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心多“抽屉”的知性女人
- 格式:doc
- 大小:5.04 KB
- 文档页数:2
描写翠鸟的美句
翠鸟出没在我国的水塘、池塘、森林,每一只充满着无限的精神力量与妩媚的美丽。
它们时而静静地坐在树枝上,时而又兴高采烈地盘旋着天空,那栩栩如生的模样让人心旷神怡。
特别是在晨曦染红的早晨,暖暖的阳光为它们笼罩在其中,它们仿佛穿上了一件翠绿衣衫,加上那些碧绿色羽毛,那妩媚又迷人的模样,让人神迷。
一阵紧密而静谧的翅膀拍打声,打破了沉寂的氛围,那匹细弱却又坚韧的乐曲彻底的激发了人们的心灵,令他们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之中。
仳离这一刻,美好的梦想随着它们的羽翼,飞舞到遥远的地方,就像玉笛一般温柔地响着,为大自然编织了一曲芬芳的睿智曲调。
翠鸟用它们的灵动羽翼挥扇而翱翔,在天空中繁衍生息,各类的颜色,仿佛都绽放了一朵奇特的花朵,一派和睦的景象,美不胜收!我们在离开大自然后,又一次被它让人心湖神怡,生活更加充实与丰富,把乐趣带回家中!。
林徽因的经典语录林徽因,被誉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先驱”,作为一位文化名人,她的言论和思想也深受人们的关注和传颂。
下面将举七个例子来论证林徽因的经典语录对我们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1. “我从来不执拗于表面,但我想让人知道我有底线。
”这句话体现了林徽因的人生态度中的一种坚持,她一生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高度,并不拘泥于外表,同时也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底线,所以她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性。
2. “爱,永远不是殉情,死亡也不是它的终极。
”林徽因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看法。
她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双方在互相支持和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并不应该成为一种殉情的表现。
3. “没有什么事是不可原谅的,只有令人难以抉择的事。
”林徽因用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苛求别人,也不要对他人的错误行为置之不理,要尽量理性客观地考虑事情的轻重缓急,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4. “人生的失败,不是心灵的失落,而是从失败中获取的成长。
”这句话表达了林徽因对失败的态度。
在她看来,每一个失败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有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才能造就一个更强大、更坚韧的人。
5. “没有坚毅不屈的信念,就没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林徽因在这句话中强调了信念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只有坚守信念,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力量和动力。
6. “生活中最美好的事,不是你所拥有的物质,而是你所拥有的自由和时光。
”这句话呼吁人们不要为了物质而追求过度的功利性,而是应该注重内心的自由和自我实现,在人生中体验问题重重的同时,更应该拥有难得的、珍贵的自由和时光。
7. “短暂的自由,也是至高无上的自由。
”林徽因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自由的珍视和对时光的重要性的关注。
她认为,生命是短暂的,但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却也可以拥有至高无上的自由和意义,因此应该珍视每一段自由的时光。
综上所述,林徽因的经典语录不仅来源于她深邃的哲学思考,更是她人生经历和遭遇的总结。
这些话语都蕴含着极深的哲学理念和内涵,无论是对于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林徽因最经典的语录39句1、房间内有两种豪侈的光常叫我心绪紧张如同花开,趁着感觉的微风,深浅零乱于冷智的枝叶中间。
一种是烛光,高高的台座,长垂的烛泪,熊熊红焰当帘幕四下时各处光影掩映。
另一种便是这初春晌午的阳光,到时候有意无意的大片子洒落满室,那些窗棂栏板几案笔砚浴在光蔼中,一时全成了静物图案,再有红蕊细枝点缀几处,室内更是轻香浮溢,叫人俯仰全触到一种灵性。
2、不用仰望天空也知道,世界还是那个世界3、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4、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径不同,所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发生的故事亦不同。
5、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记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6、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7、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所不能割舍的。
哪怕一个万念俱灰的人,在临死前还可能会有一丝想存活的意念。
比如看到一缕和暖的阳光,看到一只闲庭信步的蚂蚁,看到一株风中摇曳的绿草。
只在刹那,他或许就明白,原来活着竟是这般的好。
人生往往就是如此,许多苦思冥想都参悟不透的道理,就在一些寻常的瞬间,一切都有了答案。
8、活在这个富于刺激性的年头里,我敢喘一口气说,我相信一定有多数人成天里为观察听闻到的,牵动了神经,从跳动而有血裹着的心底下累积起各种的情感,直冲出嗓子,逼成了语言到舌头上来。
9、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10、漠漠大地又哪里去找一点同情?11、梁公总是身先士卒,吃苦耐劳,什么地方有危险,他总是自己先上去。
这种勇敢精神已经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林先生,看上去那么弱不禁风的女子,但是爬梁上柱,凡是男子能爬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上得去。
12、是你,是花,是梦,打这儿过,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
