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J)
- 格式:docx
- 大小:267.59 KB
- 文档页数:11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1.下面四幅地图的图幅面积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A.世界地图B.安徽地图C.中国地图D.亚洲地图2.小罗的哥哥准备跑长途货运,小红打算送给哥哥一幅地图,你认为她最好送哪种地图()A.政区图B.旅游图C.交通图D.地形图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4.一个地区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下列哪种要素来表示()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B.人口出生率C.人口密度D.人口总数5.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A.世界上使用上数最多的语言B.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D.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6.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青藏高原B.格陵兰岛C.南极洲D.亚洲东部平原7.下列人种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接正确的是()A.黑色人种一欧洲 B.白色人种一非洲中部C.黄色人种一亚洲东部D.黄色人种一欧洲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极洲9.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A.多,少B.多,多C.少,少D.少,多10.下列几句话中表示的是气候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明天大风降温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昆明四季如春11.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12.纬度越高气温越______,海拔越高气温越______()A.低、高B.高、低C.低、低D.高、高1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A.0.6℃B.6℃C.10℃D.5℃1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法语D.德语15.国家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A.发达国家B.落后国家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6.气候的要素是()A.降水和气温B.气温C.降水D.温差17.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18.下列不属于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19.下列不属于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的是()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地形崎岖D.资源丰富20.体毛较多,嘴唇较薄的是什么人种()A.白种人B.黑种人C.黄种人D.以上都不对21.“南南合作”是指()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D.南半球国家之间的合作22.下列不属于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是()A.人口B.资源C.环境D.教育23.下列各地与其传统民居连接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窑洞B.内蒙古﹣﹣蒙古包C.北极地区﹣﹣冰屋D.东南亚﹣﹣平顶房24.下列不属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经度位置25.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是()A.威尼斯城B.平遥古城C.丽江古城D.兵马俑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读“六大板块示意”(如图),完成下列要求:(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它们是: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F板块.(2)六大板块是不断着的.板块内部地壳,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多和.27.读世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赤道附近年降水两极地区降水.(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大陆西岸年降水量.(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沿海地区年降水量.28.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填出人口稠密区A,B,这里是人类农业生产发展最早的地区.(2)填出人口稠密区C,D,这里是现代工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3)人口稀疏区在极端干旱的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地区、终年严寒的地区等.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1.下面四幅地图的图幅面积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A.世界地图B.安徽地图C.中国地图D.亚洲地图【考点】2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分析】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解答】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亚洲地图>中国地图>安徽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安徽地图>中国地图>亚洲地图>世界地图.故选:A.2.小罗的哥哥准备跑长途货运,小红打算送给哥哥一幅地图,你认为她最好送哪种地图()A.政区图B.旅游图C.交通图D.地形图【考点】2C: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解答】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小罗的哥哥准备跑长途货运,小红打算送给哥哥一幅地图,送交通图最为合适.故选:C.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考点】I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分析】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解答】解: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故选:B.4.一个地区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下列哪种要素来表示()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B.人口出生率C.人口密度D.人口总数【考点】67: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人口增长数量(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量之比.【解答】解: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5.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A.世界上使用上数最多的语言B.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D.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考点】66: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分析】英语主要分布地区有: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适用范围广,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解答】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选:B.6.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青藏高原B.格陵兰岛C.南极洲D.亚洲东部平原【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解答】解:世界上的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青藏高原的地势过高;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气候及其寒冷;这些都不适宜人类居住,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下列人种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接正确的是()A.黑色人种一欧洲 B.白色人种一非洲中部C.黄色人种一亚洲东部D.黄色人种一欧洲【考点】63: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分析】根据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解答.黑色人种一非洲中部和南部、美国、巴西以及印度南部,白色人种一欧洲、西亚和北非洲,印度北部、大洋洲、北美洲,黄色人种一亚洲东部,混血人种一拉丁美洲.【解答】解:A、黑色人种一非洲中部和南部、美国、巴西以及印度南部,故本选项错误;B、白色人种一欧洲、西亚和北非,印度北部、大洋洲、北美洲,故本选项错误;C、黄色人种一亚洲东部,故本选项正确;D、黄色人种一亚洲东部,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极洲【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解答】解:全球分布着七大洲,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另外,亚洲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依据题意.故选:A.9.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A.多,少B.多,多C.少,少D.少,多【考点】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有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故选:A.10.