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营养元素缺素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29
珍贵的植物缺素图片及植物缺素对照表,整理成工具书,使用真方便肥料湘军植物缺素症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的生理病症。
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缺素症病因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①土壤贫瘠。
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
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
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
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
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
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 HS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⑤恶劣的气候条件。
首先是低温。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
植物生长需要的16种元素及缺乏过剩症状(有图有真相)植物整个生长期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氮生理功能:●氮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氮在物质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氮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
缺氮症状:●缺氮时,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很少,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缺氮时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枝叶变黄,叶片早衰,甚至干枯,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因为植物体内氮的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化物分解后可运到幼嫩的组织中去重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发黄,并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
氮素过多的症状:●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茎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短而少,早衰。
磷●磷在遗传变异中具有重要的功能;●磷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磷对氮代谢有重要作用;●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促进作物提早开花,提前成熟;缺磷症状:●生长停滞,植株瘦小,分蘖分枝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茎、根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叶呈暗绿色或紫红色,无光泽,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红色;●缺磷时老叶中的磷能大部分转移到正在生长的幼嫩组织中去。
因此,缺磷的症状首先在下部老叶出现,并逐渐向上发展。
磷素过多的症状:●茎叶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衰;●叶片肥厚而密集,繁殖器官过早发育;●阻碍硅的吸收,水稻易生“稻瘟病”;●磷素过多引发的症状,常以缺锌、缺铁、缺镁等失绿症表现出来。
钾●酶的活化剂。
钾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作用以及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促进蛋白质与糖的合成,并能促进糖类向贮藏器官运输;●促进光合作用。
史上最全元素缺乏、过剩症状图解!值得收藏!作物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各自的重要生理功能,每一种营养元素的缺乏或不足都会影响作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理生化功能,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并出现缺素症状。
C、H、O是植物从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中吸收得到的,其余的元素则大部分是人为补充的。
了解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素症状对指导生产和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1、氯(Cl):氯具有调节气孔运动、激活H+泵ATP酶,抑制病害发生等作用,氯还参与光合作用,适量氯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缺氯:叶片凋萎,根系生长慢,根尖粗。
