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90.99 KB
- 文档页数:14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和社会科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概述:1.古代会计(公元前4000年-公元400年)古代会计起源于古代文明中的财务管理需求。
古代的会计主要是为了记录和追踪财物的交换和流动。
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都有相应的财务记录和会计标准。
2.中世纪会计(公元400年-公元1494年)在中世纪,会计开始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
商业活动的增加要求制定更复杂的会计记录和准则。
经营者开始使用简单的借贷会计方法,并使用明信片册来跟踪交易。
3.统计学会计(公元1494年-1830年)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修士卢卡·帕西奥利(Luca Pacioli)发表了《算法的后记》(Summa de Arithmetica),这是第一本完整论述会计原理和实践的著作。
他提出了借贷法、两倍会计等概念,奠定了现代会计核算的基础。
4.工业革命时期会计(1830年-1930年)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发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复杂化。
随着公司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变得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工业时期的会计主要关注企业财务报告和利润核算。
5.现代会计(1930年-至今)现代会计开始致力于提供更准确、透明、可比较的财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会计规范逐渐发展起来,如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此外,电子会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会计实践。
总之,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
从古代简单的财务记录到现代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也在不断进化和创新,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刻竹作书。
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和“誊清簿”,设“钱谷账”.4、宋代: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原管、新收、已支、现在”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
“四柱”(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册”。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支出数=期末结存数)5、明末清初:“龙门账”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 缴= 存-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资产负债表)和“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再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
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财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财计之关系。
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
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会计司”,以此总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
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职业,其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会计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关注其在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一、古代会计的起源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进行贸易活动时就开始出现对经济交易的记录。
早期的会计工作主要以石刻、陶片等实物形式进行,用以记录商品的进出、数量以及交易日期等信息。
这种简陋的记录形式可以被视为会计的起源。
二、古代会计的演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方法也逐渐演进。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亚述等,人们开始使用纸和羊皮纸等材料进行记录,使得会计工作更加方便和规范。
此外,古代会计也开始出现了分账的概念,将收入和支出分开记录,以便于分析经济状况。
三、现代会计的诞生现代会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的商业活动日益繁荣,人们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意大利的商人们开始使用一种被称为“印花记账法”的方法,将每笔交易都盖上专用的印花,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这种方法为现代会计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会计专业化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会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会计的专业化水平,各国相继设立了会计协会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规范。
同时,会计专业的教育也逐渐兴起,各大学纷纷开设会计专业,并提供相应的学位认证。
五、数字化时代的会计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行业也面临了巨大的变革。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
电子表格、数据库和专业会计软件等工具的出现,使得会计师的工作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数据分析和预测等。
六、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将继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会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会计师的角色也将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者转变为战略决策者和风险管理者。
同时,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也将促使会计标准和规范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近现代会计发展史第一阶段:清朝末期(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外国的商业贸易逐渐开始在中国发展,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会计制度。
随着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增加,一些洋行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并且开始引入现代化的会计手段。
由于洋行的出资结构对内部控制较为注重,他们进行的会计核算较为规范,会计凭证的使用以及对账和对账的方法逐渐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在民国时期,中国国内对会计事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逐渐推进。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会计法》,这是中国会计史上的第一部正式制定的会计法规。
此后,会计师制度也得到了发展,1929年成立了中华会计师公会,标志着中国会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会计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自身特点,如:资产负债表的使用、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等各类会计报表的应用。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渐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在这一时期,会计与国有企业管理密切相关。
1954年,中国正式引入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对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
这一时期的会计主要以政府决策和管理为导向,会计师成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会计发展经历了从封闭自给到对外开放、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变。
会计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未来,中国的会计发展仍将与国家经济形势和需求相互作用,继续发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作用。
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简述
古代:商、周、秦、汉时期
在商代,商业交易的发展使得会计的需求逐渐增加,出现了最早的记
账记录,如“多产菲实”等。
在周代,出现了“府库”制度,开始进行财
政会计。
随着秦统一中国,会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建立了一套
完整的财务制度。
在汉代,随着经济的繁荣,财务管理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出现了财务报表。
中世纪:隋、唐、宋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隋唐时期,会计的职
业地位得到认可,会计师的角色开始受到重视,财务记账和财务报告的制
度也得到了加强。
在宋代,出现了第一部理论性的会计著作《企业会计制度》。
现代:明、清、近代
在明清时期,会计的发展相对较慢,但会计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
到
了近代,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会计理论和制度。
在19世纪末,中国开始
引进欧美的会计制度和管理理念,学习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
到了20世
纪初,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现代会计制度和准则。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代会计的发展与