下列几句话中表示的是气候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明天大风降温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昆明四季如春【考点】4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答】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的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昆明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考点】4S: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解答】解: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由于常年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年均温26℃左右,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量比较均匀.故选:B.12.纬度越高气温越______,海拔越高气温越______()A.低、高B.高、低C.低、低D.高、高【考点】4A: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解答】解:从纬度位置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故选:C.1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A.0.6℃B.6℃C.10℃D.5℃【考点】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一些高山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故选:A.1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法语D.德语【考点】66: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解答】解: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故选:A.15.国家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A.发达国家B.落后国家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考点】78: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有70多亿人口,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领土面积来看,有的国家幅员辽阔,有的国家地域狭小.从人口来看,有的国家人口众多,有的国家人口稀少.从政治体制来看,各国的社会制度也有不同.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的差别很大.【解答】解: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故选:D.16.气候的要素是()A.降水和气温B.气温C.降水D.温差【考点】4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解答】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最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故选:A.17.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考点】65: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分析】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解答】解: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故选:A.18.下列不属于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考点】65: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分析】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世界有7亿多人信仰伊斯兰教,该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在中国被称为回教.【解答】解: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犹太教不属于三大宗教.故选:D.19.下列不属于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的是()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地形崎岖D.资源丰富【考点】6C: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位置、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形态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解答】解: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而地形崎岖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选:C.20.体毛较多,嘴唇较薄的是什么人种()A.白种人B.黑种人C.黄种人D.以上都不对【考点】63: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分析】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黄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鼻子高低、宽窄适中;体毛和胡须稀疏.黑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曲卷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解答】解:头发呈波状,嘴唇薄,体毛较多的人种为白色人种.故选:A.21.“南南合作”是指()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D.南半球国家之间的合作【考点】79: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分析】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解答】解: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称之为“南北对话”.故C符合题意.故选:C.22.下列不属于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是()A.人口B.资源C.环境D.教育【考点】H7: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分析】针对当今世界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联合国多次召开了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倡导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强调了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资源与环境,以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解答】解: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粮食短缺,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是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故选:D.23.下列各地与其传统民居连接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窑洞B.内蒙古﹣﹣蒙古包C.北极地区﹣﹣冰屋D.东南亚﹣﹣平顶房【考点】SG: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解答】解:在炎热多雨的东南亚地区,人们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故选:D.24.下列不属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经度位置【考点】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解答】解: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故选:D.25.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是()A.威尼斯城B.平遥古城C.丽江古城D.兵马俑【考点】6E: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SG: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比如古代的城堡、庙宇和纪念性建筑物,皇家的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解答】解: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陕西西安的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它不属于聚落.故选:D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读“六大板块示意”(如图),完成下列要求:(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六大板块.它们是: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2)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考点】3A: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解:读图可知,(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六大板块.图中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2)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故答案为:(1)六;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美洲;南极洲;(2)运动;稳定;活跃;火山;地震.27.读世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赤道附近年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多大陆西岸年降水量少.(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少,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多.