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8.58 KB
- 文档页数:3
11 春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一、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济南的冬天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特点。
2、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味文中大量的描写片段,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读课文掌握加点字读音。
1、给加点字注音: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â) 笼.(lǒng)着一层薄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2、解释词语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春》导学案班级:------- 姓名:----------【导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嘹亮、静默、应和、抚摸、繁花嫩叶、抖擞精神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诵读、品味本文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言。
4、背诵优美语段。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自学导航】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蓑衣()黄晕()抖擞()()眨眼()lǎng()润2.查阅资料或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搜集有关春的诗句,成语或歇后语。
(各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声朗读课文,然后谈谈初读感受,(提示:可从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课时【自主学习】一、竞读: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做到真情流露。
《春》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诵,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琢磨词语,体味语言。
学习重点理清思路,琢磨词语,体味语言学习课数:2课前预备1、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
2、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示:能够朗诵有关“春”的美文片断、诗,也可展现自己找到的图片或是自己画的画,还能够唱有关“春”的歌曲,跳表现“春”的美好的舞蹈。
学习方式:采纳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进程一、导入课文同窗们,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哪个?什么缘故?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会背的有哪些?(学生交流有关春的诗句)二、预习导学1. 检查预习加点的字注音()应和.()水涨.()散.( )在草丛里酝酿..薄.烟()黄晕.()烘.托( ) 蓑.()抖擞.()朗润.()2、知识链接: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闻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3、《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刻画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
三、朗诵课文1.分组朗诵:(每六人一组)在小组内朗诵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必然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忙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址。
2.朗诵展现:小组代表在全班同窗眼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现自己的朗诵水平,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课文研讨1.“春”美在什么地址?咱们都以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那么朱自清先生以为“春”美在哪些地址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讲一下。
朱自清喜爱“春”,因为“春”美在五、体味语言: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咱们展现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述?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爱的缘故。
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第十一课《春》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朱自清的文学知识。
2、识记字词,整体掌握文章,背诵文章。
3、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赏识优美出色语言。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光景的特点从各角度切入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赏识优美出色语言。
2、仔细达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志出来,并填写到后边“课后反省“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达成。
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朱自清( 1898— 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更名自清,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有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实周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裕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到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加了瑰丽的色彩,为成立中国现代散文崭新的审美特点,创建了拥有中公民族特点的散文体系微风格;主要作品有《寻朝》、《踪影》、《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课》、《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2、写作背景1927 年以后的朱自清,一直在寻找着、创建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置他“颇不安静”的拳拳之心,抵抗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凉的灵魂挣扎以后,找到的一方幽静静谧的自然之境,波折地表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品操守;而“初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宽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现了他要在春季的引领下“上前往”的人生信念。
后者自然是前者的持续、转变、提高。
但不论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一样,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
《春》描绘、歌颂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季,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传神写照。
预习自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应和()薄烟()酝niàng()抖sǒu()..黄晕()卖弄()软绵绵()....2、认识作者:朱自清,字,号,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春》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熟读成诵感受本文的语言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一、预习:1、文学常识:《春》选自_____________,体裁为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__人,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代表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朗润()酝酿()()宛转()嘹亮()黄晕()静默()蓑衣()3、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花()叶()朋()伴()()精神花()招()4、解释词语: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可划分三部分,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文章抓住那些景物描写春天的景象?由此可知文章结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填写下表(____段至____段):_______春________图(草报春)________图(花闹春)春(____段至____段):_______春 ________图(风迎春)体现了________图(雨润春)________图(人迎春)(____段至____段):_______春(二)、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本段运用了_________修辞,两个“盼望着”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先用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了春回大地,然后抓住____、_____、____的特点,勾勒了春景轮廓,所用的修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春草图”,思考下列问题:A、第一句中“偷偷地”运用了_______修辞,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11《春》目标呈现?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预习热身1、 ? 资料链接《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2、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 抖擞(??????? ? )? ? 应和(???????? ? )黄晕(???? ? )liáo(???? ? )亮? ? hōng(??? ? )托? ? 朗rùn(????? ? ) wǎn(???? ? )转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1课(春)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先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水涨.()起来了他涨.()红了脸应和.()和.()面捉迷藏.()宝藏.()散.()在草丛里散.()会黄晕.()的光日晕.()晕.()头转向酝酿..()巢.()蓑.()薄.〔〕烟2、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3、了解作者精读探究1、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漂亮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2.学习第一段:迎春〔1〕作者以怎么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什么原因要连用两个呢?〔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2.学习第二段:绘春。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2〕朗读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么样描绘的?第二课时【一】课前先学1.《春》是一篇〔体裁〕作者,字。
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清醒而真挚,被称为,散文代表作有、、。
2.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漂亮的图画,分别是、、、、。
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精读探究1、接着学习第二段:绘春。
〔1〕第3节写小草,写得特别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2〕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么样的景象?花下是怎么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什么原因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3〕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
如何写的呢?〔4〕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如何写的呢?2.学习第三段:颂春。
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3.总结:本文围绕春表达了一种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春》巩固案第一课时主备:罗睿审核:孙茂清【一】给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11《春》
目标呈现?
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预习热身
1、 ? 资料链接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 抖擞(??????? ? )? ? 应和(???????? ? )黄晕(???? ? )
liáo(???? ? )亮? ? hōng(??? ? )托? ? 朗rùn(????? ? ) wǎn(???? ? )转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
(4)舒展、活动。
(???????????????????? ? )
(5)明朗润泽。
(?????????????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 )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二、活动探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
??
?
2、阅读文章
3-7段,并分别给各段命名。
第三段:春草图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二)
1、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
①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
?
②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春风图”例文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其他几副图画,结合文中重点词、
语句子分析(采用小组分组合作的方法每个小组重点分析一幅图画)
?①春草图:
事物特点:
描写角度:
描写顺序:
修辞方法:
我能背诵??
②春花图:
事物特点:
描写角度:
侧面描写
描写顺序:
修辞方法:
我能背诵??
③春雨图:
事物特点:
描写角度:
侧面烘托
修辞方法:
④迎春图:
选取角度:
2、积累有关“春”的名言名诗名句
?
?
?
3“颂春”部分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主要从修辞和注入的情感去说)?
?
?
三、盘点提升
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本文指,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
描写春风的?(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
?
②
?
③
?
④
?
答:
(1)写嗅觉的:________?
?
(2)写听觉的:________?
(
3)写触觉的:________
?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的特点。
?
?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