总结而言,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时代的变迁,会计制度逐步完善,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在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中,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为企事业单位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会计发展历史
会计是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以下是会计发展的主要历程:
1. 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记账方法来记录财务交易。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商业活动日益繁荣,人们开始使用复杂的记账方法来记录交易。
这些方法包括使用记账册、凭证和分类账等。
3.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商业活动进一步扩大,会计也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现代会计原则和方法来进行财务管理。
4. 20世纪初:20世纪初,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在这个时期,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规定来监管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活动。
同时,现代审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5. 当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会计已经成为了一门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学科。
现代会计师需要掌握各种软件和工具来分析、
管理和报告财务信息。
总的来说,会计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代文明时期、中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和当代。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会计方法和技术,但是
它们都为现代会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也将继续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工具,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早期的贸易和交换活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职业,并逐步演变出多种不同的会计体系和方法。
本文将从古代会计、现代会计的起源和演变,以及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会计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古代会计与现代会计的起源和演变1. 古代会计的起源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开始进行贸易和交换活动时,就需要有一种方法来记录交易的情况和结果。
最早的会计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当时人们使用泥板和刻痕来记录商品的数量和交易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会计逐渐发展演变,并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得到应用。
2. 现代会计的起源和演变现代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在当时的意大利,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种系统化的会计体系来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
意大利的商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会计方法,并开创了双式记账法。
这种会计方法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借方和贷方,并通过借贷方的平衡来检验会计记录的准确性。
随后,现代会计逐渐发展和完善,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会计学说和方法。
在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规模经济”等重要概念,为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9世纪,美国的会计师们开始提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使用,并逐渐形成了现代会计的基本框架。
三、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1.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领域也在不断向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未来,会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将其应用于会计实践中,提高会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2.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日益增多。
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和比较,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也逐渐趋向一致。
未来,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将会更加明显,会计师需要熟悉并掌握国际会计准则,提高国际化会计服务的能力。
会计发展史和中国会计发展历史会计作为一门管理工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计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会计发展史的主要阶段:1.古代会计:古代会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当时人们使用简单的记账工具,如记号、图形等来记录财务交易,以便进行财务管理。
在埃及、中国和巴比伦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记账方式。
2.中世纪会计:在中世纪,商业活动与财务交易的规模逐渐扩大,会计的功能也进一步强化。
在欧洲,商人们开始使用记账本和分录帐来记录交易,而不再依赖传统的简单记号。
此外,一些商人还开始编制财务报表以便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
3.工业革命前的会计:工业革命前,随着商业活动和资本的增长,会计需求的扩大。
有限责任公司的兴起导致合资企业的会计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更准确的财务信息来进行经营决策。
因此,会计知识和专业化管理逐渐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现代会计:20世纪初,现代会计理论逐渐形成。
会计学科开始发展,出现了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制定机构。
同时,会计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的工作方式。
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后,会计变得更加自动化和高效。
中国的会计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1.古代会计:中国古代社会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当时人们使用竹简等简单工具来记录财务交易。
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一些重要的财务交易还会在青铜器上进行铭记,以便永久保存。
2.封建时期的会计:在封建时期,会计在官府税务和农田水利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个县级行政单位都设立了会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财务活动。
同时,会计的职位也逐渐成为一种封建官员的重要身份。
3.现代会计的发展: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入西方会计理论和经验,促进了现代会计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会计理论和实践逐渐接轨国际标准。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也相继成立,如中国会计法规制定机构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
会计学的发展史。
会计学的发展史会计学作为一门管理和记录财务交易的学科,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都已经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商业交易和财务状况。
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互通,会计学的发展也随之快速进展。
下面将介绍会计学的发展史。
1. 古代会计学最早的会计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古代埃及。
当时,国王要求对国家资源进行监管,因此开始记录物品的流动和拥有者。
这些记录和统计信息经常以图像和符号形式存在,并在石碑上刻下。
古希腊和罗马也在财务记录方面取得了进展。
在古希腊,统计员被用来监察公共资产,例如音乐和剧院。
罗马则在公元前70年准备了财务报表,以监督罗马帝国的财务状况。
古代的会计学主要以记录和统计财务信息为主。
由于结构上的简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会计学在整个古代时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 中世纪会计学在中世纪,财务记录的目的从管理公共财产转变为记录贸易流量和税收。
这些记录和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了满足税收需求而制作的,并且是由国王统制。
一些会计学家为了避免税收,开始使用一些假账记录。
这些行为导致了财政丑闻,也使财务报表失去了信誉。
中世纪会计学的发展慢,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结构的限制。
封建体制下,贸易发展缓慢,几乎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
3. 工业革命时期的会计学随着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市场变得更加稳定,贸易活动的频率和速度也加快了。
人们开始需要更准确的财务报表来支持商业决策。
这时会计学开始正式作为一门学科研究。
意大利的意大利人佛朗西斯科·帕西奥被认为是会计学的创始人。
他在149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算盘书》的书,在书中介绍了纪录财务交易和制作财务报表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当时一经推出,广受欢迎。
