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纬海气相互作用
- 格式:pptx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59
2018 海气相互作用复习题答案By AXD ZHHR MYW1、为什么暖池位于热带西太平洋?1)南、北赤道流都是自东向西运动,其将大量的表层暖水运输到了热带西太平洋,使得温跃层东部变浅,西部加深,较深的温跃层使得温跃层以下的冷水难以上升到海表,因此,西太出现暖池,与之对应,东太海水较冷。
这种 SST 的纬向差异在赤道低层大气中建立了纬向压力梯度,增强了赤道信风和对应的沃克环流,信风增强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大洋东部的海表冷却和温跃层上翘,使得 SST 的纬向梯度进一步加强,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信风和对应的沃克环流,形成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反馈机制;2)赤道太平洋东西跨度大,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难以影响到赤道西太平洋 地区;3)赤道西太平洋岛屿众多,不规则的边界削弱了边界涌升流;4)欧亚大陆东端和北美大陆西端的地形阻断了北极冷水进入太平洋,太平 洋深层水主要来自大西洋,深层水在长期输运过程中由于混合及地热加热得以缓慢增温;5)该海域位于信风与季风的交替区,平均风速小,蒸发小。
赤道西太平洋 年均风应力明显小于其它海区,弱风减小了自海面向大气的显热、潜热输送;2、热带东太平洋水温季节变化的方向为什么呈东-西向在背景风场为信风的情况下,SST 正(负)异常信号的西侧会出现异常西风 (东风),从而造成西侧的背景信风减弱(加强),导致海面蒸发减弱(加强),因此平均西向流的冷平流作用减弱(加强),最终出现在赤道 SST 正(负)异常的西侧。
线性化后的混合层简化方程为222''''T T V c V T t x H c UH αεαμ∂∂+=-∂∂= 平均纬向风为东风,即U 为负时'T x∂∂ 为负,即西传。
3、热带东太平洋上空的I TCZ为什么总是位于北半球?什么机制导致热带东太平洋上空 ITCZ 位于北半球?1)Ekman 输运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南北不对称,在北半球,在东北信风的驱动下,Ekman 输送沿西北方向,不会产生离岸/向岸流,在南半球,在东南风信风的驱动下,Ekman 输送沿西南方向运动,产生了明显的离岸流,此也形成了东太平洋冷舌及温跃层的倾斜,于是在赤道东太平的南侧产生离岸涌升流,导致SST 偏低,加之秘鲁寒流的影响,导致该区域SST 常年处于较低值,打破了太阳辐射南北移动引起的海温变化,使得ITCZ常年位于北半球。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内容标准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水平1-21.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
(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综合思维)水平3-43.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4.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够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洋与大气间水分交换(1)海洋→大气: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约87.5%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2)大气→海洋: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交换(1)海洋→大气:海洋吸收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2)大气→海洋: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3.海气相互作用的意义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微思考]探讨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的原因和表现。
提示海水热容量大,增温、冷却都比陆地慢,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
一方面,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滞后于陆地上空,因此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都要比陆地晚1个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温度的变化比较和缓,因此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都相对较小。
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图示水温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东西部海面温度差异减小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东西部海面温度差异增大气流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气候东部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专题18 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解读及解题技巧海气相互作用是高考的新考点,考频渐高,而且海洋地理是高考的重点方向。
本专题以以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和大气对海洋的动力作用作为主线,探究备考着力点及对应的考试解题技巧。
一、海气相互作用的基础知识(一)海气相互作用的解题分析思路:1.相互作用的内容——水分、热量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2.相互作用的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水循环。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海洋通过蒸发为大气传递水、热。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思维提升】从综合过程来看“海-气相互作用”属于自然地理过程中的物理过程,海洋和大气进行广泛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物质组成保持不变,仅发生了位置变化和形态变化。
从要素过程来看,“海-气相互作用”涉及大气过程和海水蒸发吸热、凝结放热的过程。
大气过程包括大气热力过程和大气动力过程,“海-气相互作用”主要涉及大气热力过程中的辐射输送过程和潜热输送过程,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并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体现了辐射输送。
海水蒸发吸热、凝结放热的过程,即水在相态变化时发生的热量变化,体现了潜热输送。
海-气相互作用也体现了大气动力过程,即物质和能量在高低纬度间、海陆间和高低空间输送。
水文过程主要涉及洋流运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将大量表层海水吹离海岸,位于深层的海水向上移动形成上升补偿流,东西太平洋冷热不均,这也是沃克环流形成的基础。
从动力因子来看,“海-气相互作用”主要的动力来源为太阳能以及太阳能派生而来的水能和风能。
(二)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及影响(一)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通过蒸发、降水,潜热和感热交换等环节完成。
1.海水蒸发条件影响海水蒸发的因素有太阳辐射、风、大气状态和海气温差等自然因素。
第三节 海水运动和海—气相互作用一、海水的运动1.形式: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的类型 风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3.潮汐认识潮汐潮汐应用概念 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①利用潮汐规律,进行潮间带采集和养殖;②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成因 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规律 一天中,通常有两次海水涨落;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二、洋流1.洋流的形成与分类(据图填表)(1)分类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图中a 、b 、c 、d 、e 、f 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a 、d 、e 。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图中a 、b 、c 、d 、e 、f 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b、c、f。
(2)影响因素①主要因素: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②风带与洋流的关系:图示洋流中受信风带控制形成的是南、北赤道暖流;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是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西风漂流。
2.主要洋流及其分布海域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I千岛寒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世界区域图,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①②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①海域,主要原因是①海域受暖流影响,②海域受寒流影响。
沿岸有荒漠分布的海域有④⑤⑦。
(2)③海域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④海域受上升流的影响,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3)若⑤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油污将向北扩散,该海域污染程度减轻,污染范围扩大。
海—气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结合示意图,认识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
(综合思维)2.列举实例,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过程。
(综合思维)3.联系图文资料,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影响的区域及特点。
(区域认知)【教学重难点】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
(3)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1)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影响2.拉尼娜现象(1)概念: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2)影响拉尼娜现象―→―→气候异常阅读下列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问题1:(区域认知)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红海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提示:红海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地处低纬海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问题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一分析全球的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
提示:全球的水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水循环,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问题3:(地理实践力)分析材料二图,判断曲线a 、b 的含义,总结两者随纬度分布的规律。
提示:曲线a 表示北半球海洋热量支出,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曲线b 表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