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金融学基础
- 格式:docx
- 大小:19.55 KB
- 文档页数:3
金融学基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金融学初学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框架,帮助学员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员将能够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掌握金融工具的基本特性,并能够运用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金融学导论(1)金融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金融学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金融资产、金融工具、金融中介等(3)金融学的核心问题:风险与收益、信息不对称、金融创新等2.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等(2)金融市场的功能:资金融通、风险分散、价格发现、降低交易成本等(3)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交易制度、市场参与者、市场秩序等3.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1)金融资产的定义与分类:货币资产、债权资产、股权资产、衍生品资产等(2)金融工具的基本特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期限性等(3)金融工具的定价原理:贴现原理、套利定价原理、风险调整收益原理等4.金融中介(1)金融中介的定义与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息中介、风险管理中介等(2)金融中介的运作机制: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3)金融中介的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功能性监管等5.金融政策(1)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等(2)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债务政策等(3)金融监管政策: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金融案例,使学员了解金融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员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员对金融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4.模拟操作法:通过模拟金融市场的交易,使学员熟悉金融工具的操作方法,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金融学基础的知识点总结一、货币与银行1.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货币是一种普遍认可的交换媒介,它具有流通、价值尺度和储存价值等职能。
货币的形式有货币、信用货币和凭证货币等几种。
2. 货币发行与货币供应货币的发行是由中央银行负责的。
货币供给的量取决于货币发行政策和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等。
3. 银行的作用和职能银行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信用调查等。
银行的作用是促进资金的流通和资源的配置。
4. 存款乘数和金融创新存款乘数是指银行根据存款比例的要求,通过贷款创造货币。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如信用卡、金融衍生品等。
二、金融市场1. 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
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市场。
2. 金融市场的职能金融市场的主要职能是提供融资、风险管理、流动性调节等。
金融市场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融资需求和企业的融资需求而存在的。
3. 金融市场参与主体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包括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等。
他们通过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融资和风险管理等行为。
4. 金融市场的效率金融市场的效率主要有信息效率、分配效率和运行效率等。
信息效率是指金融市场能够有效传递信息,分配效率是指金融市场能够有效分配资源,运行效率是指金融市场能够高效运作。
三、金融工程1. 金融工程的概念和发展金融工程是一种将金融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的发展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上的不同需求。
金融工程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金融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等方面。
2. 金融工程的主要工具金融工程的主要工具包括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
金融产品主要有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
金融技术主要有风险管理技术、金融建模技术等。
3. 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是一种以一定的标的资产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包括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品的作用是用于风险管理和投机。
2012年上海财经大学810金融学基础考研资料(共五篇)第一篇:2012年上海财经大学810金融学基础考研资料2012年上海财经大学810金融学基础考研资料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1/3。
参考书目为: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范里安,格致出版社,2009年2、《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国际金融学》奚君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4、《货币银行学》(第二版)戴国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投资学》金德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公司理财》(原书第7版)斯蒂芬.罗斯等,机械工业出版,200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基础”(科目代码:810)考试大纲:“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1/3。
