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首件总结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0
《墩柱首件总结》一、工程概况1.施工简介河北冀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京石改扩建工程js13标始于k215+500止于k230+800。
全长15.3km,定州段5.7km,新乐段9.6km。
其中有特大桥1座、中桥2座、小桥2座、分离式通道2座、盖板涵5座、通道38道、服务区1处。
对于桥梁采用上部构造连接,下部构造不连接的原则。
我标段将沙河特大桥41#-1墩柱和41#-2墩柱作为墩柱首件工程,墩柱直径为1.2m,高度分别为3.932m和3.829m,保护层厚度为4cm。
2.试验时间试验工作于xx年月日点分开始,至点分全部完成沙河特大桥41#-1墩柱和41#-2墩柱试验施工。
二、实验目的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及实际施工安排,我标段将沙河特大桥41-1#墩柱和41-2#墩柱作为墩柱首件工程,试验墩直径1.2m,墩柱高分别为3.932m和3.829m。
进行试验墩柱施工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检测墩柱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及可靠性;2、检测合同段墩柱施工各部门协作能力;3、检测施工队是否具备墩柱施工能力,包括施工人员及设备材料是否满足施工要求;4、试验施工成功后可指导其他墩柱施工,从而全面展开墩柱施工工作。
三、施工部署1、人员安排为保证首桩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安排了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技术及劳务人员进场到位,且施工以前有安全技术负责人对涉及到工序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标准化施工着重强调文明施工,人员安排的具体任务安排如下表所示。
2、材料及机械设备首件桩基施工机械选用hzs75型拌合楼1座,三一重工200c型钻机1台,数控钢筋加工设备1套,吊车1台,装载机2台,洗石机1台等。
所有进场原材料报监理单位抽测检验合格。
3、施工用水、用电安排拌合站生产用水采用施工生产分部自打水井提供,拌合站用电采用从地方电网临时架设解决。
四、首件施工工艺及过程1、施工准备1.1、正式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石太高速LJ—9合同圆柱墩首件总结报告一、首件目的1、通过编制下料通知单,明确下料长度,加强现场管理掌控能力,避免钢筋无序下料产生的浪费,有效控制了钢筋用量,而且保证钢筋焊接接头同心;接头位置正确;加工的钢筋成品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2、通过首件工程,熟悉模板的拼装工艺,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经验。
3、掌握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方法,摸索墩柱的混凝土浇筑工艺.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通过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初凝时间等指标进行检测,验证配合比。
5、根据墩柱钢筋笼安装过程,确定钢筋笼的最佳安装方法,保证墩柱钢筋笼安装质量。
6、通过施工机械的组合及人员分工配合,确定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二、首件施工说明墩柱首件选取左线栾庄大桥19#墩外柱,基础为桩基础,墩柱高23.576m,墩柱底部1道底系梁,墩柱内含中系梁2道。
主要工程数量:混凝土等级为:C30 设计混凝土用量:66.84 m3设计钢筋用量:φ10钢筋567.0Kg,Φ28钢筋5823。
2Kg。
首件工程于2014年4月11日开始施工,4月21日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我部给相关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施工过程中,质检员、技术员、安全员、试验员能够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后立柱无明显阶段性错台,外表色泽基本一致,表面密实,无裂缝,无蜂窝麻面现象,无漏筋。
但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混凝土局部颜色过深,局部存在微小气泡。
下面就立柱首件施工过程控制进行分析: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管理人员:试验室安排试验人员1名,负责混凝土拌合、入模前混凝土质量控制;质检部安排质检员1名,负责浇筑前模板、钢筋、模板垂直度、模板质量的验收,并做好施工影像资料的收集;工程部安排技术人员2名,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浇筑过程旁站和控制混凝土振捣,安全部安排专职安全员1名,落实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并做好高空坠落的应急准备工作.施工人员:钢筋工8人负责钢筋骨架的制作及安装,并做好钢筋骨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定位;模板工4人负责模板的打磨拼装及模板的对中、固定工作;振捣工2人负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及施工中控制振捣时间;其他工人4人负责施工中放料、现场指挥吊车、拆模后混凝土的养护;施工现场设专职电工一名,负责浇筑过程振捣棒正常用电。