【考点】4J: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解答】解:世界降水的规律是:(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2)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造成的.)(3)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故答案为:(1)多;少;(2)多;少;(3)少;多.28.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填出人口稠密区A亚洲南部,B亚洲东部,这里是人类农业生产发展最早的地区.(2)填出人口稠密区C欧洲西部,D北美洲东部,这里是现代工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3)人口稀疏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等.【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地球表面的某一点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南北半球分界线的是A.0°经线B.0°纬线C.20°W经线D.23.5°N纬线2.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A.40°N、20°EB.23.5°N、0°C.40°S、20°WD.40°N、20°W3.我们家乡盐城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最短时,太阳光直射在A.40°S纬线B.20°S纬线C.北回归线D.南回归线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4~5题。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A.自南向北B.自东向西C.与自转方向相反D.与自转方向相同5.当地球运动至①位置时,太阳直射在A.赤道B.南回归线C.北回归线D. 北极圈6.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 最小的是A.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B. 1/50000C. 五十万分之一D. 1: 1000000读某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回答7~8题。
7.图中“A.山谷 B.山顶C.出脊 D.陡崖8.图中虚线表示的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缓的是A.○1线路 B.○2线路C.③线路 D.○4线路9.同时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的大洲是A.欧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10.下列现象中,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B.青藏高原上分布许多动植物C.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D. 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等人类活动的遗迹1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A.四季如春 B.长夏无冬 C.风和日丽 D.常年湿润12.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南京1月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A.午夜B.日出前后C.日落之后D.早晨8时13.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A.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B.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C.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同D.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14.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使用的最主要语言是A.俄语 B.英语 C.法语 D.汉语15.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一大洲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北美洲16.产生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别的原因是A.劳动生产方式 B.人口密度大小 C.人口数量多少 D.居民收入高低17.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水源充足 D.地形崎岖18.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A.自然条件差异 B.政治地图变化 C.发展水平差异 D.社会制度不同19.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A.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B.南极洲、南美洲和欧洲C.非洲、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北美和大洋洲20.下列国家中,既位于亚洲又属于发达国家的是A.中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震来临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立即跑向室外B.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C.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来救援D.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是绕着地轴运动B.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C.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天D.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交替3.读诗句“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此诗句表示的是什么现象()A.昼夜交替B.四季交替C.寒暑交替D.极夜现象4.从太空看,地球的形状是()A.接近正圆的球体B.一个倒扣的盆子C.是一个椭球体D.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5.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6.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A.稳定B.多变C.影响生产、生活D.长时间7.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半球B.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大西洋C.①有“热带大陆”之称D.②③两大洲之间以苏伊士运河为界8.下列城市中雨季最长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9.据日本共同社2013年6月7日报道,日本卡车制造商日野宣布,将与丰田通商合作在肯尼亚生产和销售中型卡车。
双方计划从日本出口零部件,然后委托当地企业进行组装。
该经济商谈应属于()A.经贸合作B.南南合作C.南北对话D.人道主义10.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多”,这种说法是指()A.降水的季节变化B.降水的年际变化C.降水的季节分配D.降水的日变化11.一般说来,某地区与同纬度邻近地区比较,若等温线()A.向低纬度凸出,则气温较高B.向高纬度凸出,则气温较高C.向南凸出,则气温较高D.向北凸出,则气温较高12.马来群岛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13.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聚落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B.聚落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社会发展无关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D.传统聚落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应加以保护14.有关地球的四个结论不正确的是()A.地球平均半径6 371千米B.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C.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D.从北京向东行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15.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为稀少的是()A.亚洲东部和南部B.亚马孙平原C.欧洲西部平原D.北美洲东部16.生活中的地图可以帮助我们()①外出旅游②方便购物③认识世界④防洪抗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7.每年6月22日前后()A.阳光直射23.5ºSB.这一天称为冬至日C.北半球为夏季D.南半球为秋季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以下3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上地理试卷亲爱的同学!转眼间一个学年过去了,又到了我们收获的季节,现在就请打开你智慧“地理的头脑”,来采撷这些丰收的果实吧!