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一支地下王国卫队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2
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二战经典战例教案北师大版二、学情分析我校是太原市的一所普通中学,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悬殊。
学情调查表明,我校九年级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非常感兴趣”的有91%“感兴趣”的有6%“一般”的有2%“不感兴趣”的人数有1%部分男生对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的最高领袖和军事将领们的表现,包括战略决策、战术运用和武器装备等内容了如指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知道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希特勒等历史人物的名字,对重大事件的认识支离破碎,线索不清。
三、教学策略根据学情调查,决定不采用教材预设的内容结构安排,而是在调整内容结构的基础上用两个课时完成该单元主题学习。
第一课时以教师讲述、学生阅读文字、图片资料和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战争的进程。
●知道:①二战爆发的原因。
②导致二战全面爆发、扩大和进一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人民为反抗法西斯进行的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重大事件。
④法西斯的残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
⑤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小组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二课时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进行,以“学生展示课”形式呈现,重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师任务:辅助学生组织好小组发言顺序,适时点评(视情况山学生点评也可以)。
●学生任务:在事先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
●学习难点: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生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教学难点:一方面适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观点,另一方面教师视班级差异、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四、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制定学生可操作,教师可检测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学生展示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探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支援。
班级:七年级2、3班课程:汉语(双语班)授课人:阿依姑丽•艾尔肯授课时间:第九课一支“地下王国”的卫队第一课时:学习课文及词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段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了解词语的意义和使用特点。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解本课题,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辉煌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跟读词语、齐读词语、读课文、分段讲解课文导入新课: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是四大古国之一。
我国由举世有名的万里长城、由庞大的卫队“秦始皇兵马俑”。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情况,课前测评。
二、检查预习情况,抽学生读词语。
三、组织学生分段读课文,以此检查学生的发音。
三、教师模范读词语,让学生跟读词语。
四、组织学生齐读词语。
五、教师模范度课文。
六、分段讲解课文,结合课文讲解词语。
第一段:“秦始皇……兵马俑”这段主要讲解秦始皇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补: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一、要讲解的词语: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卫队陵墓安放庞大统一1.安放:把工具安放在顺手的地方。
他把贵重的东西安放在保险柜里.2.陵墓:墓地马扎(泰姬陵)3.庞大:很大巨大(反)微小渺小补充:庞然大物小巧玲珑大象的身体很庞大.政府机构过于庞大,必须裁减冗员.4.统一: 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统一行动统一计划统一意见统一起来几次讨论下来,大家的意见逐渐统一了.全班同学统一时,才能顺利完成调查任务.老师统一了大家的意见,最后做了总结。
二、讲解重点句型为了保卫自己的地下王国,在他的陵墓里安放了一支庞大的卫队——兵马俑。
介词“为了”表示动作的目的。
为了种树,几年来他们就吃住在山上。
为了取得好成绩,他熬夜学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读词语,也掌握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认真预习接下来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九课一支<地下王国>的卫队第一课时学习课文及词语教学工具: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现代汉语词典布置作业:学会准确读词语预习下节课内容课后反思:班级:七年级2、3班课程:汉语(双语班)授课人:阿依姑丽•艾尔肯授课时间:第九课一支“地下王国”的卫队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及词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段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了解词语的意义和使用特点。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9课《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二战经典战例》教案——模拟二战经典战例——学习与探究之二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课程标准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站,学会整理历史材料,并将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将所掌握的材料编写成小短剧,培养学生改编材料的能力。
识读地形图,动手制作作战沙盘,培养的识图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结合战争形势图,演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战役的基本进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并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考虑问题要周全。
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信念,提高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将活动室布置成作战指挥部,采用模拟战场指挥与观看战争实录相结合的方法,既有学生组成的盟军司令部作战计划会议,也有德军指挥部的军事会议,再配合诺曼底战役实录的相关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军事指挥官的作用。
学情分析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战争的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战争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初三学生对于战争的认识比较理性化,但对于具体战役如何来策划,怎样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作战计划,对于他们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小小军事指挥家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尤其是男同学更想过一把战役指挥官的瘾。
教材分析“小小军事指挥官”是一节学习探究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前三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进程学习的基础上,亲身去体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一次经典的战役,在演绎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合作,去探究,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课前准备提前两周布置,开始准备,两课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