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氏字辈汇总-131124
- 格式:xls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24
中华任姓字辈源流一、任伯东支系字辈1.1、始祖字辈(任伯东一世)伯保建祺名(5),广兴德发文(10);忠家永正国(15),宝镇明世荣(20)志文龙国增(25),正宝敬安科(30);金龙栋珠万(35),镇德永棋东(40代)。
1.2任伯东祖四十一代(艮郎祖一代)接续:艮(镇)端德道智(45),寿让朝曰山(50代)。
(一)、艮郎祖支系字辈昔时,各地族人取字不同,世系难析。
1. 希夷永忠恭祖朝舒各房字辈1.1、希夷孙尚表房:分布在云南镇雄芒部镇、四川洛木桑、松树碗厂、金银花、新地方苗子镇、昆明市、彝良、威信斑鸠场、大弯镇肖家坡、四川珙县王家乡四合村、野勒高桥等地。
其字辈:“尚维思桂进,启之义世兴,天开忠孝继,永遵宗德应。
”1.2、云南威信、四川珙县、筠连县永忠祖三房辅公字辈:“道九廷于(相),文(正)憝(友)天(元)锡(荣);汝(茂)嗣(国)大(兴)振(周),家声光宗。
”永忠祖三房辅公后裔,一九八七年新议字辈:“本流登庆瑞,联发裕后昆。
著府福星远,满堂介洪城。
平蜀高仲举,历代守祖恩。
君治齐皆顺,挥笔定经纶。
”1.3、艮郎祖后裔分迁词重庆沙坪百石驿,铜梁大足李成都,江津德感中白沙,泸州凤凰坝催福。
合江任氏前后去,黔北罗绊正耕读。
云南昆明又下关,徐州新野德昆住。
道先河北石家庄,湖北汉中文田隅,西康地界石林庄,同是艮郎一脉布!1.4、元祖可选一宗水城米罗区花都背五十八世国才房字辈:“可祥登国正,仕应才安文,德广成立永,万代家道兴。
”1.5、恭祖吼滩沙坝正仕祖珩公迁瓮安县牛场乡字辈:“廷正现金,克在家昌。
大天文声,为善久长。
承宗继祖,德著龙章。
名登盛曲,来亨书香。
”1.6、恭祖吼滩朝芳房字辈:“金章家学启,儒士作宗良,若汝荣先志,世代绍书香。
”从艮郎祖下二十二世起,一九八八年又增加为“文理宣齐重,思维须宏观,勤奋乃根本,遵循永吉昌。
”1.7、恭祖綦江石壕镇李汉坝正伟祖璇公水城红桥字辈:“六光照高发,国正顺天星。
任氏原始世系大全!任氏原始世系:黄帝(中华民族始祖)→禹阳(任氏氏始祖)→禹号→禹京→徭梁→番禹(舟船之祖)→奚仲(造车之祖,奚、任、薛始祖)→吉光…又十二世至仲虺(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
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右相,辅佐商汤完成大业)┄→臣扈┄→祖已┄→天癸┄→成侯┄→雍滑┄→献侯┄→畛侯→初侯→陵→房→褒→元→贵→直→夷→辨→安兴→箱→厘【封于国之西鄙桃乡(今山东省济宁任城)】→质→悝(63世)娶鲁南宫氏→任不齐(64世)。
自先贤子选公讳不齐到道平公讳韬谱系:(一世到六十七世):始祖一世(自黄帝少子禺阳第64世):不齐,字子选。
游鲁,师事孔子唐追封任城伯宋加当阳侯明称先贤任子从祀宣圣庙庭娶东野氏子三衍栗章。
二世:衍,子二仪座三世:仪,仕齐为客卿子景。
四世:景,仕楚为令尹子二鄙固。
五世:鄙,仕秦为汉中太守《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任鄙当时是大力士子二登伟。
六世:伟,东还薛(今山东省滕县南)不仕后为孟尝君上客子二嚣。
七世:仕楚为上大夫至执圭同项燕殉难子敖。
八世:敖,仕汉封广阿侯官御史大夫(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
初为沛县狱史,素与刘邦相善。
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
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
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
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
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今河北隆尧县城东之旧城)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
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
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
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
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
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
任氏家谱字辈大全家谱,是一种记载家族世系的文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的编纂对于了解家族的来源、发展历程,传承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家谱中的字辈则是家族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任氏家谱的字辈大全。
一、始祖。
任氏家谱的始祖为任妫,相传是黄帝的后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姓氏之一。
任妫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其后裔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群体。
二、第一世。
任氏家族的第一世为任戍,他是任妫的儿子,也是任氏家族的第一代传人。
任戍在古代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物,他为家族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和家训,为后代子孙树立了榜样。
三、第二世。
第二世的任氏家族,开始分支繁衍,形成了不同的支系。
