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环境有毒有害物质).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53
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及生态影响评价在解决了温饱和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之后,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生活、工作的环境质量和自身的健康水平。
这也是建设全面小康、构造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必然要求。
因此今天环境污染与健康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人们期望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
环境保护首先就要解决好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紧迫问题。
而现今我国的环境状况却不容乐观,从查到的数据上看,2009年,我国监测340个城市空气质量,有142个城市达到或优于Ⅱ级标准,占41.7%。
空气质量为Ⅲ级或超Ⅲ级的城市198个,占58.3%。
若按城市人口统计,生活在符合适宜居住的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或优于Ⅱ级)的人口,36.4%。
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城市人口占63.6%空气首要污染物(超标比例最高者)是颗粒物;其次是二氧化硫;第三是氮氧化物(或二氧化氮)。
冶金、石油化工、燃煤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空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工业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金属以蒸汽态(如汞)或以氧化物的形式(如PbO,As20,)释放到空气中,并且附着在空气的细颗粒上。
而在水方面,我国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能达到I~1/I水质标准要求的仅占38.1%,属Ⅳ、V类水质的占32.2%,属劣V类水质占29.7%,可见污染仍然很严重。
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总氮、BOD氨氮、挥发酚、石油类和某些重金属⋯。
城市饮用水源水的污染对市民饮水安全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危害。
当然,还有令几乎所有专家都头疼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掩埋会造成土壤以及地下水的污染,焚烧会产生大量剧毒的二噁英。
今天我们则主要讨论一下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的来源、毒性以及危害。
环境中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它们的来源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只举几个具体的实例来简单的探讨一下1.电子垃圾及其回收加工中产生的有毒物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电子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一系列范围广泛且不断增加电子淘汰品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电子垃圾或者说电子废物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
重金属:铅(P b )、镉(Cd )、铬(Cr) 、汞(Hg )、铜(Cu )、金(Au )、银(Ag )、铅(Pb )、镉(Cd )、铬(Cr) 、汞(Hg )污水类别1生活污水:粪便水、洗浴水、洗涤水和冲洗水。
2工业污水:医院废水、制药废水、屠宰废水、采矿废水、食品废水、畜禽养殖业废水、含油废水、造纸废水、化工废水、建材废水、电子废水、油墨废水、含重金属废水、冶金废水、金属酸洗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石油加工废水 3 雨水:雨雪降至地面形成的地表径流、工业废渣或垃圾场冲淋雨。
水质指标名词(1)温度许多工业排出的废水都有较高的温度,这些废水排入水体使其水温升高,引起水体的热污染。
(2)色度一般纯净的天然水是清澈透明的,即无色的。
但带有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等有色污染物的污水呈各种颜色。
(3)嗅和味嗅和味同色度一样也是感官性指标,可定性反映某种污染物的多寡。
天然水是无嗅无味的。
(4)固体物质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物质(DS)和悬浮固体物质(SS)以及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5)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6)化学需氧量(COD、OC):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7)总有机碳(TOC):在900℃高温下,以铂作催化剂,使水样氧化燃烧,测定气体中CO2的增量,从而确定水样中总的含碳量,表示水样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8)总需氧量(TOD):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9)植物营养元素:N、P(氮、磷)(10)PH值:主要是指水样的酸碱度。
主要环境污染物简介主要环境污染物简介一、空气主要污染物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
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
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
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
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 .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氮氧化物(NOx)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
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
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
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
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
国家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的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3.粒子状污染物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
环境污染的种类有哪些?空气污染:包括企业废气排放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饮食业油烟排放污染、建筑施工污染、垃圾焚烧污染、作物秸秆焚烧污染、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释放有害物污染、室内空气污染。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
环境污染包括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这些污染都是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
那么,关于环境污染的种类具体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将整理的关于环境污染的种类具体包含的内容。
▲1、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
在正常状况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保持动态平衡,使人体得以正常生长、发育,充满活力。
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类自身及其它生物正常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当环境受到污染时,环境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会影响人体机能,产生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化学、物理、生物三种,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从时间上可分为急性、慢性、远期三种情况,有的环境污染不仅危害我们自身,还会影响到下一代。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水体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发生不良变化,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破坏生态平衡,就是发生了水体污染。
表示水污染的主要指标有悬浮物、PH值、有机物、细菌和有毒物质。
我市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水、声、渣、气”环境污染进行了治理,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3、大气污染大气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
自然状态下的洁净大气由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组成。
恒定组分主要有氮、氧、氩及微量的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可变组分指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它们随地区、季节、气象因素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如果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材料、大气特征或环境美学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就构成大气污染。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一):环境污染(environmentpollution):人一向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
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一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一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
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必须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潜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到达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1、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3、三级预防:又称三水平预防,根据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或干预措施,将预防策略分为三个不同等级。
4、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5、生物圈:是指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
6、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7、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8、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9、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
