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155.07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化学2.1 空气与氧气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作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检验方法2.2 水的性质与净化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2.3 食物中的营养素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种类掌握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子3.3 燃烧与爆炸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学习爆炸的原理和类型第四章:有机物的奥秘4.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和脂肪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糖类和脂肪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4.3 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5.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原理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步骤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主要应用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掌握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6.3 合金的性质与分类了解合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合金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第七章:酸碱盐与氧化物7.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式和分类7.2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判断方法7.3 氧化物的性质与分类学习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分类和常见氧化物的性质第八章:化学与能源8.1 化石燃料与能源危机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作用认识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8.2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 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前景8.3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类型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九章:化学与材料9.1 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金属冶炼的方法和过程9.2 陶瓷与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制法了解陶瓷和玻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陶瓷和玻璃的制法原理和工艺9.3 塑料与合成纤维的性质与用途学习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塑料和合成纤维的用途和环保问题第十章: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0.1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择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10.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习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表达掌握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理方法10.3 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补充和说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我国的古代化学工艺:制造青铜器、炼钢炼铁、发明火药、烧制瓷器等.(注意“化学”两字)2、①铁生锈—氧气、水;②白色污染—难降解塑料;③温室效应—CO2;④酸雨—SO2、NO2;⑤臭氧空洞—氟利昂;⑥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粉尘、CO SO2NO2。
3、蜡烛燃烧:黄色火焰;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有黑烟,在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冒出一屡白烟,该白烟可燃烧,它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检验产物是水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烧杯内壁有水雾,则产物中有水。
检验产物是CO2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内壁涂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4、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石蜡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干电池放电时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熔沸点、凝固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毒性等。
(在表述化学性质时,一般会有“能”“可以”“具有”“易”等字眼。
)5、碳酸氢铵俗名:碳铵;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受热现象:固体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保存时注意:密封、低温。
6、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绿色粉末;受热现象: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镁:银白色固体,能导电,硬度较小;镁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应用:作照明弹、信号弹、焰火)。
该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接受生成物氧化镁,防止氧化镁溅落在实验桌上,烫坏桌面)。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第一章化学的概念1.1 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概述。
- 化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1.2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基本分类和例子。
-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常见的混合物的类型。
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的发现史和基本概念- 原子的定义及其发现史。
-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2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
2.3 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电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子的排布原理和能级。
- 元素周期律概述,及其在排布规律和元素性质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键和化合物3.1 化学键- 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例子。
3.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
-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示例。
- 化学式的表示和应用。
3.3 化合物的分类- 化合物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 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和性质。
第四章反应与方程式4.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条件的因素。
4.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构成和符号。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一般原则。
- 化学计算的应用和示例。
第五章酸、碱和盐5.1 酸和碱的基本性质-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 酸碱指示剂和中和反应。
- 酸和碱的浓度及 pH 值的概念。
5.2 酸、碱和盐的常见化学反应- 酸、碱和盐的常见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5.3 酸、碱盐类物质的应用- 酸、碱和盐类物质的应用和重要性。
- 酸雨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金属元素6.1 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金属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 金属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6.2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特殊金属元素的应用和重要性。
6.3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 常见金属元素的提取方法和工业应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课本教材(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课本教材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课本教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课本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查看完整版电子课本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9】获取九年级电子课本资源。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
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
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物质的提纯【学习目标】1.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学习过滤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知道过滤和蒸发两种物质的提纯方法的使用范围。
3.知道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和操作要点。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18-21页。
思考题:1、怎样的水是纯净的水(纯净物)?2、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吗?为什么?3、粗盐提纯一般需要哪些步骤?【课堂讲解】一、纯净物与混合物★小诀窍:通常名称中含有元素名称(包括俗称)的物质是纯净物。
(如:氯化钠、氧气、水、水银等)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物质都是混合物。
★考题中较常见的混合物:空气.....,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物品(矿..、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盐酸泉水)等。
例题:指出下列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l)海水2)自来水3)医用酒精4)冰水混合物5) 24K黄金6)澄清石灰水7)二氧化碳8)矿泉水9)粗盐10)水11)氧气12)洁净的空气13)大理石14)雪碧15)氧化镁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二、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溶解:(将可溶性固体溶解到水中)★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过滤:(如图所示)作用:过滤的基本作用是分离______性固体和______的操作;★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注意:滤纸不属于实验仪器)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______,(否则容易造成________________)二低:滤纸边缘低于_________,滤液液面低于_________。
三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蒸发:(如图所示)作用:①从溶液中除去水得到________的操作。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 NH 3 H 2O CO 2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物 生 成 物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
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