其中较为有名的是任仲,他在家族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任仲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人物,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表现,成为了家族的骄傲。
四、第三世。
第三世的任氏家族,继续分支繁衍,形成了更多的支系。
其中的杰出人物有任伯,他是任仲的儿子,也是任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
任伯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为家族谋福利、扩张疆土,为家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第四世。
任季,他是任伯的儿子,也是任氏家族的第四代传人。
任季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他的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家族的文化传承的重要人物。
六、第五世。
第五世的任氏家族,继续壮大发展,形成更为广泛的支系。
其中的杰出人物有任士,他是任季的儿子,也是任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
任士在教育、慈善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他为家族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七、第六世。
第六世的任氏家族,继续蓬勃发展,形成更为复杂的支系。
其中的杰出人物有任公,他是任士的儿子,也是任氏家族的第六代传人。
任公在商业、科技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他为家族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也为家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任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1、重庆市云阳县任姓的辈分:正大天开运,远兆国家庆,名传先立德,太和必定胜。
2、湖北省赤壁市奇,士,本,毓,佳,嗣,传,芳,贤,能,立,作,声,名,显,扬。
3、贵州安顺任氏字辈大,朝,永,清,礼,端,丛,本4、山东省夏津县宋楼乡任堤村:世传德书远泽延忠厚昌宏观玉兴盛淳濮发在祥敬顺伦尊贵告有继孝良明秀君义清方廉续益强瑞丰盈学志深正文国杭云集霞彩荣固枝宪轩长5、滕州市大康留村族谱毓秀家声振世泽衍绪昌俊茂崇良惠登荣富厚长6、河南安阳县水冶镇的辈份:一宗中正道百紫守兴传钟毓启世运7、新乡卫辉大池山乡分支李家沟村灵秀仲池山,泗续永泛延,孝友家为政,勤俭力耕田。
8、河南孟津霞院任氏排行吉字:光裕传宗训继述绍先功克念家声振惟怀世德隆9、新乡大任庄任氏辈分:敏学善继祖,修德如传新,本立荣百世,孝道耀万春,敬宗乐贤才,富贵永光临。
10、重庆市璧山县丹凤任家村、来凤虾子石任氏字辈排行:朝可登金单,昌怀明国万;永振家廷光大有,文传世代显荣华;德广才能昭治化,学隆必定辅宗邦;泰安富贵宏开远,聪敏贤良注纪纲;尚存天理裕后久,福禄杰俊达钦乡;超源祯祥辉先祖,孝义长兴扬建康;倍豪风涌起神州,伟业奇功贯宇寰。
11、重庆市璧山县石院尖山子任氏字辈排行:登弘金闻奇,应国福源祯;廷政茂朝庆,昌万理琼兴。
12、重庆市璧山县登云里任氏字辈排行:璧庆遵云贵,楚江永泰安。
13、重庆市合川区尖子山任氏字辈排行:朝水兴德开传光,世代贤才继作荣宗邦。
14、重庆市丰都县与忠县交界处一带任氏字辈排行:第一个字派:远文鸣大国,明德思忠泽,本怀纪知心,培玄如湖广,可正已新云。
第二个字派:远大起宗凤,学正季昌明,文违华国英,吉地登可少,余兴尚如林。
15、山西省孝义市高阳镇毓圣成真体、子元朝玉廷、家法宜世守,国泰志民宁。
16、四川省射洪县小榆坝任家岩辈分元享利真明良万国安世大中山元17、北京房山任家营村辈分为: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18、安徽濡湏任氏宗族【五知堂】无为皖江一带辈分排行:天作善良世应其昌,克家俊士定国安邦,立功修德宏正联芳,孔言可效忠恕为纲,能尊先训永锡祯祥,光前裕后佑尔宗行。
第一部份任氏宗族起源录一、任氏图腾及释义得姓缘由:太昊风姓任姒为祖得姓始祖:炎帝母任姒发祥地:河北任县图腾释义:任姓是伏羲氏风姓族支,本作凭,由“人”“ ”“壬”组成,壬为天竿,“几”是“ 59 ”即是风简化,“人”字头戴胜,所以任以天竿与戴胜鸟为图腾。
始祖任姒。
任氏第十二代后裔任宗涛收集整理公元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五日二、中国人姓氏的各种起源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
但可惜这只是一些推测。
由于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
因为当今的‘熊”“马”“牛”、“龙”、“花”、等姓氏,于史书收及传说中均可查出源出,但并不与图腾有什么联系。
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曾率领“熊、罴、貅、貔、虎”等。
这些“ 熊、罴、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图腾氏族的名号。
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有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后裔的姓氏,也已难寻蛛丝。
有案可察的是“姜”。
姜(jiang):相传炎帝(神农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得姓为“姜。
又姜和羌(Qiang)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
且两字都有“羊”字头。
一个从羊从女,一个从羊从人。