微观经济学部分:一、消费者行为: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需求、斯勒茨基方程、消费者剩余二、不确定性:期望(预期)效用函数、风险规避、风险性资产三、生产者行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企业供给四、竞争性市场:市场需求、行业供给、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租金、竞争性市场中的税收与税负转嫁五、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定价、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寡头产量竞争、产量合谋、产量领导者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六、博弈论基础:支付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七、一般均衡:交换经济均衡、帕累托有效、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八、外部性与公共品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恒等式24二、IS-LM 模型1、收入与支出;2、IS-LM 模型;3、IS-LM 模型中的财政、货币政策;4、开放经济下 IS-LM模型政策效应分析三、总供给与总需求1、总供给与总需求;2、失业与通货膨胀四、经济增长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五、消费1、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2、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六、投资1、基本投资理论;2、投资的 Q 理论七、经济周期1、价格错觉模型;2、实际经济周期模型;3、粘性价格模型八、宏观经济政策争论1、积极与消极政策;2、政策时滞与政策效应;3、规则与相机抉择国际金融部分:一、国际收支及宏观经济均衡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2、国际收支分析方法、国际收支性质上的不平衡及其成因、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3、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方法及其效能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与外部均衡、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和政策分配原则、斯旺模型和蒙代尔模型6、中国的国际收支二、外汇、汇率及汇率制度1、外汇的概念及货币的可兑换性、汇率的标价方法及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汇率种类、外汇风险、外汇市场的概念、主要的外汇交易2、汇率的决定基础、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各种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防范方法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购买力平价论、利率平价论、货币论(灵活价格货币模型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资产组合论4、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及中间汇率制度5、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元难题、外汇干预6、中国的汇率制度三、国际储备和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储备的内涵、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的规模与结构管理2、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成因和特点3、国际金本位制度和储备货币本位制度的运作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崩溃、买加体系的成因、欧元区的形成和发展4、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四、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发展过程2、国际资本市场的涵义和优势3、国际货币市场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经营活动、优劣及其影响254、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类型和动因、国际中长期资本流动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形式和特点5、货币危机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机理和经济影响货币银行学部分:一、货币、信用与利息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的层次2、信用: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各种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的作用3、利息与利率:利息本质的理论、利率的种类、利率的作用、利率的决定、利率的结构二、金融市场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创新2、货币市场:特征、主要工具3、资本市场:特征、主要工具4、其他金融市场与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及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三、金融机构体系1、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经营管理、巴塞尔协议2、投资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3、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型、契约型、投资型、政策型4、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性质与地位、职能与作用5、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表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四、货币理论与政策1、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乔顿模型、内生性与外生性2、货币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传统货币数量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及其发展、现代货币数量说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度量、成因与治理、通货紧缩5、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抑制、金融发展投资学部分:一、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1、基本概念、证券市场的要素及运行(1)证券、投资、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证券市场主体、证券市场中介(3)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方式和运行规则2、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1)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种类(2)各种收益率的计算(3)投资风险的衡量二、证券投资组合管理1、多样化与组合构成(1)有效集及无差异曲线(2)最佳资产组合的选择和投资分散化2、有效市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有效市场理论(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63、因素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1)因素模型(2)套利定价理论4、资产配置三、投资工具分析和投资业绩评估1、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1)股票定价模型与股票投资分析(2)债券定价分析与债券组合管理(3)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2、期权和期货(1)期权和期货的原理、功能及品种(2)期权定价模型与期货价格决定(3)期权和期货的交易机制、交易策略3、投资绩效评估公司金融部分:一、公司概论与资本预算1、公司概论:公司制企业、公司治理、公司目标、净营运资本、财务现金流量、杜邦分析2、资本预算:净现值、年金、永续年金、永续增长年金、增长年金、股利折现模型、股利增长模型、阶段股利模型、NPVGO 模型、投资回收期、内部报酬率、盈利指数、约当成本法3、风险分析与资本预算:决策树、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实物期权二、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1、资本结构:MM 定理1、MM 