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颤消融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20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房颤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与
护理方案
刘春梅;宋宝梅;陈珍涛;赵玲美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8(034)023
【摘要】目的:探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房颤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收集接受三维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90例,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心包填塞3例,急性左心衰2例,穿刺部位血肿7例,气胸3例.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均顺利出院.结论:三维射频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但是术后并发症也值得医护人员引起重视,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及时发现及处理相关并发症.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刘春梅;宋宝梅;陈珍涛;赵玲美
【作者单位】610083 成都军区总医院;610083 成都军区总医院;610083 成都军区总医院;610083 成都军区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护理体会 [J], 陈海萍;宋蕾
2.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20例 [J], 赵太生;郑磊;李
学文;董建增;李学斌;刘兴鹏;邓华;喻荣辉;吕吉元
3.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J], 高学霞;任春霖
4.1例经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并发肺部损伤致重度失血性休克的的抢救 [J], 田维
5.精细化护理在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J], 王咏梅;冯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ARTO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阵发性房颤消融患者的护理体会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
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 ,并随年龄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
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临床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2]。
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男性心房颤动化妆呢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1.5倍,而女性则高达1.9倍[3]。
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中提出电生理中心能够作为其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4]。
CARTO 三维标测指导下经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的重要选择,我院心内科在2013年10 月~2014年7月应用该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现将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10月~2014年7月,共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于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其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6~72岁(56.81±9.83岁),病程持续时间1~5年。
超声心动图示左房(1eft atrium,LA)直径38.4±3.2(35~44)mm,心功能均大致正常,术前经食管心脏超声均未发现左房血栓,术前3d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U(Q12h),于术前12h 停用。
1.2方法根據患者情况对患者静脉滴注2%利多卡因进行抹布麻醉,并在患者右锁骨下进行静脉和双侧股静脉并放置十级冠状窦标测电极、右室标测电极等,并对患者行左肺静脉造影,根据Carto三维标指导下重新建立左心房和肺静脉的解剖结构图,选定消融靶点依次行左右侧肺静脉口外前庭部位线性消融,手术终点为两侧肺静脉电位消失。
整个手术过程中,持续芬太尼静脉泵入镇痛,肝素间断1h静脉推注,保持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在250~300s水平。
1.3结果62例患者均完成射频消融,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经快速补液及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后消失,3例治疗后穿刺部位发生血肿;2例手术中心包填塞,患者治疗后均得到恢复。
老年人CARTO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护理关键词老年人三维标测房颤护理心房颤动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更有发病率增高趋势。
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老年心房颤动患者50例,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 指导下进行的射频消融治疗,对其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0例房颤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67±5岁;阵发性房颤20例,持续性房颤12例,特发性房颤18例。
本组50例中高血压9例,冠心病9例。
方法:手术开始前,将参考电极置于患者背部第7胸椎稍偏左侧处,连接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监控设备,建立静脉通路。
手术开始后,在CARTO 标测系统指导下,建立左心房电解剖模型,围绕双侧上下肺静脉行环状线性消融,直到实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手术时间平均180±60分钟。
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达到消融终点,其中4例消融过程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经对症治疗后完成手术。
护理术前护理:①创建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收治在安静的病房,同类患者尽量收治在一起,以便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影响而增加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医护人员热情接待,主动详细介绍病区情况和医院的规章制度,通过亲切诚恳的态度,通俗的语言与患者讲述相关健康知识、注意事项等,尽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②术前的心理护理:住院后老年患者大都存在生活不便,心理状态欠佳,对子女的依赖心理和担心影响孩子工作的心理矛盾;担心自身疾病状况能否耐受手术、手术的成败,尤其对于手术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过分忧虑,手术应激使他们有一种生与死的体验,针对上述心理状况应了解患者的性别、性格、文化、所患疾病的种类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如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如何配合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如何减轻疼痛和不适等,术后需心电监护,卧床24小时,对此我们术前说明监护、卧床目的,耐心、细致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教给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CARTO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阵发性房颤消融患者的护理体会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
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 ,并随年龄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
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临床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2]。
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男性心房颤动化妆呢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1.5倍,而女性则高达1.9倍[3]。