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 现象: △ 现 象 原因空1.2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和特征1.3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组成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概念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概念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发展史掌握有机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2 有机物的结构学习有机物的常见结构和功能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定律掌握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和能量守恒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技巧掌握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规范5.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六章:空气与燃烧6.1 空气的组成学习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分数掌握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6.2 燃烧与灭火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燃烧的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第七章:溶液与浓度7.1 溶液的概念与特点学习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浓度表示方法7.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技巧第八章:金属与非金属8.1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和应用领域8.2 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九章:酸碱与盐9.1 酸碱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酸碱的化学反应和中和反应9.2 盐的性质与应用学习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盐的化学反应和应用领域第十章:化学与社会10.1 化学与生活学习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掌握化学在饮食、健康、环保等方面的应用10.2 化学与科技学习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化学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十一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1.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表示方法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不平衡11.2 化学反应的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和特征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类型第十二章:质量守恒与化学计算12.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掌握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2.2 化学计算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计算技巧第十三章:有机合成与高分子材料13.1 有机合成的方法与技术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13.2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第十四章:化学实验设计与安全14.1 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学习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技巧14.2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学习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掌握实验室安全规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第十五章:复习与拓展15.1 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巩固化学知识框架和重点内容15.2 化学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学习化学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重点:化学的定义、特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3.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判断。
【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预习导学】1.碳酸氢铵加热后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哪些现象?2、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等基础自然科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进行作用,是_______ 变化,它能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请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氢 _________ 氧 _________ 碳 __________ 硫 __________ 氮 __________H O C S N磷 __________ 铁 _________ 铝 __________ 镁 __________ 铜___________ P Fe Al Mg Cu 水 __________ 二氧化碳 __________ 二氧化硫___________ 碳酸氢铵_________ H2O CO2 SO2NH4HCO3【教学过程】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实验与探究】:蜡烛的燃烧蜡烛燃烧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燃烧时: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2014高坪镇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4章复习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Ca-40 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在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幕,全运会火炬将在全国传递。
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使用铝合金外壳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④有足够多的氧气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3.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A2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A.64g B.18g C.80g D.9g4.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4:19 B.3:5 C.1:3 D.2:175.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C.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成为100gNaCl溶液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7.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8.小明同学从S + O2点燃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保持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和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正确的信息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⑤9.“催化转换器”即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1∶110.我国已经立法规定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A.O2B.H2O C.SO2D.CO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8题,1-17题每空1分,18题4分,共40分。
)11. 2013年6月7日18时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
在随后的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4)为了防止厦门公交车火灾事故重演,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A.公交车上要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器材B.公交车上座椅用防火阻燃材料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D.禁止乘客在车厢内随意吸烟12.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可用过氧化钡(BaO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
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
阅读下文并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钡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过氧化氢:BaO2+X+H2O==BaCO3↓+H2O2,其中物质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Na2O2)也是一种过氧化物,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同时维持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常用它将某些难溶矿石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例如三氧化二铬Cr2O3与Na2O2高温共熔得到铬酸钠Na2CrO4和氧化钠Na2O,铬酸钠中铬的化合价为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吗?”这一问题时,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现镁条仍在燃烧,大家十分兴奋。
观察生成物,除白色物质外,还有黑色物质。
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中插上一支燃着的火柴棒放人二氧化碳中,发现立即熄灭。
请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镁条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做铁丝在CO2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3) 通过镁、铁在CO2中燃烧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4) 通过镁可以在CO2中燃烧这个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1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微观示意图(1)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物质序号)(3)一个C分子是由构成的;(4)写出反应A+D→B+C的化学方程式:。
15.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
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
请填空:(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填“是”或“否”)(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在导管口安装气球的目的是;(2)小新同学采用左图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其原理是;白磷引燃后瓶中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打开橡胶塞,发现瓶中又开始产生大量烟,你认为这是因为;然后,他又立即将橡胶塞塞回去,这时天平(填平衡或不平衡).(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物质的总质量.17.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8.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6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90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
请计算:(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MnO 2高温参考答案1.C2.A3.B4.D5.D6.B7.D8.B9.B 10.B11.(1)低 2C 8H 18+25O 2点燃 16CO 2 + 18H 2O (2)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AD (4)ABCD12. (1) 2H 2O 2 ===== 2H 2O+O 2↑ CO 2 (2) 2Na 2O 2 + 2CO 2 ==2Na 2CO 3 + O 2(3) +6 Cr 2O 3 +3Na 2O 2==== 2Na 2CrO 4+Na 2O13. (1)2Mg+CO 2 点燃2MgO+C (2) 对照实验 (3) 二氧化碳不支持铁的燃烧,但可支持镁燃烧,即二氧化碳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 (4)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14. (1)18(2)D (3)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4)CH 4+2O 2点燃CO 2+2H 2O15.(1)大 (2)是 (3) 2HgO 2Hg+O 2↑16.(1)防止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的热使锥形瓶破裂;防止体系中的物质逸散,给实验造成误差;(2)用放大镜汇聚阳光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 2点燃2P 2O 5;(3)没有反应完的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继续燃烧;不平衡;(4)①②③⑥17.【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交流讨论】(1) 减少污染(环保),擦干(2) 氧气(空气) 【综合应用】放热,2K + 2H 2O== 2KOH+ H 2↑18. (1)11g (2)96.2%初中化学试卷金戈铁骑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