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七年级下人音版第1单元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拉德茨基进行曲-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色;2.能够演唱人音版的《拉德茨基进行曲》;3.了解乐队的构成和演奏方式。
二、教学内容1.《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色;2.《拉德茨基进行曲》人音版的演唱;3.乐队的构成和演奏方式。
三、教学重点1.《拉德茨基进行曲》人音版的演唱;2.乐队的构成和演奏方式。
四、教学难点1.次中音、男低音和女高音的分配和协调;2.乐队的统一演奏。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唱练习;3.听音辨析;4.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介绍课题《拉德茨基进行曲-人音版》;2.宣传课堂参与方式。
2. 导入新知由教师主讲,简单介绍《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色。
3. 学习演唱1.听取模范演唱,带领学生学习;2.由学生进行演唱;3.教师点拨演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协助学生改善。
4. 听音辨析1.教师演示、讲解乐器演奏方式;2.听取模范演奏;3.学生进行乐器听辨、分析和评价。
5.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进行合唱;2.教师点拨,指导学生改进;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授法”、“演唱练习”、“听音辨析”、“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人音版》的内容和演奏技巧,并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和自学能力,使其在学习中得到更全面、更充实和更深入的体验。
欣赏课《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听赏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进一步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用身体律动表现不同的主题旋律。
能于他人合作参与律动。
3、感受并指导乐曲的力度、乐句与段落,体验复三部曲式结构。
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新趣。
4: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中各个乐器组的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进行曲风格特点,能够随音乐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力度、乐句与段落,体验复三部曲式结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军鼓、碰铃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唱了《军队进行曲》,听赏了三首不同风格的进行曲,这节课我们继续追寻进行曲的脚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二:新课讲授(一)初听全曲1:仔细聆听并思考:乐曲的演奏形式怎样?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和乐曲的创作背景。
乐曲是由管弦乐进行演奏的。
这首乐曲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
它没有太多军队战斗进行曲的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
能让我们联想到欢聚一堂的场景。
20年前,老师毕业演出的时候开场曲就是用的这首作品。
(二)分乐段聆听1:初听第一部分,感受情绪、力度、音乐形象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
2:复听第一部分,随音乐踏步律动。
(拍手、捻指)3:第二遍律动并感受:我们做的律动重复了几次?教师总结:我们刚刚一起感受的这三段音乐就是乐曲的第一乐段。
4:同学们第一乐段听得非常仔细,请仔细聆听第二乐段,听听它们的情绪、力度上有什么不同?5:复听第二部分,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小军鼓、碰铃)a主题用碰铃X-X-B主题用小军鼓XXXX第二部分的a主题比较活泼,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
让我们有感情的唱出拉德茨基在马上漫步,检阅部队时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吧。
6:听第三部分,这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A段音乐。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作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二、了解进行曲音乐的特点,熟悉进行曲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三、能够用母音模唱作品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学难点:能够辨别乐器,知道作者的名字和相关作品。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游戏请你步入“绝对现场”。
我们从电视节目中和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已经领略了“绝对现场”的刺激与开心。
今天,我想与同学们一起走进绝对现场,去欣赏一首绝妙的音乐,再一次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欣赏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演出现场的录像,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表达的独特意境。
特别要留意那几个特写:摄像师将镜头定格在某个演员或观众席上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吗?)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作简单概括总结。
二、新课1.背景材料(教师简单介绍)《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
拉德茨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
由于此曲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获得较好的剧场效果,人们就喜欢起这支曲子来,至今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2.作者简介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维也纳圆舞曲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他所作的圆舞曲,节奏活泼,切分音和休止符应用巧妙。
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就有152首。
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有三个儿子都是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
为分清他们父子,后来人们在父名前加上“老”字,以示区别。
3.听全曲,整体感知作品利用光盘音、画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倾听最美妙的音乐主题。
用“啦”音模唱音乐主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演唱时可用拍手的方式给音乐加进节奏。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教案1000字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曲目是《拉德茨基进行曲》。
这首曲子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创作,是一首广受欢迎的进行曲。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理解曲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以及进行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等基础知识,对进行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拉德茨基进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进行曲的理解,并提高演奏技巧。
此外,这首曲子的节奏和旋律比较简单,适合初中生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分析和实践的方式,深入学习《拉德茨基进行曲》。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音乐知识,还能够提升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三、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中,我将面对七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较高。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原因,他们在音乐理解、分析、表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在音乐理论、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进行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在音乐实践和演奏方面有所欠缺,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从行为习惯方面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同时,由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较高,我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音乐元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综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音乐理论、实践和审美方面的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收获。
