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456.50 KB
- 文档页数:69
会计的历史与发展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
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
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
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如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
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
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
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
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
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
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编辑本段隋唐至宋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
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次课(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
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七、板书设计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产生文字的产生
【《基础会计》教案】。
会计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会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通过对会计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发展轨迹、其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演变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
一、会计学的起源与发展会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财务管理实践。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记录财务交易以及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变化情况。
例如,古代埃及的商人通过刻在石头上的符号记录了他们的贸易活动。
另外,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等地,也有类似的财务记录和交易账目。
然而,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主要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加系统和准确的财务记录。
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了当时欧洲商业活动的中心,威尼斯的商人们开始使用双式记账法,并建立了众多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这些制度和准则为后来的现代会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会计学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企业规模更大,财务信息的管理和分析需求也大大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会计学演变尽管会计学起源于欧洲,但是它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逐渐演变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实践。
这些文化背景不仅影响了会计学的发展轨迹,也反过来受到了会计学的影响。
在中国,会计学的发展受到了古代财务实践的影响,特别是古代中国商人的财务记录风格。
中国古代的记账方式注重详细的描述和注释,强调随笔和文字的表达,从而强调了精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披露。
这种传统对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则在近代会计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20世纪初,日本会计学家雪村周磨提出了“职能会计”理论,强调会计应该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管理和决策需求。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学在面对特殊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时也采取了不同的路径。
他们注重从全球网络中吸取经验和知识,并将其与本土文化和特点相结合,以实现本土会计学的自主发展。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刻竹作书。
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和“誊清簿”,设“钱谷账”.4、宋代: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原管、新收、已支、现在”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
“四柱”(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册”。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支出数=期末结存数)5、明末清初:“龙门账”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 缴= 存-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资产负债表)和“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再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
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财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财计之关系。
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
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会计司”,以此总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
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职业,其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会计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关注其在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一、古代会计的起源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进行贸易活动时就开始出现对经济交易的记录。
早期的会计工作主要以石刻、陶片等实物形式进行,用以记录商品的进出、数量以及交易日期等信息。
这种简陋的记录形式可以被视为会计的起源。
二、古代会计的演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方法也逐渐演进。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亚述等,人们开始使用纸和羊皮纸等材料进行记录,使得会计工作更加方便和规范。
此外,古代会计也开始出现了分账的概念,将收入和支出分开记录,以便于分析经济状况。
三、现代会计的诞生现代会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的商业活动日益繁荣,人们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意大利的商人们开始使用一种被称为“印花记账法”的方法,将每笔交易都盖上专用的印花,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这种方法为现代会计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会计专业化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会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会计的专业化水平,各国相继设立了会计协会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规范。
同时,会计专业的教育也逐渐兴起,各大学纷纷开设会计专业,并提供相应的学位认证。
五、数字化时代的会计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行业也面临了巨大的变革。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
电子表格、数据库和专业会计软件等工具的出现,使得会计师的工作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数据分析和预测等。
六、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将继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会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会计师的角色也将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者转变为战略决策者和风险管理者。
同时,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也将促使会计标准和规范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会计发展史作者:王思媛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年第04期摘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中,经济一直是中国飞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有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也就产生了数字和计数,也就使会计逐渐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开始慢慢地发展。
