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以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为例Ξ周亚成(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 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丰富而具有特点, 然而哈萨克族牧民定居以后,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技艺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本文以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的调查资料为依据, 展示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的现存状况, 对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哈萨克族; 传统技艺; 传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 C 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2820 (2006) 022*******‚‘技艺’一词兼有技术和技巧两种含义。
技术是人类把自然资源转化为有用之物的手段, 而技巧则是有效地应用某种技术的能刂。
制作传统的手工业品确实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技巧的‛1 。
民间技艺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传统课题, 其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器具制造技艺和饮食、服饰制作、房屋建造、旅行运输、制陶、冶炼等生计活动中的手工制造技艺及其相关内容。
哈萨克族是我国游牧民族的典型代表, 民间传统技艺丰富而具有特色。
目前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保留尚多, 但是随着定居的逐步实现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型, 传统民间技艺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诸多问题。
本文以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的保留、现存状况为例, 试谈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是昌吉市惟一的一个哈萨克民族乡, 全乡90% 的人口为哈萨克族。
胡阿根村是阿什里乡下属的 5 个行政村之一, 全村203户, 843 人, 除了有4户一方为乌孜别克族外, 其他均为哈萨克族。
胡阿根村2001年成立, 村民大部分是1998 年后从昌吉南山山区定居下来的。
胡阿根村距离阿什里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 距昌吉市35公里, 距乌鲁木齐市60 多公里, 昌吉市30 路公交车每天8 次往返胡阿根村和昌吉市。
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1. 引言1.1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历史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汉代。
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哈萨克地区开始与中亚、中东等地进行贸易往来,传统刺绣技艺也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在哈萨克族群中,刺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手工艺传统,既是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工艺,也是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象征之一。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游牧民族时代。
在游牧生活中,哈萨克人用羊毛、马毛、细麻等当地材料,通过手工绣制出精美的纹样,用以装饰帐篷、服饰和家居用品。
这些传统的刺绣图案多以动植物、自然景观和抽象符号为主题,富有民族风情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在持续传承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正是这些历史的积淀和传统的精髓,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a组绵开发各种更适合现代生活和市场需求的刺绣产品,同时也在保护和传承传统刺绣工艺方面不遗余力,让这一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延续。
1.2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特点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是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的图案和色彩。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图案多样且丰富,常常以动植物、风景或神话传说为题材,图案精美细致,色彩鲜明艳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美感。
二、精湛的刺绣工艺。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讲究精湛的技艺和细致的工艺,刺绣针法繁多,包括平针、提花、镶花等各种技法,使得刺绣作品更加精美细致。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也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和创新思维,使得刺绣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创意水平。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以其独特的图案、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哈萨克族传统艺术的魅力和骄傲,是哈萨克族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现代时代下的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发展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传统技艺正在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的形式。
哈萨克民族刺绣成特色产业的概述哈萨克民族刺绣成特色产业的概述哈萨克刺绣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种装饰工艺。
无论是哈萨克族的衣服、鞋帽、帕包以及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哈萨克族妇女的精湛绣品。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目前有2.3万哈萨克族人,随着近年的技术创新,传统的哈萨克民族刺绣在该县已发展成一大特色产业。
佳艺劳民族手工刺绣工作室中,一名哈族绣娘正在绣沙漠风景图,该图所需14种颜色的蚕丝线整齐的挂在绣架前。
“今年亚博会我们还要参展,希望这次会有比去年更多的客商,对我们传统的哈萨克刺绣产品有兴趣。
”近日,在木垒县哈依娜尔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赛开尔指着满墙图案精美、花色艳丽的哈萨克刺绣服饰和家居用品说。
刺、钩、挑、绣,做了多年董事长的赛开尔现在拿起绣盘和钩针展示技艺时依旧动作娴熟。
1993年从当地的毛纺厂下岗后,想做些小买卖的她想到了自小学习的哈萨克刺绣手艺。