墩柱首件工程总结一、工程概况高速公路合同段完成第一根墩柱位于头道河1#大桥,全长307米,中心桩号K180+167,上部结构为10×3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下部结构为柱式和肋板式台,双柱式墩,墩柱径1.5m 挖共40根,墩高3.756~9.209m;墩柱混凝土C30。
二、资源配置1、进场设备2、劳动力配置三、施工工期1#大桥2#墩左幅2-1墩柱高8.679m,开工日期2010年7月10日,完工日期2010年7月12日,工期3天。
四、施工过程1.模板模板制作:采用大块整体钢模,选用8mm厚钢板面板,框架采用10×10的角钢、加劲肋采用8mm厚的钢板。
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
并应指定专人,在砼灌注过程中加强检查、调整,以保证砼建筑物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模板拼装前安排工人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刷脱模剂,刷完脱模剂后开始拼装模板。
模板每节高2m,按照模板已经加工好的螺栓孔进行拼装,每节拼装完成后准备安装模板。
模板安装前,首先在系梁顶凿毛,并在系梁顶用红蓝铅在混凝土表面标出墩柱的直径以及模板的外边缘。
开始吊装第一节模板,模板按照已经画好的轮廓线安装,安装时注意调整模板的平整度,保证模板平整,不平整的部分下面垫平。
第一节模板安装好后,按照第一节模板的程序安装第二节,第二节调整位置对准第一节的螺栓孔后开始安装螺栓。
第二节加固完成后依此类推安装其他节模板。
共安装5节模板。
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
模板加固采用揽风绳,在距离墩柱8m处,分别打4个地锚,地锚位置为互相垂直的,揽风绳安装在地锚和模板之间,然后吊垂球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并加固揽风绳。
揽风绳加固完成再检查模板的垂直度,使墩柱的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
模板加固完后,在墩柱底用水泥砂浆将模板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
高速公路NO.1合同段墩柱首件工艺总结局集团有限公司速公路NO.1标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墩柱首件工程工艺总结为贯彻内邓高速公路创优活动,积极推广先进施工方法和成熟施工经验,以科学的数据指导生产,确保建造优良工程,全面展开全线桥梁墩柱施工,内邓高速公路NO.1标项目部在内邓项目公司、总监办、驻地办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严格遵守公路交通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对K14+115南岗头大桥1-R-内立柱进行施工。
根据墩柱施工方案,我项目部成功完成了K14+115南岗头大桥1-R-内立柱施工工作。
并获得了宝贵的施工数据。
为后期全线墩柱施工提供了依据。
将施工首件工艺总结数据汇总如下:一、工程概况K14+115南岗头大桥,起点桩号K13+976.4,终点桩号K14+253.6,全长277.2米。
上部构造为9孔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面连续,下部采用肋板式桥台、柱式桥墩,灌注桩基础二、施工准备情况1、完成对桩基础的检测。
对桩基础进行桩位偏移和桩顶标高的检查,对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部分进行凿除、低于设计标高则接桩。
2、施工现场情况本桥墩柱测量放线工作已完成,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供应。
水、电、路、场地平整工作已完成。
水泥、砂、石料已储备一定数量,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3、试验工作原材料试验包括:钢筋、水泥、粉煤灰、碎石、砂、砼用水、外加剂已完成。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已完成。
符合《桥涵施工规范》要求。
三、墩柱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框图四、墩柱施工工艺总结墩柱首件工程为K14+115南岗头大桥1-R-内立柱,于2010年12月9 日开始浇筑混凝土从20:00开始至24:00结束。
整个浇筑过程用时4小时,施工过程顺利、连续。
(一)施工总体概述K14+115南岗头大桥1-R-内立柱从钢筋加工安装到混凝土浇筑结束,严格按规范要求组织施工,施工过程按《首件工程作业指导书》和《墩柱施工方案》进行。
各道工序均达到预期的要求。
从钢筋制作安装到模板的拼装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K9+902联合驾校跨线桥右1-2墩柱施工总结一、施工概况K9+902联合驾校跨线桥跨径组合为16m+16m,上部采用16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0#、2#台采用扶壁台、1#墩采用桩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起点桩号为K9+881.23,桥梁终点桩号为K9+922.77,中心桩号K9+902,本桥平行布孔,平面位于半径R=1700m的曲线内。
