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0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南京C. 武汉D. 杭州答案:C2.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云贵高原D. 内蒙古高原答案:A3.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欧洲国家?A. 法国B. 德国C. 澳大利亚D. 意大利答案:C4.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黄河D. 长江5. 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城市是?A. 上海B. 香港C. 东京D. 新加坡答案:B6.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答案:B7.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长城位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墨西哥答案:A8. 以下哪个国家以郁金香闻名?A. 荷兰B. 法国C. 德国D. 意大利答案:A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B. 九华山C. 五台山D. 武当山答案:D10. 以下哪个国家以金字塔著称?A. 埃及B. 印度C. 中国D. 墨西哥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是________。
答案:山海关2.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鄱阳湖3.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________。
答案:大堡礁4.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
答案:安第斯山脉5.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6.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7.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__。
答案:火药8. 世界上最大的瀑布是________。
答案:尼亚加拉瀑布9. 中国的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________省。
答案:陕西10.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
答案:格陵兰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
答案:中国旅游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多样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特点。
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旅游文化答案: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
它是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2、旅游消费文化答案: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3、“竹林七贤”答案: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4、文化的基本结构答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5、旅游介体文化答案: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6、文化扩散答案:文化现象的空间转移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是文化的起源地域;旅游事实本身就是文化扩散的过程,当今的世界文化分布以及未来的世界文化分布的现实,正是包括旅游在内的世界跨文化交流、交往的结果。
7、跨文化答案:参与者依据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了解陌生新异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
8、文化整合答案: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交往过程中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相互吸收、融合、调和而趋于一体化就是整合。
9、文化震惊答案:是指某人进入一种新文化环境时所经历的情感落差或创伤性经历。
10、“文化眼镜”答案:指文化模式的顽固性和劣根性。
“文化眼镜”隔在现实生活与心理反应之间,人们必须透过这副“眼镜”去看现实。
由此,当一个人跨越了文化背景去旅游,即旅游地与自身存在着一定文化距离,在面对这样的异质文化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惊愕或震惊。
11、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答案:以个体人格为基础,融合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品格后形成的一种扩展而多元整合的旅游性格特征。
12、文化圈答案: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样式的共同场合、地带、区域。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要素和结构?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3.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4.为什么说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5.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思考题1.试析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
2.为什么说文化是影响旅游者消费动机和行为的根本因素?3.什么是旅游者的文化人格?为什么说旅游能够发挥对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功能?4.为什么说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活动?5.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在旅游审美中有什么作用?6.旅游审美理解可以表现为哪些深浅程度不同的层次?7.什么是旅游审美情感?旅游审美情感通常有哪些表现形式?8.如何理解“悦心悦意”的旅游审美体验?9.什么是“悦志悦神”?为什么说“悦志悦神”是高级而深刻的旅游审美体验?10.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场值?11.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循环效应?12.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哪些巨大的社会反馈作用?13.旅游者一般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旅游审美素质和能力?14.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向善道德人格?15.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求真文化人格?16.什么是休闲文化?为什么说旅游休闲活动能够对旅游者的性情具有调适作用?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思考题1.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形”?复原再现历史古迹类旅游景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化的“意”是如何体现的?3.以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建筑景观为例证,试析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