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中提出电生理中心能够作为其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4]。
CARTO 三维标测指导下经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的重要选择,我院心内科在2013年10 月~2014年7月应用该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现将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10月~2014年7月,共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于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其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6~72岁(56.81±9.83岁),病程持续时间1~5年。
超声心动图示左房(1eft atrium,LA)直径38.4±3.2(35~44)mm,心功能均大致正常,术前经食管心脏超声均未发现左房血栓,术前3d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U(Q12h),于术前12h停用。
1.2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静脉滴注2%利多卡因进行抹布麻醉,并在患者右锁骨下进行静脉和双侧股静脉并放置十级冠状窦标测电极、右室标测电极等,并对患者行左肺静脉造影,根据Carto三维标指导下重新建立左心房和肺静脉的解剖结构图,选定消融靶点依次行左右侧肺静脉口外前庭部位线性消融,手术终点为两侧肺静脉电位消失。
整个手术过程中,持续芬太尼静脉泵入镇痛,肝素间断1h静脉推注,保持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在250~300s水平。
1.3结果62例患者均完成射频消融,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经快速补液及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后消失,3例治疗后穿刺部位发生血肿;2例手术中心包填塞,患者治疗后均得到恢复。
Carto-3标测下房颤射频消融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房颤是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心房颤动发病率约为0.77%,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不断上升[1]。
Pappone[2]首次采用CARTO指导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成功,该方法极大提高了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我科自2012年1月引进这项新技术已成功治愈27位房颤患者,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我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份共完成27例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49-73岁,平均63±5.6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9例,持续性房颤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症状。
1.2 方法:患者平卧DSA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冠状窦电极,2次穿刺右股静脉,分别置入8.5FSWARTZ鞘及房间隔穿刺针两次穿刺房间隔,行左右侧肺静脉造影,分别送入LASSO电极及冷盐水灌注大头,连接CARTO-3,建立左房模型及肺静脉定口,随后冷盐水灌注大头以20ml/min流速,30W功率在两侧肺静脉口外环形消融至肺静脉电位完全隔离,术毕房颤不再被诱发,透视心影搏动正常即结束手术。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完善术前检查:一般检查有血常规,凝血五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大小便常规。
特殊检查有心电图,食道超声排除左方血栓,超声心动图,Holter,胸片。
2.1.2 心理护理:病人长期受病痛折磨,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得到根治,但是部分房颤消融术后会复发,而且治疗效果一般为3个月显效,有的还会复发,需要二次手术。
因此我们要根据病人的房颤类型耐心的给予解释,告知疾病的治疗现状及预期,使病人及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更好的配合手术。
2.1.3 术前准备:术前一晚给病人口服氯硝西泮1mg,保证睡眠。
训练床上大小便,女病人术前半小时留置导尿。
术前用药根据医嘱执行。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009年3月2011年9月对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cpva)必要时加三尖瓣峡部消融等,4例持续性房颤时在cpva 加左房顶部线性消融、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复杂碎裂电位消融等,阵发性房颤消融终点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线双向阻滞+碎裂电位消失;术后口服华法林及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术后1,3,6月复查体表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结果:3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达到预期终点,在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中,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成功率为96.7%;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房速,持续性心房颤动手术成功率为75%。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中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疗效佳,安全性好。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环肺静脉消融术;电隔离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心衰、卒中致残和显著缩短寿命。
随着对房颤触发和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房颤导管消融术随之不断的发展。
我科采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引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的基础上选择性整合其它消融策略,治疗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共3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阵发性房颤和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了carto系统指导下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男20例,女14例;年龄38~73岁,平均(54±6.9)岁;房颤病程2月~30年,左房内径平均为(34.2±2.49)。
应用CartoMerge三维标测技术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刘少稳林佳雄近十年来随着对心房颤动(房颤)机制的深入认识和各种新的标测、消融技术的应用,使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和三维标测技术的应用是近年来心脏电生理领域的重要进展。
目前治疗房颤的常用手术方式是以肺静脉电隔离为终点的肺静脉环形消融术,为了保证环形消融线的完整性,多应用CARTO、Ensite NavX等三维标测系统。
应用这些三维标测系统,术中先要构建出心房和肺静脉的解剖模型,包括肺静脉口的轮廓,再依据这一模型进行环绕肺静脉口部的消融。
虽然应用这些系统保证了消融线的连续性、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但仍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术中构建解剖模型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所构建的模型是一种模拟图,与病人的心脏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模拟图的精确性与术者导管操作技巧、经验和患者心脏及其大血管的解剖特征等有关。
心房的解剖结构较复杂,存在多根静脉入口以及房室瓣环口和心耳等特殊结构,这些解剖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有时无论在X线下或模拟解剖图上都无法准确确定,极大地影响了后续的消融治疗。
为了快速方便地构建出与病人心房和邻近解剖结构高度吻合的解剖模型,使射频消融能量真正有效地‘释放到’肺静脉口外心房肌靶点上,我们于2005年6月在亚洲最早开始应用CartoMergeâ技术辅助下的房颤及其他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CartoMerge是将目前最先进的放射影像技术引进和应用到心脏电生理介入治疗中,在导管射频消融过程中所依赖的心脏解剖图形不再是一种模拟图,而是术前该患者通过多排螺旋CT或MRI增强扫描所获得的心脏各腔室和大血管的三维解剖图形,真实地反映了该患者心脏各腔室及大血管的大小、解剖形态和相互位置关系。
