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简介十则广义的历史是指过去的事实。
其实就在生活中,广义的历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汉朝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一)雷被——淮南八公之一人物生平西汉时期人物,后被淮南王刘安招入门下,与苏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被、晋昌并称为淮南王府上的“淮南八公”。
淮南王刘安性好读书,更善鼓琴,也欲笼络民心,招致文士。
门下食客,趋附至数千人,内有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被、晋昌八人,最号有才,称为淮南八公。
安令诸食客著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三十三篇,就是古今相传的《淮南子》。
另有中篇八卷,多言神仙黄白术。
黄金白银,能以术化,故称黄白术。
刘迁少好学剑,自以为无人可及。
闻得郎中雷被,素通剑术,欲与比赛高低,雷被屡辞不获。
两人比试起来,毕竟迁不如雷被,伤及皮肤。
迁因此与雷被有嫌。
雷被自知得罪太子,不免及祸,适汉廷募士从军,雷被即向刘安陈请,愿入都中投效。
刘安先入刘迁言,知雷被有意趋避,将雷被免官,雷被索性潜奔长安,上书讦刘安。
武帝遣中尉段宏查办,刘安父子欲将段宏刺死。
还是段宏命不该绝,一到淮南,但略问雷被免官事迹,并未讯及别情,且辞色甚是谦和。
刘安料无他患,不如变计周旋,但托段宏善为转圜。
段宏允诺而别,还白武帝。
武帝召问公卿,众谓安格阻明诏,不令雷被入都效力,罪应弃市。
武帝不从,只准削夺二县,赦罪勿问。
刘安尚且愧愤道:“我力行仁义,还要削地么?”这种仁义,自古罕闻。
乃日夜与左吴等查考地图,整备行军路径,指日起军。
后续雷被剑艺精湛,素有“淮南第一剑客”之称,淮南王太子刘迁听闻此事后不服,便和雷被较量。
由于雷被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刘迁怀恨在心,处处为难。
后来雷被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
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
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
参观新乡刘庄有感河南新乡刘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356户,共1616人,党委组织为党委会,村民自治组织为村民委员会,经济组织为农工商总公司,下属制药、机械、造纸、淀粉、农业、商业及、车队等7个产业。
刘庄人民在史来贺老书记的带领下,在以史世领书记为首的新一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使刘庄走上了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医药工业为龙头,带动各业发展,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
早就听说新乡刘庄是中国的共产主义基地,终于在周末这个风和日丽的夏日踏上了这片创造了惊人奇迹的土地。
在刘庄村看到,村民住宅区内,一栋栋富有现代气息的住宅楼有序地排列在宽畅平坦的硬化道路两旁,中间全部设置了绿化带,四周绿油油的风景树随风摇荡,象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距住宅区不远,是刘庄村规划的工业园区,里面机声阵阵,仿佛在奏响着刘庄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凯歌。
通过在刘庄村的实地参观和当地人的经验介绍,我真正开了眼界,都感到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当地村民所奉行的一句话“中央有一套好政策,基层有一个好班子,关键还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更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很大的启示。
刘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昔日曾是个“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的村庄。
从刘庄建村到解放前夕,刘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刘庄,历经500多年的漫长岁月,面貌未改,山河依旧。
村庄依然贫穷,人们依然贫困。
解放以后,刘庄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有了好带头人史来贺。
50年来,刘庄党委带领全村人民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经过50多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刘庄走上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共同富裕之路。
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刘庄这块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早在1976年,刘庄在史来贺老书记的带领下,统一规划建设了第一代新农村,上到老书记,下到普通村民,“白天种棉粮,晚上盖楼房”。
河南新乡刘庄农民的幸福生活:"新幸福指数"很高王伟喜娥 2006年08月09日刘庄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实现小康,到上世纪90年代,又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向现代化迈进的村庄,家家不仅有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还享受住房、上学、医疗等10多项福利。
刘庄村农民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是与刘庄人长期创新、完善和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实行专业联产承包,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一符合地区实际的经济模式分不开的,这使得刘庄村由一个贫穷的村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近日,记者走访了刘庄,听农民讲起了他们的“新幸福指数”。
