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 格式:pdf
- 大小:216.54 KB
- 文档页数:16
《社区居民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社区居民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旨在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
本文将对社区居民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的概念、发展背景、功能设计以及实施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背景与意义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系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健康指导。
这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还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此外,社区居民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还能为政府和医疗机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推动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发展。
三、系统设计(一)硬件设备社区居民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各类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如智能体重秤、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
此外,系统还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居民的心率、睡眠质量等生理指标。
(二)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社区居民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健康指导等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各类健康监测设备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存储;数据分析模块则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四、功能实现(一)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各类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包括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
这些数据将被实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云端服务器对收集到的健康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包括数据统计、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
通过分析,系统能够发现居民的健康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建议。
(三)个性化健康指导系统根据居民的个人信息和健康数据,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建议、运动计划、疾病预防等。
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 概念的逐步演化 健康管理以现代健康概念(⽣理、⼼理和社会适应能⼒)和新的医学模式(⽣理-⼼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法和⼿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全⾯检测、评估、有效⼲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为及过程。
⽬的:是以最⼩的投⼊获取最⼤的健康收益 宗旨:是有效地利⽤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概念内涵的要素与重点 健康管理是在健康管理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服务 健康管理 主体是进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作者 客体是健康⼈群,亚健康⼈群(亚临床⼈群),以及慢性⾮传染性早期或康复期⼈群 健康管理服务的两⼤⽀撑点:信息技术和⾦融服务 健康管理的任务:防⼤病,管慢病,促健康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种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定时间内的活⼒降低,功能和适应能说减退的状态,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亚健康的原因 ⼆,健康管理的⽬的与特点1. 完善健康和福利2. 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 预防疾病⾼危⼈群患病4. 异化疾病早期诊断5. 增加临床效⽤效率6. 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 消除和减少⽆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 对疾病的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是标准化,⾜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 ⽣物-⼼理-社会医学模式 1948年-世界卫⽣组织宪章中⾸次提出三维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是⼀种⾝体,⼼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1978年-《阿拉⽊图宣⾔》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是包括⾝体⼼理和社会功能各⽅⾯的完好状态” 1984年-《保健⼤宪章》“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是包括⾝体,⼼理社会适应能⼒的完好状态” 1989年-指出健康应是“⽣理,⼼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良好状态” 三,健康管理的理论与时间溯源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预病,下医治已病 ⼀般疾病发展过程常可分 四,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 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 ⾸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之⼀。
1居民健康档案的概念与主要内容1.1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概念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卫生保健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记录的文件,为社区医生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的居民健康状况数据,是社区医生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也是进行社区卫牛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
居民健康档案的概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了完善。
2009年12月,卫生部印发《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健康档案进行了近一步的明确界定,即“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
”高度概括了健康档案的建档主体、建档内容,明确了健康档案涵盖生命过程及健康因素的两个重要方面。
1.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背景1.2.1 社会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内容,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宗旨。
在这种科学理念的支配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需求应运而生,它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更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度的重要举措。
居民健康档案同时也是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医改方案对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历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对某一领域提出具体详细的目标及要求。
