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练习新人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4
1 消息二则测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è) 督战 荻港(dí)B.芜湖(wú) 鉴订顽强(wàn)C.歼灭(qiān) 协定执行(zhí)D.诸城(zhū) 丝毫无锡(xī)答案 D A.塞sài。
B.鉴→签,顽wán。
C.歼ji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老师一宣布完这个消息,教室顿时风平浪静。
B.爷爷最喜欢在晚饭后给我讲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C.他打羽毛球如同摧枯拉朽,很快就胜利了。
D.我军所到之处,敌人锐不可当,人民欢声雷动。
答案 B A.“风平浪静”形容平静无事,不能用来形容教室的安静。
C.“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含褒义,此处形容敌人不合语境。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B.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C.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D.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答案C双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要素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项,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B.新闻的标题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三个标题缺一不可。
C.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
答案 C A.新闻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备的,而“背景”“结语”则不是必备的。
B.引题和副题不是必须有的。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二、填空题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军必胜 敌军必败{导语——概括主要内容 顺利渡江主体——阐释具体内容{时间地点敌军溃败我军竞渡英勇战斗)结语——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概述渡江战役取得胜利主体{__________________西路军所向无敌__________________)}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答案 赞扬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式战斗 中路军首战告捷 东路军战绩辉煌解析 答题时,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语句概括。
1消息二则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豪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签.()定(2)上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2.填空。
(1)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2)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
3.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
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
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
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
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
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5、6题。
5.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1.依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侧重号的词语注音。
(1)公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恰似不堪一击,军无斗志,纷繁败退 (ku ì tu ì) 。
(2) 公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灰心(xi èqì) 。
(3)我已剿灭 (ji ān mi è) 及击溃全部抵挡之敌。
..(4)控制江阴要塞 (y ào s ài) ,封闭长江。
..2.以下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我军以不堪一击之势攻陷了仇敌的阵地。
....B.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行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旅行者感觉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皓月当空,海不扬波,船在月光和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扬。
我聆听着那细风细浪的....絮语,心情非常愉快。
D.当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行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惹起高度重视。
....( 分析: D. “锐不行当”意思是尖利非常,没法阻拦,形容百折不回的气概没法抵挡,为褒义词,此处不合语境。
)3.以下句子有语病,请提出改正建议。
(1)我们要养成阅读新闻,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改正建议:在“新闻”后加上“的习惯” 。
(2)阅读新闻,能帮助我们快速、大批、正确地获守信息,并促进我们关注身旁的生活变迁和时代变化。
改正建议:将“变迁”和“变化”调动地点。
4.文学知识填空。
(1)信息,是快速、简要地报导新近发惹祸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其最大的特色是时效性和真切性,前者要求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后者则要求用事实说话。
(2)信息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3)信息的“五个 W”是: When(何时 ) 、Where(何地 ) 、Who(何人 ) 、What( 何事 ) 、Why(何故) 。
“一个 H”是: How(怎样 ) 。
这组成了新闻的“六因素” 。
1 消息二则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新闻结构新闻,又称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紧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是消息的结尾,它依附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写作背景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
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这两则新闻稿均是毛泽东于4月22日撰写,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动态。
3.考点链接病句:搭配不当(一)【主要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
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落实。
(主语“意识”和谓语“落实”不能搭配,应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
如: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动词“增强”和宾语“广阔前景”不能搭配,可删掉“和广阔前景”。
) 【解题技巧】提主干。
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kuì)退。
(2)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泄)气。
(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dù(渡)江区yù(域)。
2.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导语,指正文第一句;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基础提升】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要塞.(sè)顽.强(wán)锐不可当.(dānɡ)B.芜.湖(wú) 签.订(qiān) 摧枯拉朽.(xiǔ)C.歼.灭(qiān) 督.战(dū) 毫无斗.志(dòu)D.荻.港(dí) 横.渡(hènɡ) 风平.浪静(pínɡ)(解析:A.“塞”应读作“sài”;C.“歼”应读作“jiān”;D.“横”应读作“hénɡ”。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23分)1.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 芜湖wú hú溃退kuì tuì阻塞zǔ sāi 摧古拉朽B. 泻气xiè qì督战dū zhàn 业已yè yǐ锐不可挡C. 要塞yào sài 荻.港dí歼灭jiā nmiè风平浪静2.常识填空(15分)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3.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至发电时止,我西路军将近三十五万多人民解放军渡过了长江。
B.在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了一切抵抗之敌。