河南新乡刘庄村的农民新居一角。
记者王伟摄共同富裕幸福源泉提起刘庄村近几年的变化,真是数也数不清。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大街小巷规整布局的路灯照明使全村夜如白昼;新村一期159套整齐划一的“智能化”别墅,样式新颖,错落有致;投资2600万元兴建的教育园区,从幼教到高中,设施配套齐全;村中街心花园里,绿草如茵,绿树常青,健身器械,娱乐玩具,一应俱全,不时有老人和孩子散步、玩耍其间。
这些都成为刘庄村的几大特有景象,也使刘庄成为诸多邻县“羡慕”的样板,而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厂区,建筑面积13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园区则是刘庄最大的特色。
2005年,刘庄村企业销售收入近9.5亿元,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上缴国家税金5489万元,年人均集体分配现金9000元,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由过去的10项提高到42项,农民实际人均收入近1万元,户户有存款。
刘庄农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主要源自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几年来,他们抓住华星药厂这个集体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集体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
他们拉长产业链条,把抗生素产品做大做强,力争在规模、产量、各项技术指标上达到全国第一。
同时,与药厂配套的淀粉厂核心工段装置升级改造成功,每天能利用玉米400余吨,年可吸收周边地区玉米18万吨,扩大了玉米的销路。
杭州刘庄(原名水竹居)-----西湖国宾馆。
清末民初,有一位刘姓的牛人,进士出身,才华横溢,蜚声文坛;曾为“赌王”,拥有700万银元财产,相当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娶了多房美妾,莺莺燕燕环绕,个个沉鱼落雁,被人称作“刘三国”,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
他曾代表慈禧太后访日晋见天皇,却暗中与孙中山多次见面,多次为孙中山提供财力支持。
孙中山曾密信于他,许诺革命成功后,愿奉他为总统或皇帝(密信见《孙中山全集》)。
这个牛人,名叫刘学询。
对刘学询这个人,人们可能很陌生。
但说起他是杭州刘庄(原名水竹居)的主人,知道的人就会多了。
昔日刘庄,就是今日的杭州西湖国宾馆,可谓闻名遐迩,坐落在西湖的西面,三面临湖、一面靠山,环境优美,建筑精巧。
择此而居,可享春访桃花夏观荷,秋来赏桂冬瞻松之趣,更有竹风一窗,荷风半床的清恬之境。
抬眼东望,湖上十里尽收眼底。
杭州西湖国宾馆曾叱咤共和国风云: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此地写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在这里草签。
此外,这里还接待过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国家领导人以及很多国家的元首。
刘学询,1855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三乡古鹤村,是孙中山的同乡,其家离孙中山的老家也就十多公里路。
24岁时,刘学询考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考中进士,是广东文坛的“四大金刚”之一。
中进士后按规定须“归班铨选”,于是他成为候补道台,等待出缺机会才能被安排实职。
在候补的焦灼等待中,刘学询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
正好在这一时期,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在广东搞洋务运动,财政资金严重不足,要扩大财源,只有发展博彩业。
张之洞是期末官场的开明之士,其思想很解放,总能“开一时风气之先”。
于是张之洞向当时分管全国禁赌工作的兵部尚书彭玉麟提出申请,强烈要求开放广东省的赌博业。
彭玉麟也是晚晴著名的改革派,对改革开放事业也甚是热心。
他奏请朝廷批准开放其中的一项,即“闱姓”赌博。
以工业反哺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有感2011年10月4日上午,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到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刘庄”。
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入户调查和当地群众的详细介绍,学员们对这个蜚声全球的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范村有了直观、具体的印象,不仅为这个小小村庄所创造的惊人奇迹赞叹,更为全国劳模、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史来贺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折服。
一、今非昔比的新农村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是豫北一个方圆1.5公里、有着350户、1605人、1050亩耕地的小村庄。
该村地处黄河故道,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靠107国道,距新乡市25公里。
从明代建村到解放前夕,刘庄历经了500多年的漫长岁月,村庄面貌未改,山河照旧,依然是“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的长工村。
解放以后,刘庄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有了好带头人史来贺。
50年来,刘庄党委带领全村人民坚定不移的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刘庄就已经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问题的先进村;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又成为实现小康的“中原首富村”。