4.什么是旅游景观的阅读文化?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试析旅游客体的社会文化功能。
6.如何理解社会文化积淀对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文化品位的提升作用?第四章旅游中介体文化思考题1.2.3.4.5.6.旅游文化学试卷题目结构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试卷题目中的横线空格内)包括7个题目,共20个填空。
《旅游文化》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___是万里长城上构筑最复杂、楼台最密集的一段。
()A、八达岭长城B、居庸关长城C、山海关长城D、金山岭长城正确答案:D2、年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___”。
()A、开元B、建元C、靖康D、万历正确答案:B3、始建于___世纪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群。
()A、7B、6C、5D、8正确答案:A4、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承重作用的主要是___。
()A、大门B、斗拱C、大屋顶D、柱子正确答案:D5、羊肉泡馍起源于___时期的牛羊羮。
A、东周B、夏商周C、西周D、隋唐正确答案:C6、我国现存的牌坊中,有相当多的数量为___所建。
B、宋代C、元代D、明代正确答案:D7、汉语属汉藏语系,有___大方言。
()A、八B、六C、五D、七正确答案:A8、___又被称为“彩陶文化”。
()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良渚文化D、龙山文化正确答案:A9、百家宴是___地区元宵节的风俗。
()A、衢州开化B、杭嘉湖C、泰顺D、绍兴正确答案:C10、佛跳墙,原名“荤罗汉”,相传始于___。
()A、清代B、明代C、唐代D、宋代正确答案:A11、至___之际,湖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更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菜系。
()A、明清B、唐宋C、元明正确答案:A12、___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并从未中断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A、汉族B、壮族C、满族D、回族正确答案:A13、___选料精细,刀工严谨,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
A、川菜B、湘菜C、粤菜D、闽菜正确答案:D14、《创世纪》是___的史诗。
A、彝族B、纳西族C、苗族D、傣族正确答案:B15、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浪墅村,发现于1973年,是距今约___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A、8000B、9000C、6000D、7000正确答案:D16、麻婆豆腐起源于清___初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旅游文化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旅游文化学的基础理论、旅游文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旅游文化品位建设与管理三大部分。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任务:①研究旅游文化的使用价值及其展现②研究旅游文化组成的要素③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系统组合和整体优化④研究旅游文化耍素的共性问题⑤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个性问题⑥研究旅游文化的形象品位建设3文化:从广义看,文化是指社会人文事象,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病随着社会及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从狭义看,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文化都是一种社会人文事象,既是人类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事彖,又是人类通过其意识观念创造的物质形态所展现的物质事象。
所以文化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应该说文化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4文化的结构:①文化的梢神层而②文化的行为层而③文化的物质层而④文化的制度层而5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创造性、文化的时空性、文化的连续性、文化的开放性、文化的阶级性、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价值性、文化的制约性、文化的对象性。
6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在英旅游动机、情趣的驱使下,受到旅游客体文化价值的吸引,又通过旅游介体的线路组织、活动安排,由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在旅游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旅游门类文化形态。
7旅游文化的三大领域: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8旅游文化三大领域的关系: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构成旅游文化的三大领域。
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三大领域中居于中心地位,它是旅游文化的主体,直接影响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的发展。
旅游客体文化,是吸引旅游主体前往旅游的旅游客体被“人化”、认同所展现的文化形态,直接影响、吸引旅游主体的吸引物,又是旅游介体文化得以展现和安排旅游活动的基础和依托。
旅游介体文化,介于旅游主体文化和旅游客体文化Z间,一端联系着旅游主体,另一端又联系着旅游客体。
旅游文化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名山中,以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______。
()A、黄山B、泰山C、武夷山D、三清山正确答案:D2、古人在人际交往中,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________。
( )A、字B、名C、绰号D、别号正确答案:B3、被誉为“牌坊之乡”的是________。