一、会计的出现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已经拥有了与经济相关的活动,虽然在原始社会没有货币,同时无法进行利用货币进行交易的经济活动,但是人们可以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经济活动。
在当时社会,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自己创造了实物记事法、绘画记事法、结绳记事法、刻契记事法等一些计数方法,用于记录人与人之间经济发生的事件。
这也就是在原始社会中会计的萌芽。
二、会计的发展(一)单式记账法1.西周时期的会计到了奴隶制社会,会计也就进入了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真正出现会计这一词语,同时也出现了会计的职称和命名,在此期间,人们对于会计的认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综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而在西周时期,也真正出现了“司会”这一会计职务。
司会是西周时期的会计长官主要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其下属管理着不同的会计业务,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进行空间业务的分离,他们表示着西周时期的收入,支出和结余,并由此出现了最早的财务报表。
因此,在我国西周时期,会计组织已经开始出现。
同时,在中国会计发展中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单式记账法也从这个时期正式的出现了。
2.春秋战国时期的会计(1)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准则,他认为会计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平衡性,即会计要在收入、支出和结余上一定要正确,不能出现错误的数字和未记录已发生的经济活动。
(2)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也在魏国魏文侯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推行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经》。
在此法典中,也有部分内容对会计有许多的关系,首先就对会计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了规范,对于会计内容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情况,也出现了一些处罚措施;其次是对会计薄书保管的规定,若会计薄书丢失,要论处同等数额的处罚;若对当时的原始凭证进行涂改、丢失、伪造等情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处罚;若有财务报告出现假账等情况也都会有相应处罚方式。
简述会计发展史范文会计发展史是指会计从古代至今发展的历程。
会计作为一种记录和处理财务信息的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下面,我将简要描述会计发展史。
古代会计(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1300年)在人类文明出现的早期,原始社会的人们开始进行贸易和经济活动。
这些贸易活动需要进行财务记录,以便追踪和控制资源的使用。
最早的财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在这个时期,会计主要是用于记录农产品和商品的交易情况。
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800年)在古埃及,会计记录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神庙的财务信息,包括土地、劳动力和金属等。
会计工具包括木质计算板和纸张。
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00年)古希腊是会计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个时期,一些哲学家和数学家开始关注财务记录和计算的方法。
例如,有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关于经济和财务管理的理论。
古罗马(公元前509年-公元476年)古罗马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罗马人发展了一套严格的会计原则和程序,被称为“公共记账法”(法国会计学派的先驱)。
罗马的会计系统包括分类账、日记账和总账等。
中世纪(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在中世纪的欧洲,会计逐渐成为组织和政府的基本需求。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活动的增加,会计开始扮演起监督财务活动和交易的角色。
这个时期的会计主要是以音符和记忆为基础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公元14世纪-公元17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会计开始进行和创新。
传统的会计方法变得不再适用于复杂的商业活动,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法来满足财务记录和报告的需求。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会计学家,如于利乌斯·帕西奥利和朱尔斯·彼得罗尼。
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工业革命对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公司和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财务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
这个时期的会计工具得到了改进,例如发明了卡片式分类账和会计数据库等。
会计理论专题一会计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的会计(一)“会计”名称的起源1. 起源于夏朝2. 起源于战国3. 起源于西周(二)会计行为产生的历史条件1. 生产活动是前提2. 私有制的出现促进了会计行为的产生(三)早期会计计量行为的历史演进1. 结绳记事——刻木记事2. 绘图记事3. 书契计量二、复式记账法(一)单式簿记(二)复式簿记1. 复式簿记产生的七个必要条件(1)私有财产;(2)资本;(3)商业;(4)信贷——资料要素(5)文字;(6)货币经济;(7)算术——表现手段2. 产生与发展现存最古老复式簿记是佛罗伦萨一家钱庄在1211年做成的账簿记录。
1494年卢卡•帕乔利的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三、近代会计的发展(一)近代影响会计发展的代表性因素1. 工业革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发生了产业革命,世界的贸易中心转到了英国,给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生产力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由此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适应资本主义大企业的经营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了。
产生的具体影响: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本,就要求发起人或管理者向投资者提交有意义的会计资料,这种要求必然增加了会计师的责任。
同时也诞生了相关的审计业务。
工业化生产还导致了标准成本会计的发展,并使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
2.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由于拥有迅速地集中巨额资本的能力,为工业生产和工业会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公司是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垄断着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
由于东印度公司在每次航海后都没有足够的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于是便用下次航海的股份来代替,这就是股票股利的前身。
当最后清算股本时,需要极其复杂的会计核算,于是,1657年9月该公司发布新章程,允许签发永久性的股份,作为未来所有航海冒险活动的一种联合投资。
将每次清算转换为永久性股份,提出每年而不是每次冒险活动结束时结算利润,从而形成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概念,同时也产生了股份公司。
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简述
古代:商、周、秦、汉时期
在商代,商业交易的发展使得会计的需求逐渐增加,出现了最早的记
账记录,如“多产菲实”等。
在周代,出现了“府库”制度,开始进行财
政会计。
随着秦统一中国,会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建立了一套
完整的财务制度。
在汉代,随着经济的繁荣,财务管理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出现了财务报表。
中世纪:隋、唐、宋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隋唐时期,会计的职
业地位得到认可,会计师的角色开始受到重视,财务记账和财务报告的制
度也得到了加强。
在宋代,出现了第一部理论性的会计著作《企业会计制度》。
现代:明、清、近代
在明清时期,会计的发展相对较慢,但会计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
到
了近代,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会计理论和制度。
在19世纪末,中国开始
引进欧美的会计制度和管理理念,学习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
到了20世
纪初,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现代会计制度和准则。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代会计的发展与
