质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D、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 氧气(O₂)B. 氯化钠(NaCl)C. 氯化钾(KCl)D. 氯化钠溶液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根据物质的分类,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D.a的取值范围:a≥8【答案】A【解析】【分析】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固体物质仍是ag,由于铁粉置换硫酸铜后所得固体质量增加,可判断有部分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才能出现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与氧化铜反应一部分与铁粉反应,计算出与铁粉反应硫酸的质量则需要先求得反应所耗铁粉的质量,利用金属粉末变化前后质量相等,由生成铜的质量分析计算与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详解】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为z,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n,与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生成的铜的质量为h由题意:氧化铜全部溶解,则CuO+H SO=CuSO+H O2442809816010g x z8098160==10g x zx=12.25g z=20g根据加入的铁粉与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相同,只有铁粉过量,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才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当铁粉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时,进行如下计算Fe+CuSO=Cu+FeSO445616064n20g h5616064==n20g hn=7g h=8g由于固体质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就是1g,这样就可以使固体质量前后不反应变化,即b=1g.2442Fe+H SO =FeSO +H 56981g y5698=1g yy=1.75g ↑A.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5g+12.25g 100%=14%100g⨯,选项错误;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一定置换出了铜,故滤渣中一定有铜,铁是否过量未知,滤渣中可能有铁,选项正确;C.铁和硫酸铜反应有红色固体产生,铁和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选项正确;D. 只有铁粉恰好与硫酸也完全反应时,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同时当铁和硫酸反应后有剩余时,同样会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最后生成铜的质量为8g ,则加入铁粉质量a ≥8g ,选项正确。
淮安市200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说明:1.本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请将第I卷每小题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的相应位置。
供选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Ca—4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
1~10题每小题1分,11~15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C.铜棒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2..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有能量的变化,这是人类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基本没有能量变化的是A.镁与酸反应B.铝箔燃烧C.食盐溶于水D.油脂在人体内氧化3.下列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A B C D4.右图是实验室里标签破损的一瓶溶液,只能看清“K”和“O4”。
某同学对瓶中溶液是什么作了如下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一定不合理...的是A.高锰酸钾溶液B.锰酸钾溶液C.硫酸钾溶液D.碳酸钾溶液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B.富氧炼钢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6.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儿童出现手足口病,学校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NaClO,则NaClO中Cl的化合价是A.+2 B.-1 C.+5 D.+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8.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A B C D 9.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 .合理食用加碘盐B .食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10.小华到医院检查身体后医生建议他多吃水果。
则小华需要补充营养成分是 A .糖类 B .油脂C .蛋白质D .维生素11.2008年元月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商品批发市场发生一场特大火灾。
据查,火灾的起因是一堆扫帚着火。
那么在火灾发生中这堆着火的扫帚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提供氧气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2.实验室里用氯化钾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是A 、托盘天平B 、烧怀C 、量筒D 、漏斗13.下列物质名称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化学式一致的是( )A .大理石、石灰石、生石灰:CaCO 3B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Ca(OH)2C .烧碱、纯碱、火碱:NaOHD .金刚石、石墨、木炭:C 14.以下四种实验操作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溶液pH(g)(g)A B C D15.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法正确的是第Ⅱ卷16.(4分)请用化学用语表示:(1)2个氯原子________;(2)氮气___________;(3)4个铵根离子________;(4)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_________。
17.(4分)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物质。
现有以下六种物质:①聚乙烯;②明矾;③氧化铝;④硝酸钾;⑤酒精;⑥碳酸氢钠。
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作为火锅燃料的是_________;(2)可作食品包装材料的是________; (3)可用焙制糕点的是_________; (4)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是_______。
18.(5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1)“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 2和H 2O ,对环境没有污染。
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当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燃烧条件考虑“祥云”火炬在珠峰传递时比在南京传递时应 (填“调大”或“调小”)火炬燃烧室里空气的进入量,在强风下火炬不会熄灭的原因是 。