在英国,因为商人们需要准确的商业财务报表来评估投资和销售机遇,推动了会计这门学科的发展。
英格兰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
4. 现代会计学现代会计学历史的开始是20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商业,还改变了记账的方法。
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在苏美尔人的商业交易中找到。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粘土片和杆状物来记录商品和货币的交易。
公元前1202年,古埃及人开始使用复式会计系统,记录他们的财务交易。
这种系统在商业领域很受欢迎,后来被希腊人和罗马人采用,成为当时商业交易的基础。
中世纪时期,会计的发展受到了欧洲宗教机构的推动。
教会对会计的需求促使了双式会计的出现,即以借贷方的方式记录交易。
这种会计方法在中世纪的商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商业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会计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兴起,企业需求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会计方法来管理财务。
20世纪初,会计职业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规范化,成立了专业机构和会计标准。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电子会计系统的出现推动了会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
带来会计领域的深刻变革,提升会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体来说,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推动会计的进步,使其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计发展史电子版
会计发展史
一、古代会计
1. 汉代:古代中国会计发源于汉代,汉代会计主要以农业统治及租税
征收为主。
汉朝初期,洛阳为中央政府机关,即古代的“中央财政部”,它的“财政部”及“吏部”系统,是古代中国最为完备的会计机构,构成了汉代古代会计的基本框架。
2.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会计体系已基本建立,以洛阳财政部的征收
税收及管理办事机构为主,这些部门很好地保障了当时的官府财政管理。
3. 唐宋时期:唐宋以后,形成了记账制度,记账以本案、记账本和书
籍为主。
唐代记账本已分为“收支账册”、“运载账册”和“纳税本”等,宋
代的记账书应该更长,但实际记账内容相似,仍以“收支账册”、“运载
账册”、“内务账册”和“纳税本”四种为主。
二、近代会计
1. 清朝:清朝会计制度已经与现代会计相当接近,体现了先进的会计
概念,清朝实行“正账”制度,实行“收付实账”;税务机关实行“全纳账支”,实行“半账支”制度。
2. 现代会计:自民国以后,我国在西方会计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账务”的概念,开始了账务核算,引入了“两账”“三账”、“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行为会计准则”等,形成了现代会计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成为近现代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会计发展史的过程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其大致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特点:
1. 古代会计(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
起源:最早的会计记录出现在商朝甲骨文上,主要涉及财产和收支。
记账方法:采用单式记账法,只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一方面,例如收入或支出。
工具:早期使用简陋的工具如竹简、木片等记录数据。
2. 近代会计(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
外来影响: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随着近代商业贸易传入中国。
会计法规:清政府在1853年颁布《户部则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会计法规。
复式簿记:开始引入复式记账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
3. 现代会计(20世纪40年代至今)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会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体系。
法规建设:制定了各种会计法律法规,如《会计法》等,以规范会计行为。
国际化接轨: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会计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以提高透明度和可比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进程。
4. 当前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支持。
绿色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得到重视。
会计专业的发展史
会计专业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例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希腊等文明古国都留下了会计活动的记载。
这一阶段的会计工作主要是简单的记录,复式记账法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
2.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的发展始于15世纪,以复式记账法的形成为主要标志。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首次阐述了复式记账法,为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现代会计阶段: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19世纪末,会计职业组织开始出现,会计师制度逐渐建立。
20世纪,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在我国,会计的发展历程也大致如此。
从封建社会的财政收支记录,到现代会计制度的确立,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会计的发展变化史古代会计(公元前221年-公元5世纪)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世纪。
在这个时期,会计主要是军事和财务活动的记录和监控。
在秦汉时期,开始出现类似于记账的活动,将商品和货币的数量记录在木简、竹简等上面。
这种记录方式非常简单,只是用于基本的交易和财务管理。
封建会计(公元5世纪-公元19世纪)从公元5世纪开始,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和发展,会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封建会计主要是在封建农业社会中的土地、租赁和税收活动中起作用。
在这个时期,会计主要是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进行,没有明确的规则和方法。
此外,会计在这个时期还广泛应用于官员们的薪水计算和政府的财务管理活动。
近代会计(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近代会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也就是中国经历了晚清朝鲜局和民国时期。
近代会计的发展是在西方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中国开始引入和采用西方会计规范和方法,建立了一套更加系统和科学的会计制度。
比如,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入了“盈亏计算表”、“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的概念。
社会主义会计(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从20世纪中叶起,中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开始形成和完善。
在这个时期,中国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和调整。
1952年,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会计制度,全面规范了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体系。
此后,会计在国民经济计划、财务管理和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会计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化会计(20世纪末至今)20世纪末以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开始引入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等国际会计体系,推动了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完善了会计法规和规范,并加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中国会计的发展变化史可以概括为古代会计、封建会计、近代会计、社会主义会计和市场化会计五个阶段。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古代会计(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960年)古代中国最早的会计制度产生于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商朝的商业繁荣促使人们需要更精确地记录和管理资源。
商朝时期的“贯珠法”,将财产划分为“货币”和“数目”,并将其记录在木棍或绳子上,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会计制度。
随着商朝的衰落,周朝的统治取代了商朝。
周朝将会计制度正式制度化,实行了“正衡法”,要求财产、债务和交易都要进行详细的记账。
此外,周朝还建立了一套计量标准,推动了会计的规范化发展。
宋朝会计(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宋朝是中国会计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增长使会计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朝会计以“贮币法”为基础,将会计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被用于记录和汇总各种财务交易,而会计凭证则用于证明每一笔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元朝会计(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元朝是中国会计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随着元朝统治者的变更,贸易和商业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会计制度也受到了影响。
