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中国画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教材分析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毛笔特有,用笔手法多变,效果各有不同,可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去展现表现内容。同时,水墨和设色表现不同情趣。主要的是中国画所表现意境是其它绘画所不能比拟的。
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中国的传统画种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可能对本课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突出中国画教学的基本要点与技法,讲解画论画理,深入浅出,引导同学加以表现,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韵味,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图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实践创作、发表看法等互动式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讨论问题、发表看法,创作的过程中获得艺术的陶冶和情感的交流,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热爱艺术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全面了解什么是中国画。
难点 国画的内容及特性。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中国画历史久远,并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欣赏者。在教学活动中,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强调中国画的创作技法,体会笔法与墨法的应用,分析欣赏名画,加深对写意画技法的理解,沿这条线索层层深入,贯彻到探究活动当中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及定义7分钟 一、图片展示
1、展示几幅国画作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画、写意画。
2、提问:这是什么画?
3、打出答案:中国画
4、提问:什么是中国画? 1、学生欣赏国画作品
2、学生回答 首先让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及特点。 5、定义分析解说: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即毛笔。是中国所特有的。是用动物的毛发制成的。还能写毛笔字。特点是头较软、较长,通过用笔手法不同,毛笔字的笔画可以出现粗细的明显变化。画画更是如此,可以是线,也可以是面。(拿出毛笔蘸水在黑板上实际写字)。所以说,这是中国画。当然,外国人用这工具画出的画也是中国画。这就好比我们好多中国人用西方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画出的画是国外的画种。
内容赏析8分钟 二、中国画从表现内容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1、首先展示图片:其中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提问:这都画的是什么?
3、解析:人物画与西方绘画叫法相同,只是画面效果不同。
山水画西方绘画叫风景画。
花鸟画西方没有这叫法。
4、展示图片,按组对比,每组有中
国画和西方画(油画)。即:中国画
人物与西方画人物。中国画山水与西
方风景画。 1、学生欣赏绘画作品
2、学生回答 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表现内容及与西方绘画的相同与不同。
内容赏析8分钟 三、中国画从表现手法分:工笔画、写意画、兼工代写画。
1、展示图片:人物画的工笔画和写意画。 花鸟画的工笔画和写意画。
2、提问:人物画的两张有什么不同,花鸟画的两张有什么不同。
3、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从画面直接看这就是不同。而且再仔细看,工笔画一般是先勾勒出线条然后再上色。而写意画则是线面结合,且用笔奔放洒脱,线有粗细变化,有的就是大的墨块,但有重浅变化。(结合画面对比)。再就是根据所画对象不同而是采用工笔还是写意,比如表现一个人:如果这个人的性格是文静的一般用工笔手法。而这个人的性格是洒脱、豪放的则用写意手法。如表现诗仙李白,运用洒脱的手法就与李白豪1、学生欣赏绘画作品
2、学生回答并分析 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并通过画面了解工笔和写意的不同。 放不羁的性情相吻合。
内容赏析6分钟 四、用笔:讲究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
1、图片展示。
1、老师讲解:前面讲到毛笔是中国所特有的。特点是笔头软且有一定长度。因此,根据用笔方法不同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力度和形态。可以很好的表达主题。
2、示范: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写。 学生看图片并观摩老师示范。 了解用笔及产生的不同效果。
内容赏析6分钟 五、布墨:讲求皴、擦、点、染、干湿浓淡变化。
1、展示图片:一张山水画。讲解皴、擦、点、染等。一张写意荷花。讲解浓淡变化,产生重浅不同效果,画面丰富。
2、示范。 学生看图片并观摩老师示范。 了解用笔产生的不同布墨效果。
内容赏析7分钟 六、设色:多为平涂。颜料为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粉末,经久不变。
1、展示图片:第一组为人物设色中国画和西方油画对比。第一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
2、让同学们先说一说第一组中,形体感哪一张强。当然是西方的油画,画的很具体,跟真的一样。是由于西方的油画颜料所决定的。而中国颜料是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粉末制成,形态稀释,所以多为平涂。
再看第二组,老师问:这是什么时代的?老师说:这是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是汉代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色彩依旧非常艳丽。是因为中国画颜料是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粉末制成,可以长时间保留,经久不变。 1、学生欣赏绘画作品
2、学生回答并分析 了解中国画颜料特性即为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粉末制成,可以长时间保留,经久不变。效果与西方画不同。
课堂小结
2分钟 1、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绘画工具即毛笔特有,用笔手法多变,效果各有不同,讲究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可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去表现不同内容。
3、布墨讲求皴、擦、点、染、干湿浓淡变化。
4、设色多为平涂,颜料为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粉末,经久不变。同时,水墨和设色可以表现不同情趣。
5、最主要的是中国画所表现意境是其它绘画所不能比拟的。
布置作1、根据所讲分别找几幅画作比较。 业
1分钟 2、用笔实际动手画一画。
3、下节课老师提问:老师拿来画让同学们回答,那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那是工笔画、写意画。
板书设计 1、中国画定义:中国画是利用中国传统的工具,按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画出来的画。
2、中国画的表现内容
3、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4、设色
5、用笔
6、布墨
教学反思 1、此课教学设计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强调中国画的特性及创作技法,理论知识以简案形式发给学生,整节课以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充当主动角色,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为主。
2、本节课分为六大部分,学生对图片观赏比较有极大的兴趣,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但回答问题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学生的理论水平不高,即基础知识缺乏,这是一个今后学生需要平常加强学习的方面,平常要多看、多了解。
3、这节课主要的是让学生欣赏,体会中国画的特性。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体会、分析作品的引导、探究上,没有动手实践。学生的认识会不是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