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将对卫生行业发展、国家经济腾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健康档案的产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强化国家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1.2.2 直接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要变无知为知之,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从主观意识来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大财富,把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作为对自己努力工作的一种报答。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一、前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地被人们广泛关注和采用。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推广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如建立全国居民健康档案库,开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等。
本文将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概念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是指为居民建立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
它主要包括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档案建立、数据管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功能。
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可以为每一位居民建立专属的健康档案,记录其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病史等重要健康信息,以提供针对性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
三、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作用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共享,增强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连续性,避免因病历资料不全或不准确造成的医疗事故等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便于医疗机构管理居民健康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对居民健康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减少病人在医疗机构的逗留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3.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精准评估,对患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现定期随访,并为健康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制定个性化、目标化、系统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4.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1.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工作,采集的信息应该全面、准确、安全、保密,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2.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概念、原则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
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
熟悉:社区常见医疗纠纷及其预防、处理。
社区康复。
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与内容。
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中医药传统康复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
社区心理卫生。
掌握:常见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临床特征、处理及防控原则。
熟悉:基层常见心理和精神卫生问题筛检量表的使用。
预防医学。
1. 现场流行病学与实用卫生统计学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社区诊断有关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
了解:卫生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健康教育。
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病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健康行为干预的基本技术;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社区常见慢性病的膳食指导原则;社区居民营养监测方法。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内容、识别与处理原则。
卫生信息管理。
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利用与管理规范。
熟悉:计算机检索相关信息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其他。
各省根据本地区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适当安排其他理论学习内容。
第二部分临床培训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本部分可分为临床基础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两部分。
轮转科室及时间为:内科4个月;急诊急救3个月;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精神科等共3个月。
基层医疗的健康管理基层医疗是指在社区和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中开展的医疗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健康管理作为基层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措施,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和致残率,推动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与目标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对个体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个性化干预和全程跟踪,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目标的管理行为。
其主要目标包括提供个体化的健康评估与指导,防控常见慢性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生活环境,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二、基层医疗的健康管理方式基层医疗的健康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1. 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的个人信息、健康情况、疾病史、家族史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和归档,为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定期体检:通过对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和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发现和诊断慢性病及其他健康问题,为个性化干预提供依据。
3. 健康宣教和指导: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开展健康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管理的指导和建议,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慢性病管理:对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采取“健康档案+ 专科门诊 + 定期回访”的方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跟踪管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5. 公共卫生管理:加强对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开展疫苗接种、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等措施,提高群众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传播。
