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厚的矿藏、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多样的动植物种类。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重要自然资源知识点。
1. 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面积辽阔的国家,拥有世界第三大的土地面积。
土地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
农业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是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基础。
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市化发展、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用地则保护和维护着中国丰富的生态系统和自然风貌。
2. 矿产资源中国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拥有各种类型的矿产资源。
其中主要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锌、铜、铅等。
中国的煤炭资源居世界首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相当丰富。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水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资源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其中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系。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国家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国也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4. 生物资源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拥有大量的动植物物种。
中国的森林资源丰富,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域,例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等。
保护生物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地质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岩石、矿石、地下水、热能、地热资源等。
这些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建筑材料生产、能源开发等方面。
同时,中国也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基础。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然资源,积极参与到自然资源保护中来,共同建设美丽的中国。
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并探讨其对中国的重要性。
第一节: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等。
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发电、钢铁生产和家庭供暖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另外,中国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第二节: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涵盖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
金属矿产包括铁矿石、铜、铝、锌、铅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和产量大国之一。
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等。
中国的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矿产资源为中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三节:水资源水资源是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和大面积的水域资源。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对于中国的农业灌溉、水运和水电发电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面临着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
第四节: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和草地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用地的扩张,中国的耕地面积受到了一定的压缩。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中国实施了土地综合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田的产量。
结论: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的双赢局面。
以上便是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与利用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进行探讨。
一、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油气、水能和核能等。
1. 煤炭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煤炭广泛用于电力、冶金、化工和建筑等行业。
然而,煤炭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2. 油气资源中国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渤海湾等地。
目前,中国对原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很大,但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中国还需要进口大量的油气资源。
3. 水能资源中国是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水能广泛用于发电,尤其是在西南地区的大型水电站。
然而,水能的开发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4. 核能资源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
中国大力发展核电站,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然而,核能发展也带来了核废料处理和安全等问题。
二、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主要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铜矿石、铝土矿和稀土等。
1. 铁矿石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铁矿石广泛用于钢铁产业。
然而,铁矿石的开采过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包括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等。
2. 铜矿石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矿石消费国,但自身的铜矿石储量有限。
因此,中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铜矿石。
矿石的开采和冶炼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3. 铝土矿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土矿生产国,铝土矿广泛用于铝产业。
然而,铝土矿的开采和冶炼过程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4. 稀土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
稀土广泛应用于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
然而,稀土的开采和提炼过程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三、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八年级上册地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
1.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且分布不均。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短缺。
2. 土地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荒地等。
但其中,耕地面积相对较小,且分布不均。
3. 矿产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但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应合理开采和利用。
4. 气候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5. 生物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
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海洋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污染等。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提到的自然资源,中国还拥有一些其他的资源,例如:7. 森林资源:中国的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地带,其次是西南地区。
这些森林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还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8. 旅游资源:中国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城市景观,这些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9. 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其他清洁能源。
10. 水产资源:中国的水产资源丰富,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以及海洋捕捞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之一,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广阔的土地面积以及多样的气候和地貌条件,赋予了中国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载着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一、能源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能源资源。
其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
1. 煤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也是主要的煤炭产出国之一。
煤炭资源广泛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
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传统能源,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能源供应作用。
2. 石油和天然气: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南海沿岸地区。
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促使国家加大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同时也积极推动天然气的利用和替代。