定理2、有税收的MM 定理、财务困境成本、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2、杠杆企业的估值: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APV 估值模型、FTE 估值模型、WACC 估值模型3、股利政策:股利支付方式、股利政策类型、股利无关理论、股票回购4、长期融资:IPO 折价之谜、私募股权资本、长期负债发行、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经营租赁、三、短期财务规划、现金管理与信用管理1、短期财务规划:经营周期、现金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可持续的增长率2、现金管理与信用管理:鲍莫尔模型、最优信用政策、平均收款期四、企业并购、破产与重组收购兼并协同效应、购买法、和解与破产、破产概率的 Z 值模型五、跨国公司金融1、国际公司资本成本与结构27分割市场下的权益资本成本、一体化市场下的权益资本成本、汇率变化对债务成本的影响、国际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国际公司资本预算2、国际税收环境与跨国经营税收管辖权、税收递延与抵扣、国际避税策略、转移定价3、国际证券组合投资国际证券组合投资渠道、本国偏好之谜参考资料:第二篇: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考研复试考什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考研复试考什么常见问题注意在准备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解来准备答案,让自己回答的问题和整个的自我介绍融为一个整体。
2019-2020上海财经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810金融学基础)考研详情介绍与经验指导学院简介历史悠久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前身为建立于1921 年的国立东南大学银行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设的金融学科之一,学科创始人杨荫薄、朱斯煌等教授为近代中国金融学的奠基人。
建国后,彭信威、刘絜敖、朱元、吴国隽、王宏儒、龚浩成、谢树森、王学青、俞文青等资深教授均对新中国金融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1998 年,为了适应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学科发展,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了金融学院,这也是我国大陆高校中设立的第一个金融学院。
体系完整金融学院设有银行系、保险系、国际金融系、证券期货系以及公司金融系共5 个系,现有本科四个专业、四个学术型硕士点、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四个博士点。
凭借学院优良的基础设施、资深的师资团队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国际化视野,成就了一批批活跃于金融界的学术和实践人才。
师资雄厚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74 人,其中教授26 人,副教授25 人。
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超过全体教师比例的89%,其中30 位教师获得海外博士学位。
近年来学院注重从国外引进高层次科研与教学人才,现有常任轨教师24 人,均具有海外博士学位。
学院还聘请多名海外著名高校的知名学者担任特聘教授,聘请海内外大型金融企业负责人担任兼职教授。
近三年来,学院共有十多名教师参加"国家留基委"项目、学校双语师资培训项目以及美国富布莱特基金资助项目,均提高了教师的研究和教学能力。
金融学院致力于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科研水平的一流师资队伍,以培养具备批判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前瞻力的国际化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致力于在中短期内,使学院成为亚洲一流、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教学、科研基地。
现任院长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主任王能教授。
招生人数2019拟招2人,仅招硕博连读研究方向01(全日制)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8)金融学基础参考书目必看篇:宏观金融1、货币金融学以及配套习题集——戴国强☆☆☆2、国际金融学——奚君羊☆☆☆微观金融3、公司金融学习题集——郭丽虹王安兴☆☆☆4、投资学教程以及配套习题集——金德环☆☆☆经济学部分(808要求431不作要求)5、中级宏观经济学——曼昆☆☆☆6、西方经济学习题集——胡永刚☆☆7、中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8、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集——钟根元☆☆☆选看篇:宏观金融1、货币金融学——米什金☆☆2、货币银行学——易刚☆☆微观金融1、金融市场学——张亦春郑振龙林海☆☆2、《公司理财》——刘叔莲☆☆3、《投资学》——博迪☆4、公司理财——罗斯☆5、CPA财务成本管理部分☆6、金融机构管理——王中华☆19大纲810 金融学基础“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三分之一。
14年上海财经大学上财810金融学基础考研资料及历年真题笔记解析考研,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现在想来依旧是那种感觉――值得记忆回味。
大半年的时间都在朝着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哭过、笑过,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走过来了,现在一切终于尘埃落定,希望可以把我的一些经历跟大家分享。
13年上财810金融学基础历年真题:一、选择题(由于时间原因,我只把相关选项抄写了下来,没有抄写所有的选项)1、钱二的效用函数为U(x,y)=min{2x,3y},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为2和3,钱二把他2000元的收入全部用在x和y上,则在y上付出______元。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行业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____(原有退出/新兴进入)行业。
3、工资率为ω,劳动亮L(ω)=Aω,则劳动边际成本___工资率(填倍数,2倍还是小于2倍或者2分之1)。
4、甲收入可购买11件A产品和4件B产品,或者3件A产品和8件B产品,已知A产品6元,求甲收入。
(这尼玛,工资真tm少。
)5、等产量线上某一点斜率是_____(概念题,可惜我不知道。
)6、当____产生时,债券会打折出售。
(息票利率大于或小于现行收益,先行收益率大于或小于到期收益率)7、AB证券负相关,标准差分别为20%和30%,购入AB形成无风险组合,投资A的比重为____。
8、A现价7元预期5元,B现价6元预期3元,不考虑其他,如何操作以实现套利。
9、可转换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6%,转换比例20,期限2年,普通股价6元,转换价值为多少?10、每股40刀,看涨期权协定价35刀,标价时期权8.25刀,时间价值为多少? 11、杜邦财务分析法核心指标是____。
12、某公司负债4000万元,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6000万元。
债务的平均利率为15%,贝塔值为1.41,所得税税率为34%,市场风险溢价为9.2%,国债利率为11%,则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多少?13、销售净利率为10%,资产周转率为0.6次,权益乘数为2,留存收益比率为50%,则2021可持续增长率为多少?14、公司债务4000万元,有两项目投资,都是800万元,在有利不利条件下,概率分布为项目甲乙现金流量现值 7000 0 3000 100 概率 0.1 0.9 0.4 0.6 该投资哪个项目?15、用来衡量销售量变动对每股收益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标是_____。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金融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认识并解释货币金融现象、分析货币金融政策、具备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基础》是在学习《经济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强化学生金融意识与实务操作、熟悉金融基本理论而编排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保险理财规划》、《财政与税收》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