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是最长的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C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160°ED 、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2、下面四条纬线中最长的是A 、10°NB 、0°C 、40°ND 、90°S 3、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B 、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D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4、放暑假时,下列描述符合逊克县实际的是A 、昼夜等长B 、昼长夜短C 、昼短夜长D 、全是白天 5、南北极点属于A 、 高纬度B 、中纬度C 、低纬度D 、中、高纬度分界线 6、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A 、极昼、极夜B 、四季更替C 、昼夜更替D 、昼夜长短变化 7、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回族、维吾尔族多信仰A 、伊斯兰教B 、佛教C 、道教D 、基督教 8、在茫茫的大海中,搜索一艘遇难轮船,必须要用到A 、 指向标地图B 、 普通地图C 、 经纬网地图D 、等高线地图9、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以后,小芳一家兴奋地给远在美国学习的姑妈进行新问候,但奇怪的是当家人向姑妈道“新年好”时,而姑妈回答却是“除夕好”,原因是A 、季节不同B 、远隔重洋C 、两地存在时差D 、姑妈把时间搞错了 10、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A 、1:500B 、1:40000C 、1:600000D 、1:3000000 11、看地图, 面对地图, 通常是A 、上南下北, 左西右东B 、上南下北, 左东右西C 、上北下南, 左东右西D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12、某校举办登山运动,出发时测得山脚处气温是24℃,登上山顶后测得山顶气温是18℃,根据所学知识,此次活动登高了A 、100米B 、1000米C 、600米D 、800米 13、下列是由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A 、台湾海峡的形成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 、青藏高原的形成D 、苏伊士运河的形成 1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36小时D 、18小时 15、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大洲是A 、大洋洲B 、南极洲C 、南美洲D 、非洲 16、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A 、B 、C 、D 、 17、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 18、关于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又被称为“水星”B 、六分海洋,四分陆地C 、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D 、陆地彼此连成一片 19、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 、正午B 、正午后的任一时刻C 、正午前后12时D 、正午过后的2时左右 20、属于冬季多雨的地区是A 、赤道地区B 、地中海沿岸C 、两极地区D 、亚洲大陆东岸21、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在讨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名诗中“春风”时,争论很激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2018-201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科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本初子午线是指()A。
0°经线 B。
180°经线 C。
20°W经线 D。
160°E经线2.惯上用S表示()A。
东经 B。
西经 C。
南纬 D。
北纬3.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所有经线都相等,所有纬线也相等C。
赤道是纬线,本初子午线是经线 D。
纬线是半圆,经线是圆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
昼夜更替 C。
经度不同的地点地方时不同 D。
昼夜长短变化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相同的是()A。
方向 B。
周期 C。
绕转中心 D。
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右图,是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6~8题.6.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7.甲地所在的温度带是()A。
热带 B。
南温带 C。
北温带 D。
北寒带8.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9.地图中的指向标一般指向()A。
东 B。
南 C。
西 D。
北10.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最小的是()A。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B。
1/ C。
五十万分之一 D。
1:xxxxxxx11.在1: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2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A。
5厘米 B。
4厘米 C。
3厘米 D。
2厘米1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4.4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155米,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
8999.43米 B。
8691.13米 C。
8848.13米 D。
9158.13米1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地理试卷第一卷(选择题第一卷(选择题 60分)分)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题。
1. 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的更替.昼夜的更替B .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C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D .温度带的形成.温度带的形成 2.P 点此时正处在点此时正处在A .日出时刻.日出时刻B .中午时刻.中午时刻C .日落时刻.日落时刻D .子夜时刻.子夜时刻 3.图2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则比例尺最大的是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5.近年来,青藏高原三江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A .地壳活动剧烈.地壳活动剧烈B .海陆变迁剧烈.海陆变迁剧烈C .开采活动频繁.开采活动频繁D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 6.下列关于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做多的语言C .佛教创始于中国.佛教创始于中国D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题。
图4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高原.平原.高原 B.平原C.盆地.山地.盆地 D.山地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A.白色.黄色.白色 B.黄色C.褐色.绿色.褐色 D.绿色2014年2月8日,中国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题。
读图完成9~10题。
9.在南极科学家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在南极科学家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A.倾盆大雨.倾盆大雨B.酷寒烈风.酷寒烈风C.烈日炎炎.烈日炎炎D.阴雨绵绵.阴雨绵绵10.科学家在南极看到了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到了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题。
图7是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地理(适⽤中图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地理》试题(满分:100分,与⽣物合考,时间:120分钟,考试⽅式:闭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最符合题⽬的要求,每题2分,共70分)读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图⽚,回答1~2题。
1.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说法是A.天圆地⽅说 B.天如⽃笠,地如覆盘C.太阳的东升西落 D.站得⾼,看得远2.关于地球仪上经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线指⽰南北⽅向B.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C.纬线指⽰东西⽅向D.所有纬线都互相平⾏,长度相等(第1~2题图)(第3~4题图)某同学打开⼿电筒模拟“太阳”,并拨动地球仪演⽰⾃转运动。
据此回答3~4题。
3.此演⽰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B.⾃东向西拨动地球仪表⽰地球⾃转C.⼿电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半个球⾯D.图⽰时刻,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上4.此过程能较好地演⽰出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五带形成D.⼀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2016年12⽉21⽇冬⾄是我国农历中的⼀个重要节⽓,我市民间也有“冬⾄馄饨夏⾄⾯”的习俗。
古⼈对冬⾄的说法是:阴极之⾄,阳⽓始⽣,⽇⾏南⾄,⽇短之⾄,⽇影长之⾄,故⽈“冬⾄”。
读地球公转⽰意图,完成5~7题。
5.这天地球在图中所处的位置是A.AB.BC.CD.D6.“⽇⾏南⾄”是指这⼀天太阳光线直射于A.北回归线B. 南回归线C.⾚道D.北极圈7.根据材料判断,靖江冬⾄⽇这天的正确地理现象有A.⽩昼最长B.夜长最短C.⽇影最长D.太阳⾼度最⾼(第5~7题图)(第8~10题图)某地理学习⼩组测得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温分别是3℃、14℃、6℃、1℃,并且查看了第⼆天本区的天⽓预报,如图所⽰。
据此完成8~10题。