该桥1#墩共5根墩柱,其中左幅3根,右幅2根。
墩柱首件工程为右幅1-2墩柱,柱高4.035米,柱径1.1米,施工时间2009年6月25日~7月8日。
二、施工技术方案(一)施工过程简述1、施工准备在开工前,首先做好了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具体包括:①确定原材料供应厂家,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②组织人员和设备进场,按业主规范化管理和文明施工的要求进行料场建设,堆料场地全部硬化处理,料仓之间用矮墙隔开,水泥和钢筋离地存放;③进行砼配合比试验,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浇筑砼;④材料进场,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⑤复核设计图纸,对图纸错误进行变更,对部分干扰钢筋进行调整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⑥做好设备调试和磅秤标定等工作;⑦做好地方协调工作,完善临时道路和排水系统;⑧对设备、场地进行检验,并试行运作。
⑨进行开工申请2、总体施工组织桥梁施工事关重大,我们本着创优质工程的态度,认真致力于工程的每一个细节。
首先,我们严把材料关,每批进场材料都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用于施工,将工程隐患从源头上控制住;其次,在材料加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混凝土由本合同段中心拌和场搅拌,该拌和场有计量精确的电子秤及JDY1000强制搅拌机,能够很好的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砼强度。
钢筋在下料棚统一下料,钢筋的制作、安装均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加工预制的钢筋统一放在钢筋棚内,并覆盖彩条布避免钢筋锈蚀;再次,在下部构造施工前,我部对施工班组进行了细致的技术交底,并让工人各抒己见,了解第一线的施工情况,并接受他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玉湖区域凤凰二桥项目墩柱首件总结编制:复核:审核:目录一、首件墩柱的意义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人员情况 (1)四、施工机械设备 (2)五、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3)5.1施工准备 (3)5.2 施工过程 (3)5.2.1 测量放样 (3)5.2.2 模板的设计及加工 (3)5.2.3钢筋施工 (4)5.2.5砼浇筑 (5)六、质量保证措施 (5)6.1 质量管理 (5)6.2技术管理 (6)七、安全控制措施 (7)八、结论 (8)墩柱首件工程总结报告一、首件墩柱的意义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准备情况,项目部选择北岸60#墩右幅外侧直线段、58#墩右幅外侧墩柱作为墩柱首件工程。
对墩柱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工法、质量检测标准检测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工法,以指导后续全桥墩柱大规模施工,预防后续施工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二、工程概况市凤凰一、二、三桥工程第二合同段(K2+189~K4+334)主线全长2.145Km,辅道(K2+765~K4+445)全长 1.68Km。
包括一座跨江大桥(凤凰二桥,40+4×58+40m上承式砼葵花型拱桥)跨越上横沥水道,高架引桥长1833m,匝道桥总长860m,辅道长1680m,含上下主线匝道4条。
主桥墩身共计28个;引桥墩身共计130个,高度5.537-16.77m;匝道桥墩(台)身共计30个;中桥墩身(台)共计16个;人行梯道墩身共计8个。
主桥主墩墩身为“Y”型墩,主桥边墩为花瓶式矩形实心墩;引桥、匝道墩身均为花瓶式矩形实心墩构造,墩顶花瓶段尺寸形式共11种,底面尺寸有4.5×1.5m、2.5×1.5m、2.5×1.2m、2.2×1.5m、1.8×1.2m五种,高度不等;中桥墩身为1.3m×1.3m方墩;人行梯道为圆墩。
施工时模板采用双件钢模板拼接,根据不同墩身高度进行组合调节。
桥梁工程桥墩首件工程总结一、工程概况桥梁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墩作为桥梁的支撑结构,承受着桥梁的整体荷载。
桥墩首件工程是桥梁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桥梁工程桥墩首件工程是位于XX地区的XX桥梁首件工程,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XXm,宽度XXm,总计XX个桥墩。
工程总造价XX万元,项目周期为XX个月。
二、工程过程1.前期准备在工程开始前,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测,确定桥墩的最佳位置和设计方案。
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确定了施工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计划。
