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示例一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章:酸和碱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概念的理解。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酸和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酸和碱的定义。
2. 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硫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硫酸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硫酸的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硫酸的制法的理解。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了解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来理解硫酸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硫酸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硫酸的反应现象。
4. 分析硫酸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硫酸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酸的基本性质。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酸和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学习酸和碱的定义;2. 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3.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4. 掌握常见的酸碱实验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1. 盐酸、硫酸、醋酸等酸性物质;2. 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3.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4. 植物提取物,如红蓝色的红菜头汁、紫色的紫薯汁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柠檬、洗衣粉等。
2. 介绍酸和碱的定义:酸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分发酸碱物质样本,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利用酸碱指示剂测试每种物质的酸碱性,记录结果。
4. 介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 酸:味酸、可以溶解金属、能够酸蚀物品;- 碱:味苦、有刺激性气味、能腐蚀皮肤。
5. 进行酸碱实验:- 酸的实验:将酸溶液滴在小片活性炭上,观察气体产生情况;酸的腐蚀作用即将酸溶液滴在一些常见的物品上,观察结果。
- 碱的实验:将碱溶液滴在酚酞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观察将碱溶液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观察将碱溶液滴在指甲上产生的刺激感觉。
6. 总结:让学生总结酸和碱的特点及常见的酸碱反应。
7. 拓展活动: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酸碱的应用,如海洋中的酸碱平衡、食品加酸剂的制作等。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的程度;2. 学生提交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报告;3. 拓展活动中学生的调查报告和讨论表现。
扩展提问:1. 什么是酸和碱?它们如何产生?2. 酸和碱有哪些性质和特点?3. 酸和碱的常见实验有哪些?它们的效应和作用分别是什么?4.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酸和碱的应用场景吗?。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本课题分析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等,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关于酸和碱的腐蚀性是结合具体物质来介绍的。
最后,在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一些认识以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实验,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本课题在介绍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采用了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建议如下:1.在介绍常见的酸和碱之前,可以启发学生列举出见过或知道的酸和碱。
然后再用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用的酸和碱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关于用植物的花等做指示剂的探究活动,可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花或果实;应叮嘱学生不要随意采摘公共场所等地的花。
3.关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如酸与金属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等。
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
4.对于酸和碱,教材最初介绍酸类物质和碱类物质时没有给出定义,在介绍酸碱溶液导电实验后,也没有直接给酸和碱下严格的定义,只是解释酸和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认识酸和碱。
所以,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死记定义。
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解离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但不宜加深和拓宽。
5.关于酸和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教材只是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学过的几种物质来进行简单归纳,教师可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并在课题小结时做适当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特征;3.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酸和碱的常见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酸性物质和一张碱性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种物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你们平时怎么区分酸和碱?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25分钟)(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介绍酸的定义:酸指的是能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它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然后介绍碱的定义:碱指的是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它有碱味,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是如何产生离子的,为什么会有酸碱味道以及石蕊试纸的变化。
(2)酸和碱的常见特征•酸的特征:酸有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具有导电性。
•碱的特征:碱有碱味,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具有导电性。
3.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组织实验演示,将几种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与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接触,观察试纸的变化,同时进行PH试纸的测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加深对酸和碱的特征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就刚才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酸和碱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会产生什么物质?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食品和洗涤用品中酸碱性成分的使用。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知识,字数至少200字。
五、板书设计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酸的定义:能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有酸味,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的定义: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有碱味,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酸的特征: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导电性碱的特征:碱味,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导电性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和拓展应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一: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酸和碱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性质;3.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中学化学中有关酸和碱的知识,与学生一起讨论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现象引入:举例说明常见的酸和碱对生活的影响,如酸雨、碱性洗涤剂等。
Step 2:酸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酸(30分钟)1.酸的定义和特点:讲解酸的基本概念,以及酸的性质和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常见的酸的种类:介绍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如盐酸、硫酸、醋酸等;3.酸性物质的检验:讲解酸性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如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红蓝试纸的原理等。
Step 3:碱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碱(30分钟)1.碱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碱的基本概念,以及碱的性质和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常见的碱的种类:介绍常见的碱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等;3.碱性物质的检验:讲解碱性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如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红蓝试纸的原理等。
Step 4:酸碱中和反应(20分钟)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中和反应方程式;2.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中性化处理酸性土壤、使用碱性物质中和酸性物质等。
Step 5:小结与拓展(10分钟)1.小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2.拓展: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常见的酸和碱的应用案例,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性质,并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能够辨认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3.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特征及性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酸和碱的化学反应及其作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酸和碱的示范实验物质及实验装置;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或示范实验,引起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新知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实例,介绍酸和碱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
3. 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物质是否为酸或碱。
4. 实验讨论(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反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扩展学生对酸和碱的理解。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内实验记录表;2.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总结;3.根据课堂所学,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酸和碱的例子,并写出其化学反应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实验结果记录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调和训练。