《拉德茨基进行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的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欣赏、分析和演奏这一经典的音乐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同时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与乐感,感受乐曲中蕴含的雄壮气势和饱满激情。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信息。
2. 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和节奏特点。
3. 学会欣赏音乐中的旋律、和声与音色等音乐要素。
4.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5. 激发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评价任务1.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评价《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
2. 学生能准确表述乐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并通过简单的方式如绘画或文字进行呈现。
3. 听辨并描述音乐中的主要旋律、和声与音色等要素,形成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
4.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情况等。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生平及《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欣赏乐曲: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全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雄壮气势和饱满激情。
3. 分析乐曲:分段播放乐曲,分析各段落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用绘画或文字方式记录感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艺术特色及个人感受,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5.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跟随乐曲节拍敲击桌面或用打击乐器模拟演奏,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活动,强化学习目标中的要点。
五、检测与作业1. 完成一份关于《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书面报告,包括乐曲的创作背景、结构特点、音乐要素分析等。
2. 录制一段自己演奏或演唱《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频或视频,并上传至班级群组进行分享。
3. 与家长共同探讨《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感受和认识,形成一份亲子共读的感想报告。
六、学后反思本课学习后,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辨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改进方法。
听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听过其他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有过观看军队队列表演视频的经验。
2、教具:事物投影仪、收录机、课件、磁带等三、课时:一课时四、活动过程: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一同用动作表达感受。
2、完整欣赏音乐,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提问:欣赏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到了什么。
3、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名称、作者、创作背景并欣赏故事。
4、通过音画结合,感受乐曲风格,熟悉了解乐曲aba结构特点。
5、鼓励学生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身势动作表现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难点:尝试根据视频、引导学生创编、表演进行曲节奏及指挥模仿练习。
六、教学目的: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
《中小学音乐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这次活动我大胆选取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我试图通过多种视听形式让学生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该乐曲aba三段体结构特点、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愿意愉快的进行自我表达并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1.背景材料《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
拉德茨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
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
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
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
后来,由于此曲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较好的剧场效果,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支曲子来。
2.作者简介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
自幼学习小提琴和音乐理论。
10岁左右在伴舞乐队中演奏中提琴。
1819年参加兰纳组织的四重奏团。
1824年兰纳将乐队一分为二,老约翰·施特劳斯任第二乐队指挥。
1825年他自己组织乐队,并发表作品。
1833年起,他率乐队到欧洲许多国家演出,受到欢迎。
1846年返回维也纳被任命为皇室舞会音乐指导。
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圆舞曲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他所作的圆舞曲,节奏活泼,切分音和休止符应用巧妙。
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就有152首。
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
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有三个儿子都是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
为分清他们父子,后来人们在父名前加上“老”字,以示区别。
3.乐曲分析《拉德茨基进行曲》D大调,2/2拍,复三部曲式,由管弦乐队演奏。
此曲子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教学目标:一、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二、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三、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一、鼓励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二、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军队进行曲》进教室。
二、导入1、进入教室时听到的音乐节奏感觉怎样?2、播放管弦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问:这首曲子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曲?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3、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曲子被称作为进行曲?(进行曲: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三、新课教学1、介绍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152首。
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
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2、初步欣赏乐曲播放多媒体课件《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乐曲,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轻松、幽默、诙谐。
)(2)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欣赏时拍手的加入、乐曲共分三个大段。
)3、分析理解乐曲(1)介绍曲子的由来。
(乐曲原本是为了歌颂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但他本身是个非赏有争议的人物。
后由于这首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人们渐渐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首曲子来。
)(2)分段欣赏、分析曲式(教师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逐步画出曲式图)。
欣赏A段音乐。
