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 格式:doc
- 大小:2.00 KB
- 文档页数:1
白居易《夜雨》译文及鉴赏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
夜雨唐代: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注释乡:家乡。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
苍苍:纷纷。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夜雨》朝代:唐代原文: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夜雨》赏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符合诗歌的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的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好似是憋闷了许久的言语冲口而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那么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是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是对第一句的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土,更准确的说是对故土的生活,故土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的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土、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清楚了。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炽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这两个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写出了自己炽热的情感,而炽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
乡远,岂是瞻望可以望见的,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土的恋人身畔。
杜牧夜雨的译文摘要:1.杜牧《夜雨》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夜雨》的译文及其意义3.《夜雨》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正文: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表达真情实感、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色著称。
他的一首《夜雨》表达了诗人对夜雨景象的独特感悟,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杜牧《夜雨》的译文,并分析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夜雨》原文如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美好的雨水知道时节,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际。
随着春风悄然降临,滋润万物细无声。
乡间的小路和云彩都融入了黑暗,只有江中的船火独自闪烁。
等到天亮,再看那湿润的红花,重重叠叠的锦官城显得更加美丽。
《夜雨》一诗通过描绘春夜雨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好雨知时节”,表达了雨水滋润万物、顺应自然的生命力。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特点,赞美了春雨默默滋润万物的品格。
《夜雨》的文学价值在于它以生动的意象、优美的诗句展现了春夜雨景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这首诗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启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夜雨》成为了一个经典之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杜牧的《夜雨》通过描绘春夜雨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好雨知时节”,表达了雨水滋润万物、顺应自然的生命力。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特点,赞美了春雨默默滋润万物的品格。
同时,《夜雨》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启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夜雨》原文及赏析《夜雨》原文及赏析《夜雨》原文及赏析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导语】《夜⾬》是唐代诗⼈⽩居易所写的⼀⾸抒情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
整⾸诗贯穿着⽩居易⼤⽓、⼜不失细腻的风格。
诗⼈通过描绘夜⾥风⾬纷纷的场景,⽤直⽩的语⾔表达了对其相爱⼥⼦“东邻婵娟⼦”湘灵真挚的思念之情。
下⾯是⽆忧考分享的夜⾬⽩居易古诗拼⾳版翻译与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夜⾬⽩居易古诗拼⾳版翻译与赏析 yè yǔ 夜⾬ táng dài:bái jū yì 唐代:⽩居易 wǒ yǒu suǒ niàn rén,gé zài yuǎn yuǎn xiāng。
我有所念⼈,隔在远远乡。
wǒ yǒu suǒ gǎn shì,jié zài shēn shēn cháng。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xiāng yuǎn qù bù dé,wú rì bù zhān wàng。
乡远去不得,⽆⽇不瞻望。
cháng shēn jiě bù dé,wú xī bù sī liang。
肠深解不得,⽆⼣不思量。
kuàng cǐ cán dēng yè,dú sù zài kōng táng。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qiū tiān shū wèi xiǎo,fēng yǔ zhèng cāng cāng。
秋天殊未晓,风⾬正苍苍。
bù xué tóu tuó fǎ,qián xīn ān kě wàng。
不学头陀法,前⼼安可忘。
夜⾬翻译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上。
诗词鉴赏:《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望”、“忘”,古读平声。
)白居易的《夜雨》是一首古风抒情诗,用语平白,相传是写给初恋情人湘灵的。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恰赶上藩镇割据时期,当时高丽族的李正己独占了河南十几个州地,与中央军相互开战,闹得中原民不聊生,白居易在十五岁时就随全家迁到了父亲的治所——徐州符离。
在符离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邻家女孩,名叫湘灵。
湘灵伶俐可爱,还会弹琴,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青梅竹马的好玩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互生情愫,开始了青春时期的纯洁爱情。