()A、扬州B、惠州C、徽州D、泉州正确答案:C4、被誉为“牌坊之乡”的是______。
()A、惠州B、扬州C、泉州D、徽州正确答案:D5、下列级别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
( )A、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B、秀才、童生、举人、贡士、进士C、童生、秀才、贡士、举人、进士D、童生、举人、秀才、进士、贡士正确答案:A6、粤菜起源于________。
( )A、宋B、唐C、秦D、汉正确答案:D7、谥号原寓褒贬同情之意,那么有褒无贬是在。
()A、东汉以后B、唐以后C、宋以后D、西汉以后正确答案:C8、人称“百里画廊”的是________。
( )A、长江B、京杭大运河C、漓江D、黄河正确答案:C9、“唐太宗”“文景之治”太平兴国”分别属于()A、庙号、谥号、年号B、年号、年号、谥号C、庙号、年号、谥号D、谥号、年号、庙号正确答案:A10、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的名山是______。
()A、武夷山B、庐山C、泰山D、黄山正确答案:A11、被誉为“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的是________海滨。
()A、北戴河B、厦门C、三亚D、大连正确答案:C12、“周文王”“唐太宗”“康熙”分别属于________。
( )A、庙号、年号、谥号B、年号、谥号、庙号C、谥号、年号、庙号D、谥号、庙号、年号正确答案:D13、的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
()A、名B、字C、姓D、氏正确答案:C1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
旅游文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选择单选15题15分+多选15题15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和()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导游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审美关系D人与酒店服务人员的关系2、()是目前全球旅行旅游业唯一公认的可持续旅游标准体系。
A饭店及住宿设施标准B旅行社及旅游组织者标准C目的地国家语言培训标准D绿色环球21标准体系3、我国的本土宗教是( )ABCD教4、旅游企业文化结构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层面是( )A旅游企业物质文化B旅游企业行为文化C旅游企业制度文化D旅游企业精神文化5、旅游休闲文化的类型不包括( )A怀旧型B文化型C生态型D信息型6、以下那项不是中国当代休闲文化的时代特点( )A追求生活科学化B追求知识品位C追求个性鲜明化D 追求健康文明化7、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叙述错误的是()A科教基地模式、B中间模式C生态恢复模式D探险模式8、民俗文化的功能不包括()A变异功能C实用功能B教育功能D娱乐功能9、据规划布局形式来划分不包括以下那种()A自然式B混合式C几何式D规整式10、( )是文化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与自身关系的反映。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C行为文化D物质文化11、旅游企业管理模式有()A游览社管理模式B旅游饭店管理模式C旅游景区管理模式D以上都是12.作为唯一的旅行旅游业世界性认证体系的是()A绿色环球21 B ISO认证体系C四标整合管理体系D生态旅游认证13、黄河中卑鄙及海河流域华夏生态文化区民族分布为( )A以回族为主B以汉族为主C以土家族为主D以白族为主14、“梁柱式建筑”的建筑结构原则为( )A以木料为首要构材B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成为度量单位C采用构架制的结构D木石为主要材料的多层结构15.我国旅游饭店业的集团化管理进程起步于( )A 20世纪70年代初B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C 20世纪80年代末D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三、多项挑选题(每题1分,共15分)1、XXX的首要节日包括()A开斋节B圣纪节C忠孝节D巴达节2、旅游主体在旅游审美实施活动的心理过程也涉及以下哪些基本要素()A.感知B想象C理解D情感3、中国山水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包括一下那些()A形象美B动态美C声音美D生态美4、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与外部特征包括( )A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准绳B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成为度量单位C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D以石料为主要构材5、中国传统修建的文化理念包括( )A尚大观B尚中观C天人合一D和谐6、中国园林的分类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哪几类( )A山居草堂、山庄别业B名胜风景区的公共游豫园林C自然式园林D城市山林7、民俗文化的基本特性包括哪些( )A历史性B地域性C集体性D传承性8.、生产民俗包括( )A种植与养殖民俗B工匠与坊作民俗C民俗D商业民俗9、旅游休闲文化具有以下的一般特点( )A大众性B群众性C周期性D个体性10、旅游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企业文化共有的特性( )A群体性B融合性C稳定性D地域性11、旅游企业文化除了具有上述企业文化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以下明显的个性特点:( )A民主性B协同性C导向性D约束性12、生产民俗又称为经济民俗,大体上()形态,即A狩猎民俗B捕捞民俗C畜牧民俗D农耕民俗13、西方休闲文化的特点()A怀旧B主题性C信息化D猎奇14、饭店企业文化网首要包括以下要素:()A组织标识B服饰礼仪C仪式惯例、故事D服务流程、心事契约和组织控制15、一般来讲,美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表现为()基本特征A追新猎奇B考究场面与视觉感受C酷爱自然美D气于重行轻言的表达体式格局2、单项挑选题(每题1分,共15分)1-5 CDBAD 6-10 CCACD 11-15 DABCD三、多项挑选题(每题1分,共15分)1.ABC2.ABCD3.ABCD4.ABC5.ABC6.ABD7.ABC8.ABD9.ACD 10.ABC 11.AB12.ABCD 13.BC 14.ABCD15.AB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A英国人类学家XXX美国人类学家XXXC法国人类学家XXXXXX2、()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情结等文化因素的总和。
