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家庭治疗总结归纳引言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疗法,旨在通过治疗家族系统来改善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家族内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总结和归纳家庭治疗的关键要点和效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疗法。
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家庭治疗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系统理论,它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治疗师关注整个家族系统的运作,而不仅仅是个体成员。
•家族动力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家庭中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力量失衡引起的。
通过重新平衡家庭动力,治疗师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改善关系。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也常被应用于家庭治疗中。
治疗师帮助家庭成员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促进家族内的积极变化。
家庭治疗的常用技术1.圆桌会谈:治疗师和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家庭中的问题。
这种技术有助于改善家庭沟通,增进理解和协调。
2.角色扮演:家庭成员可以在治疗环境中扮演其他家庭成员的角色,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体验。
这种技术有助于增进共情和互相理解。
3.家庭图标:治疗师可以要求家庭成员绘制家庭图标,用于展示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动力平衡。
这种技术有助于可视化家庭系统,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根源。
4.家庭作业:治疗师会给家庭成员分配一些任务,以促进家族关系的改善。
例如,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某项共同活动,或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
家庭治疗的效果•改善家庭关系:通过家庭治疗,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亲密感和信任。
家庭治疗有助于改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从而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缓解家庭问题:家庭治疗可以帮助解决各种家庭问题,如家族暴力、婚姻不和、亲子关系不良等。
治疗师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家庭成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提高个体心理健康:家庭治疗不仅关注家族系统的健康,也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
通过治疗,个体可以得到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从而提高自尊、自信和幸福感。
结论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1-2 章家庭与家庭治疗概述1、家庭的分类原生家庭:指个人出生、成长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通常父母(尤其是父母关系)对个人的影响最大,最长久。
核心家庭:由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包括两周不完整的形式,配偶家庭(未育或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由离异或配偶死亡所导致单身父亲或母亲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扩展家庭:指由两队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且这些家庭成员之间都有亲属关系。
又包括(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两类。
主干家庭指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跨)代夫妇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如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等。
联合家庭则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如夫妻同丈夫的哥嫂及其未婚子女一起居住。
2、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任务3、家庭治疗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应对阻抗原则、直接改变原则;4、家庭治疗的基本特征(1)个体动力模式向系统动力模式的转变(家庭治疗将视角放于整个家庭的背景之下,对于问题的界定从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出发,不再只考虑单个人作用,而是考虑整个家庭即系统下的作用);(2)线性因果模式向循环应模式的转变(家庭治疗注重因果关系,它会将个体的行为放到一个环状的反馈环路里,A 的行为会影响B 的行为,B 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 A 的行为,甚至某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3)对内容和过程之间的区分(内容是指在说什么,是静态的;过程是指家庭互动过程中他们是如何描述问题的,是动态的,以此发现家庭的互动模式,不良家庭结构,从而进行对其进行治疗)。
第3 章代际模型(系统家庭治疗)1、基本概念自我分化:个体能够保持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相互独立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将情感与理智区分开来的能力。
三角关系:按照鲍温的观点,两个人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当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拉进一位重要的家庭成员组成的三个人的互动,第三者的加入会冲淡两个人的焦虑。
三角关系是情感系统的基本分子,是最小的最稳定的关系单位。
家庭治疗的理论与实践黄蓉 2009213777武汉 430079摘要家庭治疗的基本观点在于家庭治疗师认为,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某个人的病症意味着他同周围的大系统(家庭、社区、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障碍。
在个别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所谓的当事人,是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表征者。
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有多世代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系统家庭治疗、策略家庭治疗、经验/人本家庭治疗、社会建构主义家庭治疗。
