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四节功率第2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课时 功率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单位.2.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能解答简单的物理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相关计算.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功率的公式及公式中物理量的物理意义.【难点】能用公式P =W t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知识点 功率的计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8-110,完成以下问题:1.功率的计算公式:P =W t.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1 W =1 J/s.3.1 W 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1 s 内完成的功是1 J.【合作探究】1.功率单位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答:1 kW =103 W ;1 W =1 J/s.2.对功率定义式的理解有哪些?其可变形为哪些式子,其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答:(1)功率的定义式P =W t是指平均功率,即在t 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2)功率的定义式P =W t 可以变形为:W =Pt 和t =W P,可分别用于求功和时间.当P 一定时,W 与t 成正比,则W 1W 2=t 1t 2;当W 一定时,P 与t 成反比,则P 1P 2=t 2t 1;当t 一定时,W 与P 成正比,则W 1W 2=P 1P 2.3.当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时,需注意什么?答:要注意物理量的同体性和各物理量单位的统一性.所谓同体性,P 、W 、t 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不能张冠李戴;所谓统一性,是指P 的单位用瓦(W),W 的单位用焦( J),t 的单位用秒(s).4.列举一些日常涉及到的功率值.答:骑车功率约70 W ;慢跑功率约几十瓦;飞机发动机的功率可达1 000 kW 以上;高速铁路列车功率可达数千千瓦至两万千瓦;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可达100 kW 以上.例题 大石头质量为6 t ,起重机的吊钩在15 s 内将大石头匀速提升了1 m ,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是多少?解答 因为起重机匀速,大石头所受的拉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即F =G =mg =6×103 kg ×10 N/kg =6×104 N .石头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1 m ,拉力做的功W =Fs =6×104N ×1 m =6×104 J .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是P =W t 1=6×104J 15 s =4×103 W. 知识拓展物体受拉力F ,沿拉力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 的功率:P =W t =Fs t=F v . 为什么汽车上坡时,司机经常用换挡的方法减小速度?答: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般是一定的(保持不变),牵引力的大小和运动速度成反比.减小汽车的速度就会使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反之,增大汽车的速度就会使汽车的牵引力减小.【教师点拨】在20 m 深的矿井里,每分钟冒出地下水6 m 3,问应至少选用功率多大的抽水机来抽水,才能使矿井里不会积水?解:每分钟积6 m 3水,则每分钟积水的重力G =mg =ρ水V 水g =1.0×103 kg /m 3×6 m 3×10 N/kg =6×104 N.每分钟应对水做功W =Gh =6×104 N ×20 m =1.2×106 J.抽水机的功率P =W t =1.2×106 J 60 s=2×104 W =20 kW. 课堂小结1.定义式:P =W t2.单位:瓦特(W) 1 W =1 J/s 1 kW =103 W3.功率的计算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P=W t。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你能比较图中二人做功的快慢吗?本节将告诉你一种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方案二:出示下面的画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怎样表示他们做功的快慢?组织学生讨论,对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引出功率。
推进新课【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多少问题,还有快慢问题,那么如何比较与描述做功的快慢呢?结合教材图931和图932讨论比较起重机和滑轮组做功快慢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看图很容易看出起重机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做功快。
找两位体重不同的学生,让全班学生计算他们从一楼上到10 m 高的三楼,各自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谁做功快。
经过学生讨论后可以认识到,要想知道做功快慢必须知道做功时间和做功多少两个条件。
教师提问:甲同学比乙同学做功多,甲做功快,对吗?甲同学比乙同学做功时间短,甲做功快,对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仅仅根据做功多少或时间不同的单一条件不能判定谁做功快。
学生活动1:两名体重相同的男、女同学将质量相同的木头,都从一楼扛到二楼,男同学用了40 s ,女同学用了45 s 。
观察到的现象是:两名同学做功相同,但时间不同,男同学做功时间比女同学少,所以男同学比女同学做功快。
结论: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得出做功的快慢。
学生活动2:两名男、女同学分别将桌子和箱子扛到二楼上,都用了45 s 。
观察到的现象是:两名同学做功时间相同,但做功的多少不同,男同学做功比女同学多,所以男同学做功比女同学快。
结论:在做功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做功的多少来得出做功的快慢。
归纳总结:比较做功的快慢可以:(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9.4 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
②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能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②使学生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率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功率的定义,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会进行简单的功率计算。
教学难点类比法建立功率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类比法建立概念,在师友合作互助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教师适时适度点拨,引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课前准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1.师友检查:(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出两个做功和不做功的实例。
(2)请回忆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师友提升:(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1000块砖送到15m高的楼上。
方法如下:①人走楼梯将砖搬到楼上;②人用滑轮将砖分批运送到楼上;③用起重机将砖一次运送到楼上。
这三种方法,人、滑轮、起重机对砖做功是否一样多?做功是否一样快?谁做功快?(2)右图所示的情景,谁做功快?你是怎么比较的?二、探究释疑1.教师点拨:(1)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在学习物体的运动过程时,我们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相同比时间;当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比速度)。
】(2)方法指导——与此相类似(类比法),比较做功快慢:①可以比较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功的多少;②可以比较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的长短;③若时间和做功都不相同,是不是也可以比较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功呢?(3)知识归纳——①功率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②功率计算:功率=功/做功时间→P=W/t。
③功率单位:瓦特,简称“瓦”(W)——国际单位。
1W=1J/s④单位换算:1kW=103W;1MW=106W。
1马力=735瓦⑤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不反映做功的多少。
9.4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⑴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⑵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
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二、进行新课㈠引入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
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
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
