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11.00 KB
- 文档页数:29
浅谈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班级:给排水101姓名:陈姝霖学号:03210106日期:2013.04.20摘要:阐述了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并根据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与污染源分布, 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污染源; 防治措施1.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
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
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
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由于矿体、矿化地层及其他自然因素引起地下水某些组分富集或贫化的形象,称为“矿化”或“异常”,不应视为污染。
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
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
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图1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
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
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
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
排除污染源之后,地表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达到净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已经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第1篇一、前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地下水安全,我们开展了本次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
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范围及方法1. 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范围包括全市范围内的地下水取水井、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污染源及可能存在污染风险的区域。
2. 排查方法(1)查阅资料: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地下水水质监测报告、地下水污染源调查报告、土地利用规划、工业布局规划等。
(2)现场勘查:对排查范围内的地下水取水井、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污染源及可能存在污染风险的区域进行实地勘查。
(3)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排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排查结果1. 地下水取水井情况(1)全市共有地下水取水井5000余眼,其中农村地区4500眼,城市地区500眼。
(2)排查发现,部分地下水取水井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取水井水质不合格,如铁、锰、氟、砷等超标;②部分取水井周边存在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排放、生活垃圾填埋场等;③部分取水井取水量不足,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2. 地下水监测井情况(1)全市共有地下水监测井3000余眼,其中农村地区2500眼,城市地区500眼。
(2)排查发现,部分地下水监测井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监测井周边存在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排放、生活垃圾填埋场等;②部分监测井监测数据异常,如水质指标波动较大、监测井水位异常等。
3. 地下水污染源情况(1)排查发现,全市共有地下水污染源1000余处,其中工业污染源500处,农业污染源300处,生活污染源200处。
(2)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化工、制药、纺织等行业,存在废水排放不规范、固废处理不当等问题;(3)农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养殖业、种植业等领域,存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问题;(4)生活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农村地区,存在生活污水直排、垃圾填埋场等污染问题。
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优秀6篇】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篇一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报告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是许多地区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地下水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地下水受到各种源头的污染,包括工业、农业、废水排放和其他人为因素。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污染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地下水污染的现状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严重问题。
全球有超过2.2亿人口的饮用水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因水污染导致的疾病和死亡数量超过300万人。
中国也是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据统计,中国的地下水质量问题非常严重,全国75%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尤其是在农村,由于缺乏了正式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地区的地下水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地下水污染的原因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以下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1.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水中时,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工业固废的处理和处置也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农业污染农业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当这些物质渗透到地下时,会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3. 废物排放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各种废弃物的排放也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因素之一。
当这些废物排放到地面或下水道时,它们又会渗透到地下水中,通常会对地下水造成破坏,并造成地下水质量恶化。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和技术手段,来防治污染并保护我们的地下水资源。
以下提供一些通常采用的策略:1. 加强法律监管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采用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监管力度来控制地下水污染。
政策和规定应该包括地下水管理计划,水资源保护区域的规定,水资源税收和罚款的设定,以及许可证管理等手段。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技术综述王慎臧继冬摘要:本文简要地说明了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详细地介绍地下水污染修复新技术的分类: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复合处理技术,且重点介绍了PRB技术;并针对我国地下水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建议,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PRB;修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严重,地表水体恶化,淡水资源缺乏,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地下水水体污染状况,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采用合理经济的污染处理与防治技术,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地下水污染现状1.1地下水污染现状我国城市地下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重于南方城市[1]。
20世纪90 年代的调查显示:以地下水为水源的18个大城市中已有17个受到了污染,河北省地下水污染面积已达391.97km2,太原市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源数占7.2%[2]。
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相对较轻。
昆明市2000年地下水检测结果显示水样总合格率为57.25%。
少数地区仍保持良好地下水水质。
如深圳市宝安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显示其地下水源大部优良。
从最近的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全国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超过97%)。
部分地区水质超标严重,污染还在继续加重。
依据200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大多数城市地下水预报组分(或指标)呈增长趋势,地下水水质在向恶化趋势发展。
尤其是北方有的城市污染更加严重,现已形成较大范围的重污染区和严重污染区,有不少地区地下水现已不能饮用。
超标严重和超标率较高的指标为硬度、氨氮、硝氮、铬和汞等。
其中铬和汞为有毒物质。
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主要有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氧乙烯。
目前,我国地下水水环境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
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其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也越多。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研究报告摘要: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观测,我们发现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等因素。
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包括源头控制、地下水补给区域保护和污染物的修复等。
这些方法可以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 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深层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水资源,广泛应用于饮用水供应、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等方面。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进行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城市污水处理不当等因素。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的废弃物排放等都会导致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超标。
工业排放中的废水和废气中的有毒物质也会渗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