2.基础施工在桥墩首件工程中,基础施工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首先是对基坑进行开挖和排水工程,在确保基坑稳定后,进行了桩基础的施工。
施工团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对桩基进行了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施工期间,对沉积在基坑底部的软土进行了加固处理,提高了桩基的承载能力。
3.立柱施工在基础完成后,进行了立柱的施工。
首先是进行了立柱的模板制作和安装,然后进行了钢筋的绑扎和安装。
施工人员使用了高效的施工设备和安全防护措施,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最后进行了混凝土浇筑,确保了桥墩的整体稳定性和坚固性。
4.质量检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进行了质量检验。
对混凝土强度、钢筋布置等进行了现场检测和核实。
施工团队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了桥墩首件工程的合格率。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桥墩首件工程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适当的解决措施,顺利完成了工程。
1.土质问题由于工程地区土壤含水量较高,且存在泥浆黏性大的问题,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加大排水设备的投入,加强了基坑降水工作,并对基坑进行了防渗处理,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2.工期问题由于施工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存在大雨等天气因素,给工期的安排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避免因天气原因延误工期,我们加大了施工人员的投入和施工设备的使用,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首件工程(墩柱)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标段的起讫桩号为K10+480~K15+350,全长4.87km,主要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26.0米,桥面净宽2×11.5m,设计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汽车荷载公路-Ⅰ级;设计行车速度山岭微丘区100Km/h。
全线共有桥梁四座,分别为K11+062.5(5×25m)预应力砼小箱梁,Ф1.3m墩柱16根;K11+404.5(4×25m)预应力砼小箱梁,Ф1.3m 墩柱12根;K12+976.5 (10×25m)预应力砼小箱梁,Ф1.5m墩柱36根;K14+047 (11×25m)预应力砼小箱梁,Ф1.5m墩柱40根。
二、墩柱首件工程施工质量我项目部于2008年11月18日10:30在K14+047大桥处组织施工力量,按照批复的首件工程(墩柱)施工方案的要求,在监理组结构工程师全过程的指导下,进行了Ф1.5m墩柱首件的砼浇筑,首件墩柱浇筑高度为2.3m, 砼浇筑于12:00结束。
于2008年11月17日17:30拆除墩柱模板。
外观鉴定:砼表面平整,施工缝平顺、无错台,砼表面色泽、纹理一致、光洁度较好,砼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有少量气泡。
为更好的指导墩柱的规模施工,现将首件工程(墩柱)进行施工总结如下。
三、墩柱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现场人员和机械配置1、现场人员配置生产负责人:王秋华技术负责人:孟为宗现场技术员:盛果兴测量工程师:董林质检工程师:周波现场试验:张波专职安全员:吴忠良施工队伍负责人:阮淮部施工人员:20人2、机械设备配置(见主要进场机械设备表)绩溪至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建设项目主要进场机械设备表报-032(二)、施工工艺1、测量放样墩位处凿毛,且清理干净后,利用全站仪定出每个立柱中心,并在墩基顶用墨线弹出相应的立柱纵横轴线,并留出相应的引线用于立模板时定位。
经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墩柱首件总结报告墩柱首件总结报告墩柱首件总结一、兰台互通D匝道20-1墩柱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津宁高速公路工程第十合同,本标段路线起点为K43+850,终点为K48+566.683,我部拟定兰台互通D匝道20-1墩柱为首件墩柱工程。
兰台互通D匝道20-1墩柱长8.813m,采用1.5m×1.8m矩形钢模板。
设计强度为C30。
Φ32钢筋1014.3kg,Φ14钢筋1561.9kg,Φ16钢筋110kg,Φ8钢筋290kg,C30混凝土设计方量为23.8m3。
202*年9月29日,我项目部对兰台互通D匝道20-1墩柱开始进行正式施工。
202*年10月5日完成了首件墩柱施工。
施工完成后,我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了各项评定,兰台互通D匝道20-1墩柱各项评定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通过墩柱首件施工验证了墩柱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确定了施工工艺。