总结而言,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时代的变迁,会计制度逐步完善,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在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中,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为企事业单位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简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主要进行实物交换,没有货币,因此会计记录主要是质量和数量的简单记载。
比如,在商贸交易中,人们会使用记号或刻划在陶片、兽骨等上面,用以记录交易的物品种类和数量。
这些简单的记录形式可以被视为最古老的会计证据。
在商鞅变法后的秦朝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需要,会计活动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改进。
秦朝出台了《律令》对会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会计被纳入司法体系,成为法定的职业,为政府和官府提供财务管理和监控。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工作逐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加重视。
在宋朝,会计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聚焦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技巧。
宋朝的商人和官府收入的增加,会计记录也变得更加复杂,为了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会计经典著作,如赵彦端的《赢政胶洲录》和吕才的《门决》等。
明朝是中国会计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朝政府加强了对会计的监管和控制,成立了官方的会计机构,例如户部会计司和库房会计司等。
会计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会计记账的要求和程序被明确规定,并且出现了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使用。
到了清朝,会计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商业色彩。
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会计开始服务于商业和民间企业的财务管理。
清朝商人和地方官府会计的需求不断增加,会计的技术和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近代以后,中国的会计发展受到了西方会计思想和制度的影响。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入西方会计理论和实践,例如,美国会计学家的著作被翻译并广泛传播。
中华民国成立后,制定了《公司会计法》,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制度和实践。
建国后,中国会计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
1954年,中国成立了全国财经系统会计学会,推动会计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发展。
1985年,中国会计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向企业会计靠拢。
2001年,中国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引入了国际会计准则。
总的来说,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原始会计的简单记录到现代会计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过程。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会计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经济交易中需要记录、核算和报告财务信息的问题,以便监督和控制资源的流动及分配。
在历史长河中,会计逐渐演变成一门独立且成熟的学科。
一、会计的起源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业社会。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在那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符号和标记来记录商品的买卖情况。
古代埃及人和古希腊人也有类似的记录方法。
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和复杂化,人们在财务信息记录和核算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从而推动了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中国,会计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业社会。
商鞅变法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一系列,包括推行“钱币计量”、“重水轻质”等措施,为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扩大,商业家和政府开始重视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及时,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在古代,会计主要是由商人和财务人员负责,他们通过简单的纸笔记录来维护账目和财务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技术逐渐完善,会计记录也逐渐系统化和专业化,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会计体系。
在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会计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改进。
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和企业化的兴起,会计学开始逐渐脱离实务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现代会计学的奠基人路易斯·勒德斯和罗伯特·蒙特格,他们提出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为会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层面,会计学逐渐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会计基础理论,提出了资产计量、收入确认和成本分摊等原则。
在实践层面,会计技术逐渐趋向自动化和信息化,会计软件、电子表格和企业资源规划等工具逐渐普及和应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我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我国在远古时期曾出现过“绘图记事”、“刻记记事”和“结绳记事”等最简单的原始会计行为,并被认为是会计的起源。
西周王朝(大约公元前1100年~公兀前770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会计”一词,其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终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后来清朝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将“会计”一词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即“会计”一词包括了日常的零星核算和定期的总括核算两层意思,基本上表达了会计在核算方面的主要特征。
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当会计成为国家行为的时候,“官厅会计”便应运而生。
为管理贡赋、徭役等征收与分配,西周王朝在官厅中专门设置了位高权重的管理全国钱粮、赋税和官厅财物收支的“司会”一职,设立了独立的会计部门,并与财物保管等业务部门之间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会计与出纳也有了初步的分工。
此外,西周还规定了“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的会计检查制度。
其中的“参互”、“月要”和“岁会”,相当于当今的日报、月报和年报,初步形成了会计报表的雏形。
可见,我国会计在西周时代已有相当大的发展。
正如美国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一书中指出:“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周代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
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技术方法也有了进步。
秦、汉时期广泛采用了以“入”、“出”为记账符号、以“入一出:余”(或“收一付=余”)为基本结算公式的简明会计记录法,用比较固定划一的会计记录格式,取代了文字叙述式的、烦琐的会计记录方法。
自西汉始,人们将会计记录与统计记录划分开来,把记录会计事项的简册称为“簿”、“簿书”或赘“计簿”,而把记录统计事项的简册称为“籍”。
自此,我国的会计账簿便有了较明确的命名。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会计上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立并完善了科学的结算方法——“四柱结算法”,在会计账册与报表中并列四大要素(即四柱)——“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在人类社会中,生产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生产活动来创造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质生产资料。
如果生产的物品,在扣除消耗以后还有剩余,人类便可能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才有可能向前发展。
因此,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过程活动中,必然要关心自己的生产成果和生产它们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之间的对比。
即使在原始社会也不例外。
为了合理安排生产,了解自己的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对耗费和成果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和比较,从而就产生了融合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会计。