三、基层医疗健康管理的优势与挑战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基层医疗机构与居民距离近,便于居民就医和健康管理;第二,相对于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人员更加熟悉和了解当地的医疗需求,能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第三,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措施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然而,基层医疗健康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第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有限,影响了健康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第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限制了健康管理的实施;第三,社会公众对基层医疗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有限,影响了健康管理的推广和普及。
居民健康管理背景介绍:居民健康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以维护和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民健康管理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一、目标:居民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2. 预防和控制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3. 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4. 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轻医疗负担;5. 通过全民健康管理,推动国家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内容:居民健康管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2. 健康评估与筛查:通过健康问卷、体检等方式,评估居民的健康状况,筛查潜在健康风险;3. 健康教育与指导: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健康指导,如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4. 慢性病管理:对已经患有慢性病的居民,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治疗,如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5. 健康干预与管理:根据居民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疫苗接种、健康咨询等;6. 健康监测与评估:通过定期的健康监测,评估居民健康管理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三、实施方式:居民健康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施:1. 健康管理中心:建立专门的健康管理中心,由专业的医生、护士和健康管理师组成,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2. 社区健康站:在社区设立健康站点,由社区医生和护士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方便居民就近就医;3. 在线健康管理平台:建立在线健康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健康评估、健康教育等服务;4. 挪移健康管理应用:开辟挪移健康管理应用,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5. 健康管理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培训,提高其健康管理能力,推动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健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旨在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区健康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服务形式。
社区健康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定位于预防性,注重全员参与。
社区健康管理强调在健康出现问题之前进行干预,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倡导“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
通过开展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和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居民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其次,注重慢性病的防治。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社区健康管理将慢性病防治作为重点任务。
通过开展常规体检、慢病管理、药物管理和康复护理等服务,控制和缓解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第三,强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社区健康管理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主要形式,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转移至长期稳定的敞开模式,实现医疗服务的全程贯穿性和及时性,促进疾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第四,建立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社区健康管理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将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得到全面的满足。
如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营养保健、心理咨询和康复护理等服务,提供治疗、康复和养老等综合性服务。
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首先,社区健康管理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城市和乡村的医疗服务主力军,社区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医德整合、服务卫生和提供全程医疗的重要手段。
第二,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社区健康管理注重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提高患者的医疗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社区自主健康管理制度一、前言健康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的重要资源。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快速增长,社区健康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社区自主健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有效预防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社区自主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2.1 概念社区自主健康管理是指社区居民依托自身力量和社区资源,通过学习健康知识、健康促进活动、自我管理和互助支持等手段,实现健康素养提升和自身健康管理的过程。
2.2 意义(1)促进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居民能够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降低医疗保健支出。
通过自主健康管理,居民将更加注重预防和自我保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降低医疗保健支出。
(3)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健康是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社区的和谐稳定。