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
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居住在我国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图腾可能是羊。
而姜族则是羌族的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而化“羌”为“姜”,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
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
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原居于陕、甘、青一带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东进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
年:春秋时,周灵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应是其名,“王子”则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孙”)年夫的后人以其名中的“年”字为姓氏。
任姓家谱147字辈大全家谱是一家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记录着家族的血脉、世系和家族成员的重要信息。
任姓家谱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传,任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姓,其家谱记载了数百年的世系传承和家族发展,是任姓后人了解自己家族渊源的重要依据。
据《任氏宗谱》记载,任姓家谱共有147字辈,从始祖任公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其中,任氏家族世代相传,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许多杰出的先祖和家族成员,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家谱中的每一个字辈都记录着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年月、职业和重要事迹,这些珍贵的信息不仅可以帮助后人了解自己的家族渊源,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和家训。
通过研读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任姓家族的兴衰兴盛,以及家族成员的贡献和成就。
家谱中的每一个字辈都是家族历史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和故事都在家谱中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任姓家谱的传承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家谱,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家族、血脉的重视,也可以了解到家族成员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对于任姓家族的后人来说,家谱是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了解自己家族渊源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读家谱,我们可以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力,也可以汲取到先人们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更加珍惜家族传统,传承家族文化。
在当今社会,家谱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珍惜家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和家训,让家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任姓家谱147字辈大全,见证了任氏家族的兴衰历程,也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奋斗和贡献。
家谱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保护好家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家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任姓——各地现存任氏族谱目录五、各地现存任氏族谱目录1806【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河北卢龙县地名办、胶卷复制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河北卢龙县文1807【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清)任承烈纂修、清光绪九年(1883)铅印本、八册、历史所、注:任钦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1808【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后分支、辑族谱八卷、(民国)任承铸主修、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本、十二册、历史所、注:任钦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1809【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时等辑、任为霖等续辑、民国十三年(1924)石印本、十二册、北图、吉林大学1810【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任鸿声等修、民国十年(1921)乐安堂活字本、二十二册、美国1811【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清)任道?