8.该地区这天的平均⽓温是A.4℃B.13℃C.10℃D.6℃9.图中预报D城的天⽓情况是A.晴B.⼤⾬C.⼩⾬D.阴10.第⼆天学校要举⾏运动会,最适合开运动会的地点在A.A城B.C城C.E城D.F城学校⽓象站招聘⽓象员,某同学去应聘,试帮助他回答11~14题。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天圆地方说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地球卫星照片2.纬度的变化规律是()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3.划分地球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分别是()A.赤道、0°和180°经线B.北纬30°纬线、20°E和160°W经线C.0°纬线、20°W和160°E经线D.赤道、20°E和160°W经线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4﹣5题4.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天地球运行位置最近()A.a B.b C.c D.d5.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最晚B.黄冈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最长C.长江中下游地区昼长夜短D.南极科学考察最繁忙6.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顶③鞍部④山脊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是()A.红色B.绿色C.黄色D.蓝色8.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是()A.非洲B.大洋洲C.南极洲D.南美洲9.下列地理事物中,为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的是()A.乌拉尔山脉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白令海峡10.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11.下列天气状况中,表示多云的是()A.B.C.D.12.描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风力和降水B.气温和降水C.气温和气压D.气温和天气13.由低纬向高纬,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是()A.先升后降B.不变C.降低D.升高14.同纬度地带内,一般来说,气温较低的是()A.高原高山B.平原地区C.盆地地区D.丘陵地区15.关于世界上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稠密B.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发展中国家人口稀疏C.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D.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集中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16.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A.汉语、日语、阿拉伯语B.英语、法语、德语C.法语、俄语、日语D.汉语、英语、西班牙语17.东南亚的居民多信仰()A.佛教、伊斯兰教 B.佛教、基督教C.伊斯兰教、犹太教D.佛教、犹太教18.下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属于意大利的是()A.威尼斯城B.丽江古城C.巴西利亚D.平遥古城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9﹣20题19.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A.建筑技术不同B.该地降水多C.新疆昼夜温差大,多风沙D.民族风俗不同20.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A.气温高B.昼夜温差C.风沙大D.降水多二、综合题(共30分)2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年平均气温高于20°C和低于﹣10°C的地区,分别与五带中带和带的范围相同.(2)世界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洲,约°C;年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洲,约°C.(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C.(4)图中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5)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即由低纬至高纬,世界气温逐渐.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22.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⑧洋,⑥洲,⑨洋,①洲.(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填数字代号)洲和洋.(3)两极:南极,(填数字代号)⑥⑦的界线是.(4)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以我国福建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洋﹣﹣﹣红海﹣﹣﹣﹣苏伊士运河﹣﹣﹣﹣经地中海﹣﹣﹣﹣洲各地.(填数字代号)23.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等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2)图中ABCD四地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A地是,B地是,C地是,D地是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3)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当今世界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4)图中C所在的大洲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是.(5)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天圆地方说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地球卫星照片【考点】1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解答】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故选:D.2.纬度的变化规律是()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考点】1A:经线与纬线的划分.【分析】由0°纬线向北为北纬,度数逐渐增大,直到90°;0°纬线向南为南纬,度数逐渐增大,直到90°.【解答】解:由0°纬线向北为北纬,度数逐渐增大,直到90°;0°纬线向南为南纬,度数逐渐增大,直到90°.根据题意.故选:C.3.划分地球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分别是()A.赤道、0°和180°经线B.北纬30°纬线、20°E和160°W经线C.0°纬线、20°W和160°E经线D.赤道、20°E和160°W经线【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分析】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 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解答】解: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纬线.故选:C.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4﹣5题4.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天地球运行位置最近()A.a B.b C.c D.d【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解答】解: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在图中的d位置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运行在图中的a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天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a夏至日.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5.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最晚B.黄冈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最长C.长江中下游地区昼长夜短D.南极科学考察最繁忙【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解答】解: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在一年中最早;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最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湖北省黄冈市此时正午物体的影子最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昼长夜短;南极地区此时一年中最冷,且有极夜现象,没法进行科学考察.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6.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顶③鞍部④山脊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该题是一道地地道道的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好题.【解答】解: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向大数弯曲突出的地方是山谷,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数值向小数弯曲突出的地方是山脊,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根据题意.故选:A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是()A.红色B.绿色C.黄色D.蓝色【考点】2A: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解答】解: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故选:B.8.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是()A.非洲B.大洋洲C.南极洲D.南美洲【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解:A.非洲被印度洋、大西洋包围.故不符合题意.B.大洋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包围.故不符合题意.C.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故符合题意.D.南美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包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下列地理事物中,为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的是()A.