建议课时为48课时。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根据财经类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金融学基础分析和应用的职业技能特点,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项目,见分析表: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货币与信用理论能够运用有关的货币基础知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认识货币能够运用信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相关现象分析信用相关现象金融市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融市场与经济的的关系认识金融市场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金融学基础通过学习股票及债券交易的基本程序,能进行简单的模拟操作利用金融市场处理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能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构成。
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中央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处理金融机构业务处理金融现象会对货币需求的形成过程以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认识金融现象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分析金融现象金融政策能够分析货币政策构成要素的运行机制熟悉金融政策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政策的政策目标金融政策目标分析会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金融政策工具运用国际金融能分析析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进行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会分析和判断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业务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能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认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能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感受金融风险呼唤金融监管(二)课程目标根据《金融学基础》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及信用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2)掌握金融市场的种类、功能及构成;(3)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概念及分类及主要业务处理;(4)掌握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及解释金融现象;(5)掌握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6)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7) 掌握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体系的含义与一般构成。
考试科目808金融学基础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一、总体要求本考试旨在测试学生从理解金融学的概念和金融系统的功能出发,系统掌握个人、家庭和企业金融决策的基本分析工具和常见金融产品的定价原理,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在金融和金融工程方向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主要考察内容包括:金融和金融系统的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折现现金流分析方法在个人生命周期财务规划和企业资本预算决策中的应用,一价定律及其与折现现金流方法在债券和股票定价中的运用,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和常用手段,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货与期权的定价,资本结构和实物期权理论等知识点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二、内容第一部分金融和金融系统考试内容第一章金融学(重点)第二章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重点)第三章管控财务健康状况和经营业绩(非重点)考试要求掌握金融的概念与金融学的定义,熟悉从资金的流动、信息的揭示、资源的配置、风险的配置、权利(力)的配置等维度理解金融的本质,熟悉家庭与企业的金融决策,了解金融的价值、公司金融专家的作用和金融学科的内容体系;掌握金融系统中资金流动特征及其伴随的风险转移、金融系统的概念和功能,熟悉常见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及金融创新的形式与产品,了解常见的金融监管机构。
第二部分时间与资源配置考试内容第四章跨期配置资源(重点)第五章家庭的储蓄和投资决策(重点)第六章项目投资分析(重点)考试要求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单利与复利的概念与计算、有效年利率、现值、终值的概念和计算(包括多个现金流及年金)、NPV准则、机会成本的概念与计算(结合第十三章“资本市场均衡”)、生命周期财务规划的基本模型及简单运用、投资项目的现金流估计及项目评价;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决定因素、贷款分期付款的计算、投资项目资本敏感性分析;了解税收和社保在生命周期财务规划中的作用、IRR和回收期的决策规则及其缺陷以及互斥项目、不同期限投资项目决策下NPV的运用。
810 金融学基础
“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三分之一。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消费者行为: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需求、斯勒茨
基方程、消费者剩余
二、不确定性:期望(预期)效用函数、风险规避、风险性资产
三、生产者行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企业供给
四、竞争性市场:市场需求、行业供给、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租金、竞争性市场
中的税收与税负转嫁
五、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定价、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寡头产量竞争、产量合谋、产
量领导者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
六、博弈论基础:支付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七、一般均衡:交换经济均衡、帕累托有效、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