在实际的治疗当中,往往是多种流派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1 研究背景家和万事兴”这句俗话极好的反映出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
家庭的利益高于个人。
家庭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先决条件。
传统中国文化中名目繁多的家规家训无不是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使得各位家庭成员能够为了家庭的整体目标而团结统一。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往往都同家庭维系在一起。
成功了是“光宗耀祖”,失败了可以到家庭的“避风港”寻求安慰和支持。
家庭治疗发展至今,其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但是,对于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的实证性研究仍较为欠缺,依然处于思辨观察层面,须深入研究证实,才能使其上升到科学实证的高度。
这个问题并非家庭治疗所特有,而是所有心理治疗和咨询理论在建立其科学体系和推广发展的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
因而,将家庭治疗这一先进的方法引入中国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之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理论和概念的科学性。
本文主要介绍家庭治疗的主要理论和各个流派的技术。
文章会用两个真实的例子来阐明家庭治疗理论的实践。
2 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家庭治疗之核心在于系统观[1]。
家庭治疗师认为,把某个人的病症看成是他个人的问题是不妥当的。
其症状意味着他同周围的大系统(家庭、社区、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障碍。
他只是家庭症状的体现者。
有的治疗师认为带症状者的症状出现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家庭原有的平衡,或是转移矛盾,转移家庭成员的注意点,是一种保护措施。
也有治疗师认为,带症状者的行为是对家庭压力所做的反应,而不是维持家庭平衡的保护措施。
第二讲家庭治疗中的基本内容家庭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事项一、治疗目的1.短期目的:消除家庭目前的症状,又不产生新的症状。
2.长期目的:帮助家庭完成与发展相适应的任务和学会应对问题的技能技巧。
上述两个目的可以通过完成下列目标来实现:(1 )增加或减少与原生家庭、扩展家庭及家庭外系统的接触与交往。
如果交往带来积极的后果,使家庭获得有益的社会支持,则增加交往;如果交往带来消极的后果,使家庭的困难进一步增加,或者形成解决问题的“ 三角关系” ,则应减少交往。
(2 )形成更加清楚的沟通,如直接对话,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在说明自己的看法时用具体事实加以说明等等。
(3 )自我的分化,形成独立而分化的自我。
(4)采用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冲突,避免使用淹没个别化、避免冲突及竞争的方法解决冲突。
(5)夫妻冲突或者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尽量避免引入第三者,以避免使矛盾复杂化(6)形成强有力的夫妻亚系统和父母同盟,确保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对孩子的养育。
(7)使家庭成员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作用。
(8)减少家庭成员的移情和投射,使家庭成员更现实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情感。
(9)使家庭成员间自发且适当分享情感。
(10)使家庭成员对家庭生活感到乐观、满意,并喜欢家庭生活。
二、治疗时间1.两次治疗间隔时间的长短:1次/周或1次/2周;2.每次治疗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于每周见1次的来说,60分钟/次;对于两周见1次的来说, 90分钟至120分钟/次;3.整个治疗过程持续的时间的长短:(1)根据治疗的过程来确定,到治疗师认为治疗起作用,症状消失的时候,就结束整个治疗;(2)有些治疗师会事先确定整个治疗持续的时间,需要见面的次数。
三、治疗涉及的对象在治疗开始的时候,一般要求与患者住在一起的人都来参与面谈。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治疗师了解究竟哪些家庭成员与症状的产生和维持有关。
但是,随着治疗的进行,当治疗师明确诊断出哪些家庭成员与问题有关之后,就可以只让那些起参与有助于问题解决或者不参与就会阻碍问题解决的人参与治疗。
婚姻关系家庭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婚姻关系家庭治疗是一种以系统观念为基础,以科学、人文、艺术综合为手段的临床技术。
这种治疗方式旨在探讨和帮助夫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婚姻关系家庭治疗的相关问题。
理论婚姻关系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是家庭系统理论,强调“系统”、“环境”、“互动”等概念。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循环、双向的。
据此,婚姻关系家庭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思考、操作性的目标设定、协作、资源共享、反馈与自我纠正、文化敏感、不断发展和持续学习。
在实践中,婚姻关系家庭治疗主要采用四种情境模式:陈述-回应、重构、限制性挪用、外化。
其中,陈述-回应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家庭成员通过谈话的形式表达感受和想法,并得到治疗师的回应和引导;重构是针对家庭关系模式中的缺陷和矛盾进行重新构建的方法,以期改变行为和情感模式;限制性挪用则是针对家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限制,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外化模式,则是运用象征性的物品或情境,帮助家庭成员表达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问题。
实践家庭治疗的实践需要专业的治疗师和良好的治疗环境。
治疗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驾驭各种情境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时,治疗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技巧,以及对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敏感性。
治疗环境也非常重要,治疗环境应该给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保障的空间和舒适的体验,并鼓励他们参与治疗。
治疗环境还应当具有良好的设备和保密机制,以确保治疗的隐私和保密。
在实践中,治疗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协助家庭成员,解决家庭中的问题。
治疗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改变来改善家庭环境,比如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模式,引导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改变相互关系等。
如果需要,治疗师也可以建议家庭成员进行个体治疗,以解决特定问题。
同时,治疗师还需要与家庭成员一起寻找和发掘家庭中的资源和优势,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解决问题。