通过自主健康管理,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将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社区自主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3.1 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社区应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的开展,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健身操等形式,提升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
3.2 健康档案和自我管理社区居民应建立健康档案,对个人的基本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进行记录,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学习自我管理方法,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习惯。
3.3 互助支持和社区服务社区应开展互助支持活动,通过设立健康咨询台、健康义诊和健康讲座等形式,帮助居民解决健康问题,提供社区服务。
3.4 健康管理评估和效果监测社区应建立健康管理评估和效果监测体系,定期对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四、社区自主健康管理的保障措施4.1 建立健康管理团队社区应建立健康管理团队,包括专业医生、健康教育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对个人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等多种手段和技术,为居民提供全方位、连续性、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在国内已经被广泛实施,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每个居民的健康,对于保障和改善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个人的健康档案是由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人共同管理,其中包括了各个方面的数据,比如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疾病史、用药情况、医疗服务记录等。
健康档案还可以包括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数据,比如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心电图等。
同时,健康档案还可以收集与个人健康相关的数据,例如亲属疾病史、家庭环境等。
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意义1、提供个性化的医疗管理服务健康档案可以在保证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医护人员提供个体的健康数据,使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医疗管理服务。
比如在慢性病管理中,通过跟踪患者的健康数据,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健康档案包含了个人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病历资料等多种信息,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完整的个人健康信息,对医疗服务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估和判断,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3、促进公共卫生管理健康档案还可以收集与个人健康相关的数据,例如亲属疾病史、家庭环境等,这些数据在宏观公共卫生工作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对于某一区域慢性病的疫情调查,政府可以利用健康档案中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和管理。
三、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协作。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倡导并推广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收集和管理患者健康档案数据。
个人需要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咨询医生,并积极协助医生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
四、健康档案的服务范围目前,国内的健康档案已经扩展到全民。
1.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的全过程。
2.引起慢性病上升的因素:人口的老化,危险因素的增加和危险因素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慢性病的遗传易感性问题✔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健康,评估健康并预测健康风险,计划、干预并管理健康。
4.疾病风险评估预测的步骤:选择预测的疾病,发现与该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建立疾病预测风险模型,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健康调查和健康体检,健康评估,个人健康管理咨询,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市场需要是健康管理行业兴起的基础。
理念先进,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
专业人员匮乏。
7.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的区别:卫生宣传的宣传对象比较泛化,不注重反馈信息和行为改变效果,侧重改变人们知识结构和态度。
健康教育对象明确,双向传播,注重反馈和行为改变效果,是卫生宣传内容的深化,范围的拓展,功能的扩充。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促进个人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9.健康教育的含义和目的: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和活动过程。
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教育和提高生活质量。
10.健康促进的含义和内容:是指个人和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个人健康问题的能力。
内容: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增强社区的能力,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区别与联系:1.健康教育要求人们通过自身认知、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改变而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而健康促进是在组织、政策、经济、法律上提供支持环境,它对行为改变有支持性或约束性。
2.健康教育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健康促进一样,不仅即涉及整个人群,而且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摘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一种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体系,可以方便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促进居民的健康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从制度的意义、内容以及基本操作等方面来探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引言居民健康档案是指对于一个居民个体或家庭的健康状况、健康问题、健康服务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归档和管理的系统。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制度的意义1. 提供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便捷地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风险的评估,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