凭借不错的绣工,东西卖得还不错。
可是,很快赛开尔就开始苦恼。
东西虽不愁卖,但产量实在跟不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赛开尔得到一台台湾制造的苏曼特缝纫机。
她仔细研究后,用传统哈萨克刺绣的钩针代替了原先的直针。
哈萨克族的手工刺绣有多种绣法,勾绣、挑绣、裰绣、撩绣、柯赛绣等,普通花色常用的绣法,用改造后的缝纫机就可以实现。
这样既提升了速度,又保证了花色针法与手工制作无异。
很快,赛开尔在当地部门的协助下,对这种新钩针缝纫机申请了专利保护。
同时,她为改造后的缝纫机注册了“哈依娜尔牌”的商标。
现在她有80多台哈依娜尔牌缝纫机,主要用来制作枕头、绣包等。
产量跟上了,固定客户也越来越多。
2010年起,赛开尔先后进购了3台大型电脑刺绣机,并送弟弟巴特勒别克到乌鲁木齐学习设计和操作。
姐弟俩一个负责生产销售、一个负责设计制作。
刺绣车间只需三四名工人就可日产刺绣褥子、挂毯等500余件,小饰品数量更多。
“现在别说喀纳斯、吉木乃这些疆内著名景区的客商,在我这里订购刺绣旅游纪念品的外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的订单,就占了我们每年生产总量的一半。
哈萨克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1. 引言哈萨克族刺绣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作为我国民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哈萨克族刺绣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哈萨克族的文化精髓,体现了哈萨克族特有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围绕哈萨克族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社会实践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2. 哈萨克族刺绣的由来哈萨克族刺绣起源于古代哈萨克族民间生活,是哈萨克族妇女们在家庭生活中创作的艺术品。
其图案多以生活场景、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为主题,以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线条展现出哈萨克族的美丽和智慧。
这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不仅丰富了哈萨克族的艺术传统,也为世人呈现了哈萨克族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感。
3. 哈萨克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传统的哈萨克族刺绣技艺一直在哈萨克族民间相传,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一传统手工艺品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刺绣比赛、编纂刺绣图谱等方式,加强对哈萨克族刺绣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这一传统手工艺。
4. 哈萨克族刺绣的社会实践在现代社会,哈萨克族刺绣并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哈萨克族文化的一部分,它融入了当代社会的多个方面。
在服饰设计、家居装饰、旅游纪念品等领域,哈萨克族刺绣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人们了解和认识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哈萨克族刺绣也成为一些哈萨克族妇女增加收入的途径,通过刺绣作品的销售,提高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5. 我对哈萨克族刺绣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刺绣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哈萨克族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大对哈萨克族刺绣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让哈萨克族刺绣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6. 总结哈萨克族刺绣作为我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哈萨克族人民的智慧和美丽。
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摘要】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本文从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历史渊源和特点入手,探讨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趋势。
随着时尚产业的崛起,刺绣工艺也不断与时尚相结合,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本文还展望了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其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性。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刺绣工艺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值得我们重视和珍惜。
【关键词】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发展、创新、历史、特点、现代、时尚、结合、传统、趋势、重要性、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源远流长,是哈萨克族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这项工艺凝聚了哈萨克族人对生活、自然和文化的热爱,成为了哈萨克族文化的精髓之一。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以其精美细致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图案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哈萨克族人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往只是在家庭中传承的传统工艺,如今已经走进了现代设计领域,成为时尚界备受瞩目的元素。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分析其历史渊源、特点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刺绣工艺与时尚的结合。
通过对传统刺绣工艺的总结和展望,揭示其在文化传承和时尚创新中的重要性。
结束。
1.2 重要性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作为哈萨克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种工艺不仅体现了哈萨克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更是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传统刺绣工艺不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符号和象征,代表着哈萨克人的身份和归属。
通过传统刺绣工艺,人们可以感受到哈萨克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了解到这个民族独特的历史与传统。