《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1.名词解释:2.主干家庭是由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可细分为:二代主干家庭,三代主干家庭,四代主干家庭,隔代主干家庭等。
3.原生家庭指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的特征是:被繁殖、被动、被责任、被抚养、赡养。
4.亚系统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5.积极再定义对家庭有关于某个问题的描述进行积极的再解释,以有益于治疗和改变。
6.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夫妻+未婚的子女。
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多集中于我国的城市地区。
7.自生家庭应该是指领取结婚证书后自己组成的家庭,自生家庭的特征是:繁殖、主动、责任、抚养和被赡养。
8.界线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9.悖论策略鼓励家庭成员维持或者增加现有症状或交往模式的方法达到最终改变症状的目,即“不通过改变症状最后改变症状”。
10.家庭结构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一组无形的功能性需求,家庭成员借此建立他们的互动模式。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11.扩展家庭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
类别:异代、纵向扩大——主干家庭;同代、横向扩大——联合家庭12.自尊/自我价值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其核心是自尊。
当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欲望——高自尊。
13.循环提问这一技术反应了米兰派系统性的理论假设。
治疗师通过提问发掘不同家庭成员对于某些事件或关系在观点上的差异,因而所关注的是家庭的关系,而非个人症状。
简答题:1、家庭治疗中主要关注的对象有哪些人?在治疗时,治疗师在伦理道德上要关注以下三种人,应考虑他们对治疗的影响和治疗对他们的影响:(1 )那些影响问题产生和维持的人;(2 )那些能够帮助或阻碍问题解决的人;(3 )那些因问题解决而受到影响的人。
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家庭治疗理论的创始人是谁?A. 弗洛伊德B. 阿德勒C. 马尔科姆D. 斯特恩2. 家庭治疗的核心观点是什么?A. 个体的内心冲突B. 系统的互动和关系C. 社会环境的影响D. 遗传因素的作用3. 下列哪个概念是家庭治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A. 自恋B. 冲突C. 自卑感D. 同理心4. 家庭治疗的治疗目标是什么?A. 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B. 改善家庭关系C. 增强个体自尊心D.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5. 家庭治疗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外化和奇特行为B. 自我暗示和冥想C. 刺激和反应测量D. 过度解释和分析二、问答题1. 家庭治疗理论中的结构、互动和功能模型是什么意思?解析:结构模型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层次结构和角色分配,如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互动模型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方式;功能模型指的是家庭的正常运作和满足成员需求的能力。
2. 请简要介绍家庭治疗中的反射性提问技术。
解析:反射性提问技术是家庭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回答进行反射和追问,帮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通过反射性提问,治疗师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和理解,帮助他们探索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和个体的成长。
3. 家庭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解析:家庭治疗的优势包括: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和沟通方式;减轻个体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帮助解决家庭冲突和问题;促进家庭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局限包括:治疗进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治疗效果可能受到家庭成员合作的限制;需要家庭成员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
4. 家庭治疗在哪些领域有应用?解析:家庭治疗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婚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家庭暴力问题、青少年问题、精神疾病治疗等。
家庭治疗注重整个家庭系统的改变,可以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关系和心理问题。
三、案例分析请根据以下家庭案例回答问题。
《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1.名词解释:
2.主干家庭
是由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细分为:二代主干家庭,三代主干家庭,四代主干家庭,隔代主干家庭等。
3.原生家庭
指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的特征是:被繁殖、被动、被责任、被抚养、赡养。
4.亚系统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5.积极再定义
对家庭有关于某个问题的描述进行积极的再解释,以有益于治疗和改变。
6.核心家庭
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夫妻+未婚的子女。
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多集中于我国的城市地区。
7.自生家庭
应该是指领取结婚证书后自己组成的家庭,自生家庭的特征是:繁殖、主动、责任、
抚养和被赡养。
8.界线
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9.悖论策略
鼓励家庭成员维持或者增加现有症状或交往模式的方法达到最终改变症状的目,即“不
通过改变症状最后改变症状”。
10.家庭结构
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一组无形的功能性需求,家庭成员借此建立他们的互动模式。
家
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它决定家庭
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11.扩展家庭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
类别:异代、纵向扩大——主干家庭;同
代、横向扩大——联合家庭
12.自尊/自我价值
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其核心是自尊。
当自我
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欲望——高自尊。
13.循环提问
这一技术反应了米兰派系统性的理论假设。
治疗师通过提问发掘不同家庭成员对于某
些事件或关系在观点上的差异,因而所关注的是家庭的关系,而非个人症状。
简答题:
1、家庭治疗中主要关注的对象有哪些人?
