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6.41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语文高学段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小学语文高学段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学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为什么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重要?口语交际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以口头表达方式完成沟通、交流和交际活动的能力。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具体原因如下所示:1.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地使用词语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意见,并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如何培养小学高学段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学段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大量的口语练习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口语练习机会,使学生有机会用中文进行对话、辩论和演讲等活动。
这可以让学生熟悉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2.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可以模拟订餐、购物或旅行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3. 提供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可以教授一些常用的口语表达和句型,让学生能够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4.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口语交流。
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回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提供反馈和指导:在口语练习中,教师应及时提供学生的口语表达方面的反馈和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摘要】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化的口语练习和利用角色扮演进行口语训练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也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十分重要,同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口语训练也能够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交流场合。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学生未来成功应对社会挑战打好基础。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情景化练习、角色扮演、讨论、小组交流、准确性、流利度、实际情境、综合素质、现实生活、交流场合。
1. 引言1.1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通过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而掌握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流利、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强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效果。
口语交际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多次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口语交流技巧,提高自己在言语表达上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口语交流时会更加自信,更加有说服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学生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要重视口语练习的开展。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语练习,如对话练习、朗读练习、情景模拟练习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口语练习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如学生演讲比赛、辩论活动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注重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来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
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模拟出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小蝌蚪,进行寻找妈妈的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交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交际。
在学习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字词造句,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庭、朋友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社交活动,它需要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摘要】明确口语重要性,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训练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语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可见,服务于生活是言语交际的最终训练目的。
那么怎样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口语交际训练既要以教材为凭据,又要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说的实践中练习语言表达,在互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1 明确口语重要性,进行口语训练“态度决定一切”,要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单纯说教只会让学生认为口语交际的枯燥,使学生无法产生兴趣。
作为老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引导。
如:可以让学生利用早读五分钟时间讲自己所见所闻,把每天学习情况向家长汇报等。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口语交际。
2 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口语训练2.1 看插图,进行口语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低年级尤为突出,体现了儿童的情趣。
老师可以利用文中插图训练学生说一句或几句完整、通顺的话,以达到口语规范的目的。
2.2 学词语,练造句,进行口语训练。
大纲提出:“要重视词汇教学,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口头造句的训练,让学生通过造句,学习谴词造句的方法,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例如:教学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教师出示例句:虽然今天很冷,但是我仍然坚持早锻炼。
接着出示句式让学生说:虽然妈妈今天生病了,但是()。
虽然(),但是表演的十分精彩。
最后,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用这对关联词语说过一句话。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又能在口语中正确表达运用,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
2.3 创设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创设情境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有效途径。
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可感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在情境中练习说话。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老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掠夺一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联想,你想对清政府、英法联军、群众说些什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论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解决问题、表达意见和情感等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日常交往的必备能力。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与师生、同学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促进学习效果,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其次,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用自己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认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再者,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人际化的社会,口才好、能言善辩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也更容易获得更多机会。
如今的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沟通能力,具有优秀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人往往更加容易被企业所青睐。
最后,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之后语言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及早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更早地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为学生将来的语言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教育中必须重视的一项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成为口才好、表达能力强的人,为更好地走向社会、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个体使用口语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口语交际能力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一环。
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孩子们才能更好地与老师、同学和家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意图,从而扩大自己的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逐渐脱离了家庭环境,开始接触更多的人群。