2、磷(P):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腺苷三磷酸等重要化合物的组分;磷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氮代谢和脂肪代谢。
此外,磷还能通过增加原生质的粘度和弹性,调节可溶性糖和磷脂含量等措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缺磷:作物缺磷时植物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
糖分运输受阻,糖分大量积累于叶片中,有利于花青素(糖苷)的形成,因此许多植物的茎叶呈现典型的紫红色症状,作物缺磷的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磷过剩:磷过剩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作物营养生长停止,过分早熟、导致减产;大量施用磷肥将诱发锌、铁、镁缺乏症。
3、钾(K):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
钾不仅参与作物的碳氮代谢,促进光合作用,还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着细胞的渗透压和气孔的开闭,并能激活多种酶。
钾还参与作物体内糖类的形成和运输,增强植物抗逆性,改善产品外观,增加果实甜度和籽粒饱满度,延长产品贮存期等。
缺钾:作物茎秆细弱、易倒伏,抗旱、抗冻能力差。
作物缺钾的症状首先表现老叶,从叶尖和叶缘开始黄化,俗称“黄金边”,严重时有坏死斑点,有时叶缘焦枯。
由于叶中部比叶缘生长快,整片叶子常形成杯状弯曲或褶皱。
钾过剩:一般土壤不会出现钾过剩的现象,钾过剩主要是由于钾肥施用过多而引起。
钾过量阻碍植株对镁、锰和锌的吸收而出现缺镁、缺锰或缺锌的症状。
缺素图片水稻缺锰植株叶脉间褪绿出现灰白色斑水稻缺铁呈条纹花叶水稻缺锌叶色暗稻丛基部深褐色水稻缺钙生长点受损,心叶凋萎枯死水稻缺镁叶从叶枕成直角下垂硅是水稻的必需营养元素,褐斑部分为水稻缺硅水稻缺磷生长迟缓,苗小僵直叶色暗绿水稻缺钾下位叶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水稻缺氮植株色淡矮小偏施氮肥导致缺钾,缺钾水稻贪青晚熟铜中毒水稻白根露出地表,叶片变黄,生长停滞水稻缺铜顶端枯萎,叶尖发白硼中毒水稻叶尖叶缘发黄并有褐斑水稻缺素症状水稻缺氮,整株颜色浅。
下位叶黄枯,植株矮小,分蘖少早衰,穗小子粒不饱满。
但氮过多则植株徒长,贪青倒伏,延迟成熟,空秕粒增加。
水稻缺磷,植株紧束呈“一柱香”株型,生长迟缓不封行,叶片及茎为暗绿色或灰兰色,叶尖及叶缘常带紫红色,无光泽。
缺磷水稻未老先衰。
水稻缺钾,叶片从下位叶开始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田间景观稻面发红如火燎状。
株高降低,叶色灰暗,抽穗不齐,成穗率低,穗形小,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
由于栽培季节、品种类型和土壤条件不同,症状有差异。
一类是返青分蘖期发生的缺钾性赤枯病,或称“青铜病”。
第二类是缺钾性褐斑病。
第三类是缺钾性胡麻叶斑病。
水稻缺镁,症状先出现在低位衰老叶片上,缺镁症大多数在生育后期发生,病叶从叶枕处成直角下垂。
水稻钙不足,幼嫩器官首先受到影响,生长点受损,心叶凋萎枯死。
水稻缺硫,上部叶片失绿。
缺硫生长受阻,尤其是营养生长,症状类似缺氮。
水稻缺铁,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症状越近心叶越重,严重时心叶不出,植株长年不良,矮缩,生育延迟,以至不能抽穗。
水稻缺锌,引起的形态症状称“红苗病”、“火烧苗”。
缺锌水稻新叶中脉及其两侧叶片基部首先褪绿、黄化,有的连叶鞘脊部也黄化,以后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条斑,有的出现大量紫褐色小斑,遍布全叶,植株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矮缩,严重时叶枕距平位或错位,老叶叶鞘甚至高于新叶叶鞘,称为“倒缩苗”或“缩苗”。
幼叶发病基部褪绿,使叶片展开不完全,出现前端展开而中后部折合,出叶角度增大的特殊形态。
营养元素的16种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症状效应营养元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参与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各个方面。
在人体缺乏其中一种营养元素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不良效应。
下面将详细介绍16种常见的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症状效应。
1.碳水化合物:缺乏症状效应:疲劳、能量低下、体重下降、头晕等。
2.蛋白质:生理作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参与代谢、运输营养物质、调节酸碱平衡等。
缺乏症状效应: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贫血、肌肉萎缩等。
3.脂肪:缺乏症状效应:能量不足、营养不平衡、皮肤干燥、生理功能障碍等。
4.维生素A:生理作用:维生素A是维护视力、促进骨骼生长和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
缺乏症状效应:夜盲症、角膜干燥、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等。
5.维生素D:生理作用:维生素D参与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骨骼生长和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缺乏症状效应:软骨病、肌肉无力、低钙血症、免疫功能下降等。
6.维生素E:生理作用:维生素E对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抗氧化功能起到重要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缺乏症状效应:肌肉萎缩、贫血、免疫力下降、生殖功能障碍等。