2. 促进疾病预防和控制: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健康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支持科学决策和政策制定:通过对居民健康档案的综合分析和统计,可以为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高卫生健康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制度内容1. 健康档案建设: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生活习惯、遗传疾病史等内容,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2. 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流程和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分工,保证档案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3. 健康信息交流:建立健康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4. 健康评估和干预: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帮助居民改善生活习惯,控制疾病风险。
5. 健康风险监测:定期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审核和监测,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健康问题进行风险预警和干预。
四、基本操作1.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于每个居民个体或家庭,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内容。
居民健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概念迅速崭露头角。
居民健康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和说明居民健康管理制度的定义、目标以及实施方式。
一、居民健康管理制度的定义居民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一种针对居民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疾病风险的全面管理体系。
它旨在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管理,帮助居民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及时发现和干预已有的疾病,以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居民健康管理制度的目标1. 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健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表现。
居民健康管理制度致力于提高居民对于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和定期体检等,以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
2. 预防疾病的发生预防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居民健康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等活动,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问题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居民健康管理制度的目标之一是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通过系统的健康评估和健康档案建立,为每个居民制定符合其身体状况和需求的健康管理方案,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服务和指导。
4. 加强医患沟通和协作居民健康管理制度不仅仅关注居民个体的健康问题,同时也关注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建立医患互动平台、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慢性病管理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和居民之间的信任度和合作度,共同促进居民的健康发展。
三、居民健康管理制度的实施方式1. 政府推动政府起到了居民健康管理制度推广和组织整合的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的机制和框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为居民健康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随着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中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健康管理,特别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缓解疾病负担的有效办法。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对不同阶段进行连续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它不是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在重点时期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干预,例如儿童营养计划、青少年健康促进、老人保健计划等。
通过这种方式,将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精准降低健康损害的发生概率,力求实现少得病、少得大病、健康长寿的目标,进而降低全社会的疾病负担。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面临挑战和应对办法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当下,如何建立高效的居民专属健康管理模式成为重要课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级健康促进部门的顶层设计及健康促进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家庭医生的健康引领作用,从而找到适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民健康促进新模式。
转变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卫生政策层面:着眼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局,从卫生决策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规范化的健康管理体系,让健康主管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体检、看病,而应成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的技术引领者、探索者。
居民层面:作为个人健康的主体,居民应加强学习,更多地从生理、心理、社会、预防、康复着眼,提高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健康大数据的资源整合政策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引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健康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普惠的数字化技术基础,持续监测、采集、留存人体生命体征数据,整合全社会健康信息化技术资源,进行实时分析以及实施即时干预指导。
医疗卫生机构层面:加快数字化技术的建设,建立适应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信息化、交互化、便捷化、安全可及的健康数据平台,为全生命周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政策层面:应加快促进健康管理师能力水平的提高,为健康管理设立更高的准入标准,通过实践技能培训和定期考核确保健康管理师能适应健康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1、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描述,错误的是A、社区卫生服务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B、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C、社区卫生服务以专科医生为骨干D、社区卫生服务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E、妇女、儿童、老年人均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任务,不包括A、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B、疾病预防C、计划生育D、康复E、疑难杂症的诊治3、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资金来源有A、政府筹资B、社会筹资C、个人筹资D、A+BE、A+B+C4、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六位一体”是指A、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儿童计划免疫B、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C、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卫生监督、计划生育指导D、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