3. 水力能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这使得水力能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长江、黄河等大大小小的河流以及许多湖泊都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了缓解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核电站的建设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也为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矿产资源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其主要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煤炭、铜、铝、锌、黄金、稀土等。
1. 铁矿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产出国之一。
铁矿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河北、山西等省份。
2. 煤炭:前文已有提及,中国是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煤炭不仅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3. 铜、铝、锌:这些有色金属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电力、交通、建筑等领域。
4. 黄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产出国之一,黄金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新疆等地。
中国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利用和开发的各种自然物质和力量,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天然气资源等。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自然资源分布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一、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煤炭、铁矿和石油资源基地,尤其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的煤炭储量居全国前列。
华北地区主要有铁矿、煤炭和稀土等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更是拥有丰富的稀土矿藏。
西南地区以云南、贵州和四川为主要矿产资源区,其中云南省的锡、铅、锌和磷矿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西北地区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地。
二、水资源水资源是中国自然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
中国的江河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等主要河流贯穿中国的东西南北,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中国还有大量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南方相对较富水资源,而北方则相对较少。
中国政府通过水资源调控工程和水生态保护等措施来优化水资源配置。
三、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资源种类繁多,包括耕地、建设用地、草地和森林等。
根据土地利用的不同,土地资源分布有所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密集区,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建设用地较多。
西部地区则以草地和森林为主,适宜发展农牧业。
此外,中国还有大片的农田,这是支撑中国庞大人口的重要基础。
四、森林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森林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最为丰富。
东北林区是中国最大的森林资源供应区,森林覆盖率高达44%。
西南地区的川西高原和西双版纳等地也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区。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中国自然资源分布丰富多样,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
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一、矿产资源分布中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这些资源的分布也十分广泛。
以能源矿产为例,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铜、铝、锌、锡等,分布在全国各地。
在非金属矿产资源方面,石灰石、磷矿、盐矿等也遍布全国各地。
二、水资源分布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且资源分布不均衡。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是中国主要的水资源来源。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水量丰富,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则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但是,大部分水资源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处于水资源贫乏的状态。
这导致了中国南北地区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给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能源资源分布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在这些能源资源中,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分布广泛,尤以山西、河北等地煤炭储量较大。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区。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一部分。
四、土地资源分布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耕地、森林、草原、沙漠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
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华南地区则以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出名。
此外,中国还有大面积的草原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
而沙漠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塔格沙漠等。
综上所述,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且多样化。
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既影响着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也对人民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
土地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多样的地形,因此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中国拥有大量的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等土地类型,这些土地资源是中国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水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及其支流中。
然而,由于中国的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相对不足。
此外,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也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稀土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森林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南方等地区。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2%,但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工作。
能源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其中,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来源,但石油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包括加强资源管理和监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周明娟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况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性。
[教学过程与方法]1、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展现P.54活动的图片,归纳六类自然资源的类型。
3、通过P.55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人均有限。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知识内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多种能力。
2、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性。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人均有限。
教学手段:读图、析图、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地图册等教学提纲一,什么叫自然资源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经开发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2.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二、自然资源的特征1.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空间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3.自然资源质量的差异4.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教学活动:新课导入:我们用的纸张是用什么做的吗?谁能举例说说还有哪些生活或学习用品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一、什么叫自然资源?讲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和自然资源的种类”时,可分成几个步骤组织教学:1.让学生课前预习时,查各类词典或请教家长,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从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寻找自然资源,从身边寻找自然资源.3.对于教材P.54活动第2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所设类型适当拓展,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抢答.4.对于教材P.54活动第3题中涉及的图片,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或动画的方式现。
讲述“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这一问题,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人均占有量的减少。