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一本堂木刻本、三十二册、河北大学、注:朱仲始修於明景泰四年1812【江苏】宜兴任氏家谱十六卷、(民国)任承弼编、民国十六年(1927)一本堂刊本、三十六册、南开大学、注:朱仲始修於明景泰四年,此为十三修1813【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葆仁、张大龄等六修、民国五年(19l6)诒谷堂木活字本、北图、日本、美国1814【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庆十二年(1807)永思堂木活字本、十六册、日本、美国(有钞补)1815【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兰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1874)永恩堂木活字本、北图、美国1816【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任荣光等四修、清光绪六年(1880)永恩堂木活字本、四册、美国1817【浙江馀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清)任开诚、任德增重修、清光给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十二册、河北大学、注:版心作《东山任氏宗谱》1818【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良球、张永睦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敦伦堂木活字本、十六册天一阁1819【浙江鄞县】鄞南梅阳任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尚修菜、任孝镛纂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报本堂木活字本、八册、天一阁1820【浙江嘉兴】任氏宗谱九卷首三卷、(民国)任松年等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本、十二册、浙江图1821【浙江海盐】任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图三卷、(清)任昌运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刊本、十册、上海图1822【浙江绍兴】越城任氏家谱不分卷、(清)任元运编、清嘉庆元年(1796)序、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钞本、台湾、日本(有後人增钞)美国(有後人增钞)1823【浙江鄞县】剡东乐安任氏宗谱五卷、(民国)任永谟重修、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浙江鄞县图(存卷1一3)、浙江嵊县中爱、乡马鞍桥1824【浙江鄞县】剡东方山任氏宗谱□□卷、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浙江嵊县图(存卷4、5)1825【浙江浦江】浦阳任氏宗谱□□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刊本、浙江浦江县档(存卷7)1826【浙江黄山】璜山任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任尚歧等修、民国十二年(1924)活字本、十二册、历史所1827【安徽旌德】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馀、任全松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叙伦堂木刻本、六册、河北大学1828【安徽旌德】任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任起?纂、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二十二册、安徽博1829【安徽怀宁】怀宁渌水任氏宗谱十三卷、(清)任鹳峰等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庆源堂木活字本、十三册、美国1830【福建闽候】君山任氏族谱不分卷、(清)任朝宁重修、清雍止五年(1727)写本、福建师大1831【福建闽侯】君山任氏支谱不分卷、(清)任正沛等续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四册、日本、美国1832【山东东昌】东郡任氏族谱五卷、(清)任春?