E、预防、医疗、保健、美容、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1、全科医疗的目的是A、诊治疾病B、预防疾病C、恢复健康D、防止病残E、满足病人的需要2、对全科医生角色的描述,错误的是A、全科医生应使用权威型决策模式B、全科医生应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C、全科医生应成为病人的朋友D、全科医生负责协调各种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E、全科医生应发挥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管理者角色作用3、公立医院医改“四分开”内容,不包括A、政事分开B、营利与非营利分开C、管办分开D、诊治分开E、医药分开4、国家基本药物基本特征,不包括A、安全B、免费C、有效D、价廉E、必需1、健康档案数据不一致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数据表示不一致B、数据名称不一致C、数据长度不一致D、数据含义不一致E、数据利用不一致2、目前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中包含公用数据元A、119个B、32个C、1163个D、4个E、3个1、对于癌症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A、首要一点关于是不要告以癌症诊断以免心理负担重B、一旦确立癌症的诊断,应当将事实告诉病人和病人家属C、直接向病人传达坏消息不符合医学伦理D、癌症的诊断明确后,可以告诉病人家属,但不能告诉病人E、在告知病情时医生应当经常地向病人传达关于治疗方面积极的消息,以纠正其悲观观念2、与癌症患者沟通的原则应除外A、计划性B、对患者保守病情秘密C、对患者避重就轻D、对家属直言相告E、病人利益第一和给以支持与希望3、癌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是A、常见时间紧迫感与匆忙感B、变动不定的敌意C、过分耐心、回避冲突D、习惯作艰苦紧张的工作,即便休息时也难以松弛下来E、不耐烦4、通常所说的防癌“三早”是指A、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B、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C、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E、早发现、早诊断、早切除5、肿瘤筛查的目标是A、在貌似正常的人中查出早期肿瘤的患者B、在正常人中检查有无肿瘤病人C、在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中查出肿瘤病人D、检查人们有无基因的突变E、检查癌前病变患者是否已经癌变1、肿瘤的二级预防是指A、市区两级的预防工作B、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的预防工作C、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预防工作D、在日常诊疗工作中的预防工作E、发病学预防及临床预防工作2、肿瘤的一级预防是指A、预防癌症转移复发B、预防发生第二原发癌C、预防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D、预防癌症临床发作E、预防环境污染3、肺癌的高危对象是A、吸烟>400支/年者B、从事接触石棉工作的人及某些矿工C、以上两项皆是D、上述两项同时具备者是E、上述两项皆不是4、对于癌症的高危对象社区医师应该A、转诊给专科医师处理B、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安慰C、登记在册並定期作家庭随访D、登记在册,定期检查或转诊给专科医院检查E、登记在册並教会他们自己检查的方法5、对癌症康复期的病人,在体力活动方面应建议他们A、多多卧床休息B、早期起床活动C、可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D、视年龄、体力、习惯而定,以不觉过分劳累为原则E、每天的活动以不超过8小时为宜1、小儿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首选下列药品中的A、庆大霉素B、卡那霉素C、链霉素D、头孢克洛E、左氧氟沙星2、体重6公斤的婴儿,每天需要牛奶和水的量是A、8%糖牛奶550ml,水240mlB、8%糖牛奶660ml,水240mlC、8%糖牛奶860ml,水240mlD、8%糖牛奶900ml,不必加水E、8%糖牛奶750ml,水150ml3、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少,易引起新生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是A、母乳B、羊奶C、牛奶D、豆奶E、配方奶粉3、以下符合老年人消化系统变化的是A、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减少B、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增多C、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D、肝酶的活性普遍降低E、胰腺出现腺体纤维化,胰蛋白酶原颗粒变少,活性减低1、“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一书,它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A、《金匮要略》B、《难经》C、《黄帝内经》D、《伤寒论》E、《千金要方》2、在疾病未形成之前,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其发生,称为()A、见微知著B、未病先防C、有病早治D、已病防变E、瘥后防复3、《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A、脾B、肾C、心D、肝E、肺4、提出“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己病之病”学术思想的是()A、朱丹溪B、葛洪C、吴鞠通D、孙思邈E、张仲景5、()中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A、《金匮要略》B、《温病条辨》C、《温热论》D、《伤寒论》E、《千金要方》1、《灵枢·天年》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广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是对()体质的描述A、气虚质B、平和质C、阳虚质D、阴虚质E、特禀质2、不能长距离行走,爬一两层楼气喘,说话声音低,且中间需要停顿换气为()体质的特点A、气虚质B、痰湿质C、阳虚质D、阴虚质E、湿热质3、《素问·逆调论》云:“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是对()体质的描述A、气虚质B、血瘀质C、阳虚质D、痰湿质E、特禀质4、阴虚质常用保健穴位可选用()A、足三里、丰隆B、曲池、合谷C、支沟、阴陵泉D、太溪、三阴交E、气海、关元5、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是()A、阴虚质B、血瘀质C、阳虚质D、湿热质E、痰湿质1、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易生痤疮或疮疖,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的是()A、气郁质B、特禀质C、痰湿质D、湿热质E、阴虚质2、张景岳《景岳全书》:“此多以衣食之累,利害之牵,及悲忧惊恐而致郁者总皆受郁之类。
神志不振,……凡此之辈”是对()的描述A、气郁质B、阴虚质C、阳虚质D、特禀质E、血瘀质3、“治未病”的目的是()A、健康文化B、健康管理C、提高健康D、未病先防E、健康保障4、血瘀质常用的保健穴为()A、足三里、丰隆B、曲池、合谷C、期门、血海D、太溪、三阴交E、气海、关元5、由于先天性和遗传因素造成的一种体质缺陷,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过敏反应,原发性免疫缺陷等而形成的体质是()A、气虚质B、血瘀质C、阳虚质D、痰湿质E、特禀质2、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A、1B、2C、3D、4E、51、下列有关血瘀质运动保健的叙述错误的是()A、宜进行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B、持之以恒C、如步行健身法,或八段锦,在完成整套动作后将“左右开弓似射雕”和“背后七颠百病消”加做1~3遍D、应在封闭环境中进行锻炼E、锻炼强度视身体情况而定,不宜进行大强度、大负荷运动,以防意外2、期门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寸A、6,2B、6,3C、6,4D、4,6E、4,21、足三里穴位于犊鼻下()A、3寸B、4寸C、5寸D、6寸E、2寸2、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何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A、1、2趾B、2、3趾C、3、4趾D、4、5趾E、大趾3、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A、1寸B、1.5寸C、2.5寸D、3寸E、3.5寸4、支沟穴可治疗()A、喉痹B、失眠C、遗尿D、痛经E、便秘5、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为治疗血症的要穴的是()A、太溪穴B、阴陵泉穴C、命门穴D、血海穴E、三阴交1、从1周岁至满3周岁成为()A、婴儿期B、胎儿期C、学龄期D、新生儿期E、幼儿期2、8个月小儿体重正常值约为()A、5kgB、6kgC、7kgD、8kgE、10kg3、出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A、12cmB、5cmC、7cmD、15cmE、18cm4、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