保护和传承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支少数民族,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刺绣工艺,已经成为了哈萨克族的文化符号之一。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传承,至今依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本文将探讨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源远流长,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时期。
哈萨克族的刺绣工艺主要表现在服饰、家居饰品、饰品等方面,其图案、颜色和线条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在传统哈萨克刺绣工艺中,常用的图案包括草原上的牧场、骏马、骆驼、羊等动物,还有各种寓意丰富的几何图案。
这些图案的设计和绣制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不仅体现了哈萨克族人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更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哈萨克刺绣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现代科技和工艺的进步为刺绣工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刺绣工艺在材料、工具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更新和提升。
哈萨克族人民对刺绣工艺的热爱和传承更是推动了刺绣工艺的发展。
许多哈萨克族的刺绣工艺师傅通过学习和继承,不断创造出新的图案和工艺,使得传统刺绣工艺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当代社会,哈萨克族的刺绣工艺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全球化的影响,哈萨克刺绣工艺也逐渐受到了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哈萨克刺绣工艺如何在变革中保持其传统特色,并探索出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道路,成为了受到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刺绣工艺师傅和文化爱好者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深入研究和创新,为刺绣工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传统工艺中汲取灵感,不断创新和发展,是哈萨克刺绣工艺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可以在图案设计上加入新的元素和表现方式,使得传统的刺绣工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可以在材料和工艺上进行改进和提升,使得刺绣作品更加精美和耐用。
这种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改动,而是需要对传统工艺有深入的理解和钻研,以及对当代社会和审美需求的敏锐洞察。
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哈萨克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的传统刺绣工艺也是其中一部分。
哈萨克刺绣工艺在民族服饰、家居用品、手工艺品等领域均有着广泛应用,是哈萨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探讨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其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一、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历史与特点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代哈萨克民族的生产生活。
在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中,刺绣工艺被广泛应用于衣饰、帐篷装饰、饰品等制作中。
哈萨克刺绣工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斑斓,富丽堂皇。
哈萨克刺绣以鲜艳明快的色彩为主,红、黄、绿、蓝等颜色居多,搭配出欢快而富有节奏感的图案,给人以活力和喜悦的感觉。
2.图案多样,富有特色。
哈萨克刺绣的图案主题多样,常见的有骆驼、骏马、鸟兽、花草等丰富多彩的图案,这些图案既有现实生活中的寓意,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和祈福之意。
3.工艺精湛,传统技艺。
哈萨克刺绣注重精细而复杂的工艺,常常运用刺绣、镶嵌、提花等技法,制作出细密而富有立体感的作品,工艺水平极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使其在当代依然具有活力和魅力。
1.工艺技术的提升。
在传统的基础上,哈萨克刺绣工艺家们开始引入现代科技,探索新的工艺技术和材料,提高了刺绣工艺的制作水平,使其更加精湛细致。
2.题材内容的拓展。
传统的哈萨克刺绣图案题材主要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主,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新的题材也被引入如城市风景、现代生活场景等,丰富了哈萨克刺绣的表现形式。
3.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
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哈萨克刺绣工艺也开始融合其他民族的元素,如蒙古、俄罗斯等,使其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魅力。
在当代,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服饰、帐篷装饰等领域,而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是哈萨克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焕发着新的活力和魅力。
本文将就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历史与特点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游牧生活,受到了草原自然环境、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深刻影响。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以羊毛、鱼线、丝绸等为主要材料,以手工刺绣为主要工艺手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色。
其刺绣图案多以马、羊、鹰、骆驼等草原动物为题材,富有生动的民族风情和浓厚的草原特色,被誉为“活泼、形象、图案新颖、优美而金碧辉煌”。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先是在游牧社会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后来在哈萨克汗国和哈萨克汗国后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哈萨克刺绣工艺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仪式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和推崇。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和市场需求不断受到挑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生活。