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功率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㈡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1瓦特=1焦/秒,1千瓦=1000瓦特参阅课本,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功率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功率的观点 .(2)联合实例理解功率的观点 .(3)认识功率在实质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和联系生活实质认识功率的物理意义.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拥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平时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课要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 解答有关的问题.教课难点:理解功率其实是表示能量转变快慢的物理量.教课过程:1、复习:教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回答下边两个问题( 1)力学里的功包含两个必需的要素是什么?( 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学生 1:力学里的功包含两个必需的要素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学生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W=Fs.学生 3: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2、引入:教师:我们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只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 .如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甲慢慢从一楼走到五楼,乙迅速从一楼跑到五楼,只管两人做的功相同多,但甲需较长时间,做功慢;乙需时间较短,做功快.学生 1:比较做功快慢就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能够采纳: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教师:还有没有其余的方法呢?学生 2: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教师:很好,物理学上常采纳第二种状况,一般都取“单位时间”.就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很明显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新课教课:教师:阅读课本,钩出要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教师:功率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教师:它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教师:功率的计算公式又是如何的?学生:功率公式:.教师:为此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单位:瓦特用来表示功率的大小,1W = 1J/s, 1KW = 103W.教师:下边我们来一同做一下课本上的例题.教师:大家在计算过程中必定要注意单位,不要忘掉换算单位,否则就会犯错.4、讲堂小结(1)功率的定义(2)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 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教师:上节课的内容,大家回去有没有复习?现在我来提问看看你们复习的怎么样,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学生: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新课教学(1)引入新课教师: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学生: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教师: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学生:一样多。
教师:有什么区别?学生:时间不一样。
教师: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
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
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2)功率的定义教师:首先我来介绍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功率的物理意义大家知道吗?学生: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3)功率的单位教师:功率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是:P=W/t。
我们知道物理量都是有单位的。
功的单位是什么,时间的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焦耳和秒。
教师:那么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学生:焦耳每秒。
教师:是的,为了表示简单,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W=1J/s。
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要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物理量重的W是什么含义?学生:力所做的功。
教师:单位中的呢?学生:瓦特。
9.4《功率》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一解答简单的物理习题。
2.过程与方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器材:教材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必需要考虑的一个物理量。
我们要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例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1000块砖送到15米高的楼上。
方法如下:1.人用筐将砖运送到楼上。
2.人用滑轮将砖运送到楼上。
3.使用起重机将砖运送到楼上。
提问:以上三种方法,除了机械效率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
(待学生思考不必要求立即回答)。
【例2】一个人用通常的步伐走上三楼,或以快速地跑到三楼上。
提问:两种方法所做的功的情况有何不同。
(要求同上题,先认真去思考,不必急于作答。
)【例3】有一个重型的机器,需要推至距100米远的厂房内。
方法有三:1.工人们用推力推到厂房内。
2.工人们用车推到厂房内。
3.用马车拉到厂房内。
提问:三种方法完成此功有何不同。
对比上述三例,当人们完成一定的功时,存在着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启发同学得出答案:物体做功有快、有慢。
在例1中起重机做功快。
例2中人跑到三楼做功快。
例3中用马车做功快。
物理学里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板书: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根据定义可得出:板书: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写在公式中。
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特。
指出: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
功率小,做功慢,耗能少。
功率大,做功快,耗能多。
【例题】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蓄水池,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蓄水池,1小时能把水池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已知:h=30米,V=50米3,t=1小时=3600秒,求:P解:分析,根据已知条件m=ρV。
9.4 功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3)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人们劳动时的情景,讨论分析人和机械做功有什么区别,教师归纳。
归纳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
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机械收割比人工快;抽水机要发挑水快等等。
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1.比较力做功快慢的方法教师:大人和小孩爬相同的楼时,做功相等吗?做功的快慢一样吗?汽车和火车它们做功快慢一样吗?说明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
提出问题: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人与起重机,哪个做功快?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多媒体展示:方法一:W1=W2时,用时间短的则做功快;方法二:t甲= t 乙时,做功多的则做功快。
《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 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
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的内容,大家回去有没有复习?现在我来提问看看你们复习的怎么样,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b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学生: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教师: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
学生: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教师: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学生:一样多。
教师:有什么区别?
学生:时间不一样。
教师: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
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
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
量,叫功率。
(2)功率的定义
教师:首先我来介绍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功率的物理意义大家知道吗?
学生: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3)功率的单位
教师:功率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是:P=W/t。
我们知道物理量都是有单位的。
功的单位是什么,时间的单位又是什么?
学生:焦耳和秒。
教师:那么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学生:焦耳每秒。
教师:是的,为了表示简单,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W=1J/s。
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要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物理量重的W是什么含义?
学生:力所做的功。
教师:单位中的呢?
学生:瓦特。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课本上的例题,大家看课本110页的例题。
(例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