第二,资源总量变得越采越少。
第三,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教材P.55((贝贝”和“玲玲”的论点应让学生分组讨论,.方法步骤可设计如下:1.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
2. 化害为利就可能成为自然资源。
3.如何化害为利。
4.对于“玲玲”的论点,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新能源和未来能源的资料到课堂交流。
讲述“自然资源的质量差异”时,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教学:1.可从铜矿的开采品位着手,了解贫矿的含义。
2.读我国主要铁矿产地的铁矿含铁量列表,使学生直观了解自然资源质量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3.读“海南石碌铁矿夜景”图,认识石碌铁矿(富铁矿)在我国铁矿中的地位。
4、展示内蒙古草原从东向西的景观图片,通过不同地域的草场景观揭示草场质量的差异。
我国矿产资源的有关内容,主要由学生阅读完成设置阅读提纲,指导学生思考分析。
提纲如下:1.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的条件是什么?它与具有地区性优势的矿产有什么不同?3.探明储量不足的矿产对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4.读煤、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产图,说出这些矿产哪些地方多,哪些地方少?5.我国正在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请从矿产分布的特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讲述“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时,步骤如下:1、通过读我国主要矿产图,我国石油、天然气、煤、铁及其他金属的分布有哪些规律?2.指导学生重温“自然资源的质量差异”时,展示内蒙古草原从东部高大多汁的优质牧草逐步演变为稀疏草原甚至荒漠的原因吗?读“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教材P.58活动题课后活动:1.调查本地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了解各景点建立的时间,景点建设前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
2.调查本地人口增长情况,了解人均耕地的变化或对本地资源的影响。
3.调查本地主要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情况,分析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开采、污染、浪费)。
教学反馈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教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读图进行数据分析,再让学生绘制比较表加深对人多地少的认识。
2、采用由合到分的用图模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均土地比较,使学生直观认识土地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国情。
2.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土地资源构成图、土地资源分布图、土地资比较表。
教学提纲一、人多地少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二、类型齐全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2.我国草地面积居世界前列3.林地比重较小4.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三、区域差异明显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3.草地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4.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5.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四、珍惜每一寸土地1.耕地存在的问题2.林地存在的问题3.草原存在的问题七、教学过程新课导人:引导学生讨论“空中楼阁”成语,并导入人类生产、生活和土地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
1.讲述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时,可将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的位次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从地形和降水的角度分析我国国土面积广而耕地面积少的原因。
2。
列举人均耕地居世界的位次,指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读图思考:指导学生根据图例读“中国、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1997年)”,步骤如下:1。
教师可采用展示中国、美国地形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中、美两国在地形上的差异2.在指导学生回忆中、美两国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完成人均耕地数的比较。
读“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1997年)”图,可按下列步骤组织学生动手做:1.让学生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草地30.26%,林地13.33%)。
2.让学生根据“中国与部分国家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计算出入均耕地占世界的百分比(耕地27%)。
3.让学生分析这些数字的含义并讨论下列观点。
4。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1997年)”和“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1997年)”两图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教材P.60活动”的教学做准备。
“活动”栏目练习,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讲述难以利用土地的类型及分布特点:1.指导学生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和“中国耕地分布”示意图,加深对“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的认识。
2.分析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哪几大地形区或哪些省、自治区。
3.指导学生分析影响新疆、内蒙古、青海和西藏诸省区的主要气候要素,了解干旱荒漠区和高寒荒漠区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讲述“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时步骤如下:1.东部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集中了95%左右的耕地和林地,但我国的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所以北方地区平原多,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单位产量较低。
南方则以丘陵山地为主,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土地生产力较高。
教师在讲述或读图结束后,提供一组数据(如:土地产量、耕作制度、主要作物)让学生了解各地的土地生产力的差距。
2.西北内陆地区的自然条件特点及东西差异可指导学生读教材P.6广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和教材P.66“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分析后得出结论。
3.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
讲述“珍惜每一寸土地”时,阅读思考题如下:(1).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与世界人均土地资源的比重为多少?(2).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有哪些?(3).保护耕地有哪些措施和途径?(4).你知道滥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吗?我们不砍伐森林行不行?如何做到既利用森林资源,也保护森林?(5).怎样才能保护好我国的草场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述我国林地的分布时,可按下列步骤组织教学:1.“全国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很多,这类耕地由于坡度陡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形成恶性循环,可能的话这些陡坡耕地应退耕还草或者退耕还林。
2.“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40%,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9%”,这两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事实,我国人均耕地只占世界人均耕地数的30%,这少得可怜的耕地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为人类提供粮食,更说明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严峻形势。
要珍惜每一寸土地!课后活动:布置学生围绕“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对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馈第二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来理解水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水资源的运用中的问题。
2、组织学生就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时间分布不均展开讨论,认识理解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所采取的措施和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2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教学难点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教学方法开放式讨论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提纲一、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2.黄、淮、海河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水资占6%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1.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2.年际变化大3。
对生产的影响三、节约每一滴水1.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2.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3.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教学过程布置学生搜集当地抗旱、抗洪的资料或者夏季时城市停水、停的情况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了解水资源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讲述“地区分布悬殊”时,按下列步骤和方法组织教学:1导学生复习我国气候,读教材“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指导学生读教材P.66“中国水资源图2指出水资源的丰歉除与降水、蒸发相关。
3指导学生读教材P.68“长江径流量逐月变化”图和“黄河径流量变化”图,通过两图的比较,反映出南北方水资源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