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外国法制史》单元辅导(1)辅导老师:吴国芳共5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28
外国法制史讲义第一讲、绪论一、研究对象:研究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的内容、形式、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立法的历史,历史上不同类型法律制度的产生、本质和表现形式。
2、执法的历史,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的实施及司法机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3、法的作用的历史,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在历史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4、法律的发展演变规律,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是如何兴衰、发展演变的。
二、世界各国法律产生和演变历史线索:1、古代奴隶制法:古埃及美尼斯立法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法《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古印度婆罗门教《法经》、《吠陀》;佛教《律藏》;印度教《摩奴法典》中亚希伯来《摩西律法》核心是《摩西十诫》古希腊雅典法和斯巴达法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到6世纪查士丁尼法典编篆形成《国法大全》东西方法律的差异:(可参见梁治平的《法辨》论述)2、中世纪封建法(一般两种途径:生产方式的转变;原始习惯发展为封建法)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天皇中央集权制-《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阿拉伯帝国形成-《古兰经》及《圣训》和教法学家的著作东罗马帝国过渡到封建社会-《国法大全》西欧大陆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日耳曼各国家,8世纪形成法兰克王国《撒利克法典》,西欧盛行日耳曼法。
罗马法的复兴、教会法。
共同特征:公开等级不平等;土地制度私有;家族本位;男尊女卑;习惯法较为重要。
3、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产生——两大法系形成英国1640-1688“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继受英国法形成美国法。
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
普鲁士1871年统一德意志。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两大法系的区别:法律渊源不同;继承罗马法程度不同;法律体系分类和法官的作用不同;对程序法的重视程度不同。
4、现代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法律进一步发展:新的法律部门出现;行政法地位重要;法律社会化“福利国家”;法律民主化;两大法系相互渗透和融合趋势。
第一章罗马法按照大纲的要求,外国法制史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代的罗马法,第二部分是普通法,大陆法。
一、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表法》的制定(一)罗马法产生我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要汲取前人的经验。
我们首先要了解罗马法存在的时空范围。
即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5世纪。
罗马法产生于古代罗马国家,是当时亚平宁半岛上一个古老的城邦国家。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由于传统的氏族血缘关系的变化,这个城邦国家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国家形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罗马的奴隶制度国家时期,这时的罗马采取的是共和政体,据说这是由于平民不断斗争的结果。
伴随着国家的形成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习惯法也面临着一场变革。
到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公元前450年前后,由于社会平民阶层提出的要求,最高政权机关元老院不得不对这样一些累积起来的要求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考虑,而且导致他们对传统的习惯法作出根本性的变革,这就是导致产生了古罗马法最初的一部成文法——《十二表法》。
我们一般是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后5-6世纪的时间范围来谈论罗马法。
(二)《十二表法》的制定1.制定背景元老院被迫于公元前454年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并于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
次年,又制定法律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
2.结构与内容《十二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
其特点为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
3.历史地位《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罗马法的发展(一)市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的形成罗马法最初仅适用于罗马人,但是随着罗马城邦的扩张,它逐渐征服了亚平宁半岛的部族。
最初用来调整罗马城邦市民内部的法律,历史上称为市民法。
市民法主要是调整一些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被征服的民众,在罗马人看来是外国人,对于这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就需要有一套新的规则进行调整——万民法(调整罗马人和外邦人、外邦人彼此之间的法律纠纷的规则)。
《外国法制史》学习辅导大纲学习外国法制史,首先,应当注意掌握基本发展线索,弄清外国法律制度在历史上经历了哪几个大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经过哪几个时期,各阶段和各时期之间又有什么沿革关系;其次,要明确各阶段各时期的基本特点,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法律制度区分开来。
法律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一种思想意志关系,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制度的客观反应,法律制度的变化发展,由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历史文化﹑法律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和影响。
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从这些因素中去把握各种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再次,要初步具备世界史知识和主要部门法知识,以帮助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绪论Δ一、外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的含义、主要内容。
二、外国法制史学科体系的含义、教材编排体例的依据、框架和特点。
Δ三、世界各国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线索。
古代奴隶制法律制度的含义、性质、时空范围、法律类型的代表和主要法典;中世纪法律制度的含义、性质、时空范围、发展线索、法律类型的代表和主要法典;近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形成、发展、主要特点和主要国家代表;现代世界法律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与发展。
附一:古代和中世纪法律制度古代法律制度是指奴隶制社会的法律制度,约从公元前4千年起至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包括古埃及法﹑古希伯来法﹑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古印度法﹑古希腊法和古罗马法等。
古代法律制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宣扬“君权神授”,具有神权法色彩;都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从不同方面,用各种方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刑罚野蛮残酷;宣称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不仅规定奴隶是权利客体,视为物件,而且公开规定自由民之间地位不平等;早期的法律规范中都保留一些原始公社的残余。
由于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其他各种条件的影响,古代法律的生产与发展呈现极端不平衡和错综复杂的局面。
其表现为:亚非一些国家产生于大河流域,创造了农耕文明,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公社在国家产生后继续存在很长时期,国家的法一般带有专制主义和更为浓厚的神权主义色彩,法律规范长期保留大量原始公社制的残余;古希腊、古罗马国家出现在沿海地区,商贸的发展产生了城邦制的国家形式,并主要利用民主共和制或贵族共和制对国家进行管理,发达的商贸文明和共和制的城邦国家最后产生了发达、完备的罗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