跨入新世纪之后,2001年度全村总产值已经达到4.6亿元,比1949年增长11790多倍,比1978年增长360多倍,积累集体资产6.1亿元,人均年净收入7000元,还享受上学、看病、住房等10多项免费福利。
到2007年底,刘庄年总产值增至11.5亿元,当年纳税2亿元,人均纳税2.9万元,人均年收入1.9万元,户均存款20多万元。
刘庄村的社会保障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村民享受的福利多达42项。
秉承“按劳分配,合理差别”的原则,每月发奖金,年终统一分红,住房集体盖好统一分配。
每天2次集体供应鲜奶,每5天集体分一次鲜肉,集体包揽村民医疗、子女入托上学……小到面、油、粉条、瓜果、芝麻糖,大到修路、绿化、房屋维修等物业管理费用,全部由集体统一承担。
东汉皇帝-东汉历代皇帝列表及东汉皇帝介绍东汉历代皇帝列表及东汉皇帝介绍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
原名刘绣,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前25年刘秀称帝。
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
明帝刘庄(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
初名刘阳,刘秀的第四子。
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
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
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章帝刘炟(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
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欢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长,在位时班超出使西域。
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被后世称“章草”。
病死,时年31岁,葬于敬陵。
和帝刘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
章帝第四子,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
后来杀掉窦宪自己掌权。
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
殇帝刘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就得病而死。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安帝刘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
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
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时年32岁,葬于恭陵。
朝代故事:蔡伦造纸。
婴帝刘懿,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
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
安帝的儿子。
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
政治日益腐败。
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
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
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
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冲帝刘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
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
腐败从这时已经开始!杭州·揭秘毛泽东住过的西湖第一名园2015-01-08 11:06:57凤凰博报“西湖得天下之独厚,刘庄占西湖风光之灵秀”。
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隐匿着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以前是西湖边上著名的私人园林刘庄,现在是“杭州西湖国宾馆”;这里是西湖中最美丽的园林,是毛泽东在杭州的住处,从1953年至1975年,毛泽东曾先后27次入住刘庄;这里也是浙江对外的重要窗口,先后接待了四十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包括尼克松、布什、曼德拉等;这里曾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两件大事: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诞生、《中美联合公报》在此签署。
这里三面濒湖,背靠丁家山,其前身是由刘庄、康庄、韩庄等多座晚清私家园林组建而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水榭、曲廊修竹、古树奇石,犹如仙境。
园区庭院面积达36万平方米,占尽西湖最佳的地理环境,加上丰富的人文景点而冠居“西湖第一名园”。
千年西湖,百年刘庄。
清光绪十二年,广东香山人刘学询上京会试,中“丙戌科第一百五十六名进士”,南归时途经西湖,不由得赞叹“故乡无此好湖山”,于是便准备在西湖建造别业。
189 8年,43岁的刘学询重返杭州,以每亩200银元的高价(数倍于市价),购置了丁家山南麓紧傍西湖的大片土地,历时8年、耗资十余万银两,于1905年底完成了这一浩繁的工程,取名“水竹居”,也就是后来的“刘庄”。
刘庄,早期仅指“水竹居”,水竹居,除了水便是竹。
水,通外湖,可达涌金门;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刘庄几乎被水竹所盖,看不出日常的生死、喜怒和纷争。
岁月只在刘庄的格局上体现变迁,人面和桃花却换了一代又一代。
无论是烟霭细雨,抑或日朗风爽,站在丁家山上,刘庄都像一处天上景致,园内有山有水有西湖,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古朴典雅。