通过学习和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孩子们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主动结交新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与共享的精神。
这种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说话是思考的过程,通过口语交流,孩子们需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理清思路,调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
这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口语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对方的意思,还要通过语言反馈进行思考和推理,提高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
学习是一个知识获取和交流的过程,而口语是最直接、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口语交流,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澄清疑惑,扩展思维。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可以促进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开展,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将成为一个人融入社会、从事工作和职业的必备技能。
培养孩子们早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无可忽视。
口语交际能力对于语言发展、社交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5篇)口语交际力量培育的意义(5篇)口语交际力量培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一、培育同学口语交际力量首先就要培育同学“听”的力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力量是现代公民的必备力量,应培育同学倾听、表达和应对的力量……”可见,口语交际力量的培育,其首要任务是教会同学学会倾听。
1.要教会同学留意倾听的基本要求。
要求同学悄悄地听,全神贯注地听。
当然,过多的说教是没有多少效果的,老师要让同学在实践中反复地把握、揣摩。
例如,除了平常相关教学活动中要求同学认真听外,我还常常弄一些记者款待会上的视频给同学看,让他们去感受问答双方是怎样进行对话的。
2.要求同学在倾听的过程中留意文明态度和礼仪修养。
老师应告知同学,在听对方说话的时候态度要虚心,眼神要和对方沟通,要面带微笑……还要告知同学,在听对方说话时,不要急着插话,要听完一个完整的问题后再去提问。
当然,这些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实践和训练。
二、把同学口语交际力量的培育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1.在拼音教学中培育口语交际力量。
如在教授汉语拼音“t”时,先教会同学发音,然后嘱咐同学留意观看课本字母“t”相对应的图案,看看该图案像什么,再用它说一句话。
同学接到任务后,纷纷说:“像把伞,我给她送了一把伞。
”“像宝塔,我搭了一个小宝塔。
”……同学七嘴八舌的,气氛很热闹。
这样,同学既把握了学问,又熬炼了口语力量。
2.在识字教学中培育口语交际力量。
如在教学“妈”时,先按常规教法,学了拼读、结构、写法、意义后就让同学扩词、造句:“妈妈”“我爱妈妈”……这样,同学既把握了学问,又进展了思维和语言。
3.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口语交际力量。
阅读课文中有许多对话式的文章。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文章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育同学的口语交际力量。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我让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导同学自编剧本,让同学进行人物对话。
低班级同学想象力丰富,给同学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于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同学口语交际力量的一个好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就扮演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角色,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无论是在求职面试还是日常工作中,都需要通过口语交际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鼓励学生多参与口语交互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口语表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注重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培养。
良好的语音语调和生动的表情可以让口语交际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这些方面的表达能力。
提供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
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素材,可以帮助他们扩大口语表达的范围,丰富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家长教育中,家长也需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教育时间,与孩子进行日常口语交际,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些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在与家长交流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如参加班级活动、社区活动等,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二.《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地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 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的现象仍然存在,口语交际的训练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学校在两年前开展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
希望通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找准学普通话的途径,消除学生口语表达的束缚(1)提倡普通话交流随着社会生存的需要,人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不再处于自身狭小的世界,而更多地走向外界,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交流。
那么,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无障碍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通用一种语言,即普通话。
而农村孩子一出生所接受的语言就是本地方言,在孩子语言形成时期,没有受到此方面的熏陶,基础薄弱,这就出现了孩子在校期间不会用普通话交流,即使用到,也不流畅,甚至夹杂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导致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大力提倡和推广说普通话。
首先,要用自己的模范性来影响学生,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课堂或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应该表现在同事之间的对话中。
其次,让学生采取自律或他律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说普通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适时给予表扬或奖励。
我坚信,只要人人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那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2)克服学生羞怯自卑的心理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
当教师排除一切干扰,努力为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那么孩子的"束缚"有没有打开,便显得至关重要。
因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丢弃"感觉说得不如别人"、"说错了怕别人笑话"的思想,树立自信。
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地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的现象仍然存在,口语交际的训练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学校在两年前开展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
希望通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找准学普通话的途径,消除学生口语表达的束缚(1) 提倡普通话交流随着社会生存的需要,人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不再处于自身狭小的世界,而更多地走向外界,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交流。
那么,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无障碍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通用一种语言,即普通话。
而农村孩子一出生所接受的语言就是本地方言,在孩子语言形成时期,没有受到此方面的熏陶,基础薄弱,这就出现了孩子在校期间不会用普通话交流,即使用到,也不流畅,甚至夹杂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导致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大力提倡和推广说普通话。
首先,要用自己的模范性来影响学生,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课堂或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应该表现在同事之间的对话中。
其次,让学生采取自律或他律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说普通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适时给予表扬或奖励。
我坚信,只要人人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那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2) 克服学生羞怯自卑的心理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
当教师排除一切干扰,努力为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那么孩子的"束缚"有没有打开,便显得至关重要。
因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丢弃"感觉说得不如别人"、"说错了怕别人笑话"的思想,树立自信。
如面对容易羞怯的孩子,教师可以耐心等待,多给孩子准备的时间;面对自卑的孩子,教师可以多鼓励,多表扬。
“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
”只有孩子信心十足的时候,才是口语表达最佳的时候。
(3) 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个性与能力的形成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的限制,家长们更多的时间忙于劳作,忙于打工赚钱,忽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甚至部分家长思想认识有误,觉得培养孩子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淡化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从而引起家长对孩子能力的重视和对教师工作的支持。