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部分学生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初中化学常见酸和碱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特点;
2. 掌握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3. 能够正确区分酸和碱;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特点;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玻璃棒等;
实验药品:硫酸、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等;
PPT演示: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验现象引入酸碱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酸碱化学反应的兴趣。
二、讲解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特点(15分钟)
1. 确定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常见酸和碱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一:用酚酞指示剂测试碳酸氢钠的性质;
2. 实验二:用硫酸和碳酸氢钠进行化学反应。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反应过程;
2.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酸碱的性质及区分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实验操作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来深化学生对酸碱化学反应的理解。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教案标题: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教学重点:
1. 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教学难点:
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酸碱性质的判断和表达。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pH试纸等;
2. 实验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 教学课件:包括酸碱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4. 教学实验设计:包括观察酸碱反应、测定物质的pH值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
二、讲解
1.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3. 分析酸碱对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观察酸碱反应
a. 取一些盐酸和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观察其反应现象;
b.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值。
2. 实验二:测定物质的酸碱性质
a. 取一些未知物质,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判断其酸碱性质。
四、讨论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酸碱性质的判断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更多的酸和碱的例子,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结束语: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酸碱性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实践。
第十单元课题1常有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目标知识与技术1.认识几种常有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拥有相像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化性,能娴熟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查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经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化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加强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经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研究—找寻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旁的物质进行科学研究。
3.经过几种常有的酸和碱化学性质研究比较,能简单的概括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像的化学性质。
4.经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研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由。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看法对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发掘事物拥有共性的实质原由。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自己就发源于人类生产活动,建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设计要点:①科学修养的培育和提升。
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找寻指示剂的研究。
③认识身旁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旁的物质教学设计难点:为何不一样的酸拥有相像的化学性质;不一样的碱也拥有相像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方法 : 实验研究多媒体教学设计课时: 二课时教学设计过程 :[ 第一课时 ]情形导入 :呼气竞赛 : 投影上播放竞赛内容和详细操作步骤:(各小组介绍一代表)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当紫色石蕊试液。
②当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③与本组同学一同察看现象,剖析原由。
解说 : 同学们,依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常有的酸和碱,解说新课 : 阅读 : 教材P48第一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虑以下问题:投影 : ①经过阅读教材,你对酸、对碱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②你所知道的酸和碱有哪些?概括、汇总 :1.常有的酸有盐酸(HCl )、硫酸 (H2SO4)、碳酸( H2CO3)、醋酸(C H3COOH )等。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示例一
章节第十单
元
课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型
新
授
教学
方法
综合法
教
学
媒
体
投影
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能
力
目
标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对比,认识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初步学会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
教
育
目
标
通过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认识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
教
学
难
点
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
课时安排3课时
教
具
实验仪器、投影仪
教
学
环
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复习引入
指示剂
[实验10-1 ]
向溶液中加入酸碱
指示剂
讲述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
第49页
举几种常见的酸?
一、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
[实验10-2]
酸的用途
2、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10-3]
浓硫酸有腐蚀性
[实验10-4]
举几种常见的酸、
碱的例子,引入课题
引导思考:二氧化
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
液如何变色?是什么物
质使之变色?
演示实验
实验,引导分析
提前分组,上课前
准备好研钵、纱布、烧
杯等仪器
及上述实验中的四
种溶液
读名称
引导观察
简介
将纸、小木棍、布
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
我们在使用浓硫酸
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
提问:为何要将浓
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
拌?
思考:如果将稀硫
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记录,讨论
分析出四种物质中,哪些
是酸溶液,哪些是碱溶液。
提前按要求准备好植物
的花瓣或果实,进行探究
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比
较所制得的指示剂中,哪些在
酸或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
果较好。
书写化学式
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阅读书51页
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阅读书53页
分组讨论
分析回答
讨论回答
[实验10-5]
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延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且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酸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金属反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4)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HCl + AgNO3=
H2SO4+ BaCl2=
二、常见的碱:
引入:
1、几种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白色、片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是否也要进行这样的处
理?为什么?
提问:我们学习过
哪些有关酸的化学性
质?
回忆金属活动性顺
序,金属与酸发生置换
反应的规律
演示实验
引导讨论
设问:如何区分两
瓶无色的溶液是稀盐酸
还是稀硫酸?
演示实验:
进一步问:如何区
分两瓶无色的溶液是稀
盐酸还是稀硫酸?
总结
听写几种物质的化
学式,它们属于哪类物
质?
展示样品
将氢氧化钠固体
放在表面皿上
做溶解实验
启发设问
演示实验:将鸡爪
放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设问:根据这一现
思考回答
实验、交流
思考回答
完成53页表(2)
观察现象,完成化学方程
式
第54页分组讨论、交流
观察现象,完成化学方程
式
思考回答
练习,思考
观察,回答
观察现象
②易潮解—做干燥剂
③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④有强烈的腐蚀性
(2)氢氧化钙[Ca(OH)2]
①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③制法:
CaO+H2O==Ca(OH)2
2、碱的化学性质:
(1)、跟指示剂反应
(2)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CaOH)2=CaCO3
+H2O
CO2+2NaOH=Na2CO3
+H2O
SO3+2NaOH=Na2SO4 象,你能提醒大家在使
用NaOH时要注意什么?
万一沾到皮肤上,应如
何处理?
展示样品
演示实验
指导,对比酸的实
验
设问:实验室如何
检验二氧化碳?
补充实验:二氧化
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联系生活,创设问
题:
(1)
制作型煤时要在煤
中加入熟石灰,为什
么?
(2)
建筑业上,砌砖、抹
墙时要用熟石灰、粘土、
沙子混合?为什么?
设问:你能根据碱
的性质,说出氢氧化钠
和氢氧化钙有哪些用途
吗?
观察、回答
观察思考
讨论,发言
观察,回答
观察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回答,书写化学方程式
观察现象,讨论原因
充分讨论,回答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H2O
小结: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引入
3、酸、碱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布置作业:课本:P58
目标:P50
总结、对比酸、碱
的化学性质,启发思考
演示实验
启发设问:酸、碱
的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金属为什么能导
电?
指导学生看书
思考回答
思考
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课后记: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实验理解记忆酸、碱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