1、旅游文化: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全游客文化需求的多样化的客观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文化形态.2、民族旅游性格: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民族性格.3、社会人文旅游资源:人类社会创造的反应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4、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行为的承担者,指有着内在审美需求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于旅游产品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5、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企业倡导和培育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具有本旅游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蕴含在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产品甚至企业物质设施之中的物化,精神因素的总称6、建筑旅游资源文化:指历代人类创造的建筑物实体的外在文化形象和内在的文化意蕴,所展现的人类建筑科技文化,成为吸引人们前往游览观赏,体念的旅游资源课题时所展现的建筑旅游资源文化形态7、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科学人类学艺术价值的文化、建筑物遗址的8、旅游可持续发展: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害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在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的开发行为9、社会民俗旅游资源文化:是以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题在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所展现的民间传统文化形态10、宗教旅游资源文化:是指展现宗教文化事物的外在物质文化实体和内在文化意蕴具有一定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其中一部分成为吸引人们前往游览观赏体念的宗教旅游资源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宗教旅游文化形态11、旅游审美文化:是旅游审美主题开展旅游审美活动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文化现象和精神文化现象,是旅游审美主体通过生理和心理机制进行审美创造所形成的一种旅游文化形态12、旅游文化品位建设:1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均成为。
《旅游文化学》复习参考题一、填空题1、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2、旅游文化概念的提出以及将旅游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就其内容、特点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则到了___80___年代初期。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出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据范能船先生考证,我国最早把“旅”和“游”二字连用是在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
5、山水景观的形式美是其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
6、西安秦陵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7、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一幅山水画 _《游春图》__(隋朝.展子虔)8、汉魏六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和玄学盛行,人们开始以隐逸的心态寄情于山水之间,追寻“畅神”境界,欣赏山水本身那千姿百态的自然美。
9、王维的《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10、___王维______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1、中国山水审美中所追求的“神与物游”的理想境界,就是这种民族意识的积淀。
12、每年农历八月___十八____日前后,是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节。
13、“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是毛泽东描写庐山与长江的组合的著名诗句。
14、____峨眉山___________的“金顶佛光”堪称天下一大奇景。
15、在西方有人把建筑比喻为“石头的史书”,在中国则可以把古建筑称为“土木的史书”。
16、在西方,有人把建筑比喻为“_____石头的史书____________”。
17、古代建筑,是指封建社会及其以前的各类建筑。
它包括古代园林、宫廷、各类工程、民居、陵墓,等等。
18、现代建筑,是指____2 0___世纪初期以来的各类建筑,尤其是指近些年来的建筑。
19、在饮食习惯上,我国向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传统。
20、在饮食习惯上,我国向来有____南甜北咸________、东辣西酸的传统。
21、单座建筑可大体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
高一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旅游文化是指旅游活动中所涉及的()A. 自然景观B. 社会文化现象C. 经济活动D. 政治活动答案:B2. 旅游文化的核心是()A. 旅游资源B. 旅游产品C. 旅游服务D. 旅游体验答案:D3. 旅游文化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教育功能B. 娱乐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旅游文化的内容()A. 旅游景观文化B. 旅游服务文化C. 旅游管理文化D. 旅游交通文化答案:C5. 旅游文化与一般文化的主要区别在于()A. 旅游文化具有地域性B. 旅游文化具有时代性C. 旅游文化具有民族性D. 旅游文化具有商业性答案:D6. 旅游文化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A. 无关B. 相互独立C. 相互促进D. 相互制约答案:C7.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遵循()A. 经济效益优先原则B.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C.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D. 文化保护优先原则答案:D8. 旅游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经济层面B. 社会层面C. 环境层面D. 以上都是答案:D9. 旅游文化的发展对旅游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消费观念B. 消费行为C. 消费习惯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旅游文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文献研究法B. 实地考察法C. 案例分析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旅游文化的特点包括()A. 地域性B. 民族性C. 时代性D. 商业性答案:ABCD2. 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型包括()A. 自然景观资源B. 人文景观资源C. 非物质文化资源D. 社会经济资源答案:ABCD3. 旅游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包括()A. 经济影响B. 社会影响C. 环境影响D. 文化影响答案:ABCD4. 旅游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包括()A. 消费观念的影响B. 消费行为的影响C. 消费习惯的影响D. 价值观的影响答案:ABCD5. 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旅游文化资源的研究B. 旅游文化产品的研究C. 旅游文化市场的研究D. 旅游文化政策的研究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旅游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与旅游业的发展无关。