乌拉尔山脉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白令海峡【考点】35:洲界线.【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解答】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0.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考点】3D: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分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解答】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的形式为碰撞挤压和张裂.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11.下列天气状况中,表示多云的是()A.B.C.D.【考点】42: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解答】解: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多云,B表示的天气是晴,C表示的天气是雾,D表示的天气是阴.故选:A.12.描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风力和降水B.气温和降水C.气温和气压D.气温和天气【考点】4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气温与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解答】解: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故选:B.13.由低纬向高纬,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是()A.先升后降B.不变C.降低D.升高【考点】4A: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解: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纬度位置看,是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4.同纬度地带内,一般来说,气温较低的是()A.高原高山B.平原地区C.盆地地区D.丘陵地区【考点】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在同纬度地带内,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故选:A.15.关于世界上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稠密B.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发展中国家人口稀疏C.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D.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集中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解答】解: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是由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决定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稀疏.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与人口分布无关.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就高.根据题意.故选:D.16.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A.汉语、日语、阿拉伯语B.英语、法语、德语C.法语、俄语、日语D.汉语、英语、西班牙语【考点】66: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分析】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解答】解: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德语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7.东南亚的居民多信仰()A.佛教、伊斯兰教 B.佛教、基督教C.伊斯兰教、犹太教D.佛教、犹太教【考点】65: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分析】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解答】解: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东南亚都有广泛的传播.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而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等国佛教尤为盛行;故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18.下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属于意大利的是()A.威尼斯城B.丽江古城C.巴西利亚D.平遥古城【考点】7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分析】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比如古代的城堡、庙宇和纪念性建筑物,皇家的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解答】解: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中,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巴西的巴西利亚、山西的平遥古城.故选:A.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9﹣20题19.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A.建筑技术不同B.该地降水多C.新疆昼夜温差大,多风沙D.民族风俗不同【考点】SG: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解答】解:我国江南民居墙薄、屋顶多为斜顶,新疆民居墙厚、窗小、多为平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大,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热,我国的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墙厚、窗小,利于保温,降水少,多为平顶屋.故选:C.20.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A.气温高B.昼夜温差C.风沙大D.降水多【考点】SG: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解答】解:我国江南民居墙薄、屋顶多为斜顶,新疆民居墙厚、窗小、多为平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大,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热,降水多,尖顶利于雨水倾斜.故选:D.二、综合题(共30分)2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年平均气温高于20°C和低于﹣10°C的地区,分别与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相同.(2)世界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非洲,约30°C;年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约﹣50°C.(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C.(4)图中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5)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即由低纬至高纬,世界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考点】4S: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1G: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4A: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与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与五带中寒带的范围大体一致.(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非洲,约30℃;年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约﹣50℃.(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4)图中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①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②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故答案为:(1)热;寒;(2)非;30;南极;﹣50;(3)0.6;(4)海洋面积广阔;(5)降低;不一样.22.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⑧太平洋,⑥北美洲,⑨大西洋,①亚洲.(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填数字代号)⑤洲和⑪洋.(3)两极:南极⑬,(填数字代号)⑥⑦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4)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以我国福建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⑩洋﹣﹣﹣红海﹣﹣﹣﹣苏伊士运河﹣﹣﹣﹣经地中海﹣﹣﹣﹣②洲各地.(填数字代号)【考点】34: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35:洲界线.【分析】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数字⑧是太平洋,⑥是北美洲,⑨是大西洋,①是亚洲.