7.维生素K:生理作用:维生素K参与血液凝固、骨骼生长和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缺乏症状效应:出血倾向、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
8.维生素B1(硫胺素):生理作用:维生素B1参与能量代谢,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缺乏症状效应:脚气病、神经炎症、肌肉无力、心功能障碍等。
9.维生素B2(核黄素):生理作用:维生素B2参与能量代谢、维持眼睛健康和保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缺乏症状效应:口角炎、皮炎、角膜溃疡、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等。
10.维生素B6(吡哆醇):生理作用:维生素B6参与蛋白质代谢、神经递质合成和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
缺乏症状效应:贫血、皮炎、抑郁症状、免疫功能下降等。
11.维生素B12:生理作用: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形成、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护和DNA合成。
作物缺素,如何判断?16种元素缺乏症状这16种元素目前被认为是植物必需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硼(B)、铁(Fe)、铜(Cu)、锌(Zn)、锰(Mn)、钼(Mo)、氯(Cl)据植株的外观如矮化、变形、侧枝生长、症状颜色与形状可以判断其是否缺少某类元素。
症状的出现可分为三大类:1.症状发生在下位叶(老叶),上位叶则不显著:镁、钾。
2.症状发生仅限于植物幼叶、顶梢生长点:钙、铁、硫、硼、铜、锰、锌。
3.症状同时发生在上位及下位叶,但以下位叶较严重:氮、磷。
如何判断作物缺素1.氮的缺乏症状缺氮的明显病征是生长缓慢且叶片萎黄。
2.磷的缺乏症状植物缺磷的最先症状是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成熟延迟,叶柄尤其在叶脉两旁可能产生花青素而呈红色或紫色之条纹,同时叶柄、叶片上会发生坏疽斑点。
3.钾的缺乏症状钾在植物体内属易移动性元素,症状先在老叶出现杂色或黄色斑点的病征,接着在叶缘出现坏死。
4.硫的缺乏症状硫在植物内移动慢,病征最初发生在幼叶上。
造成叶部的黄化。
5.钙的缺乏症状钙在植物体内输送非常慢,因此幼嫩部份已有缺钙发生时,老叶仍存有大量的钙。
缺钙时叶片尖端部分弯曲黄白化,叶缘向上或向下皱褶(降落伞形),有时有黏液的分泌。
幼叶叶脉间黄化,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黄白化的幼叶渐渐褐变且叶缘枯死,极端缺钙时易皱卷。
6.镁的缺乏症状植物缺镁时,老叶中助两侧的叶脉间因叶绿素降解而开始黄化。
尔后黄化逐渐形成不规则的形状而扩展。
严重时仅叶基部有绿色残存,而成V字形的绿色图形。
7.铁的缺乏症状缺铁症状,常出现于新叶之先端。
叶片中肋与侧脉保存绿色,而叶脉间成浅绿至黄白化。
8.硼的缺乏症状硼缺乏之症状发生在顶梢之生长点、幼叶、块根、茎、或果实等生长发育中的组织,其症状因作物而异。
9.铜的缺乏症状缺铜症状首先出现新梢叶片,叶色深绿而卷曲,然在叶基处下方之绿色枝条常因碳水化合物的聚积而产生黄色斑点。
教教大家如何识别作物缺素作物营养失调表现部位示意图表示作物缺少营养元素易表现的部位,缺氮、磷、钾、镁元素时主要表现在作物老叶片上,缺氯、硫、钙、硼、铁、铜、锌、锰、钼表现在嫩叶片上。
作物缺氮症状氮不足时植株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少,叶色变淡,呈浅绿或黄绿,色泽均一,尤其是基部叶片。
因氮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黄化,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黄叶脱落提早。
株型也发生改变,瘦小、直立,茎杆细瘦。
根量少、细长而色白。
侧芽呈休眠状态或枯萎。
花和果实少。
成熟提早。
产量、品质下降。
作物缺磷症状植物缺磷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苍老、茎细直立,分枝或分蘖较少,叶小,呈暗绿或灰绿色而无光泽,茎叶常因积累花青苷而带紫红色。
根系发育差,易老化。
由于磷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故症状从较老叶片开始向上扩展。
缺磷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少而小。
成熟延迟产量和品质降低。
轻度缺磷外表形态不易表现。
不同作物症状表现有所差异。
作物缺钾症状作物缺钾时纤维素等细胞壁组成物质减少,厚壁细胞木质化程度也较低,因而影响茎的强度,易倒伏。
蛋白质合成受阻。
氮代谢的正常进行被破坏,常引起腐胺积累,使叶片出现坏死斑点。
因为钾在植株体中容易被再利用,所以新叶上症状后出现,症状首先从较老叶片上出现,一般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似灼烧,叶片出现褐斑,病变部与正常部界限比较清楚,尤其是供氮丰富时,健康部分绿色深浓,病部赤褐焦枯,反差明显。
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根系少而短活力低,早衰。
作物缺硫症状缺硫植物生长受阻,尤其是营养生长,症状类似缺氮。
植株矮小,分枝、分蘖减少,全株体色褪淡,呈浅绿色或黄绿色。
叶片失绿或黄化,褪绿均匀,幼叶较老叶明显,叶小而薄,向上卷曲,变硬,易碎,脱落提早。
茎生长受阻,株矮、僵直。
梢木栓化。
生长期延迟。
缺硫症状常表现在幼嫩部位,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硫的移动性较小,不易被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