但是湘灵出身贫贱,家境清寒,白居易的母亲很不喜欢她,并不允许他们二人的结合。
很快白居易就像当时所有的人一样,为了前程而忙碌,这段感情逐渐被搁置下来,但白居易心中始终没有忘记湘灵,为她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篇,包括《寄湘灵》《长相思》《寒闺夜》等等。
29岁那年,白居易考上进士,趁着回符离的好日子,再次向母亲提出了要娶湘灵的想法。
母亲听了非常生气,坚决不同意。
这使白居易很失落,但他并没有放弃争取,他相信母亲总有一天会答应。
四年后,白居易做了校书郎,又一次向母亲提出申请,母亲不仅没有答应,还为了斩断白居易的念头,举家迁离了徐州。
这一次彻底寒了白居易的心,古人认为孝比天大,白居易并没有因此与母亲翻脸,但是失望绝望之时,再无娶妻成家的念头,为了湘灵,白居易直到37岁,一直没有结婚,在唐代,这是难以想象的。
元和三年,为了仕途和家族,白居易娶了同僚的妹妹,就是那个自认为能“压倒元白”的杨汝士的妹妹。
但是白居易的内心深处对湘灵始终不能忘怀,还记得《长恨歌》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吗?原句本出自他写给湘灵的《长相思》,“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夜雨白居易古诗拼音版翻译与赏析□夜雨白居易古诗拼音版翻译与赏析yey所夜雨tangdai:baijuyi口唐代:白居易woyousuonianren,gezaiyuanyuanxidng。
口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woyousuoganshi,jiezaishenshenchange口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xiangyuanqubude,wuribuzhanwang口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ochangshenjiebude,wuxibusiliang。
口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口kuangcicandengye,dusuzaikongtango口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qiutianshuweixiao,fengyuzhengcangcango口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口buxuetoutuofa,qianxinankewango口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口夜雨翻译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她在遥远的异乡我不能去靠近,似乎也没有能够用来传情的太阳。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以前的过往!夜雨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体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水准,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仅仅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实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水准,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实行了扩充和延伸。
白居易《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夜雨》古诗赏析
夜雨-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翻译:蟋蟀的叫声时断时续,一盏残灯熄灭又重新点亮。
隔着窗户也知道夜里下雨,芭蕉叶上先传出淅淅沥沥的雨声。
《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大雨前特有自然现象:蟋蟀鸣声断断续续,频添闷热;接着又掠过一阵清风,吹得屋内灯火忽明忽暗;诗的后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夜雨,隔着窗户听到芭蕉声响得知夜雨降临。
全诗所写之景,或夜或雨,均从屋内来写。
通过对“蛩”“灯”“芭蕉”几物的描写,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诗歌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白居易《夜雨》赏析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夜雨》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赏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的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好像是憋闷了许久的言语冲口而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是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是对第一句的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的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了。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这两个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夜雨
江南的鱼,冗长而又缠绵,像湘女太息而又哀婉的目光,不禁意就让我心碎,忧伤,却又怜爱。
一点,一滴,一架门帘。
在黛暗的瓦,雕雁的檐,亭阁,门栏,滴答垂落,不容细问,不容怀疑,一周,半月,亦或让人们忘记月圆月缺的时季。
远山,近谷,在雨中都弥漫一串悠长的声音,象古筝,优柔,又象琵琶,大珠小珠的嘈嘈切切。
要是于夜,息灯后,静静的躺在床,仿佛,眼在黑暗中,依稀的开了一座门庭,门庭的小径,一个着白纱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的伞,在丁香花下,忧郁,彷徨。
于是在夜雨下,梦亦会另有一番诗意,更会有一份相思云游天际。
在江南雨中,小桥流水人家,又有一种新的滋味,恬泊,宁远。
烟雨蒙蒙之下,桥上人寂,故而有一种纤巧,静默的味道。
加上古老的苔青,一团一簇,没头没脑的拥挤,细细的看着,品味着,就像看一个古老的传说,令人的思想一瞬间,飞远,同时心里,也侵进了一种古典,幽深的境地,美,不可预言的,在那一瞬间,就像烟花,缤纷,永久的在记忆中垂穗成实,化作永恒。
桥下,流水,却在那一瞬间,和着雨声,潺潺地,滴答地,唱着离骚的楚辞,浮着三月桃花的残红,载着三湘四水浓郁的诗,和着多情的湘女,划着苍老的乌棚船,轻轻摇摆。
有时候,面对流水,心中不时的产生问题,究竟是多情的湘女温柔了流水的心,缓慢了脚步来感受温存,还是流连的流水哺育了湘女的多情,一时在心里纠缠,不过,不管怎样,江南有温柔缠绵的流水,亦有多情的湘女,都是美好的意境。
江南的人家,在烟雨之下,隐隐约约,在古典的乐声中,幽深着深深庭院,如画,我想在神话中,神描绘江南的时候一定在梦里,因为梦是最美丽的。
淅沥的雨下,独自在江南的门庭,亭阁,幽径,走着,就像读着美丽的诗,典雅,明朗,在每一不,每一回眸,都会发现雨的柔,加上庭院的幽深,无时不侵袭着你的心,仿佛心中有一个令你优柔怜婉的恋人般。
江南的雨,千种风情,无论夜雨滂沱,还是白日。
淅沥的一声声的轻音,或许本来没有雨的时候江南亦是最美丽的画,最惬意的诗。
是江南雨的缠绵缱绻,宁静典雅,却又湿湿的哀伤与苍白,打动了我心中的琴弦,还是我心中的她,就如江南的雨,令我多情,我亦不再考究,但江南的雨。
无疑是美丽的。
走在江南雨下的青板石桥,就像读了一首浪漫的诗,品着一篇烂漫的散文,喝着一杯君山名茶,突然好想找一个江南的女子,在江南的雨中,撑一把江南的雨伞,牵着柔荑的小手,漫步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