(2)⑤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⑪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3)两极:图中数字⑬是南极点,⑥是北美洲,⑦是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4)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以我国福建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⑩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经地中海﹣﹣﹣﹣②欧洲各地.故答案为:(1)太平;北美;大西;亚;(2)⑤;⑪;(3)⑬;巴拿马运河;(4)⑩;②.23.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南北美洲东部等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2)图中ABCD四地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A地是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B地是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C地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D地是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3)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当今世界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条件.(4)图中C所在的大洲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是经济落后.(5)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64: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南北美洲东部等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2)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图中A地是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B地是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C地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D地是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3)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
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本初子午线是( )A. 180°经线B. 西经20°经线C. 东经160°经线D. 0°经线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A. 昼夜交替现象B.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C. 水往低处流D. 登高远望3.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我国陆地最低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8693米B. 9003米C. 8690米D. 9000米4.地球五带中,热带一温带的分界线是( )A. 南北极圈B. 南北回归线C. 赤道D. 30°纬线5.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 6357 千米B. 6378 千米C. 6371千米D. 40000 千米6.下列各种类型地形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段上地势起伏的是( )A. 等高线地形图B. 地形剖面图C. 平面示意图D. 分层设色地形图7.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称为( )A. 大陆B. 大洲C. 半岛D. 岛屿8.一年中,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的这一天是( )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9 月23 日前后D. 12月22 日前后9.“一山有四季”所包含的地理原理是( )A. 不同纬度气温不同B. 同一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D. 南方气温比北方的高10.在画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A. 东方B. 南方C. 西方D. 北方1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结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逐渐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这一学说被认为是( )A. 板块学说B. 地心说C. 同心说D. 大陆漂移假说1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B. 汉语C. 俄语D. 日语13.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 东边日出西边雨B. 清明时节雨纷纷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四季如春1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B.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C. 从北向南递减D. 从北向南递增15.一天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 日出前后B. 中午12点C. 午后2点D. 子夜16.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降水就是指降雨B. 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C. 降水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D.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17.一般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是受什么影响(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因素D. 人类活动18.阿拉伯国家居民大多信奉( )A. 基督教B. 佛教C. 伊斯兰教D. 喇嘛教19.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好措施是( )A. 不使用煤、石油、天然气B. 开发新型能源,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C. 多种粮食作物D. 人口大增20.某地区人口的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0.6%,自然增长率是( )A. 2.1%B. 0.3%C. 0.6%D. 0.5%21.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人种是( )A. 黄种人B. 黑种人C. 白种人D. 棕色人种22.西亚、北非、我国大西北,人们居住应重点考虑( )A. 交通B. 地形C. 土壤D. 水源23.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人口多,国内生产总值高B. 发达国家人口少,国内生产总值高C. 发展中国家人口少,国内生产总值低D. 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国内生产总值高24.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中国B. 英国C. 美国D. 日本25.世界贸易组织是重要的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其总部设在( )A. 日内瓦B. 瑞士的洛桑C. 雅加达D. 纽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6.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题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考试形式为闭卷。
注意事项:1、请按要求把考生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
2、请按要求把卷Ⅰ、卷Ⅱ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直接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卷Ⅰ(选择题,共30分)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地理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如图。
请问,放在桌面上的地球仪模型,其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为A.23. 5°B.66. 5°C.45°D.90°2.你切过西瓜吗?假如地球仪就是这个西瓜,沿着下列哪条线切正好将地球仪平分为两半A.45°NB.60°SC.30°ND.0°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准备飞往广州。
如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粗箭头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和“地球形状和大小示意图”。
读图回答3~8题。
3.图中沿箭头方向从A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最接近A.4万千米B.2万千米C.6371千米D.6378千米4.C点此刻为A.日出B.日落C.中午D.午夜5.如图时刻,如果把地球看成是一个正球体,那么全球A.黑夜面积大于白天B.白天面积大于黑夜C.黑夜面积与白天面积大致相等D.无法判断6.如图时刻A.大西洋大部分地区位于白天B.北冰洋大部分地区位于黑夜C.欧洲位于白天D.大洋洲位于黑夜7.航班的飞行方向比较准确的说法是A.由南向北B.由东南向西北C.由北向南D.由西北向东南8.下列现象能用地球公转解释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B.东边日出西边雨C.寒来暑往D.沧海桑田寒假快到了,家住河北的小宇要去广州姥姥家住几天,完成9~10题。
9.去之前,他需要准备A.中国地形图B.中国政区图C.中国交通图D.广州市政区图10.到了广州,他分别拿了图幅相同的广州市地图和广州白云山导游图,两幅地图比例尺的情况应是A.白云山导游图的比例尺大于广州市地图B.白云山导游图的比例尺小于广州市地图C.两幅地图比例尺相同D.无法确定如图是某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J)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大约是()A. 8小时B. 1个月C. 24小时D. 一年【答案】D【解析】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条,公转的周期是一年,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周期,牢记即可.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 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C.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D. 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答案】B【解析】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300米;故A错误。