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的涌现,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一些专家学者和文化机构积极探索和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深入挖掘和理论研究,使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得到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梳理和传承。
结合现代时尚和审美趋势,不断提炼和创新刺绣图案和工艺技术,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习惯。
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之路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未来,我们可以加强传统技艺的培训和传承,注重对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培养,增强他们对传统刺绣工艺的认同和自豪感。
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和应用创新三个方面来探讨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技术创新是传统刺绣工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传统哈萨克刺绣主要采用手工刺绣的方式进行,工艺复杂,耗时耗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引入使得传统刺绣工艺得以更加高效地进行。
传统刺绣工艺中的复杂的图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自动刺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新材料的应用也丰富了传统刺绣工艺的技术手段。
传统刺绣所使用的线线种类有限,而现代化合成材料的使用不仅丰富了线线的色彩、质地,还增加了刺绣制品的耐用性和舒适性。
设计创新是传统刺绣工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哈萨克刺绣的图案主要以鸟、花、动物等自然元素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不断引入,传统刺绣图案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刺绣工艺的研究和创新,将刺绣图案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融合了现代审美的刺绣作品。
设计师们还积极探索将刺绣应用于不同领域,如服装、家居装饰等,使得传统刺绣不仅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还具有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应用创新是传统刺绣工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刺绣主要应用于服装、饰品等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传统刺绣工艺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传统刺绣图案被应用于建筑装饰、礼品定制等领域,为这些领域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传统刺绣也被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制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论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张媛龚琪王宇南岗拉卓玛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2期
【摘要】哈萨克民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元素,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当地一代又一代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本文将从发展和创新两个方面,对哈萨克族刺绣的发展创新现状及其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简单提出建议。
【关键词】哈萨克;刺绣;发展;创新;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关于哈萨克族传统刺绣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国家级201912026036)阶段性成果。
由于超高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哈萨克刺绣早已被人们称作新疆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代表着哈萨克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
作为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民族刺绣不断丰富着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宝库登上了新的高度。
一、产业化发展
哈萨克刺绣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同时,还汲取了其他各民族优秀的刺绣工艺,逐渐具备独特的风韵,注重美感的抒发,表现真实却不刻意追求的浓郁清新的气息,无论从图纹设计还是色彩的搭配都独具匠心,文化特点鲜明,拥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从生产上看,哈萨克传统刺绣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妇女们延续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手工制作,规模小,制作时间过长,导致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但随着机械化电脑刺绣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状,只要把设计好的图案拷贝到电脑绣花机里面,电脑绣花机就会按照图案制作出一模一样的刺绣作品,达到大批量生产刺绣产品的目的,同时当地也开办了许多刺绣培训班,引导更多的少数民族妇女从事刺绣业,使刺绣业逐步市场化、规模化。
从政策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不断落实,体现出哈萨克族手工艺品由家庭走向市场的拓展态势,并成立了文化产业园,使刺绣成为一种为妇女们准备的就业机会。
此外,在阿肯阿依特斯文化艺术节上举办了可供游客观赏的刺绣展览,其中最贵的作品甚至达好几万,除了花毡、被套、枕头还有时尚女包、靴帽、礼巾,服装,纸盒,木碗等,这都是哈萨克族刺绣文化产业化的具体表现。
从销售上看,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刺绣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但刺绣本身是慢、细、费时的活儿,多是以人工的方式完成作品,同时依照当地习俗,哈萨克族每个女孩都应该准备刺绣嫁妆,但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不会刺绣,所以她们都会选择出钱让绣娘来完成,就这样,绣娘在家刺绣也可以赚钱了,这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正悄悄地改变着哈萨克族百姓的生活和观念。
现在新疆大部分地方都有刺绣合作社,例如伊犁、阿勒泰、昌吉等地。
其中昌吉州木垒县有达斯图尔刺绣专业合作社,已经签订了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客商的刺绣订单,今后更是致力于将销售范围扩大到国外。
二、思维化创新