等修、清同治六年(1867)登瀛阁刻本、一册、北图、人民大学、美国1833【河南】叶县任氏家谱不分卷、(清)孝思堂重修、清咸丰十年(1860)钞本、河南叶县档1834【湖北新洲】任氏宗谱二十卷首四卷、(民国)任嗣黄、任万东续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湖北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注:任开恒、任开第等创修於清乾隆六十年1835【湖北新洲】任氏宗谱十八卷、(民国)任嗣黄纂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湖北新洲县冯铺乡1836【湖北谷城】任氏族谱三卷、(民国)任联芳撰、民国二十一年(1932)铜字本、湖北谷城县图1837【湖南宁乡】沩宁任氏家谱四卷、(清)任龙文修、任孟元纂、清道光十四年(1834)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1838【湖南湘阴】任氏三修族谱□□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45)乐安堂刻本、湖南图(存一册)1839【湖南湘阴】任氏族谱□□卷、(清)任月盛修、任正官纂、清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上)1840【湖南湘阴】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际盛修、任世鼎纂、民国七年(1918)乐安堂活字本、二十四册、湖南图1841【湖南常德】任氏族谱□□卷首一卷、(民国)任月樵纂、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卷1)1842【四川剑阁】任氏族谱一卷、(民国)周绍文撰、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四川剑阁县张王乡1843【四川宣汉】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瑞编订、清同治四年(1865)木刻本、四川宣汉县档(缺卷1、4、5)1844【贵州】任氏宗谱一卷、清光绪间钞本、一册、四川图1845【安徽徽州】任氏家谱、清乾隆间刻本、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一卷)1846【江苏海门】东洲任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阅木活字本、一册、杭州大学1847【浙江兰溪】高演任氏宗谱□□卷、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本、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二卷)1848【四川仪陇】四川仪陇任氏尚斌、尚文兄弟两支族谱《任氏宗谱》修订增补本、一册(1999年)1849【重庆璧山】重庆璧山任氏族谱清咸丰十一年(1861)刻本一卷、重修增补本、一册(1994)、重庆璧山县丹凤任家村、来凤虾子石1850【河南洛阳】孟津任氏族谱民国二十九年(1940)刻本、若干卷、重修增补本一套(1999)、重刊本(公元二零零六)、四册分装、西霞院增补族谱目录1 任氏宗谱 / 江苏·江阴 / 思敬堂 1950年, 铅印本2 任氏宗谱 / 江苏·江阴 / 思敬堂清同治7年(1868), 木活字本3 任氏族谱 / 江苏·如臯 / 清宣统3年(1911), 木活字本4 吴宁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吴宁 / 清乾隆31年(1766), 木活字本5 米峰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嘉庆5年(1800年), 木活字本6 米峰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光绪17年(1891), 木活字本7 合澄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咸丰4年(1854), 木活字本8 合澄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光绪7年(1881), 木活字本9 合澄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嘉庆24年(1819), 木活字本10 湶塘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民国4年(1915), 木活字本11 宜兴篠里任氏家谱 / 江苏·宜兴 / 一本堂民国16年(1927), 木活字本12 宜兴篠里任氏家谱 / 江苏·宜兴 / 一本堂民国37年(1948), 稿本13 荆溪任氏家乘 / 江苏·宜兴 / 一本堂清, 木活字本14 泰县五知堂任氏族谱 / 江苏·泰县 / 民国27年(1938), 油印本15 剡西任氏宗谱 / 浙江·嵊县、剡县 / 敦伦堂清, 木活字本16 浦阳任氏宗谱 / 浙江·浦江、浦阳 / 清光绪31年(1905), 木活字本17 海盐任氏宗谱 / 浙江·海盐 / 清乾隆49年(1784), 刻本18 蒋家荡任氏宗谱 / 江苏·常州 / 文著堂清光绪22年(1896), 木活字本19 任氏家谱 / 安徽·旌德 / 清乾隆47年(1782), 刻本20 任氏宗谱 / 安徽·旌德 / 民国13年(1924), 木活字本21 任氏善潭宁三邑三修族谱 / 湖南·长沙、善化、湘潭、宁乡 / 民国, 木活字本22 任氏族谱 / 湖南·临湘 / 五知堂清光绪17年(1891), 木活字本23 任氏家谱 / 湖南 / 乐安堂民国7年(1918), 木活字本24 任氏族谱 / 湖南 / 乐安堂清, 木活字本25 任氏长房支谱 / 湖南·湘阴 / 乐安堂清光绪33年(1907), 木活字本26 遂阳任氏族谱 / 浙江·淳安、遂安 / 积庆堂清乾隆2年(1737), 刻本27 遂阳任氏族谱 / 浙江·淳安、遂安 / 积庆堂清, 刻本28 遂阳邑东任氏家谱 / 浙江·淳安、遂安 / 积庆堂清, 刻本29 遂阳任氏大宗谱 / 浙江·淳安、遂安 / 积庆堂民国25年(1936), 木活字本30 遂安县修辑任氏宗谱 / 浙江·淳安、遂安 / 民国, 钞本31 竹溪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同治12年(1873), 木活字本32 竹溪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乾隆45年(1780), 木活字本33 竹溪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嘉庆12年(1807), 木活字本34 竹溪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道光17年(1837), 木活字本35 莲塘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光绪19年(1893), 