二、施工组织(一)人员配置主要管理人员5人。
其中施工员1人,质量员1人,技术员1人,实验员1人,安全员1人。
施工工人15人。
其中钢筋工5人,木工3人,混凝土工5人,电工2人,机械操作工3人。
(二)机械配置投入25t吊车1台,电焊机2台,调直机1台,弯曲机2台,切断机2台,50型振捣棒2个。
(三)材料使用情况C30混凝土:24m3;HRB335钢筋:2976.2kg;墩柱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并能及时足量地为施工现场提供混凝土。
(四)测量放样我项目部测量人员已于202*年9月14日对兰台互通D匝道20-1墩柱进行放样报验,并已得到测量监理工程师的审批。
三、工艺流程墩柱施工工艺框图四、施工方法1、脚手架搭设首先沿墩柱四周用钢管搭设绑扎脚手架,脚手架搭设形式为双排构造,搭设时在其中一侧设于施工人员上下的楼梯一处,按天津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站下发的《脚手架安装技术规范》搭设脚手架。
2、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进场后,按不同规格、等级、牌号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批存放,且设置标志牌加以标识。
墩柱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根据我标段的总体施工考虑,选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K388+720煤洞沟中桥1-1墩柱作为我标的首件墩柱施工。
1-1墩柱坐落在施工便道旁边,施工便道易进入施工场地,较为方便施工。
从首件工程开工以来,我标段及时总结经验及教训,以便为以后的施工作出更好的准备和控制。
一、定位防线首件工程K388+720煤洞沟中桥1-1墩柱,柱高4.94m,柱径1.2m。
1#墩左幅系梁砼浇筑完毕后直接由测量工程师用全站仪对1-1桩位进行恢复放样,根据桩位及墩柱尺寸用红蓝铅或墨线标示墩柱轮廓线,按设计要求调整基础内的连接钢筋。
二、钢筋制作与安装按设计要求,墩柱钢筋伸入桩基内 1.1m,故浇筑系梁砼前先进行墩柱钢筋的安装,墩柱钢筋由钢筋加工场集中制作,经监理检验合格后,用拖车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墩柱钢筋笼主筋连接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采用搭接焊连接,墩柱钢筋笼用吊车吊装就位后,在其顶部用缆风绳将其固定,进行精确对中,保证垂直后四周搭设简易排架进行加固,保证钢筋直顺。
采用塑料垫块作为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沿柱子高度方向每隔1m呈梅花形布置,用22#扎丝绑扎牢固。
各项钢筋施工严格按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三、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墩柱模板的安装。
为保证墩柱的外观质量,此墩柱采用定型钢模板进行拼装,定型钢模板采用3m、2m分节,拼装时接缝处粘贴双面海绵胶带,拼装前检查了柱模几何尺寸、椭圆度,核实柱模有无变形,变形过大不得使用。
柱模拼装要根据其公差情况及板面钢板布置情况进行合理搭配,柱模接缝不平处要进行打磨,接缝的细小间隙用原子灰抹平,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1mm,拼缝间夹专用双面胶带以防止漏浆,并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
拼装完成后,模板内侧涂刷新机油。
把拼装好的柱模用吊车吊装就位。
柱模四周设置地龙,用木楔固定柱模脚位置,垂直度用斜撑和风缆调核。
斜撑使用Φ48钢管加可调顶托。
***至***高速公路安徽段***标高强河大桥墩柱首件工程施工总结编制单位:***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13年04月01日一、首件工程项目概况高强河大桥中心桩号左幅:K38+163/右幅:K38+148。
目前部分桩基已经完成并经检测合格,具备墩身施工条件。
决定以高强河大桥右幅1#外柱作为墩柱施工的首件制。
按照设计要求,右幅1#外柱设计高度为8.428米,直径2米,墩柱用的是C30混凝土。
一、现场施工质量各工序要求1、施工工艺流程控制按照设计施工,我部严格要求现场按照施工工艺流程来控制施工,具体流程:进行墩柱中心放样→墩身钢筋安装→监理检测合格→墩身钢模板安装校正→监理检测合格→浇筑墩身混凝土→拆模→薄膜包裹养护。
2、钢筋加工及安装①、钢筋加工首先对进场钢筋原材进行试验,合格后才投入使用。
将墩柱钢筋在工地钢结构加工棚内集中加工,钢筋焊接试验按频率进行抽检。
施工中严格按设计图纸钢筋长度进行配料,加工成型好的钢筋按规格、长度堆放整齐,并做好防雨、防锈。
最后集体运至现场绑扎、成型。
钢筋加工时,还要求现场着重注意以下几点:⑴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⑵应避免在结构的最大应力处设置接头,并应尽可能使接头交错排列,接头间距错开的距离为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cm;⑶焊接时存留的焊渣应除去。
②、钢筋安装钢筋安装预埋时,必须确保墩柱钢筋预埋位置的准确性。
对于一次性埋到设计标高的墩柱钢筋还应注意钢筋高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高强度保护层垫块安装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达到要求,垫块按没平方米4个设置。