乙地的海拔高度为100米,故B正确。
甲地的海拔是3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为1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100米=200米;故C错误。
甲地的海拔是300米,丙地的海拔高度为2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200米=100米;故D错误。
根据题意。
故选:B。
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读图理解答题即可.3.下列数据中,与地球赤道长度最接近的是()A. 5.1亿千米B. 6371千米C. 4万千米D. 8万千米【答案】C【解析】解: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故选:C。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三个数字说明: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大小,是一道基础性题目,难度较小.4.下列图例中,通常用于表示铁路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解:地图上有一些常见的图例:A表示湖泊;B表示国界;C表示铁路;D表示水库。
故选:C。
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
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了。
本题考查图例符号,比较记忆即可。
5.下列地图类型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形起伏状况的是()A. 等高线地形图B. 地形剖面图C. 平面示意图D. 分层设色地形图【答案】B【解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和坡度的陡缓。
故选:B。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地图制作中的广泛应用,我们使用的地图更加多样和实用.此题考查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各类地图,属基础题.6.下列地形类型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A. 盆地B. 山地C. 丘陵D. 高原【答案】B【解析】解: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山地。
故选:B。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7.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大约是()A. 5:5B. 7:3C. 3:7D. 2:8【答案】B【解析】解: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大约是7:3。
故选:B。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属于基础题.8.B、C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A. 苏伊士运河B. 德雷克海峡C. 巴拿马运河D. 直布罗陀海峡【答案】C【解析】解: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故选:C。
读图可得,A所示的大洲是指非洲,B所示的大洲是指北美洲,C所示的大洲是指南美洲,D所示的大洲是指南极洲.本题考查洲界线,读图解答即可.9.小明在观看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时,看到下列天气符号,它们所代表的天气分别是()A. 沙尘暴、浮尘、扬沙、强沙尘暴B. 浮尘、扬沙、强沙尘暴、沙尘暴C. 扬沙、强沙尘暴、沙尘暴、浮尘D. 强沙尘暴、沙尘暴、浮尘、扬沙【答案】A【解析】解:读图可知:abcd表示的天气符号依次为沙尘暴、浮尘、扬沙、强沙尘暴。
故选:A。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的解读,牢记即可。
10.聪聪在“天气预报”节目中看到爸爸捕鱼的海域明天的天气符号是“”,他给爸爸发去的手机短信内容应该是()A. 老爸,明天海上四级风,可继续捕鱼B. 老爸,明天海上有微风,当心C. 老爸,明天有7一8级大风,请速返航D. 老爸,明天天气有变化,后天返航【答案】C【解析】解:每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4道风尾表示风力8级。
故选:C。
在风向标上,风干指的方向是风向,风尾表示风力,每道2级.本题考查风力的判定.常用天气符号都是要求识记的内容.11.上海的小光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栏目比赛时,抽到一个题目:“当烟柱随风往东南方向飘去时,该地吹什么风。
”请你帮小光解答()A. 东北风B. 西南风C. 东南风D. 西北风【答案】D【解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当烟柱随风往东南方向飘去时,该地吹西北风。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它可以用风向标来表示。
本题考查了风向的概念,理解记忆解答。
12.操场旗杆上五星红旗向西北方向飘扬,此时风向为()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答案】D【解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操场旗杆上五星红旗向西北方向飘扬,说明风吹来的方向东南,即当五星红旗向西北方向飘扬时,风向为东南风。
故选:D。
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13.下列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阴转晴的天气是()A. B. C.【答案】A【解析】解:A表示的是阴转晴,选项正确。
B表示的中雨转晴,选项错误。
C表示的是雾转晴,选项错误。
故选:A。
依据对常见的天气符号的认识,我们对选项中四种天气符号一一判断,即可找到多云转晴所对对应的符号.此题是对常见天气符号的考查,解题的主要依据是对列天气符号的认识和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4.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A. 可能有雨B. 无雨C. 晴天D. 肯定有雨【答案】D【解析】解:降水概率0%为不可能出现降水;晴到多云,降水概率在10%-20%之间降水的可能性很小;多云、零星降水或局部有降水,概率在30%─50%之间时有机会出现降水;降水概率在60%─70%之间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降水概率大于等于80%时,降水的可能性很大;降水概率是100%则肯定会出现降水。
根据题意。
故选:D。
降水概率指的是今天这个城市下雨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在预报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会降雨的概率为这个数.也可以这样理解:本次针对指定的时间和区域进行的预报的准确率为这个数.概率是个数学名词,它的直观意义是指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考查降水概率表示的意义.15.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游记》中从西天取回的经书属于佛教经典B. 基督教起源于沙特阿拉伯C. 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是伊斯兰教D. 基督教的经典是《古兰经》,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答案】A【解析】解:《西游记》中从西天取回的经书属于佛教经典,故A叙述正确;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故BC叙述错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教徒被称为穆斯林,故D叙述错误。
依据题意。
故选:A。
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
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概况,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6.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合理组合是()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②水源充足③地形平坦④世外桃源⑤交通便利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解: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故D正确。
故选:D。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17.关于图中画斜线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主要为白色人种②主要为黄色人种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丰富的煤炭资源⑤居民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⑥居民大多数信仰基督教。
A. ①③⑥B. ②③⑤C. ②④⑥D. ①③⑤【答案】D【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画斜线部分为西亚地区;该区域主要为白色人种,①正确、②错误;该区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不丰富,③正确、④错误;该区域居民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是世界阿拉伯民族的主要聚集地,⑤正确、⑥错误。
故选:D。
西亚处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此题考查的是西亚的概况,理解答题即可。
18.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的问题不包括()A.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 劳动力短缺C. 粮食的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D. 交通、住房改善的困难较大【答案】B【解析】解: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