木活字本36 莲塘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光绪19年(1893), 木活字本37 竺溪莲塘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民国6年(1917), 木活字本38 陈陀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宣统元年(1909), 木活字本39 邻水任氏宗谱 / 四川·邻水 / 民国17年(1928), 石印本40 东山任氏宗谱 / 浙江·余姚 / 五知堂清光绪32年(1906), 木活字本41 萧山任氏家乘 / 浙江·萧山 / 永思堂清, 木活字本42 兴化任氏家谱 / 江苏·兴化 / 民国31年(1942), 铅印本43 任氏宗谱 / 江苏·镇江、宜兴 / 诒谷堂民国5年(1916), 木活字本44 怀宁任氏宗谱 / 安徽·怀宁 / 庆源堂清, 木活字本45 任氏四修族谱 / 湖南·浏阳 / 乐安堂民国13年(1924), 木活字本46 任氏家乘 / 保滋堂清, 木活字本47 任氏宗谱民国, 铅印本48 东山任氏宗谱 / 浙江·余姚 / 五知堂清光绪32年(1906), 木活字本49 竺溪莲塘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民国6年(1917), 木活字本50 竹溪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同治12年(1873), 木活字本51 竹溪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清同治12年(1873), 木活字本52 任氏家谱 / 湖南 / 乐安堂民国7年(1918), 木活字本53 海盐任氏宗谱 / 浙江·海盐 / 清乾隆49年(1784), 刻本54 宜兴篠里任氏家谱 / 江苏·宜兴 / 一本堂民国16年(1927), 木活字本55 合澄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光绪7年(1881), 木活字本56 合澄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光绪7年(1881), 木活字本57 合澄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光绪7年(1881), 木活字本58 合澄任氏宗谱 / 浙江·东阳 / 清光绪7年(1881), 木活字本59 任氏宗谱 / 江苏·江阴 / 思敬堂 1950年, 铅印本60 任氏宗谱 / 河南·平顶山 / 1999年, 铅印本61 善潭宁三邑任氏原修族谱 / 湖南·长沙、湘潭、宁乡 / 烧汤河杏子堂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木活字62 任氏续修族谱 / 湖南·安化 / 复盛堂清道光(1821-1850), 木活字本63 任氏族谱 / 湖南·沣县 / 五知堂清光绪29年(1903), 木活字本64 任氏善潭宁三邑三修族谱 / 湖南·长沙、湘潭、宁乡 / 烧汤河杏梓村清光绪8年(1882), 木活字本65 任氏创修族谱 / 湖南·澧县 / 五知堂民国24年(1935), 木活字本66 任氏家谱 / 湖南 / 乐安堂民国7年(1918), 木活字本67 任氏善潭宁三邑三修族谱 / 湖南·长沙、湘潭、宁乡 / 烧汤河杏梓村清光绪8年(1882), 木活字本68 任氏族谱考、暨鹤山麦村史略 / 广东·鹤山 / 2000年, 电脑排印本69 竺溪莲塘任氏宗谱 / 浙江·义乌 / 1999年, 影印、电脑排印本70藕荫堂任氏修族谱/安徽·淮北/1992,木活字本。
中华任姓字辈源流一、任伯东支系字辈1.1、始祖字辈(任伯东一世)伯保建祺名(5),广兴德发文(10);忠家永正国(15),宝镇明世荣(20)志文龙国增(25),正宝敬安科(30);金龙栋珠万(35),镇德永棋东(40代)。
1.2任伯东祖四十一代(艮郎祖一代)接续:艮(镇)端德道智(45),寿让朝曰山(50代)。
(一)、艮郎祖支系字辈昔时,各地族人取字不同,世系难析。
1. 希夷永忠恭祖朝舒各房字辈1.1、希夷孙尚表房:分布在云南镇雄芒部镇、四川洛木桑、松树碗厂、金银花、新地方苗子镇、昆明市、彝良、威信斑鸠场、大弯镇肖家坡、四川珙县王家乡四合村、野勒高桥等地。
其字辈:“尚维思桂进,启之义世兴,天开忠孝继,永遵宗德应。
”1.2、云南威信、四川珙县、筠连县永忠祖三房辅公字辈:“道九廷于(相),文(正)憝(友)天(元)锡(荣);汝(茂)嗣(国)大(兴)振(周),家声光宗。
”永忠祖三房辅公后裔,一九八七年新议字辈:“本流登庆瑞,联发裕后昆。
著府福星远,满堂介洪城。
平蜀高仲举,历代守祖恩。
君治齐皆顺,挥笔定经纶。
”1.3、艮郎祖后裔分迁词重庆沙坪百石驿,铜梁大足李成都,江津德感中白沙,泸州凤凰坝催福。
合江任氏前后去,黔北罗绊正耕读。
云南昆明又下关,徐州新野德昆住。
道先河北石家庄,湖北汉中文田隅,西康地界石林庄,同是艮郎一脉布!1.4、元祖可选一宗水城米罗区花都背五十八世国才房字辈:“可祥登国正,仕应才安文,德广成立永,万代家道兴。
”1.5、恭祖吼滩沙坝正仕祖珩公迁瓮安县牛场乡字辈:“廷正现金,克在家昌。
大天文声,为善久长。
承宗继祖,德著龙章。
名登盛曲,来亨书香。
”1.6、恭祖吼滩朝芳房字辈:“金章家学启,儒士作宗良,若汝荣先志,世代绍书香。
”从艮郎祖下二十二世起,一九八八年又增加为“文理宣齐重,思维须宏观,勤奋乃根本,遵循永吉昌。
”1.7、恭祖綦江石壕镇李汉坝正伟祖璇公水城红桥字辈:“六光照高发,国正顺天星。
任氏家谱字辈大全
任氏家谱字辈:思、文、柔、孚,予、汝、庆、长,传、之、百、世,启、明、印、清,开、承、述、继,宗、德、绍、光,永、延、亦、绪。
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卢龙县地名办、河北卢龙县文物管理所。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任氏的迁徙分布
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二十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古老广居的任姓之间不结婚、不联姻。
