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课(新课标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4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 农业文明的兴起3. 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详细内容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认识到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力。
2. 掌握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理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3. 掌握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
难点:理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以及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等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 农业文明的兴起3. 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2)分析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3)列举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政治背景。
2. 答案:(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7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具有明显的直立人特征。
高中历史第一课新课标课件精选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第一课《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史前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兴起》,重点探讨史前文明的特征与古代文明兴起的条件,以及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史前文明的特征及其对古代文明兴起的影响。
2.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规律。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史前文明与古代文明兴起的关系,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重点:史前文明的特征,古代文明的发展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史前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史前文明对古代文明兴起的影响。
2. 讲解:详细讲解史前文明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兴起的条件。
3. 例题讲解:以夏商周时期为例,讲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分析其历史发展脉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史前文明特征古代文明兴起条件夏商周时期历史发展脉络2. 古代文明发展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史前文明的特征及其对古代文明兴起的影响。
(2)分析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谈谈你对古代文明发展规律的理解。
2. 答案:(1)史前文明特征: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兴起;氏族制度的形成;宗教信仰的出现等。
影响:为古代文明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组织形式和精神支柱。
(2)夏商周时期历史发展脉络:夏朝建立,开启封建王朝统治;商朝发展,出现甲骨文、青铜器等文明象征;周朝建立,实行分封制,形成礼乐文明。
古代文明发展规律:从原始文明向文明社会的过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史前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