10、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1、》12、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13、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
14、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15、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环境污染物的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机理和检测技术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健康和生存具有很大的危害,其中包括水质、空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机理和检测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机理和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机理环境污染物分为多种类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辐射等,它们对人体和生物体的毒性机理也各有不同。
以重金属为例,重金属具有很强的毒性,如汞、铬、铅等元素可以在环境中残留很长时间,这些元素会被植物或者动物体内积累,再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会导致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重金属的毒性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酶活性、DNA合成和细胞膜通透性等途径对人体细胞产生影响。
比如,镉元素可以影响细胞DNA的合成,导致细胞再生能力受到损害,从而引起肝脏、肺部和胃肠道等器官的变异和癌症。
铅元素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发育和传递,导致脑部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
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实验室的检测技术,另一种是基于现场检测技术。
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通过分析样品中目标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物理性质等特征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通常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和高技术水平,但精度和准确度相对较高。
现场检测技术具有实时性和高效性的优势,通常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和便携设计来快速检测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
现场检测技术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以及生物传感器等。
随着环境污染物日益严重,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近年来,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荧光传感器技术等新的检测技术相继出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环境污染的检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机理和检测技术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键。
从长远角度来看,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及处置,以及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利用果蝇监测生活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或环境污染物——以检测辣条为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以黑腹果蝇(以下简称果蝇)为实验材料,来检测我们生活中甚至于几代人从小吃到大的垃圾食品——辣条的对人体的危害。
本次实验选用市场很流行的辣条品牌卫龙大面筋作为检测物质,设计方案以不同质量的卫龙大面筋作为不同浓度组加入培养瓶(培养瓶中的培养基成分完全相同),同时增设空白对照组。
(每个培养瓶分别加入8小时内未羽化的且生活力相当的4雄蝇4雌蝇共8只果蝇)。
对果蝇25℃恒温箱培养待果蝇进行繁殖产卵(7-8天)后除去8只亲本果蝇,待果蝇孵出之后(4-5天后)进行计数并放飞,连续记录3-5天。
对记录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辣条对果蝇的繁殖力是有影响的。
关键词:辣条果蝇繁殖力1 前言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对我们身体有害的物质。
本次实验的课题是检测生活中的有害物质,一方面由于我们对检测材料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拥有有限的实验器材,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大众化但又有其重要意义的检测材料——辣条。
辣条的市场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人们为了追求其美味而忽略了其危害性。
众所周知,辣条吃多了会引起严重程度不同的病症,其中最轻微的也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就是脸上长痘痘,还会引起急性阑尾炎,更为严重的是过度饮食辣条会导致癌症,甚至猝死。
同时,我们将研究对象选择果蝇,因为果蝇繁殖周期短、对有毒有害物质较为灵敏、数量多、易饲养,所以果蝇是此次实验最佳的实验材料。
1.1 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利用果蝇实验检测生活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环境污染物的方法;2.学习掌握遗传学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方法;3.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检测辣条对其繁殖力的影响从而分析辣条对人体的危害。
4.学习掌握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遗传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2 实验原理黑腹果蝇具有生存期短、繁殖量大、饲养方便、反应灵敏等优点,因此常被用来检测环境污染、化学物质或保健食品的作用等,其中果蝇生存实验、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果蝇伴性隐性致死实验等是常用的检测内容和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人体暴露及风险评估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规模和密度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暴露途径、生物学特性、毒性等。
因此,对污染物的人体暴露及其健康风险的评估非常重要。
一、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主要有五种:呼吸道暴露、口腔吸收、消化道吸收、皮肤吸收和母乳喂养。
其中,呼吸道是最为重要的途径,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如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
口腔吸收主要指污染物进入口腔后被吞咽或者吸收,如有机污染物、砷等。
消化道吸收则是指污染物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如食品和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皮肤吸收较少,但一些直接接触到皮肤的物质也可能会被吸收。
母乳喂养的风险主要是母亲身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如多溴联苯(PBB)、多氯联苯(PCB)等。
二、环境污染物的评价标准为了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估环境污染物的健康风险,环保部门及有关部门一般会依照国际、国家、地区相关标准对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及评价。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WHO大气污染物标准分别规定了不同类型的空气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其中PM2.5、PM10、SO2、NO2、O3、CO等为大气六项污染物;VOCs、甲醛、苯等其他有害气体也被纳入监测。
此外,水质标准也是很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中国水质标准GB 3838-2002规定了各种类型的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限值。
食品安全标准也是评价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环境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是评价环境污染物的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毒理学数据、人口暴露数据等进行风险计算,以评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包括暴露评估、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和风险特性等四个方面。
暴露评估是评估人口接触污染物的程度和频率;剂量-反应关系则是将暴露的剂量与与剂量相关的有害反应进行联系;剂量-效应关系则是将剂量与所有影响考虑在内的有害效应联系;风险特征则是基于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所得到的信息,对某种环境污染物健康风险特征进行概括的总体描述。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自然与社会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等目标的一门学科。
2.公共卫生:是以预防医学的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针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而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这些社会性实践可称为公共卫生措施。
3.医学模式:是关于医学的总体看法或概括认识,即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保持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1990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各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5.健康-疾病连续带(HDC):即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各种健康决定因素影响,有一系列渐进相连的机体状态或健康标志呈现。
6.三级预防:即三级预防策略,是根据健康决定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疾病自然史、全程生命健康观,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目的,把预防策略及措施相对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根本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所开展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
中医三级预防理念: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形神统一,奉行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等辩证观,认为与天地相应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人的健康或疾病变化与外界环境自然消长规律密切相关,畅导致胃病,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及中医三级预防理念,开创了临床预防实践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