先秦时期,任姓主要活动于重庆、山东滨州、河南、湖北地区。
秦汉时,任姓已扩散到陕西、四川、甘肃、广东、江苏、浙江等地。
三国两晋时,任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但其主体仍在北方和中原地区。
宋朝时任姓已移民福建。
清初任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任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四十七位。
任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东、河南,这三省任姓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70%。
山东省任氏家族字辈(四)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任庄村
自天开兆祥永怀毓文光
尚德泽士选秉元吉大方
增传兴圣美俊秀效孟魁
一生乐礼善万荣福禄培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泉子沟村
克昌继庆广崇绪延方家
贤惟宝大周元应世登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薛庄村
怀兆宪庆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白马湖镇九营村17世起鸿墀德来光明远大福寿长春
文武俊杰富贵增金兴家建国
荣泰安民诗书继世勤学立新
考敬和顺忠厚达本修善承志
功业昌振吉庆泽瑞永怀祖恩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朱集镇前任寨村
增寿中华乾坤治强
修理宪政丰源世长。
安徽省任氏家族字辈(一)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颜集镇赵庄寺行政村任大庄从首运怀大克绍传广镇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大任村
全之百士启明运青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洞阳村10世起
统尔先继志以延修齐广运
孝友格天远希盛业尚法
名贤祖功宗德庆万斯年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酒店乡任老家行政村
贤师祖训贻予一经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马元村七甲组
习佳忠义臣辅国凡良善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石涧镇范庄行政村任村
天作善良世应其昌
克家俊士定国安邦
立功修德宏正联芳
孔言可效忠恕为纲
能尊先训永锡祯祥
光前裕后佑尔宗行。
姓氏文化:任姓任姓是很古老的一个姓。
第一个来源是源于黄帝。
相传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这十二个姓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姓了,里面就有任姓。
不过,也许是因为任姓的历史太过久远了,所以还有人考证出,任姓应该是源自更古老的伏羲氏。
任姓到底是黄帝还是伏羲的后裔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过还好,现在的任姓,并未把老祖宗推得那么久远,而是把孔子的弟子任不齐作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来源,出自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古姓一“妊”,与女性妊娠有关。
在古代,任姓的“任”最早是写成“妊”的,这大概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残留,后来才改成了“任”。
第三个来源是出自风姓,太昊之后。
山东济宁附近有一个风姓之国,子孙多姓任。
再有就是改姓或其他民族采用汉姓而来的了。
比如根据《魏书》的记载,在今天四川重庆一带的巴族,有一个统帅就姓任。
像古代的西夏党项族里面也有姓任的。
今天的哈尼族、瑶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羌族等兄弟民族里,都有任姓,分布得很广。
迁徙分布先秦时期,任姓主要活动于重庆、山东滨州、河南、湖北地区。
秦汉时,任姓已扩散到陕西、四川、甘肃、广东、江苏、浙江等地。
三国两晋时,任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但其主体仍在北方和中原地区。
宋朝时任姓已移民福建。
清初任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任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四十七位。
任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东、河南,这三省任姓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70%。
其次分布于湖北、甘肃,这两省的任姓又集中了任14%。
全国的任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形成了以西部川陇、中部豫鄂、东部齐鲁为中心的三块任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任姓大约有3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七十位。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20%。
主要分布于北方的任姓,长期的籍劣战乱使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明朝时期,山西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