CartoMerge技术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的成功应用,首先是决定于术前获得的心脏三维图形的质量,其次是手术过程中使术前获得的心脏三维图形与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精确地融合起来,这一融合过程需要借助CartoMerge三维标测系统和X线的影像定位技术来完成。
CARTO 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ARTO 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术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意在减少心房颤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2 月至2013 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 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CARTO 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15 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15 例患者在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6%,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CARTO 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以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CARTO 标测系统;导管消融术;心房颤动;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4-058-02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医院采用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比例也随之越来越高。
针对于经验较为丰富、资质较为专业的心脏治疗中心而言,当前采用CARTO 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已高达70%~90%之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然而,由于心房颤动消融术的成功几率远远不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几率,并且手术存在着并发症的风险。
由此可见,对CARTO 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在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通过护理干预,总结经验体会,制定更好的护理策略。
方法对本科室47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结果通过对47例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患者,出现皮下血肿2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通过合理护理,均康复出院,随访3~12个月,复发率小于8%。
结论三维标测指导下治疗心房颤动治疗效果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可减少患者焦虑心理,使患者有效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三维标测;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护理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梗死,肺栓塞,下肢动脉栓塞。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
临床治疗方法一般为控制心室律,及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
药物治疗可以减少,但不能消除心房颤动的复发。
并且长期应用,效果不佳,副作用大。
射频消融可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对47例心房颤动的患者在三维标测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47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45.6±9.2)岁,平均病史(4.8±2.5),所以患者均有普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或者永久性心房颤动。
术前检查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正常,经食道心脏彩超检查无血栓形成。
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
1.2 结果:47例心房颤动的患者在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均获成功,其中有一例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
术后3个月后复查动态心电图正常。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由于向患者及家属对该治疗方法不了解,害怕手术风险大,手术费用高,担心术后房颤复发,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大致过程,术中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
·29· E-mail:zgqkyx@·论著·carto 三维标测指导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其对心房机械功能的变化研究李新春【摘要】 目的 探讨carto 三维标测指导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其对心房机械功能的变化。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
研究组患者在carto 三维标测的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以及心房机械功能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0.0%(32/40),高于对照组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 <0.05)。
研究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52.5%(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1,P <0.05)。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心房收缩达峰时间、起始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应用carto 三维标测指导射频消融心房颤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适当延长患者的心房收缩起始时间以及达峰时间,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相对较高,可行性程度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 心房颤动;carto 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机械功能;达峰时间 【中图分类号】 R 541.75 【文献标识码】 BThe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d by Carto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o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trial Mechanical Function LI Xin-chunDepartment of Medicine, Zhumadian Central Hospital, Zhumadian 4630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d by carto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o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trial mechanical func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Zhumadian Cent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April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each of 40 cases. Study group was given carto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to guid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trial mechanical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80.0%(32/4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0.0%(20/40)〕(χ2=7.680; P <0.05). The treatment satisfaction of study group 〔90.0%(36/4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2.5%(21/40)〕(χ2=7.891; P <0.05). The operation time; atrial systolic peak time and starting time in study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d by carto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 rate; prolonging the starting time and peak time. Thesatisfaction is relatively high;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in clinic.