C.通过本文的学习,使我深深地被解放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D.期末是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我们平时的努力。
二.阅读理解(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5分)【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联系上下文解释“经营”一词含义(2分)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3分)3.用“/”线画出文章的层次。
(3分)4.对应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3分)5.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4分)(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2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消息二则》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芜.湖()溃.退()荻.港()锐不可当.()泄.气()督.战()歼.灭()要塞.()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业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锐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军队增了兵,并确定了他们溃退..的日期,再留给联合国六个月的时间去控制局势。
B.当你泄气..时,当你失落时,你要相信付出会得到回报。
C.北京时间3日晚,德国队以摧枯拉朽....之势4比0狂胜阿根廷队,昂首挺进世界杯半决赛。
D.经过数月的苦练,这支少年篮球队的气势锐不可当....,他们对于这次比赛志在必得。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正在湖南卫视热播。
(在“反腐”后面加上“电视剧”)B.2017年国家乒乓球队举行的教练员竞聘会议于3月30日在鞍山召开。
(删去“会议”)C.教师课余从事微商职业,不仅进货、选货、宣传费事费时,在社交平台回答顾客问题,也会占据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
(将“进货”和“选货”对调)D.虽然她在演唱中记错了歌词,但最终,还是以真挚的歌声,让现场观众响起了掌声与泪水。
(去掉“与泪水”)5.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原则安排的。
6.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一句表现新闻威力的句子。
新闻起先像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火,无法把它扑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一)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回答问题。
1 消息二则素养目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__________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__________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__________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__________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摧xiǔ溃díB.催xiu馈díC.摧xiǔ馈tíD.催xiǔ溃tí2.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A.横渡经营占领冲破B.渡过经营直取突破C.渡过占据直取冲破D.横渡占据占领突破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4.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阻.遏(阻止)歼.灭(消灭)B.绥.靖(安抚、平定)殷.切(深厚)C.管.辖(管理)锐不可当.(抵挡)D.瑰.宝(奇特、珍贵)高屋建.瓴(建立)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南度防线摧枯.拉朽(gū)B.芜湖溃.退(huì)风平浪静C.既己荻港.(gǎng)万船齐放D.突破占领执行.(xíng)6.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1 消息二则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新闻结构
新闻,又称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紧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是消息的结尾,它依附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写作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
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这两则新闻稿均是毛泽东于4月22日撰写,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动态。
3.考点链接
病句:搭配不当(一)
【主要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落实。
(主语“意识”和谓语“落实”不能搭配,应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
)
(2)动宾搭配不当。
如: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动词“增强”和宾语“广阔前景”不能搭配,可删掉“和广阔前景”。
) 【解题技巧】
提主干。
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kuì)退。
(2)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泄)气。
(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dù(渡)江区yù(域)。
2.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导语,指正文第一句;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基础提升】
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要塞.(sè)顽.强(wán)锐不可当.(dānɡ)
B.芜.湖(wú) 签.订(qiān) 摧枯拉朽.(xiǔ)
C.歼.灭(qiān) 督.战(dū) 毫无斗.志(dòu)
D.荻.港(dí) 横.渡(hènɡ) 风平.浪静(pínɡ)
(解析:A.“塞”应读作“sài”;C.“歼”应读作“jiān”;D.“横”应读作“hénɡ”。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老师一宣布完这个消息,教室顿时风平浪静
....。
B.爷爷最喜欢在晚饭后给我讲八路军英勇善战
....的故事。
C.他打羽毛球如同摧枯拉朽
....,很快就胜利了。
D.我军所到之处,敌人锐不可当
....,人民欢声雷动。
(解析:A.“风平浪静”比喻平静无事,不能用来形容教室的安静;C.“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被迅速摧毁,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含褒义,此处形容敌人不合语境。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史蒂芬·威廉·霍金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B.《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C.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D.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解析:A.主语“无限执着”与谓语“浮现”搭配不当,应将“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改为“执着于科研事业的情景”;B.“塑造”与“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形象”;C.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
)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
(解析:A.“后果自负”用语不礼貌;B.“积点德吧”用语不礼貌;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此处指自己的父亲用语不当。
)
02 课内精读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7.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部分是第1-2句,主体部分是第3-17句。
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锐不可当”。
8.“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一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不能这样更改。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概念更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相比,前者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
9.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一句。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
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
10.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
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涌起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