13、但深夜比清晨更美好,允许我不必艰难地掩饰脸上的傻笑。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徐志摩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曾写下了《再别康桥》等诗歌名篇,并且和林徽因、陆小曼二位当时著名的才女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
客观地讲,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位女子都十分优秀。
张幼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本分而孝顺,并且,多年后,成为商界精英。
陆小曼,美丽娇艳、才艺双绝,名冠南北。
林徽因,知性美女,多才多艺,成果丰硕,中国古建筑权威。
三人的共同点是至少懂一国外语。
陆小曼与林徽因还分别被公认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1900年生于江苏宝山,逝于1988年。
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
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
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徐志摩团聚。
然而,此时的徐志摩正在热恋林徽因。
为了能够追求到林徽因,徐志摩决绝地向张幼仪提出离婚。
当时,林微因极为痛苦。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同意了徐志摩的要求。
并于第二年生下了二儿子之后,与徐志摩正式离婚。
对于徐志摩张幼仪的婚姻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张幼仪的四哥看中了徐志摩的才华,率先与徐家议亲,欲将自己的还未毕业妹妹嫁给徐志摩。
徐志摩本身并不情愿,但摄于其父的压力,勉强答应。
张幼仪婚后很受公婆喜爱,但始终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即使生下长子徐积锴后,夫妻感情依旧没有改善。
徐志摩不顾娇妻幼子,远赴海外求学,还与名媛林徽因相识相恋,甚至在妻子张幼仪怀有身孕的前提下,向妻子提出了离婚。
隐忍坚强的张幼仪毅然同意,并在生下次子彼得后与徐志摩办理了离婚手续。
徐志摩张幼仪成为了民国首对采取西式方式离婚的夫妻。
离婚后的徐志摩没能与林徽因结成美眷,最终与朋友的妻子陆小曼结为夫妻。
再婚后的徐志摩过得并不幸福,妻子醉心玩乐和享受,父母又断绝了经济支援,徐志摩不仅赚钱养家,还经常与妻子争执吵闹,备受压力,直至乘机遇难才算解脱。
而张幼仪在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依靠兄长坚强生活。
回国后,不但在学校任教,还受聘成为上海女子银行副总裁,事业有成。
解放后,张幼仪与一名华裔医生结婚,并于1988年在纽约病逝。
徐志摩与他生命中三个女人的情感故事客观地讲,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位女子都十分优秀。
张幼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本分而孝顺,并且,多年后,成为商界精英。
陆小曼,美丽娇艳、才艺双绝,名冠南北。
林徽因,知性美女,多才多艺,成果丰硕,中国古建筑权威。
三人的共同点是至少懂一国外语。
陆小曼与林徽因还分别被公认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徐志摩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人,出身于富商之家。
现代诗人、散文家。
出生于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离世。
享年34岁。
中学在杭州一中学习。
后依次在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就读。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并荣获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学。
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
1923年成立新月社。
先后任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在胡适之的邀请下,他承担了北京大学教授的职责,他也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
他最为人们熟知的作品是《再别康桥》,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
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1900年生于江苏宝山,逝于1988年。
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
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
1920年,张幼仪赴欧洲与徐志摩团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徐志摩却疯狂地爱上了林。
为了追求林,徐志摩毅然提出与张幼仪离婚。
那时,林微因非常痛苦。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还是同意了徐志摩的要求。
第二年生下第二个儿子后,正式与徐志摩离婚。
1926年,张幼仪返回中国。
1927年,在东吴大学任德文教授。
1928年辞职,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并兼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1949年移民香港。
1954年,在其54岁时,与苏纪之医师结婚。
1970年代初,苏纪之去世,张幼仪搬往美国与家人团聚。
1988年,在纽约去世。
享年88岁。
为张幼仪作媒的是她的四哥张嘉璈。
当时,他任浙江都督的秘书。
一次他陪同都督到杭州一中视察工作,无意中发现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徐志摩。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经典语录160句1、在她的心里潜伏着一个深渊,扔下巨石也发不出声音。
2、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
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
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3、总是需要一些温暖。
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
4、我相信我爱你。
依然。
始终。
永远。
5、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和任何人无关。