旅游文化学1.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答: (1)现代旅游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现象现代的旅游活不再是仅仅具有“谋生”的性质,而是出于“乐生”的需要。
它是人们追求自由生命表现的内力的驱使结果,是人的“精神状态得到自由解放的象征”,使人摆脱了日常劳动和生活方式的机械束缚及压力。
现代社会人们的旅游需要,主要属于精神享受和发展需要,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化影响的结果。
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就不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丰富多彩、自由愉快的文化活动,是现代社会文明人所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是人们学习求知的特殊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旅游已成为人们特殊的学习求知方式和经历,“寓学于游,寓学于乐”,人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受益无穷。
然后旅游是一种主动、积极、自由的文化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愉快的精神享受。
第三旅游是人们个体审美和个体文化人格的一种升华,旅游可以增强旅游者的审美意识,丰富旅游者的审美经历,培养旅游者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水平。
最后旅游是社会文化交融的一种需要。
(2)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活动的产生和普及受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和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魅力调动和激发了人们旅游的欲望和动机。
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性要求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仅要重视有形的实体,更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且要开阔思路,发现、形成和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消费,旅游业的文化特性就不仅仅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也渗透在旅游产业的多种部门的运行之中。
旅行社和旅游饭店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就带有明显的文化色彩。
旅游业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只有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提高旅游企业的档次,才能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和本质所在,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只有把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旅游业发展得更快、效益更好。
2.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和特征?答:本质:对旅游文化概念的把握,首先应该从旅游活动的行为主体即旅游者入手,而旅游活动的产生则取决于人的本质属性。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人类具有的超越自然、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自我完善的本质属性。
人类天生具有摆脱约束、压抑而“出走”的动机和“超越”的愿望,从而导致了旅游活动的产生。
人类在追求自由的旅游活动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超越与对自然和社会的回归两个阶段。
人类通过从超越到回归的旅游活动,人类的自由属性得以充分的显露和发挥,追求人性自由的本质得到完善和满足。
而人类追求自由和完善自身的本质属性,则主要体现在对文化时空的纵向和横向跨越上。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时代性特征,不同的民族、地域和时代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历史文化。
旅游活动的实质正是人类对原有文化环境的“出走”和“超越”,对异质文化差别的寻求、比较和体验及其所引起文化交流。
旅游文化的本质,是旅游主体在旅游中介的参与和帮助下作用于旅游客体实现“文化时空跨越”的过程和结果,也即摆脱人的自然属性、塑造和发展文化人格并追求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文化交流过程及其成果。
旅游文化的特征⑴多元二重性①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旅游活动是旅游主体在实现“文化时空跨越”中对新、奇、美的追求,在空间上表现为对体验和探索异域文化的渴望,在时间上表现为对向后文化即传统文化或向前文化即现代文化的向往。
旅游文化正是在不同的文化冲突中,对文化求异的追求而产生的。
但是,旅游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如果没有文化认同,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平衡,是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
②旅游文化是暂时性和延续性的统一一般来说,人的旅游活动是较为短暂的,旅游是人们对常态生活的一种主动的、暂时的逃脱或反叛,是对日常生活的补充。
旅游活动虽然短暂,但人们从中受到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感受则会保持和延续下去,会潜移默化渗透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世界之中。
并且,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论,旅游活动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停止,旅游文化一直在延续,在不断向前发展。
旅游文化是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的对立统一旅游主体是旅游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以获得审美感受为主要目的,体现和创造的是旅游消费文化;旅游经营者是旅游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体现和创造的是旅游经营文化。