(3)作为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鸟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型体育场。
在这里将采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整个场馆提供电力,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时的能量转换是。
19.(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内容、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请你认真填写下列空白:(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Al Zn Fe Sn Pb (H ) Hg Ag Pt Au(2)举出一个金属与酸反应的例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必须至少符合以下两点:①K Ca Na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不能将金属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②。
20.(3分)如右图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M点的完整含义为,(2)要想从b物质的溶液中获得较多b晶体,最好用的方法。
(3)在80℃时,将8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饱和?(填”是”或”不是”)21.(2分)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22.(6分)已知A、B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右图表示向A中逐滴加入B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请写出你从曲线中收获的信息。
(1)A是溶液。
(2)C点表示的意义是。
(3)小红同学在验证氢氧化钠能否与稀盐酸反应时,操作如下图实验时小红发觉烧杯外壁发烫、溶液温度升高,小红联想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也升高,那么两实验温度升高的原理是否相同,理由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0分)23.(6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重要的手段。
下图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几个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A和B的组合可以制取的气体有,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有的同学认为装置E可以代替装置B、C、D收集气体,欲收集具备下面性质的气体,应如何使用装置E?①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___________②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3)装置E还具有其他用途,请举一例说明:24.(9分)现有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作出猜想】小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王:可能是浑浊液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
小胡: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翠: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讨论交流】(1)对小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
他们的方法是:。
(2)小胡认为小王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实验验证】(1)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胡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2)小翠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
25.(5分)2008年5月12日2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等地区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保证灾区一些农村人民的生活用水,需对河水进行净化处理。
(1)从外观看,无色、澄清、透明的水是否一定可作饮用水?说明理由。
(2)净水时使用明矾作用是(3)人们常用方法将取用的浑浊的河水变澄清,在常用的净水措施中,净化程度最高。
四、计算题(本题2小题,共10分)26.(3分)2008年9月,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其化学式为C3N6H6,据此计算:(列式计算)⑴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⑵0.1克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是g(保留二位小数)。
27.(7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 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试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16、⑴2Cl (2)N 2 (3)4NH 4+ (4)H 2O 2 17、⑴⑤ (2)① (3)6 (4)④ 18、(1)C 3H 8+5O 2 ===点燃3CO 2+4H 2O ;(2)调小;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3)太阳能转化为电能19、(1)Mg Cu ;(2)Zn+H 2SO 4=ZnSO 4+H 2↑或其他;(3)②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0、(1)60℃a 、b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是 21、B 、C22、(1)NaOH (2)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 (3)不相同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温度升高是化学反应放热、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是由于水合放热大于扩散吸热的原故。
23.⑴氢气、氧气(或H 2、O 2)]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或2H 2O 22O +O 2↑(2)装置E 正放,气体由a 端进入(或倒放,气体由b 端进入) ( 1分 ) 装置E 充满水后正放,气体由b 端进入(充满水后倒放,气体由a 端进入) ( 1分 ) (3)洗气(或干燥气体、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杂质等) (1分 )24、[讨论交流](1)做重复实验;(1分)(2)固体Mg(OH)2不能在水中电离出OH -,不能使酚酞变红。
(2分)[实验验证]MnO 2-125、(1)不一定;因为无色的水中可能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病菌、重金属盐等;(2)吸附悬浮小颗粒物质(或吸附沉淀);(3)过滤(或沉淀或吸附沉淀等);蒸馏。
26、⑴128 ⑵ 0.07g27、1)反应生成CO 2的质量为95 g-90.6 g=4.4g (1分)设鸡蛋壳中含CaCO 3的质量为x ,反应消耗的HCl 的质量为y ( 1分) CaCO 3+2HCl══CaCl 2+H 2O + CO 2↑ (1分)100 73 44 x y 4.4g (2) x =10g (1分)(3)y =7.3g(1分)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 g806.14×100%=18.3% (1分)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为10g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