【Key words 】 Atrial fibrillation; Carto 3D mapp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echanical function; Peak time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心脏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 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9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本组成功17例, 术后仍为房颤2例, 于静脉泵注可达龙2天后转为窦性心律。
1例患者并发心脏压塞 ,经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平均随访9个月,复发2例。
结论准确、及时的护理可提高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是临床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CARTO 系统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护理心房颤动(af)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
af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发生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1]。
CARTO指引下射频消融可改善af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2],是治疗af的一项突破性技术,而准确、及时的护理可提高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是临床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本院心内科对19例患af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射频消融治疗,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9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3岁;阵发性房颤12例、持续性房颤5例,房颤病程2-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1例。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术前2-3天均予超声检查提示左房内无血栓。
所有患者正规口服华法林抗凝1个月,控制国际化标准比率(INR)在2.0~3.0之间,术前至少停服5天,同时改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待INR<1.5,手术当日晨停用低分子肝素钙。
1.2 结果术后仍为房颤2例 , 于静脉泵注可达龙2天后转为窦性心律。
2例治疗后3 月出现心房扑动, 给于可达龙和西地兰针静脉泵注, 复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出院后电话随访1-12月, 均无af发作。
在CARTO指导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目的分析在CARTO指导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调查主体,都是在CARTO指导下完成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分析其相关的护理干预工作。
结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4%。
结论在CARTO 指导下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关键字】CARTO;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相关调查文献得到,CARTO指导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
本次研究为了分析在CARTO 指导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效果,选取108例患者作为调查主体,分析其围手术其护理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在CARTO指导下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术的108例患者作为调查主体,均为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的患者。
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得到,男性患者跟女性患者比例为78:30。
最小年龄跟最大年龄分别为44岁、80岁,统计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大小为(57.20±3.14)岁。
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得到:持续性房颤14例、阵发性房颤94例。
同时,其中有68例患者并发存在中度高血压。
1.2 方法分析在清醒状态下,对患者进行电生理相关的检查,也就是需要在右颈内静脉于冠状窦内置入多级标测导管1根,在上述的基础上将患者右心房以及冠状窦的实际电活动进行有的记录[1]。
在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到肺静脉前庭和肺静脉内电位环形标测导管不能记录那么就是完全阻滞。
在结束消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环形的标测导管完成再次广泛标测所有源个肺静脉前庭,上述操作主要检测的目的是,是不是存在肺静脉电位残留的情况,如果存在那么就需要实现残存电位的进一步消融以及进一步的消除。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护理。
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19年10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42例心房颤动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的围术期内开展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
结果:成功40例、术后依旧存在房颤者2例。
手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心脏栓塞现象。
2例受试者出现下肢DVT。
对患者开展为期12个月的随访,复发共计6例。
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治疗房颤安全性强,有效性高。
在围术期内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为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护理心房颤动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该疾病心电生理图会表现为心房无序性激动以及收缩。
疾病的发生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特此,本文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0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42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面探究对进行此项治疗的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4月~2019年10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42例心房颤动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18例,男24例。
年龄区间为38.56-79.92岁,平均年龄为53.18±3.65岁。
房颤史均值为(8.16±3.12)年。
永久性房颤6人、阵发性房颤12人、持续性房颤24人。
排除左心房血栓。
合并冠心病者16例、高血压者20例。
1.2方法1.2.1治疗方法患者入院之后,对其开展Carto3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
首先把导管于受试者的左心房壁各个位置取点,全面共建左心房以及肺静脉前庭区三维解剖图。
之后于标测系统指引之下,在肺静脉位置开口外部大约2mm位置实施环形消融。
直至达到肺静脉完全电隔离为止。
1.2.2护理方法1.2.2.1术前护理心理干预Carto3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术为一类新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