由于本墩柱下料早,尺寸完全按照图纸尺寸加工,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层(净保护层)厚度为3.5厘米。
3、模板的安装本工程使用的墩柱模板是专业厂家定制的定型钢模板,钢模为两块半圆柱钢模板拼装而成,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板面的平整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模板在安装前,先进行打磨,除去锈皮,污泽并涂刷脱模剂。
贵州省盘县至兴义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双圆柱式墩柱首件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酸枣大桥右幅10#桥墩,设计为双圆柱式桥墩,墩墩柱设计直径1.8m;右幅10#桥墩墩柱设计高度分别为10-3#墩柱高7.425m和10-4#墩柱高7.65m;酸枣大桥地势平坦,有一市政公路从4#墩~6#墩之间通过,场内施工便道已完成,交通便利。
二、施工人员、机械、材料配备情况1、人员配置表1 管理人员配置情况表2 施工人员进场情况表2、机械配置表3 机械设备一览表3、材料准备施工前准备足够的施工所需材料、包括钢筋、砂石料及水泥。
C30混凝土配合比三、施工工艺及方法1、施工准备1、临建设施完成情况本桥由项目部第六工程处负责施工,主要临建工程有第六项目驻地(马岭1号大桥附近)、酸枣钢筋加工房等临建设已完成。
2、场内施工便道及材料运输:运输与组织:场外运输同本段路基;砂石料主要由第三料场配送(运输距离同路基工程);下部构造钢筋由酸枣混凝土钢筋加工库房配送;混凝土由三冒山拌和站拌和,罐车运送。
3、施工用水:K82+500~K86+682段附近小河抽水水车拖水至各施工用水点。
4、施工用电酸枣大桥K85+700处设置一台630KVA变压器一台,接用盘兴公司架设专用供电线路至各施工点,由专门电工人员进行规划和架设。
2、施工技术方案墩柱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确定墩柱中心点—墩柱支架基础处理—搭设墩柱支架—安装立柱钢筋、签认—安装墩柱模板—墩柱砼浇筑—砼顶面凿毛(养护)—盖梁施工1、施工放样桩头破除完成后根据现场控制点,用全站仪测出墩位中心点,并用红色记号笔做出标记,水准仪测量中心点标高。
在接柱钢筋顶选择对称的四根钢筋挂十字线,吊锤球使其中心对准墩位中心,调整其余钢筋的弯折角度,使之与墩位中心等距离、等间距对称布置。
逐根调整完成后,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挂线并调整先前挂线的四根钢筋。
调整完成报请监理复核,确认后进行接柱钢筋的焊接。
在桥墩桩柱施工过程中,每施工提升6m,均要对桩柱中心、钢模进行复测检查,控制垂直度和标高,在确保垂直,轴线、高程无误后,才允许浇筑混凝土。
墩柱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K74+398芒市大河大桥为跨越芒市大河、乡村道路及田间灌溉沟渠而设。
孔跨布置为21×30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型梁桥。
采用四孔一联+四孔一联+五孔一联+四孔一联+四孔一联,全桥共十联。
本桥起点桩号K74+079.96,终点桩号K74+716.04,桥梁全长1272.16米(按单幅计列)。
本桥均为钢筋混凝土圆形双柱式桥墩。
为积累圆形柱式桥墩的施工经验,指导后期工程的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及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选用右幅1-1#墩柱作为圆形柱式桥墩首件工程。
本桥右幅1-1#墩柱的直径为1.6m,墩高为3m。
二、墩柱施工准备在右幅1-1#墩柱施工前,首先申请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桩基长度、桩基质量作出检测。
其次测量放线人员对桩位进行复测,且进行桩顶高程的测量,同时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复。
然后破除桩头预留混凝土,桩头破除要求桩顶无残余的松散混凝土。
桩头破除后,在桩顶中心坐标及高程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墩柱施工。
钢筋、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在试验监理的见证下检测全部合格。
三、施工技术方案1、墩柱施工工序(破桩头)→放样→钢筋制作成型、安装→立模→浇混凝土→养生。
当桩基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可以进行立柱的施工,桩头破除要求将含泥浆的混凝土部分全部破除,施工时按设计图纸破除至设计桩顶坐标,用水冲洗干净处理。
2、施工工艺(1)、施工放线桩头破除完成后根据现场控制点,用全站仪测出墩位中心点,并用红色记号笔做出标记,同时测出中心点标高。
在接柱钢筋顶选择对称的四根钢筋挂十字线,吊锤球使其中心对准墩柱中心线,调整其余钢筋的弯折角度,使之与墩位中心线等距离、等间距对称布置。
逐根调整完成后,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挂线并调整先前挂线的四根主筋。
调整完成后报监理复核,确认后进行接柱钢筋的焊接。
(2)、钢筋制作和安装钢筋制作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核对各编号钢筋的直径、长度、形状和根数,核对无误后进行抽验,凡施焊的各种钢筋均应有质量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