①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1 = D 2/23#2 | 3 3#2 3 3#2 | 30 20 10 3#2 | 30 3#2 30 3#2 | 30 60 50 53 | 4 6 5 52 | 3 6 5 53 |2 7 — 6 | 0 5#4 5 6 5 4 | 3 3#2 3 3#2 | 3 2 1 3#2| 30 3#2 30 3#2 | 3 6 5 53 |#4 3 2 — | 5 2 1 — | 7. 6 54 32 | 1 1 1 0 ||b主题:1 = D 2/26 ———— | 6 ———— | 5 ———— | 5 — 0 5 | 5 — 4 6 | 6 — 5 1 |7 76 5 4 |6 6 5 4 3 | 5 —4 6 | 6 — 5 1 | 7 7#5 6 1 | 7 7#56 1 | 3 3 3 3 33 |3 3 3 3 3 3 | 3 0 0 0 ||②聆听A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学期音乐人音版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方案《拉德茨基进行曲》一、教学目标•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乐背景和历史•掌握《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基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能够分析和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乐特点•学习合作演奏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二、教学内容1.介绍《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起源和创作背景2.学习《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乐谱和节奏3.分析《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乐结构和表现形式4.分组合作,进行《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演奏练习5.听取他人演奏并进行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历史、演奏技巧等内容•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演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分享:学生演奏完成后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学习心得•实地体验:组织学生观看现场演出或参加音乐活动,增强学习体验和感受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拉德茨基进行曲》1.展示《拉德茨基进行曲》音乐作品及其背景2.讲解《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历史和曲目特点3.学生听取音乐并讨论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第二课:学习乐谱和节奏1.分发《拉德茨基进行曲》乐谱,讲解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节奏2.学生练习基本节奏和演奏技巧第三课:分组合作演奏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不同乐器部分2.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演奏练习第四课:音乐欣赏和分析1.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演奏,并进行欣赏和评价2.老师分析《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乐结构和表现形式第五课:分享学习心得1.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团队合作经验2.老师总结教学内容,展示学生演奏成果五、教学评价•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给予积极反馈和指导•课堂演奏评价:对学生的合作演奏进行评价,鼓励团队合作和表现突出者•学习心得分享评价:评价学生分享的学习心得和合作经验,鼓励积极分享和反思六、教学资源•《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频和视频资料•《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乐谱•各种乐器演奏教学资料和器材七、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乐曲演奏技巧,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欣赏能力。
《拉德茨基进行曲》两河口镇一支笔中学王翠娥课型:欣赏课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行进之歌》——欣赏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
进行曲本是用于列队进行时伴随步伐节奏的乐曲,声、器乐曲都有,一般力度较强、节奏齐整鲜明,也都较有气势。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进行曲里地位和意义都比较特殊的一首乐曲,所以在欣赏进行曲的时候以该曲为例,使学生在了解进行曲这一类型乐曲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关于该作品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听到的进行曲不少,对于进行曲的节奏把握的比较准确,但是对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与形式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本节课通过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掌握进行曲的一般结构和风格,增强学生的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喜欢聆听进行曲,能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欣赏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作曲及创作背景3、通过欣赏,分析,体验系列教学活动,学生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真聆听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参与体验,感受作品的音乐结构和风格。
难点: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后,能分辨作品的主题形象,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一、组织教学播放《欢迎进行曲》,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二、导入新课1、刚才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这首乐曲熟悉吗?你在哪里听到过?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乐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欢迎进行曲》节奏铿锵有力,旋律雄壮豪迈。
2、再次播放《欢迎进行曲》,学生随音乐原地踏步走三、新课教学1、了解进行曲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4/4或2/4拍子,结构规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它是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2、初步欣赏乐曲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有名非常好听的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播放视频:维也纳金色大厅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①要求:仔细聆听乐曲,边听边感受:乐曲的情绪怎样?欢快轻松,诙谐幽默②介绍乐曲的作者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的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152首。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
教学目标: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大题了解进行曲的风格和特点。
二、能用体验、模仿、探究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奥尔夫教学法,能通过边律动身体便哼唱主旋律。
三、通过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难呢过基本听出歌曲的三段,并掌握回旋曲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丰富学生的情感,并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以及他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难点:
一、掌握分析曲子中各种段落的情绪,运用身体律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之处。
二、积极参与课堂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放映,PPT,钢琴,VCD,碟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5 3 | 1 0 | 5 3 | 1 0 |···
Mi mi mi ma ma ma
(2)1 2 3 4 | 5 6 5 6 | 5 4 3 2 | 1 - |···
li la
3、节奏小游戏,师拍节奏,让学生模仿练习。
(1)X X X X | X X X|
(2)XX X XX X | XX X X|
二、新科教授
1、出示PPT,简单介绍一下进行曲的含义,分类等。
那么我们今天来重点欣赏并分析军队进行曲中的一首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
2、老师给出歌曲的背景、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
边介绍时边播放音乐。
3、欣赏视频《拉德茨基进行曲》,欣赏时注意看看指挥者的神情及动作,在什么时候他的动作慢下来,什么时候动作又激动的快起来。
欣赏完后请学生回答。
4、让学生再次欣赏音乐,老师一起跟着学生进行律动,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学生动起来,晃动他们的身体,跟着音乐律动。
三、课堂活动
1、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根据老师第一段对主旋律的身体律动,想一想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记住后面2段的主旋律,达到一边哼唱B部分及A’部分主旋律,一边用身体手势等来表示音乐特点。
2、请做的比较好的学生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他想出来的记住主旋律的方法。
大家比一比,哪些动作更加容易记住。
四、知识拓展
简单介绍一下音乐中出现的铜管乐器,出示图片,及乐器的发声音乐,了解乐器,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总结
带着学生从头回顾一遍今天课堂学习的内容,并布置作业,自己找一首相关的音乐,用身体的律动,或者其他舞蹈动作来表示音乐的特点,下节课展示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