此外,城市污水处理不当也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地下水污染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导致水生物的死亡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其次,地下水污染会影响农田灌溉水质,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最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4. 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为了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首先,源头控制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源头的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次,地下水补给区域保护是保障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地下水补给区域保护区,限制不适宜的人类活动,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地下水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和措施非常必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包括监测、防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
一、监测措施1. 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通过布设监测井和水质监测站点,全面了解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和污染来源。
2. 定期监测水质:通过定期取样检测,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
3. 实施远程监测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二、预防措施1.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监管。
2. 完善监测报警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3.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共同治理的氛围。
三、污染修复措施1. 地下水位下降法:通过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人工流动带,利用吸附、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作用,修复污染地下水。
2. 物理化学方法:例如活性炭吸附、氧化反应等技术,可以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3. 修复生物技术:比如菌相修复和人工湿地等方法,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降解和吸附污染物。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地下水保护区: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加强对这些区域的严格管理和保护。
2. 推行地下水保护税收政策:通过建立税收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机构采取科学的生产和运营方式,减少地下水污染。
3. 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地下水污染问题,形成合力。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涵盖了监测、预防、修复和管理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多重措施,加强地下水保护工作。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科学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中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探析李淑敏 蓝晶晶 许才琳(皖江工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31)摘 要: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许多城市的生活用水都是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城市收集的,而地下水是主要的水资源。
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我国总体水污染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讨论了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水体污染;防治控制;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与其他类型的水资源相比,地下水具有稳定的流量和更少的污染。
它对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使用者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地表水短缺方面。
在干旱地区,地下水通常成为供水的主要来源。
随着中国工业生产的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加,水污染的可能性也在增加,由于地下水被埋在地下,一旦污染发生,修复水体非常困难。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有效控制和防止地下水污染,为在地下水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有效利用水资源创造条件。
一、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从宏观上看,中国的地下水总体质量相对较好。
可以直接使用约五分之三的地下水,而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以使用消耗约五分之一的地下水。
但是,在人口稠密的平原上,用于饮用水的地下水源极为罕见。
可以看出,人类生产和生计活动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人类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家庭污水排放,农业肥料和农药,垃圾填埋场淋洗,畜禽粪便污染以及溢出物。
地下水已成为工业废水和集中生活污水的排放源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排放也是污染高发原因之一。
现阶段我国已严格管控水资源的污染现状,有效控制水源污染,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大问题。
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
地下水污染使水中富含有机污染物,病原体和放射性物质。
管理不当或直接食用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缩短寿命,并降低对老年人和儿童的抵抗力,让人们的生活处于风险之中。
科学研究发现,饮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会引起许多威胁人类生命的奇怪疾病。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法的完善》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愈发增加。
与此同时,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探讨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及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1. 污染范围广泛由于工业“三废”的违规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等多种原因,我国地下水污染范围广泛,且呈现蔓延之势。
这不仅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对地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2. 污染物种类繁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中出现了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石油、有机污染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在地下水中累积,还可能随着地下水流动进入河流、湖泊等水源地,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
3. 防治难度大由于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流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防治工作难度较大。
加之一些地区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三、地下水污染防治法的完善1. 立法理念的转变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应首先从立法理念上转变。
要从以治理为主转变为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强化源头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可能性。
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2. 强化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增加执法频次等措施,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模块化明显,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这包括制定更为详细的污染防治标准、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设立更为严格的处罚措施等。
此外,还应加强对其他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完善,如环境保护法、水法等。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一、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在许多地区,地下水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其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各种化学污染物,通过渗透进入地下含水层。
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也随着雨水和灌溉水渗入地下。
城市垃圾填埋场如果处理不当,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逐渐污染周边的地下水。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还受到了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化学物质的污染。
此外,地下储油罐的泄漏、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排放等,都成为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
被污染的地下水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人们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对于生态环境来说,地下水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
许多依赖地下水生存的动植物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同时,污染的地下水还会影响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地下水污染的原因1、工业污染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地下水系统。
例如,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往往含有高浓度的污染物。
2、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农药中的有机化合物,在雨水的冲刷和灌溉的作用下,容易渗入地下水中。