元朝会计以“账实方甲”为基础,即以明确贷方和借方的方式记录会计交易。
这一制度在中国会计发展的后续阶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1912年)明清时期,中国会计制度继续发展,开始采用统一的会计账簿和凭证。
自然资源和商品交易的增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会计系统的规范化。
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会计学家和理论家,如著名的杨凌、李东蒙等,他们的理论为后来的会计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会计(1912年至今)现代中国会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与国际接轨,逐渐引入西方的会计理论和制度。
同时,中国的工商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会计的需求不断增加。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推行以计划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会计制度也相应进行了。
1953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国家行业会计制度试行办法》,制定了统一的会计政策和制度。
题目:会计发展史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110510姓名邹江敏学号*********会计发展史一、会计的起源会计与会计学科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期。
在中国、巴比伦、埃及、希腊,以及在世界上其他古老的国度里,会计的发展都经历了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原始计量、记录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行为。
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产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的结果,社会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历史动因,是两者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
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的原始会计行为,仅仅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开始是用一些原始的不定形体的零散的记录符号和标记,而后发展到采用一些象形数码进行一些比较集中的记录,再后,才是数码与文字记录的相结合。
古代会计阶段:会计的历史起点: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刻符记事与抽象绘图记事阶段(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变革:经济“书契”计量、记录方法的产生(奴隶社会前夕)——单式簿记阶段(流水式序时记录时期和三账记录时期)。
中式“三账”系指“草流”、“细流”与“总清”这三种相互关联的账簿。
西式“三账”系指“草流”、“分录账”和“总账” 单式簿记阶段:在中国经历了单一流水账设置时期(商代)和“三账”设置时期(西周至清代),在名称上经历了册与简册之称应用阶段(商至西周初年)、籍与籍书之称应用阶段(西周中至春秋时期)、籍(书)与簿(书)在应用中并立阶段(战国至三国两晋)、簿账并用与结合应用的阶段(南北朝至清代)单式簿记阶段:在古希腊已经有了备忘录、日记账与总账的设置。
在古埃及,官厅的记录官登记的主要账簿是“日记簿”,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序时记录。
在古罗马,设置有流水式序时记录的日记账和现金出纳账。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二、19世纪以前会计的发展从13世纪到19世纪,在复式簿记时代700年左右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实现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其间适应早期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要来,逐步以复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取代了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并较为系统地建立了“簿记学”的基本理论。
二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产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之下,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建立成本会计为立足点,以会计在公司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为基本指导思想,已在实务处理与理论方面开始朝着会计时代的方向发展转变,这一转变在进入20世纪后才最终完成。
三、近代会计发展史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
——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
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
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
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
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
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四.现代会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
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
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
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1)利润必须实现;(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五、我国会计发展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到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直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
与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正是紧密结合经济体制转换稳步推进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初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
主要包括: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执业和职务资格准入制度、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评价系统、会计行政监管体制以及会计的国际协调等诸多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一直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做法的差异大为缩减,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例,我们将几十项会计政策与之对比,除个别方法因我国国情而未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外,其他内容在总体上已趋于一致或相近。
在企业会计改革及其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仅用了短短1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70多年所走过的路。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是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
2006年财政部陆续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证券公司、保险业、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投资基金、部分中央企业在2007年也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
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于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推动企业稳健经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执行新会计制度面临主要问题是如何消化和处理多年来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
为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真实反映企业资产及财务状况,完善企业基础管理,2003年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审议通过《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并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清产核资工作,按照规定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对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为国有企业转制、改组、改造打下了基础,对顺利实施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会计的发展也取得飞跃的进步,如今计算机把会计人员从手工帐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会计软件的应用,大大加速了会计的发展,当然了会计的发展也离不开会计学领域的工作者,我相信随着信息化的加入,再加上会计人员的努力,会计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又迈入更高水平。
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
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
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
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
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
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
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