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6、我微笑。
在任何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
7、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8、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9、我大概是一只鸟。
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
所以一直在飞。
10、男人不爱女人。
他们只是需要女人。
11、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12、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13、有时候我想问一个陌生人问他可不可以带我走我心里始终有这种隐藏的动机14、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15、蓝色是天空的疾病。
16、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17、孤独从一开始注定要用一生来承担18、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19、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
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
它们是我的榜样。
20、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21、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22、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23、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24、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25、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26、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
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
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
27、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
惟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28、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的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1说到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只知道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人的感情纠葛,却不知她是一位风华绝代、秀外慧中、多才多艺的女子。
《林徽因传》这本书完美展现了林徽因51年的人生经历。
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作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绘画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广为流传。
从她身上,我读懂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句话。
林徽因是美丽的,她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林徽因”,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有多重要,而不是三分钟的热度,长期的坚持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你还记得十几岁时的梦想吗?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回答:我一直在坚守梦想。
但林徽因十六岁立下投身于建筑事业的志愿后,一生都在为这个梦想不懈努力。
她不远万里奔赴美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将留学时的经验用于祖国。
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林徽因来说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温暖……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意义的事情是最幸福的。
林徽因为了事业,拖着病弱的身体,不惧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奔走于大江南北的荒郊野岭里,遍访了众多年代已久的名胜古迹,和梁思成一起写下划时代的巨著。
国家危难之际她重病在身,穷困潦倒,但毅然拒绝了美国友人聘请他们夫妇去授学,她和学生谈话时曾说过,“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
她这种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绝不认输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
林徽因的建筑,离不开梁思成的默契配合;林徽因的诗,离不开徐志摩的辅助;哲学大师金岳霖更是对她呵护有加。
与她共度一生的是梁思成,金岳霖因她终身不娶,徐志摩在赶赴她演讲的途中坠机身亡。
大学生林徽因作品读书心得5篇林徽因是清华高校教授,为中国有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校生林徽因作品读书心得,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高校生林徽因作品读书心得1《窗子以外》是民国女诗人林徽因的散文代表作,收录于《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诞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自小被捧在手心,不食人间烟火。
大可以在家无所事事的她,偏偏极其憧憬四处游历,接触淳朴自然的民俗风情。
不过事实却是,她就算身处市集里、火车上、客栈里,都被优越出身的背景所束缚。
本篇纪录了她出游的经受和不少沿途景色和市井众人的百态,藉此突出自身和人群的区分,强调自己作为一个窗子以外的“旁观者”。
