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习题(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方面?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明确:总共写了四方面:(1)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2)写他的学术品格: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3)写他的道德操守: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4)写他的理想志向: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2.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泥腿子专家”?明确:袁隆平为了实验,常年扎根试验田,如“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不正是农民的劳作写照吗?而现在做这个的是袁隆平,所以说他是“泥腿子专家”。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明确:(1)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2)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4.作者为什么说“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明确:这是全文结束部分的一个总结性语段。
前一分句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世界上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其他科学家放在同一水平,这也是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赞美。
他所作出的贡献与其他最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辉煌的胜利。
5. “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问句?明确:这是文中用来引出袁隆平进行水稻研究背景的一个设问性语句。
这句话引出了下一段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
概括起来看,中国出现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是历史赋予这位知识分子、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的责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灾荒给袁隆平留下的刻骨铭心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不畏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胆量。
第二单元第4课喜看稻菽千层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捍.卫(hàn)璀璨.(càn)陨.落(yǔn)打烊.(xiàng)B.稻菽.(shū)淤.泥(yū)恍惚.(hū)茎秆.(gǎn)C.饥馑.(jǐn)喧嚣.(xiāo)痉挛.(lán)点卯.(mǎo)D.窗棂.(léng)笼.罩(lǒng)哽咽.(yè)敏锐.(ru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
A项,“烊”应读yàng;C项,“挛”应读luán;D 项,“棂”应读líng。
故选B。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峻工..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
B.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垫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C.钟扬曾经这样回忆自己高考的经历,他就读的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黄冈中学。
D.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惋拒..。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
A项,“峻工”应改为“竣工”;B项,“垫定”应改为“奠定”;D项,“惋拒”应改为“婉拒”。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
课时优案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既需要像袁隆平这样在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需要心明眼亮、不染尘嚣的精神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语境中有“在时代的战场上”,故选后者。
②“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
指点,评说;江山,国家。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文中并无贬义,故选前者。
③“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1.以下是选自媒体的一段文字,请从中概括出“劳模精神”的五个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模辈出。
从王进喜、倪志福、时传祥、张秉贵、雷锋、郝建秀、王林鹤到徐虎、王选、袁隆平、李素丽、许振超、郭明义,他们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中劳动者的价值。
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
艾君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
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了一个时代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参考答案: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道德性)、教育性(学习性)。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①,这就是追求本身。
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②。
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就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
③,谁就青春常在,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参考答案:①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②而不愿是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③谁追求不止解析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如第①处,根据前后文的“成功”“然而”“追求本身”作答;第②处,根据前文“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和“追求本身”填写;第③处,注意后文“不再追求”“结束”。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张烁大德曰生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了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既需要像袁隆平这样在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需要心明眼亮、不染尘嚣的精神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语境中有“在时代的战场上”,故选后者。
②“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
指点,评说;江山,国家。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文中并无贬义,故选前者。
③“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课时优案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既需要像袁隆平这样在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需要心明眼亮、不染尘嚣的精神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语境中有“在时代的战场上”,故选后者。
②“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
指点,评说;江山,国家。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文中并无贬义,故选前者。
③“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第四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教考融合练习参考答案1、A(A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殊含义,这里是指90岁以上。
B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直接引用。
C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定称谓。
D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强调。
)2、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等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等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借代、顶真的修辞手法。
)3、C项,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可将“的”字删去,排除A、D两项;二是搭配不当,可将“克服”改为“解决”或“攻克”,排除B项。
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4、B (①心酸:心里悲痛。
辛酸:辣和酸,形容痛苦悲伤。
此处修饰“往事”,应选用“辛酸”。
②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
此处语境是人很多,都围着张秉贵,没有“移动”的意思,应选用“人山人海”。
③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
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根据横线后面的“忙着”,应选用“有条不紊”。
④展开:张开;铺开。
打开:揭开;拉开;解开。
根据横线后面的“手心”,应选用“展开”。
)5、A (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①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只有”改为“只要”;②“抓住”与“重量”搭配不当,应把“抓住”改为“抓准”;③“并报出钱数、找零、收钱”不合逻辑,应先“收钱”,再“找零”。
综合分析,A 项修改最恰当。
)6、D(由前文可知,张秉贵完成的是一系列动作,而不是“一个动作”,排除A项;前文强调的是动作,而不是时间,B、C两项与前文衔接不紧密。
)7、近日,线上线下掀起了学习钟扬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析】本题所给的语段是一则新闻,共有两段:第1段主要讲述了钟扬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网上也掀起学习钟扬热潮;第2段讲述了大家表示要以钟扬为榜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既需要像袁隆平这样在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需要心明眼亮、不染尘嚣的精神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语境中有“在时代的战场上”,故选后者。
②“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
指点,评说;江山,国家。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文中并无贬义,故选前者。
③“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根据语境,选用“安身立命”。
④“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根据语境,选用“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此处应该填入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两项。
“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却是“土地”在前,“天空”在后。
B、D两项,缺少介词“在”,排除。
A项,“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根基,应先“守卫土地”,后“仰望天空”,排除。
1.《喜看稻菽千重浪》与《“探界者”钟扬》两文的主人公均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且体裁均为人物通讯,试简要比较袁隆平与钟扬两位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高贵品质。
答:
答案《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通过具体事例主要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探界者”钟扬》一文主要从五个方面体现科学家钟扬的高贵品质:①对国家,拯救国家、造福苍生;②对事业,无限热爱、执着追求;③对自己,俭朴将就、甘于奉献;④对学生,愿意教人、热爱学生;⑤对生命,探索意义、甘当先锋。
2.《喜看稻菽千重浪》与《“探界者”钟扬》两篇人物通讯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试做简要比较。
答:
答案同:都用小标题的方式结构全篇。
异:《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只采用小标题的方式结构全篇。
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而导语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后文四个部分又分别写了他的工作态
度、方法,学术精神、品格,道德操守、准则,个人理想、志向。
这样条理清晰明白,便于多角度立体刻画人物形象。
《“探界者”钟扬》一文采用导语加小标题的方式结构全篇,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样式,相对更为完整。
同时,紧紧围绕“探界者”这一写作重心组织材料,重点突出,中心更为集中。
3.[鉴赏通讯中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两篇文章,作者使用鲜明个性化语言,使张秉贵、钟扬这两个人物形象有种呼之欲出之感。
两篇文章在个性化语言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
答案(1)《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抓住了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让张秉贵这一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如文中写到,有人问,难道张秉贵从来没遇到过不讲理的个别顾客?张秉贵说:“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遇到个别顾客冷,绝不能以冷对冷,而要以热对冷,变冷为热。
”还有,有人问他:“难道你自己就没有过不顺心的事吗?”张秉贵回答:“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这些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把一个和蔼可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大形象树立起来了。
(2)《“探界者”钟扬》一文写的是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以“种子精神”投身科学实践的事迹,其个性化语言很好地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
”为了采集“种子”,钟扬带着学生要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钟扬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
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钟扬患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而他说“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钟扬不顾身体健康,义无反顾地前往西藏采集“种子”,这就是科学家的信念和坚持。
通过这些个性化语言,一位科学家的高大形象便呈现在读者面前。
(2019·江西吉安市新干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
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
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
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