起源于生产实践,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地变化和逐步完善起来。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人们就非常关心生产活动中的劳动耗费和取得的劳动成果,就知道把生产活动过程记录下来。
开始时,人们单凭头脑的记忆,当生产活动增多,单凭记忆已不足以应用时,人们又创造出利用简单符号进行记录。
我国上古时期,尚无文字,出现了“结绳记事”、“刻木记数”。
等简单记录方式。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古巴比伦的泥板、埃及的刻石、伊拉克的算板,都是最原始的经济计算和记录活动,这可以说是会计的雏形,但还不能认为它是会计的产生。
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过程中需要计量和记录的内容多起来,生产者忙于生产,无暇兼顾会计工作。
于是,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专门的管理工作。
据我国历史记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西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会计”一词。
《周礼·天官》篇中指出:“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日成”为十日成事之文书,相当于旬报。
“月要”为一月成事之文书,相当于月报。
“岁会”则是一年成事之文书,相当于年报。
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奴隶主收支活动日益频繁,因而西周王朝还设立了专门管理钱粮赋税的官员—“司会”和单独的会计部门,掌管王朝全部会计账簿,定期对周王朝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月计”、“岁会”,进行会计监督,考核王朝大小官吏管理地方的情况和他们经手的财务收支。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目 录 1.会计的萌芽2.官厅会计与庄园会计3.复式簿记4.现代会计一、会计的萌芽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原始的会计手段和计量方式 ,如“结绳记事”、“刻竹为书”、“垒石计数”等。
这些原始的计量方式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好地满足了早期人类社会狩猎、捕鱼、采集、牧养、物物交换及论功行赏的需要。
到了奴隶社会的晚期,随着社会剩余产品的增多,在劳动者之外,才出现了一些专门的阶层,在这些专门的阶层中,就有专门用来记录、报告劳动过程和结果的人员,这就标志着会计萌芽的产生。
二、官厅会计与庄园会计进入封建社会后,社会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是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的社会体制,整个社会是一个封建大家庭。
在中国出现了以财产记录与保管为主的官厅会计。
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
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都属于官厅会计 。
还要记录收入与支出,计算盈亏。
这一时期的会计,以文字叙述方式为主,不存在专门的记账方法,对经济活动采用序时流水的登记方式,基本上属于单式簿记。
仅仅起到“账房管家”的作用。
账房先生三、复式簿记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各种商业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在大量的商业交易中,经常发生贷入和借出资金业务。
此时,单式簿记不能满足商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进入了复式簿记的诞生阶段。
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了一部了不起的名著《算术、几何、比例概要》。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流行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带的复式记账法。
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里程碑四、现代会计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使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投资者和债权人迫切要求公司公开财务报表。
这就需要统一会计规则,因此,就产生了公认会计原则。
同时也催生了执业会计师制度。
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时会计理论体系也更加完善。
中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工具和经济信息系统,在中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商业和财务交易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
在中国,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业社会。
早在商代时期,商人就开始使用记账的方法来记录财务交易。
古代中国的记账方法主要是用绳结记账,将不同的绳结代表不同的货物或金钱,以便于核对和管理。
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记账的方法逐渐改变,开始使用竹简、纸张等材料来进行记账。
到了宋代,中国会计开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记账方法和制度。
在《会计定义》中,明确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核算原则。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会计书籍和文献,如《会计法式》、《会计论》等,对会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规范。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会计也经历了自己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类似会计的概念和方法。
古罗马的会计师被称为“记数员”,他们负责记录和审核财务交易。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商业和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会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人员,被称为“算师”或“会计师”。
他们负责记录商业交易和维护商家的财务状况。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8世纪末,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得商业和工业活动迅速发展,会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于是,英国成为现代会计的发源地之一。
在英国,开始出现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会计和审计等专业服务。
到了20世纪,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推进,会计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扩展。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成为发展的重点。
同时,国际间也开始出现了会计标准的协调和统一,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成立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制定。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会计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我国开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了自己的会计准则体系。
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会计作为一门记录和分析财务数据的学问和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世界各个文明的兴起。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记号系统记录他们的收入和支出,以便管理土地和其他财物。
古巴比伦是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发源地。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人开始使用粘土板来记录财务交易。
这些粘土板上记录了贸易和借贷等信息,包括商品名称、数量和价格等。
巴比伦的会计系统也代表了已知最早的复式记账法的出现,即使用借贷借贷的方式来记录交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各文明的商业发展,会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商业中心,如雅典和罗马,在财务管理和记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开始使用铭文、契约和公共账本等方式来记录商业交易。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还写过一本名为《经济学》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一些会计原理和实践。
16世纪,意大利的法学家路易吉·庇古西(Luigi Pacioli)写了一本名为《算学,几何和比例学的学说和实践》的书,其中包含了一章关于会计的内容。
这本书成为了会计学的奠基之作,庇古西被誉为现代会计学之父。
17世纪和18世纪是会计标准化的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商业活动进一步扩大,需要更加规范和一致的会计准则。
英国工程师和数学家查尔斯·本杰明(Charles Babbage)提出了一种双进制账记录系统,奠定了现代会计系统的基础。
总结起来,会计作为一门学问和实践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商业活动的必然产物。
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会计的发展与商业活动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从简单的记录工具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