“全部的活动的颜色、声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久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一句话,揭示了林徽因对于自己“旁观者”的身份认知,而“永久”、“全”这些字,亦让整篇文从开头就带上了悲观颜色,彷佛她永久不行能切身感受那些布满颜色的风景,也不会懂得市井人群的勤奋节俭,单坐在窗子前感叹:“接触和熟悉实在谈不到,得天独厚的闲暇生活先不容你。
”但是谁的心里没有这么一扇窗子呢?我们出门去旅行,走南闯北,遇到的人形形色色,看谁不是隔了这么一层玻璃、一扇窗户,但这是无法避开的,由于我们不管和谁,中间其实都隔了这么扇窗子,确实,这些隔阂并不能让我们了解到他人最真实的生活面貌,但又如何?林徽因在最终一段写到“你简直老狡猾实地坐在你窗子里得了,窗子以外的事情,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的,也不会明白的。
”不难看出,林徽因对于自己无法体会窗外的世界而感到苦痛,但就此断言,也太过负面和极端。
是的,这扇窗子确实摒去了颜色、声音和情感,但却给了我们一面清亮澄净的视角,让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能够心如止水,更真实地看清晰事情的本质和意义,这莫非不难能珍贵的吗?虽然我不能同意她笔下的极端消极,但我却非常喜爱她的文字,林徽因细腻愁闷的情感,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名人林徽因经典语录经典10篇林徽因语录篇一1、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2、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3、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
4、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6、一个生活丰富者不在客观的见过若干事物,而在能主观的能激发很复杂,很不同的情感,和能够同情于人性的许多方面的人。
7、如果心头在旋转着熟识的芳菲,模糊如同小径越过无数篱笆,纷纭的花叶枝条,草看弄得人昏迷,今日的脚步,再不甘重踏上前时的泥沙。
8、水的倒影,风的轻歌。
9、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10、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看着身边的人濒临死去,而你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来救赎他。
11、忘掉曾有着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的情绪。
12、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灿烂,分散!13、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才真能懂得,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昨天的静,钟声,昨天的人,怎样有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14、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15、当我去了,还有没说完的话,好像客人去后杯里留下的茶;说的时候,同喝的机会,都已错过,主客黯然,可不必再去惋惜它。
16、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人间四月天》17、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仓库,储着许许多多的经历和正在发生的世事。
人若不被这些芜杂的库存乱了人生分寸,最好的办法是在心里建不同的抽屉,分门别类地归置库存……如此,心才会富有且整洁、且九衢通达,人活起来便方向明确,游刃有余——林徽因,即是这样一位心多抽屉的知性女人。
————————————————————————
林徽因:心多“抽屉”的知性女人
林徽因是个非常聪慧的知性女人。
徐志摩死后,她可以哭志摩、念志摩的种种可爱——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会的大不韪争他的恋爱自由;他坐曲折的火车到乡间去拜哈代,他抛弃博士一类的旧诱卷了书包到英国,只为要拜罗素做老师,他为了一种特异的境遇,一时特异的感动,从此在生命途中冒险,从此抛弃所有旧业,只是尝试写几行新诗……他常能走几里路去采几茎花,费许多周折去看一个朋友说两句话;这些,还有许多,都不是我们寻常能够轻易了解的神秘。
但她不忘说,即便志摩不死,她也不会爱他到哪里去——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世界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庭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您看多冤!
想到志摩今夏的inspiring frindship and love(激发友谊和爱)对于我,我难过极了。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她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
事实上上太不可能。
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在林徽因的心里,或许她只是觉得徐志摩可爱,为她的人生带来了别人不可能给的浪漫与爱,对此,自己曾有负于他,有些歉疚,但只字未提“爱”字的;对他所给她的爱与友谊,仅表示感动。
在林徽因吊徐志摩的文字里,处处讲她欣赏志摩的为人之真、性格之可爱、诗作之不凡,便那种溢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让人体味不出一点超乎寻常友谊的温度——甚至还能嗅出一种源于女性的对于多情男儿妄多情的特有怜悯。
不管这些文字是林徽因真实感情的表露,但有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那就是林徽因人前谴字恰到好处的非凡才气——既让人觉得她的确是徐志摩的好友,但又不让人觉着她有精神出轨,只是徐志摩一厢情愿地爱她。
徐志摩尸骨尚未寒,林徽因即急于从凌叔华处拿到徐志摩的《康桥日记》,对此,凌叔华是这么认为的——
不意在他(徐志摩)飞行丧生的后几日,在胡适家有一些他的朋友,闹着要求把他的箱子取出来公开,我说可以交给小曼保管,但胡帮着林徽因一群人要求我交出来(大约是林和他的友人怕志摩恋爱日记公开了,对她不便,故格外逼胡适向我要求交出来)。
他们人多势众,我没有法拒绝。
其实那时大家均为志摩暴座,精神受刺激,尤其是林徽因和她身边的挚友,都有点太过兴奋。
而林徽因对讨要日记的解释则是——
我要不是因为知道公超看到志摩日记,就不知道叔华处会有的。
谁料过了多日向她要借看时,她倒说“遍找不得”,“在书画箱内多年未检”的话真叫人不寒而粟!多从前不认得她,
对她无感情,无理由的,没有看得起她过。
后来因她嫁通伯,又有“送车”等作品,觉得也许我狗眼看低了人,始大大谦让真真的招呼她,万料不到她是这样一个人!真令人寒心!