经济学第二定理)
八、外部性与公共品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恒等式
二、IS-LM 模型
1、收入与支出;
2、IS-LM 模型;
3、IS-LM 模型中的财政、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下IS-LM 模型政策效应分析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
1、总供给与总需求;
2、失业与通货膨胀
四、经济增长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五、消费
1、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
2、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
六、投资
1、基本投资理论;
2、投资的Q 理论
七、经济周期
1、价格错觉模型;
2、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3、粘性价格模型
八、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1、积极与消极政策;
2、政策时滞与政策效应;
3、规则与相机抉择
国际金融部分:
一、国际收支及宏观经济均衡
二、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
三、2、国际收支分析方法、国际收支性质上的不平衡及其成因、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
制
四、3、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
五、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方法及其效能
六、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与外部均衡、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和政策分配原则、斯
旺
七、模型
八、和蒙代尔模型
九、6、中国的国际收支
十、二、外汇、汇率及汇率制度
十一、1、外汇的概念及货币的可兑换性、汇率的标价方法及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汇率种类、
十二、外汇风险、外汇市场的概念、主要的外汇交易
十三、2、汇率的决定基础、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各种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防范方法十四、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购买力平价论、利率平价论、
十五、货币论(灵活价格货币模型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资产组合论
十六、4、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及中间汇率制度
十七、5、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元难题、外汇干预
十八、6、中国的汇率制度
十九、三、国际储备和国际货币体系
二十、1、国际储备的内涵、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的规模与结构管理
2、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成因和特点
3、国际金本位制度和储备货币本位制度的运作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崩溃、
买加体系的成因、欧元区的形成和发展
4、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
四、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
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发展过程
2、国际资本市场的涵义和优势
3、国际货币市场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经营活动、优劣及其影响
4、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类型和动因、国际中长期资本流动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形式
和特点
5、货币危机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机理和经济影响
货币银行学部分:
一、货币、信用与利息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的层次
2、信用: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各种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的作
用
3、利息与利率:利息本质的理论、利率的种类、利率的作用、利率的决定、利率的结
构
二、二、金融市场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创新
2、货币市场:特征、主要工具
3、资本市场:特征、主要工具
4、其他金融市场与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及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三、金融机构体系
1、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经营管理、巴塞尔协议
26
2、投资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3、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型、契约型、投资型、政策型
4、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性质与地位、职能与作用
5、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表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
四、货币理论与政策
1、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乔顿模型、内生性与外生性
2、货币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传统货币数量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及其发展、现代货币数量说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度量、成因与治理、通货紧缩
5、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抑制、金融发展
投资学部分:
一、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1、基本概念、证券市场的要素及运行
(1)证券、投资、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证券市场主体、证券市场中介
(3)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方式和运行规则
2、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
(1)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种类
(2)各种收益率的计算
(3)投资风险的衡量
二、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1、多样化与组合构成
(1)有效集及无差异曲线
(2)最佳资产组合的选择和投资分散化
2、有效市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有效市场理论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因素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
(1)因素模型
(2)套利定价理论
4、资产配置
三、投资工具分析和投资业绩评估
1、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
(1)股票定价模型与股票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