旅游文化是这两种文化的对立、统一和融合。
双向扩散性在跨时空的旅游活动中,通过旅游者所引起的文化扩散是双向的:一方面,旅游客源地的文化通过旅游者跳跃式传入旅游接待地,从而引起旅游接待地文化的变化;另一方面,旅游接待地的文化也会被旅游者带回客源地,进而导致旅游客源地文化的潜移默化。
大众普及性现代旅游活动已经不再是社会上等阶层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一种社会大众化的休闲审美文化活动,现代旅游文化则由此表现出娱乐性和商品性的大众文化特征。
因此,旅游文化不是书斋文化,而是民间文化;不是高堂文化,而是庶民文化;其内容主体不是雅文化,而是俗文化,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
现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必须充分考虑大众游客对通俗文化的需求特点,不能搞得“曲高和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高处不胜寒”和“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冷清结果。
但是旅游文化也不能仅一味媚俗,而应追求一定的精神品位。
即旅游文化既要有大众普及性,也需要雅文化的支持和引导,要有人文理性精神的渗透,要使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3.为什么说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答:旅游活动是旅游主体在实现“文化时空跨越”中对新、奇、美的追求,在空间上表现为对体验和探索异域文化的渴望,在时间上表现为对向后文化即传统文化或向前文化即现代文化的向往。
旅游文化正是在不同的文化冲突中,对文化求异的追求而产生的。
但是,旅游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如果没有文化认同,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平衡,是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
4.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答:现代旅游活动已经不再是社会上等阶层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一种社会大众化的休闲审美文化活动,现代旅游文化则由此表现出娱乐性和商品性的大众文化特征。
因此,旅游文化不是书斋文化,而是民间文化;不是高堂文化,而是庶民文化;其内容主体不是雅文化,而是俗文化,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
现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必须充分考虑大众游客对通俗文化的需求特点,不能搞得“曲高和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高处不胜寒”和“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冷清结果。
但是旅游文化也不能仅一味媚俗,而应追求一定的精神品位。
即旅游文化既要有大众普及性,也需要雅文化的支持和引导,要有人文理性精神的渗透,要使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5.试析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
答:(1)对旅游者的旅游文化主体地位分析旅游主体即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的游览主体,只有在他与旅游客体直接相观照和相审视时,他才能成为旅游活动主体。
①从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旅游者经历了从劳作性旅游活动主体发展成为休闲审美性旅游活动主体的历程,从而奠定了旅游者的旅游文化主体地位。
②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旅游者具备相应的文化特征。
Ⅰ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负载者、接受者和传播者,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旅游者在将文化传播的同时,通过对两种或多种异质文化的学习、比较和熏陶中,能够创造出新的旅游文化和审美成果,如旅游文学,旅游摄影艺术作品、美术作品,旅游美学研究等。
Ⅱ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通过对文化差异的比较和先进文化的追求,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水平,从而实现了对真、善、美先进文化品质的追求与认同。
Ⅲ旅游者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表现也日趋复杂而多样化,这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客体的选择、开发和建设。
Ⅳ从旅游者最根本的心理活动导向来说,旅游者有着永远进取、永不安分的灵魂,他们总是在不断地积极寻求“出走”和“超越”,而“出走”和“超越”则是旅游者最根本的意识,这种意识又成为最基本的旅游动因,推动着旅游活动永远不断向前发展。
“生命不息,旅游不止”是旅游者永远的追求!⑵旅游主体的文化规定性旅游者作为旅游审美活动主体,有着如下审美主体的文化规定性:①.旅游主体主要是精神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具体的旅游审美活动中,旅游者作为主体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享受,是旅游产品的精神价值而非实用价值;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旅游者运用的本质力量是精神感觉力量而非实践改造力量;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旅游者的活动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而非生理性本能活动或实践性物质活动。
②旅游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主体,以丰富的情感对旅游景观凝神观照,从容打量,仔细欣赏,细细品味和感悟,否则就不可能进入旅游审美的理想境界,获得旅游的真正乐趣。
对旅游景观的感悟,全在于观赏者倾情、纵情、寄情其间,挥洒情感,自我感悟,惟有经受大自然的洗礼和社会文化的陶冶,才能发现和感动于自然美与人文美,净化和充实心灵,寻找出一种人生的价值,思悟出自我生存的一点精神。
③旅游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种审美活动都是摆脱了肉体需要支配的活动,是脱离了对“物”的绝对依赖性的活动,旅游审美活动更是如此。
旅游者作为旅游审美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摆脱了精神压抑被解放了的自由的人,应该是摆脱了低级趣味和纯粹实用主义的高尚的人,是自由潇洒且不屈不挠、勇敢追求的人。
旅游是表现“真我”的过程,是感受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活力的过程,旅游使旅游者体现出“自由生命”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6.为什么说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活动?答: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
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
因此,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