关于我想看那段日记,想也是女人小气处或好奇处、多事处,不过这心理太human(有人情味)了,我也不觉得惭愧。
据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
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
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
志摩IN A WAY(在某种意义下)不悔他有这一段苦痛历史,我觉得我的一生至少没有太随入凡俗的满足,也不算一桩坏事,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stimulant(兴奋剂)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怒、或happy(幸福)、或sorry(抱歉)、或难过、或苦痛,我也不悔的,我也不proud(傲慢)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
一个是说,持有徐志摩所托付的书信及日记,是为了完成诗人要其写传的生前重托;一个说,想看徐志摩日子是为了更好的怀念他。
两位同是徐红颜知己的中国现代两大才女,竟为了两本日记的归属就此结怨,芥蒂终生。
如果徐志摩地下有灵,当做何感想呢?(附:徐父曾托凌叔华为儿子写碑文,但凌叔华一直没有写……直到1948年,才由徐志摩的同乡——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宗祥题写)。
林徽因是个事业型的女子,尽管她也浪漫多情、常赋诗文,便更多的精力却是与夫婿琴瑟相合地忙于共同的事业。
与徐志摩曾经的恋情、包括她对徐志摩的特殊感情及徐志摩对她的好,都不过是她生活中的调味补品,她始终清楚家庭才是她的“主食”,事业则是她生命的源泉。
正因为林徽因活得以家庭事业为重,才生活得从容、大气,没有成为绯闻缠身的小资才女。
正是基于对林徽因理性为主性格的了解,梁思成才平静地与徐志摩为友,任他对林徽因好。
徐志摩出祸前,先是和陆小曼大吵架,然后愤然离家;为了匆忙赶赴北京参加林徽因的讲座,不计安危地选择了做邮机;临行之前,他告别另一个红颜知己韩湘媚,且在其额上深情的“吻”了一下……徐志摩虽生于富家,但一直活在窘迫中——先是感情的窘迫,之后是经济的困顿,原因皆是他追求爱与自由;最后一次离家,他匆忙之下拿了一条瘦小的腰上有破洞的西裤……飞机撞山时,他即是穿着这样一条破裤子完成了最后的“飞翔”!
一个人,不可能一生只爱一个异性,但爱的方式有多种,也不一定非要有形式,更不一定要占有——不过再丰富的感情生活,也不该成为人生的主调。
若一个人拘囿于情感的小圈子,只会越活越狭隘,最后窒息于自己画就的牢中。
事业为主,可以让人活得更加海阔天空;感情为主,只会让人步入死胡同——这或许是林徽因与徐志摩给人的不同启示吧。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仓库,储着许许多多的经历和正在发生的世事。
人若不被这些芜杂的库存乱了人生分寸,最好的办法是在心里建不同的抽屉,分门别类地归置库存……如此,心才会富有且整洁、且九衢通达,人活起来便方向明确,游刃有余——林徽因,即是这样一位心多抽屉的知性女人。
2007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