任何事物都是既要传承,也要创新,所以,哈萨克族刺绣业组织开展的布绣和毡绣针法、技法的训练实验,尽可能地恢复了传统刺绣技法,最大限度拓展了其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在使哈萨克刺绣在保护广大手工艺人个性的同时,挖掘了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激发了因材施艺灵感和潜能。
新疆哈萨克传统刺绣不深陷于闭塞的环境,而是积极与外界联络,在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力量的支持下,致力于对民族传统刺绣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市场化开发,将传统刺绣与现代文化产业融合。
政府组织一线的民俗学专家开展会议,整合并研究各民族的刺绣图案及风格,寻找灵感,为哈萨克刺绣注入新的活力,组织哈密传统刺绣参加十余场展览交流活动,有力提升了刺绣品牌的影响力;企业依托国内重要文创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拓宽传统工艺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开展交流与合作。
在此基础上,引入现代生产管理制度,评定星级绣娘与合作社,以此激发刺绣行业人员的参与度。
学校也开展对哈萨克传统刺绣工艺的理论学术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创新设计,不断丰富哈萨克传统刺绣花样集,制定哈萨克传统刺绣衍生品及创新产品方案,形成系统研发体系,设计的产品包括文创产品、生活用品、玩具、旅游纪念品等种类。
近年来,新疆地区旅游业发展快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哈萨克刺绣抓住机遇,通过摆摊等方式在各个旅游景区推出刺绣旅游产品,使刺绣文化与产品越来越多地展现在游客面前,用文化创收向外推广了哈萨克族刺绣。
如今,哈萨克民族刺绣已成新疆特色旅游产业的一大支柱。
哈萨克刺绣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在2018年秋冬上海时装周国际交流活动中,哈密工作站与上海秦旭高端定制团队合作,带领绣娘共同展示“温柔的脊梁”,将古丝绸之路的文明记忆用浮刀形式传承创新融合,以民族传统手工刺绣与法式珠绣相融合的表現手法共述丝绸之路文明,大大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
三、发展与创新中的不足
虽然哈萨克刺绣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因为不少企业盲目投入大量的机械生产,使哈萨克刺绣失去了原生特色,流失了手工刺绣技艺,丧失了对哈萨克传统刺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是缺乏品牌意识,特色产品开发不足,竞争力不足,缺少有序市场,并且产品样式单一,盲目跟风,产业意识也相对淡薄,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导致销售量底下,影响了刺绣产业的发展;再次是人才短缺,现代生活冲击着传统哈萨克族文化,大部分青年人不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代际之间出现明显断层,而人才对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如今传统的哈萨克刺绣产业紧缺高素质人才,产业创新意识薄弱,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刺绣产业的拓展,技艺的传承也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最后是缺乏相关的扶持与资金的投入,制作哈萨克刺绣的一般都是牧民家庭出生的妇女,虽说刺绣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哈萨克传统刺绣急需改善材料、改进工艺。
传统的材料存在纹样守旧、用途单一等缺点,制约哈萨克族刺绣进入居民现代生活的最大障碍是原材料问题。
通过改善材料、激发创造活力,可以丰富哈萨克族传统刺绣的题材和品种,提升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
四、建议
(一)请进来,走出去,多方位开展培训
首先是请专家。
在请内地专家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土专家,既要创新也要传承民族技艺,保留民族文化。
建议在新疆各地区成立刺绣文化展馆,一要收集各地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品作为展品,既能保留传统也能作为旅游景点创收;二要高薪聘请新疆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授业解惑,确保哈萨克族傳统文化集大成、创辉煌。
开发设计款式新颖、做工精细、包装精美、携带方便的旅游产品,努力提高旅游纪念品产值在刺绣总产值中的比重;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教课的专业队伍。
(二)大力推进产品研发,提升刺绣服装产业
成立民族刺绣研究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刺绣产品工艺,创新产品种类;引进新工艺,设计研发旅游产品;提升刺绣服装产业,进一步加强与刺绣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加大刺绣产品研发力度,着力推进传统民族刺绣向民族服饰、演艺服饰、高档艺术品等产品转型升级。
(三)依托刺绣文化产业园做足旅游大文章
积极打造哈萨克传统文化、大幅度增加牧民收人、加快推进牧区发展、全面下大力气建设好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并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展览、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四)加强宣传推介,拓展销售渠道
一是挑选刺绣精品,积极参加全国和疆内的各类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节及刺绣产品展示会,同时继续承办自治区刺绣大赛,进一步推进刺绣的宣传力;二是继续巩固伊犁、塔城、阿勒泰等疆内老市场,同时走向广阔的南北疆县城等基层,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三是积极与县内外旅游业相衔接,使哈萨克刺绣成为旅游购物中的必选产品,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周边国家;四是加大网店等现代化营销手段的培训,组织更多的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平台,开创“足不出户,货销各地”的大平台。
纵观哈萨克族刺绣的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作用不可或缺,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容忽视,政府政策的扶持必不可少,虽有缺陷但前景十分光明,只要积极创新,使其成为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象征,它就能走向更大的舞台,永远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诺金.论哈萨克族民族刺绣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刺绣文化产业园发展为例[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7(3).
[2]尹菊娥.哈萨克刺绣——迎接从未有过的繁华春天[J].中国民族报,2012-8.
作者简介:张媛(1998-),女,汉族,黑龙江省鸡西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龚琪(1998-),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王宇南(1999-),女,汉族,吉林省洮南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岗拉卓玛(1999-),女,藏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
本文指导老师:辛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