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5.81 MB
- 文档页数:46
医院患者风险评估方法及防范措施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方法及防范措施是一种简易的病情及预后评估系统,其依据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将病情危重程度分值化。
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MEWS评分越高,患者病区严重程度越大,预后越差,MEWS评分>9分时,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1.1评分方法项目评分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9 9-14 15-20 21-29 ≥30呼吸频率(次/min)体温(℃)<35 35-38.4 ≥38.5 意识清楚对光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1.2防范措施:1.2.1当评分<5分时,继续观察和持续评估,落实护理措施;1.2.2评分>5分时,立即汇报医生查看,遵医嘱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及护理。
2.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防范措施定义: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的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
可伴或不伴有外伤。
所有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无论其由生理原因(如晕厥)或是环境原因(如地板较滑)造成。
若患者是从一张较低的床上滚落至垫子(地面)上也应视其为跌倒。
2.1风险评估方法2.1.1 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成人各变量评分说明:在入院、病情发生变化、转病区时,以及发生跌倒事件之后应使用本量表进行评估。
2.1.1.1近3个月有无跌倒:患者在本次住院期间或近3个月出现过跌倒事件,评25分。
如果没有,评0分,若因撞击等外部力量导致的跌倒不属于跌倒史。
2.1.1.2多于一个疾病诊断:患者病案中有两项或更多医学诊断(两个及以上不同系统的疾病诊断)评15分,只有一项评0分。
2.1.1.3使用行走辅助用具:患者行走时不需要使用任何辅助设备(由护士/陪护协助行走不视为使用辅助设备),或患者活动时都使用轮椅,或完全卧床不起,评0分。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方法一、引言医院是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医院环境中,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身体和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需要建立健全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
二、相关制度1. 防范意识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教育内容包括跌倒、坠床的原因、风险因素、预防措施等。
2. 风险评估医院应制定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识别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状况、药物使用情况、活动能力等。
3. 防护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危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使用床栏、约束带保护,加强夜间巡视,提供防滑鞋等。
4. 沟通与协作加强医患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同时,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共同防范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5. 定期检查与改进医院应定期对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同时,收集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风险评估1. 评估工具医院应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如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状况、药物使用情况、活动能力等。
2. 评估时机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首次评估,对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对发生过跌倒、坠床的患者进行再次评估。
3. 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药物使用情况、活动能力、认知状况等。
重点关注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如老年患者、使用镇静剂的患者、活动受限的患者等。
四、相关处置方法1. 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处置一旦发生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立即进行现场处置,包括检查患者的伤情、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高危跌倒评分标准通常包括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以及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具体来说:
1. 评分分类:根据某些评分系统,患者的跌倒风险可以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
例如,有些评估工具将25-44分判定为低风险,而45分或以上则被认为是高风险。
2. 评估对象:这些评分标准适用于成人住院患者,也可以用于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及社区居家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测评。
3. 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基本要求、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三个核心部分。
其中,风险评估可能会涉及患者的步态、肢体无力、视力、意识状态、头晕等因素。
4. 预防措施:对于被判定为高风险的患者,应给予更为严格的跌倒预防措施。
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环境调整、患者教育、定期监测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评分标准和预防措施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和评估工具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所在机构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来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
患者高危安全评估标准
高危安全评估标准通常是指评估患者在医疗照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危安全评估标准:
1. 身体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基本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以确定患者身体状况是否稳定。
2. 病情危重度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危重度,包括呼吸、心脏、肝脏、肾脏等多系统功能状态,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特殊监护和治疗。
3. 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患者进行手术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患者年龄、身体状况、麻醉风险、手术类型等因素,以决定手术的可行性和预防措施。
4. 药物治疗风险评估:评估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包括患者过敏史、病理生理情况、其他药物使用等,以确保安全用药。
5. 跌倒风险评估:评估患者在医疗环境中可能发生跌倒的风险,包括患者的年龄、行走能力、意识状态、视觉力等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 感染风险评估:评估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可能感染的风险,包括手术切口、导管插入、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危安全评估标准,评估的内容和标准会根据不同的医疗领域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医疗专业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一、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二、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三、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四、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xx县人民医院护理部2012年9月制定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二、预案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
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
高危人群的管理高危人群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患上某种疾病的人群。
为了降低高危人群患病的概率,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以下八个方面的管理方法:一、定期筛查定期筛查是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筛查频率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二、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是提高高危人群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在线咨询等方式,向高危人群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三、生活方式干预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高危人群,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患病风险。
四、药物治疗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为高危人群开具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用药方案或停药。
五、随访监测随访监测是评估高危人群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六、心理咨询对于某些高危疾病,如癌症、慢性病等,患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应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建立健康档案为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病史、治疗经过等,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健康档案也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八、转诊服务对于需要进一步诊治的高危人群,应提供转诊服务。
转诊服务应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同时,转诊服务也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综上所述,对高危人群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是降低患病风险、提高健康水平的关键。
通过定期筛查、健康宣教、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随访监测、心理咨询、建立健康档案和转诊服务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管理高危人群,维护他们的健康。
危险患者护理常规针对危险患者的护理需要特别关注和谨慎处理,以确保其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规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1. 评估:在开始护理过程之前,对危险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目的在于了解其病情、身体状况和特殊需求,以便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环境安全:确保患者所在的环境安全无隐患。
移除或固定可能造成患者跌倒或意外受伤的物品。
同时,保持环境整洁并清除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
3. 身体安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患者受到伤害。
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在移动或转移患者时使用安全设备,以减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受伤风险。
4. 药物管理:对于危险患者的药物管理需要特别小心。
确保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用法,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
遵循医嘱并及时报告任何异常反应或药物错误。
5. 预防压疮:危险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或坐着,易发生压力溃疡。
定期翻身和改变患者的体位,以减少压力。
使用合适的床垫和坐垫,并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6. 防止坠床:对于危险患者,防止坠床是非常重要的。
确保床栏牢固可靠,床上有安全设备,如坠床预防垫等。
密切监测患者的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以避免意外坠床。
7. 液体和食物管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治疗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液体和食物摄入。
确保患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摄入,同时注意饮食的安全性和适口性。
8. 紧急情况处理:培训护理人员应熟悉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并随时做好准备。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疗团队。
以上是危险患者护理常规的一些要点,通过遵循这些措施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危险患者的照护质量和安全性。
请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护理措施。
>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指导,具体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医嘱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