3、生活污染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如果处理不当或直接排放,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此外,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也是生活污染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4、地质因素某些地区的地质结构特殊,含水层的渗透性较强,污染物更容易在地下水中扩散和迁移,从而增加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研究进展摘要: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却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介绍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污染状况、污染的途径和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几种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术方法,例如,微生物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地下水原位治理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进展;Abstract:Groundwater is a kind of precious fresh water resource.However,groundwater is becoming seriously polluted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so that the measure of preventing groundwater pollution must be taken. Through introducing groundwater resource situation,grou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pollution ways and progress in pollution prevention to propose several management i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Such as microbial remediation,situ repair technology and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in situ treatment.Key words:groundwater pollution;prevention;research progress;第一章前言1.1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则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可用水源。
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城市有400多个,全国有近1/3人口饮用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自净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污染,将难以更新和恢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
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无序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农药化肥的生产及超量施用、生活和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随降雨入渗,致使中国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开发相应的一些高新技术来挽救我们日益恶化的地下水环境,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
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40%的耕地部分或全部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北方缺水地区占到了52%,在华北和西北城市供水中占到了72%和66%,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
而在广大的农村,地下水更成为主要的饮用水源。
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有些地区还形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漏斗。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 736平方公里,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 089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1米。
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地下水污染,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
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
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造成160人因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 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
这些“三致”有机物在我国东部其他城市和地区很可能同样存在。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2地下水污染源成因分析按照污染物产生的行业类型,可以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
(1)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主要指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
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一次污染,而这些污染物又会随降雨落到地面,随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如电镀工业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直接流入或渗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选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由于露天堆放或地下填埋隔水处理不合格,经风吹、雨水淋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降水直接渗入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往下游迁移过程下渗至地下水中,形成地下水污染。
(2)农业污染源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70%以上,污染的影响面广泛。
一是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淋滤渗入地下,引起地下水污染;二是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农业灌溉使用被污染的地表水,造成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侵蚀土壤,并下渗到地下水中,造成污染。
(3)生活污染源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量激增,由于无害化处理率低,造成对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国每年累计产生垃圾达720亿吨,占地约5.4亿平方米,并以每年占地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重围之中。
1.3地下水资源现状全国地下淡水的天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8840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山区6 560亿m3,平原区2 280亿m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 530亿m3,其中山区为1 970亿m3,平原区为1 560亿m3。
按赋存介质划分,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三种类型,孔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 50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l 686亿m3,岩溶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 08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870亿m3,裂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私26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971亿m3。
总体上,中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北方相对缺乏,南、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地下淡水总量的70%和30%。
北方地区70%生活用水、60%工业用水和45%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
据统计,全国181个大中城市,有61个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40个城市以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为供水水源,全国城市总供水量中,地下水的供水量占30%。
1.4地下水污染状况中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
由中国118个大中城市近年来的地下水监测结果得出,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较轻污染的城市占33%。
在区域上,中国地下水“三氮”污染突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淮河以北10多个省份约有3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海河流域受污染的地下水资源量占地下水总资源量的62%,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1.5地下水污染的途径1.5.1间歇入渗型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深入含水层。
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此种污染,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
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1.5.2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水溶液连续不断地渗入含水层。
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
其主要污染对象也多半是潜水。
1.5.3越流型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以越流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含水层。
这种转移或者是通过天然途径(水文地质天窗),或者通过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或者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水流方向,是污染水流通过大面积的弱透水层越流转移到其他含水层。
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也可能污染潜水。
研究这一类型污染的困难之处是难于查清越流具体地点及地质部位。
1.5.4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他含水层。
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区地下淡水超量开采而造成海水向陆地流动的地下径流。
此种形式的污染。
其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也可能污染承压水。
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1.6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国外,尤其是欧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污染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涌现出了许多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方法。
中国在地下水污染调查及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方面已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但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刚刚起步,工程应用实例不多。
1980年初首先由山东省地质局等单位在济宁市郊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工作,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为预测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的地下水水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