例如,当孩子跟家长讨论一个很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们的家长不再是"我很忙"、"我不知道"等的简单回应。
家长可以适时抓住这样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鼓励,也让孩子对下一次的交流充满期待。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一)微笑期待“老师面带笑容的时候是我们口语表达最好的时候。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更是学生教给老师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情感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紧张焦虑程度、智力活跃程度和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教师的热情、乐观等情感因素对课堂的心理气氛起着决定作用。
所以,教师要不吝自己的笑容、目光、抚触,来淡化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师爱中畅所欲言,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宽容接纳“当我想难倒一个人或是’胡搅蛮缠’的时候,我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好。
” 我们不妨这样来解读这句话:“人”即“教师”,“难倒”即“挑战”,“胡搅蛮缠”即“据理力争”。
它给我的启示就是学生希望和老师站在同样的高度去交流。
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放弃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及时俯身去捕捉学生的独特瞬间,尊重学生对民主、平等的理解,适应学生想要挑战的心理。
因为这时候,也许正是孩子灵感最迸发、思维最敏捷、口语表达最流畅的时候。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确保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对言语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的方法之一,就在于恰当地选择材料和创设说话的情境,以促使学生沿着言语发展的阶段不断上升。
” 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口语表达的状态。
(一)创设表演情境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精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
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将相和》,它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其特点,让学生演课本剧,进行角色扮演,再现三个故事。
学生在演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对话交流,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口语表达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而独立存在,学生的语言不仅靠书本中“学得”,更要靠生活中“习得”,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创设多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说得更真实,更具体,更有趣。
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讨论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因为教师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开动了脑筋,各抒己见,充满了情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在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前都设有“预习”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往往会提出两至三个问题,或者提到“收集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的语句,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对口语表达的要求。
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交流资料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口语,对自己同意的方法进行补充,对自己不同意的方法提出疑问。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发挥想象,自主交流,养成习惯。
(四)创设视听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听是说的基础,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在听的时候能学到很多说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我们在进行古诗《枫桥夜泊》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诗句所示情景(可以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画面所展示的景象,这样视听结合,无不给学生以美感,美的生活,美的世界,达到最好的“倾听”和“表达”效果。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方式固然很多,但这些都是优化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如果说创设情境完成的是我们“听---说---读---用”四个环节中的前两环,那么丰富的实践活动便是后两环。
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正如大纲所说:“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一)沿语文课堂教学主线1. 重视口语交际课每个单元一堂的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每单元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准备每一节口语课。
每册书的口语交际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在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有辩论的,有演讲的,有采访的、有评议的。
就以辩论《开卷是否有益》为例,学生在激烈地辩论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明白了认识事物要“一分为二”,学会选择性地读书。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口语能力,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特点。
2. 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从学科特点来讲,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口语训练于阅读教学中。
(1)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重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让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散文《匆匆》一课时,在初读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入手,谈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 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在文中找出有关片段和句子。
然后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交流“作者回答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问题吗?”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去说,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想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想作者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在想与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作者不甘虚度此生和对人生的思考。
于是,教师及时问学生:“面对转瞬即逝的日子,我们该如何?”学生踊跃发言,都表达出了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的思想。
并说出了许多有关时间和生命的格言、警句。
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文本内容,又进行了口语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在课后延伸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在学了某些课文之后,可通过不同方式帮助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不同于背诵,学生首先要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连贯表达的语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学生在学过之后,可以让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对课文进行条理具体地复述。
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除了复述课文,还有续编课文或其他方式。
比如,学完《牛郎织女》一文,教师可让学生续编牛郎织女冲破阻力,一家四口再次团聚的美好生活。
学生在复述或续编课文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想象,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3)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进行“茶壶里煮饺子一一倒不出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歇后语,由此可想,教师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了“倒不出来”的问题,而忽视了“茶壶里有没有饺子” 的问题。
一个谈笑风生、表达自如的人,必定是一个博才多学、思维敏捷的人。
这就启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表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的表达”,忽视了“有的表达”的基础,“如何表达”就成了一纸空话。
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强孩子的课外阅读积累。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位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就非常的精彩。
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提到了“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情节,还提到了“曹操头痛拒医”和“周瑜诈死”的片段,回答让人出乎意料。
由于她语出惊人的回答,她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小八哥”、“三国通”。
在她的影响之下,同学们在学习本单元的《景阳岗》和《猴王出世》两课时,都争相到学校阅览室借阅《水浒传》和《西游记》,所以在随后的课堂上十分活跃,都七嘴八舌地想要说点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
”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 所以说,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不仅让孩子们思维活跃有的可说,更让孩子们争先恐后说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