在治疗时,治疗师在伦理道德上要关注以下三种人,应考虑他们对治疗的影响和治疗对他们的影响:
(1 )那些影响问题产生和维持的人;
(2 )那些能够帮助或阻碍问题解决的人;
(3 )那些因问题解决而受到影响的人。
2、简述冰山理论的主要内容。
冰山理论:个人内在冰山比喻
行为:付诸行动,例如暴力、酗酒等
应对方式:四种沟通模式;防御机制或生存姿态,保护或求生
感受:喜悦,愤怒,伤害、恐惧,悲伤等
观点:信念、假设、认知、预设立场、主观现实、态度、价值观或印象等
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渴望:被爱、可爱的、被接纳的、被认同、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自由
自我: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3、家庭治疗师在重构家庭结构时可能面临的陷阱有哪些?
Þ陷井1——经不起家庭的压力,以一种补充和维系家庭系统的方式加入家庭,治疗师丧失自由。
(帮助父母控制孩子的治疗师)
Þ陷井2——被过度视为核心地位。
会谈的方向会按照治疗师的假设或者直觉,或者是按照某个积极(主导)的家庭成员所设定的路线进行,这与家庭真实互动的内容会很不同。
Þ陷井3——整个会谈只局限在家庭对自己的描述,与真实的家庭互动相差甚远。
治疗师要想获得真实的资料,必须超越家庭成员只使用语言的描述方式,注意资料的多样性。
4、治疗师制定的治疗结构应包括哪几个方面?
(1 )谁参与治疗过程;
(2 )治疗的收费标准;
(3 )是否使用共同治疗或现场指导;
(4 )什么时候、或在什么地方进行治疗;
(5)是否对治疗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6 )有关治疗预约和取消预约的规定。
5、什么是家庭治疗?
第一种答案:(1)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引起、维持和发展的,
(2)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来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
不能顾名思义地把它看作是对家庭矛盾和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
家庭治疗依然关注当事人(client)个人问题和病症的减除,但它同个人取向的咨询和治疗方法有着显著的差异。
它
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把人及其症状放在整个家庭背景中去了解并治疗。
因而,把家庭治疗法称作“系统疗法”或“关系疗法”似乎更为恰当。
6、家庭治疗中怎样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1 )治疗师对家庭所有成员一视同仁,提供关心、支持和尊重;
(2 )治疗师使用来访者家庭的术语和语言进行表达;
(3 )按照家庭规则行事和进入家庭系统,以便获得家庭的认可;
7、简述萨提亚模式中体验的六个水平。
(1 )我听到和看到了什么?
(2 )对于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我给予了什么解释意义?
(3)对于我所做的解释,我产生了什么感觉?
(4 )对于这些感觉我有产生了什么感受?
(5)我运用了哪些防御方法?
(6)在评价时,我采用了哪些规则?
8、简述结构派家庭治疗的策略与技术。
(1 )加入与顺应:
加入强调治疗师的行动目标在于直接和家庭成员或家庭系统建立关系。
顺应则指治疗师为了达到加入的目标所做的自我调适工作。
(2 )引起并处理互动:
引起家庭成员内部的沟通和互动;适当的干预
(3)勾画结构:
(4 )强调和修饰互动:
治疗师为了迫使家庭产生治疗性的改变,向家庭挑战及面质的干预方法。
(5 )明晰界限:
设定个人界线的性质,亚系统的界线
(6 )去平衡:
阻断互动模式;凸现隐藏的冲突
(7 )挑战无效的假设:
10、简述萨提亚理论之生存的五种姿态及特点。
(1 )讨好型
关注情境和他人,忽略自我
讨好型身体姿势表达
(2 )指责型
关注自己,忽略情境和他人
指责型身体姿势表达
(3 )超理智型
关注情境,忽略自己和他人
超理智型身体姿势表达
(1 )打岔型
三者都不关注
打岔型身体姿势表达
(1 )一致型:直接解释原因,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路上赌车,自己也很着急),并跟丈夫商量接下来怎么办,怎么解决晚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