与苏堤一步之遥,却有远离尘嚣的宁静。
“水竹居”背山濒水,蛎墙虹栋,错杂水湄,窗际帘波与湖际水波互相萦拂,洵为雅观。
汉明帝刘庄的“夜梦金人”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发生了什么本文导读:汉明帝念念不忘自己梦中见到金人时,心中感受到的欢乐,听了两位大臣的解说後,决定派遣使臣到西方去寻求佛法。
西行求法的使臣有:中郎将蔡愔,博士秦景、王遵等十八人。
当他们辛辛苦苦赶到与天竺毗邻的月氏国时,遇见了正在弘扬佛法的天竺沙门摄摩腾和竺法兰,由是便恳请两位沙门到汉地传法。
这便有了蔡愔、秦景等一行人,偕同摄摩腾和竺法兰,用白马驮著佛经佛像,一起东还的故事。
终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回到洛阳。
相传,摄摩腾等人带来的佛像,是优填王造的第四个佛像。
形貌与汉明帝梦中的金人一般无二。
明帝见後十分高兴,下令把佛像安放在南宫清凉台供养,佛经则收藏在兰台石室里,两位沙门住在招待外国人的鸿胪寺中。
第二年,汉明帝又下诏书,令在城西雍门外建造精舍,作为两位梵僧居住、译经的场所,其遗迹就是现在洛阳市的白马寺。
此後外来僧人增多,处处修立佛寺,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
历史上,以汉明帝感梦求法,作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开始。
从现有资料考察,汉明帝感梦求法的传说还是比较可信的,但它不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
《魏书·释老志》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秦景宪口授《浮屠经》。
可见佛教早在公元前就传到了中国。
汉明帝感梦求法的故事,反映了佛教在传入内地後的七十余年里,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流传,甚至影响了贵为一国之主的皇帝的思想和行为。
最初,外籍僧人的译经活动、寺塔的建立,都是在汉朝皇室的扶持下进行的,这一切为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拉开了序幕。
“犹尊桓荣以师礼”:桓荣,字春卿,汉代永城龙岗人。
少年时曾游学长安,习《欧阳尚书》,拜博士九江朱普为师。
又因为贫穷无所倚,经常出卖劳力以糊口,但他勤学不倦,十五年不曾回家。
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虽然他继位作了皇帝,但仍“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老师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汉明帝刘庄资料_汉明帝的故事汉明帝刘庄,生于公元28年,死于公元75年,是光武帝刘秀与光烈皇后阴丽华所生,东汉的第二位皇帝。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汉明帝刘庄资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汉明帝刘庄资料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皇朝的第二个皇帝,他的父亲是光武帝。
东汉末年,皇帝的权利早已名存实亡,权利尽数在官宦手中,百姓们民不聊生,作为皇室的分支刘秀历经辛苦终于打下了东汉的江山,重新恢复了汉室的光明。
刘庄作为他的继任者,在政治上越发的励精图治,不断实施改革,可以说是他将历经战争的汉朝的千疮百孔加以抚慰,让百姓们可以得到休息,让皇权重新得以中央集中。
汉明帝除了政治上面的清明外,私下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便是信奉佛教,我国佛教得以引入,完全是归功于汉明帝,他派出使者历经千山万水,终于将佛教佛经引入汉室,并专门修葺寺庙,如白马寺,便是当时汉明帝信奉佛教的一大名处。
汉明帝尊师故事汉明帝还是在太子的时候,光武帝便让当时的侍郎桓荣为太子师,教习刘庄学习为帝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刘庄的品性很好,学习上一直不怎么让老师操心,天资聪颖,常能习得一便能自我拓宽时间举例到三,与老师桓荣相处地也是十分融洽的。
随着太子长大成年,继位为皇帝,刘庄也并没有因为政事的繁忙而疏于学习,在下朝后也常常去听取老师桓荣的授课,并将朝政问题拿出与老师共同分析,此中他常常得到了相当大的收获。
老师的年龄逐渐的大了,体力也渐渐不如从前,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授刘庄的了,但刘庄依旧会常常去老师处,让老师坐在主位,他便随便找一处位置与众学生们坐在一起,听着老师的讲解。
到了老师灯枯油尽之时,汉明帝守在桓荣的身边,陪他走完最后一程,并以弟子的身份追忆桓荣。
那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作为学生作为弟子,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你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既然能教授你知识就是你的老师,那么你就应该尊重他,将他的话作为自己行为做事之准则。
第二,作为中国民族,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他光大他。
刘庄简介
刘庄,1932年出生于上海市,女作曲家。
自幼随父学习钢琴。
中学时随麦克洛克学习钢琴。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丁德善、桑桐、邓尔敬教授。
毕业后作为研究生被派往中央音乐学院,在苏联专家古洛夫作曲班上学习。
1958年9月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助教。
两年后调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
1970年调中央乐团从事专业。
主要作品有器乐曲:《大提琴浪漫曲》、《钢琴变奏曲》,钢琴小协奏曲《献给青少年》,管弦乐组曲《一九四九》、木管五重奏《春江花月夜》,交响音画《梅花三弄》,长笛、竖琴、大提琴三重奏《柳》、《春归去》、《夜行》、《送别》、《独白》、《苗哥》,双筝协奏曲《广陵叙事》,歌曲《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月之故乡》。
电影音乐:《小兵张嘎》、《昆仑山上一颗草》、《苗苗》、《张灯结彩》、《边城》、《瓜棚女杰》等。
还有与殷承宗、盛礼洪、储望华合作,写作了钢琴协奏曲《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