以囟门对边中点的连线距离表示,出生时约1.5-2cm,至()个月闭合A、6~8B、8~12C、12~18D、18~24E、24~305、新生儿视觉在()cm距离处最清晰,可短暂地注视和反射地跟随近距离内缓慢移动的物体A、10~15B、15~20C、20~25D、25~30E、30~351、证见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宜选用()A、银翘散B、荆防败毒散C、新加香薷饮D、普济消毒饮E、二陈汤2、小儿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为()A、疏风解表B、散寒止痛C、辛温解表D、化湿和中E、宣肺止咳3、感冒夹滞证见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者,应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A、麻仁润肠丸B、大承气汤C、三拗汤D、二陈汤E、加味保和丸4、风寒咳嗽证宜选用()A、桑菊饮B、桑杏汤C、杏苏散、金沸草散D、清金化痰汤E、二陈汤5、肺炎喘嗽的基本治疗原则()A、开肺化痰、止咳平喘B、疏风解表、散寒止痛C、宣肺止咳、清气化痰D、化湿和中、理气化痰E、清燥润肺、宣肺止咳1、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冻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者为()A、腹泻B、细菌性痢疾C、迁延性腹泻D、急性肠炎E、脾虚泄泻2、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者宜选用()A、参苓白术散B、养胃增液汤C、异功散D、加味保和丸E、不换金正气散3、长期纳食不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黄,唇淡甲白,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宜选用()A、参苓白术散B、六君子汤C、归脾汤D、加味保和丸E、左归丸4、一般用硫酸亚铁口服治疗贫血,同时口服维生素C有助吸收,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A、立即停药B、2周左右再停药C、2个月左右再停药D、3个月左右再停药E、半年左右再停药5、风寒泻证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B、葛根黄芩黄连汤C、归脾汤D、参苓白术散E、左归丸1、以拇、食两指适当拿住选定部位(穴位所在处)两指反复地增减用力,则称为()A、揉法B、掐法C、运法D、拿法E、推法2、迎香穴的位置是()A、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B、在鼻尖正中央处C、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D、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E、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3、心经穴的位置是()A、中指末端罗纹面B、食指末端罗纹面C、无名指末端罗纹面D、小指末端罗纹面E、拇指末端罗纹面4、肺经穴的位置()A、中指末端罗纹面B、食指末端罗纹面C、无名指末端罗纹面D、小指末端罗纹面E、拇指末端罗纹面5、肾经穴的位置()A、在小指外侧缘B、小指掌面,稍偏外侧,自指尖至指根C、在食指外侧缘D、小指末端罗纹面E、拇指末端罗纹面1、下列关于产后便秘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服用蜂蜜B、服用香蕉C、服用松子仁D、服用大黄E、多吃核桃2、下列关于产后三审的叙述不恰当是()A、审少腹痛与不痛,辨恶露有无停滞B、审大便通与不通,验津液的盛衰C、审乳汁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寡,察胃气的强弱D、无腹痛或腹痛喜按为血虚E、若腹痛拒按、下腹有块为血虚3、下列关于产后缺乳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服用猪蹄B、服用鲫鱼C、木瓜D、服用通草E、多吃阿胶4、下列关于产后多汗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服用浮小麦B、服用黄芪C、白术D、麻黄根E、多吃防风5、下列关于产后乳汁蓄积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芒硝外敷B、乳房按摩: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C、仙人掌去刺,捣泥外敷外敷D、乳房按摩:由乳头向乳房四周方向按摩E、如意金黄散用米醋调开外敷1、常见血压辨证分型分为()A、三证B、四证C、五证D、六证E、七证2、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计分定量标准中,无证候为()A、0分B、1分C、2分D、3分E、4分1、邓铁涛教授“浴足方”,上方加水2000ml煎煮,水沸后()分钟,取汁趁温热浴足30分钟,上、下午各1次A、5B、10C、15D、20E、302、足浴盆或桶尽量选用()的为好A、木质B、铜质C、铁质D、铝质E、银质1、常用的五种中医心理疗法中()是以五行理论为依据A、以情胜情法B、劝说开导法C、移情易性法D、暗示解惑法E、顺情从欲法2、脾腧穴位于第()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手指宽处A、7B、8C、9D、10E、111、下列关于中国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中,错误的是A、急性起病B、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局灶性缺损C、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D、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E、脑CT或MRI排除其它病变,有责任血管性病灶2、脑卒中危险因素中,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不包括A、遗传因素B、性别C、种族D、年龄E、肥胖3、下列不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的是A、抗凝治疗B、降纤C、抗血小板D、脱水降颅压E、扩容4、脑卒中分类错误的是A、脑栓塞属缺血性卒中B、脑血栓形成属缺血性卒中C、中风指缺血性卒中D、脑出血也称出血性脑卒中E、脑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5、短暂性脑出血发作错误的是A、可引起脑永久性损伤B、其发作是脑卒中的重要提示C、由暂时性血流障碍引起D、属轻度脑卒中E、发作频繁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更大1、代谢综合征不包括A、血脂紊乱B、糖调节受损C、2型糖尿病D、高血压E、全身性肥胖2、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是A、糖耐量减低B、胰岛素抵抗C、2型糖尿病D、高血压E、高脂血症1、我国诊断肥胖,其BMI应大于等于A、23kg/㎡B、25kg/㎡C、28kg/㎡D、30kg/㎡E、32kg/㎡2、可以改善微量蛋白尿的药物是A、硝苯地平B、阿司匹林C、普萘洛尔D、卡托普利E、哌唑嗪5、中度COPD的特点是A、FEV1/FVC<70%,FEV1≥80%的预计值,有或没有慢性症状(咳嗽、咳痰)B、FEV1/FVC<70%,FEV1<30%的预计值或FEV1<50%的预计值,伴有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的临床表现C、FEV1/FVC<70%,50%D、FEV1/FVC<70%,30%E、FEV1/FVC<70%,30%3、下列哪项不是抗胆碱药物的禁忌证A、妊娠早期B、青光眼C、前列腺肥大D、脑出血急性期E、高血压1、空腹疼常见于A、胃溃疡B、十二指肠球溃疡C、胰腺炎D、胆囊炎来E、溃疡性结肠炎2、胃溃疡节律性疼痛的特点是A、餐后1/2~1小时出现疼痛B、空腹痛C、餐时痛D、夜间痛E、餐后3~4小时出现疼痛3、胃溃疡的特点是A、发病年龄较十二指肠溃疡早B、好发于胃大弯C、基础胃酸高D、X线钡餐见位于胃腔轮廓内的龛影E、X线钡餐见凸出于胃轮廓之外龛影4、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最佳措施是A、少食多餐+中枢镇静B、保护黏膜+抑酸C、抑酸+消除HPD、休息+戒烟酒E、清除HP+手术5、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最重要的是A、抑制胃酸B、应用黏膜保护剂C、戒烟D、消灭HPE、注意饮食1、骨折中危害最大是A、肋骨B、桡骨下端C、椎骨D、肱骨上端E、髋骨2、国际公认骨密度检查方法A、DXAB、SPAC、QUSD、QCTE、胸、背、腰、膝等部位疼痛,其中下肢痛最多见3、骨形成指标是A、HOPB、D-PYrC、TRAPD、CA/CrE、BGP4、内分泌疾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是A、淋巴瘤B、皮肌炎C、库欣综合征D、胃大部切除术后E、肺癌骨转移5、遗传因素在决定骨密度的地位中约占A、70—80%B、100%C、50%D、30%E、20%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不包括A、既要重视疾病,更要关注患病的人B、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动性C、既要保证医疗质量,又要兼顾医务人员的利益D、既要维护患者的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利益E、诊疗中要开展躯体、心理和社会服务2、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不包括A、临床医生应对症下药,剂量安全B、临床医生应合理配伍,细致观察C、临床医生应审方认真,调配迅速D、药剂人员应操作正规,称量准确E、药剂人员应忠于职守,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