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213.96 KB
- 文档页数: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实现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
在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应当采用滴灌、微喷灌、雨水收集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而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可以采用喷灌、渠道灌溉等方式,但同样需要严格控制水量,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其次,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需要注重灌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灌溉管道、喷头、阀门等设施的选材和安装位置需要经过科学计算和合理布局,以确保水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并且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检查和维修设施,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再次,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灌溉水量、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灌溉,避免因盲目灌溉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退化。
同时,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需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灌溉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或过度排放灌溉废水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要注重土壤保护和改良,采用合理施肥和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注重灌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节水灌溉工程的高效运行,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合用于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的农、林、牧业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3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并与农艺、生物和管理措施结合,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1.0.4 节水灌溉工程应明晰产权,并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完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工程的持久良性运行。
1.0.5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节水灌溉 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0.2 渠道防渗 canal seepage control减少渠道水量渗漏损失的技术措施。
2.0.3 管道输水灌溉 Irrigation with pipe conveyance由水泵加压或者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给水装置,采用地面灌溉的方法。
2.0.4 喷灌 sprinkler irrigation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通过喷头喷洒成细小水滴,落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法。
2.0.5 微灌 microirrigation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2.0.6 改进地面灌溉 improved surface irrigation改善灌溉均匀度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沟、畦、格田灌溉技术。
2.0.7 注水灌 local irrigation with injection利用专门设备将一定量的水注入作物(种子)根区的土壤中,改善土壤墒情,满足种子发芽和保苗需水的一种局部灌水方法,也称坐水种。
【题 名】: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副 题 名】: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起草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主编 【标 准 号】: SL 207-98 【代替标准】:【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发布日期】:1998-04-04发布【实施日期】:1998-05-01实施【标准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批准文号】:水科技[1998]127号 【批准文件】: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利 部 关于批准发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的通知 水科技[1998]127号 根据部1997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农村水 利司、农田灌溉研究所为主编单位制定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 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本标准自1998年5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 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八年四月四日【全 文】: 前 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 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的雏 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 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 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 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 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 录。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SL207—98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目次主页前言1 总则2 工程规划3 灌溉水源4 灌溉用水量5 灌溉水利用系数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7 效益8 节水灌溉面积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条文说明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广西自治区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厅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1 总则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是为了减少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具体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包括以下方面:
1. 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
2. 土壤水分管理: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调整水分供给,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灌水利用效率。
3. 灌溉设备改进: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喷灌、微灌等,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水利用率。
4. 水源利用合理化:优化水源的配置和调配,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水危机。
5. 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调整灌溉水中的肥料含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施肥效果和作物产量。
6. 灌溉管理: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确保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和效果。
7. 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检测灌溉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灌溉效果,评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具体的规范内容还需根据灌溉区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不含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目次主页前言1 总则2 工程规划3 灌溉水源4 灌溉用水量5 灌溉水利用系数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7 效益8 节水灌溉面积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条文说明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 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广西自治区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厅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1 总则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是降低农业灌溉用水的消耗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之一。
下面就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原则:1. 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确定灌溉量,做到精准浇水,避免过量灌溉;2. 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渗灌等,减少水的流失;3. 注重土壤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4. 控制灌溉时间,避免高温时段灌溉,减少蒸发损失;5. 根据地形和土壤状况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水分积聚和滞留。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措施:1.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以点方式将水滴给植物根系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减少土壤侵蚀和肥料流失的优点。
应注意滴灌管的设计和铺设,保证水滴能够均匀滴到植物根部,避免漏水或过量渗漏。
滴灌还可与肥水一并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2. 喷灌技术:喷灌是通过高压喷头将水喷雾状喷洒到植物上,其优点是节水、便于自动化控制。
应注意喷头的喷洒范围和喷洒角度,避免水流失和作物受损。
同时,喷灌也可与肥水一并施用,降低肥料流失。
3. 渗灌技术:渗灌是通过地下渗漏的方式向植物根系供水,利用土壤的毛细吸力和毛管作用,具有节水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优点。
应注意渗灌系统的排水功能和渗漏速度,以及土壤水分的均匀分布和水分补给的准确性。
4. 土壤含水量监测和管理:通过现代化的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及时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减少水的浪费。
可使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遥感技术等设备进行监测。
5. 智能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设备,实现灌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监测和分析土壤水分、气象条件等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浇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提高作物对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土壤测试和植物营养需求分析,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减少养分流失。
7.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灌溉水充分排除,避免积水和滞留,减少灌水中的损失。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为了改善农业用水效益,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农田灌溉的科学性和节水性,制定以下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一、农田水分管理1. 设计合理的农田排水系统,确保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排水的顺畅。
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应合理布局,灌溉水与排水水体应相隔一定距离,避免污染灌溉水。
2. 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
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优先选择,避免采用泵送或开放式水渠灌溉,减少水的蒸发和流失。
3. 根据农作物的需水特性和土壤湿度状况,科学确定灌溉时机和水量。
灌溉应在农作物生长需要水分的关键时期进行,灌溉量应适度,避免浸渍过度或缺水。
二、节水灌溉设备1. 水泵选型应合理,具备高效、省电的特点。
水泵的额定功率和流量应根据灌溉面积和灌溉需求量合理确定,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能源浪费或灌溉不足。
2. 灌溉管道和喷灌器具应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和无漏水情况。
检修和更换失效的喷灌器具,及时修补管道漏水点,减少水的浪费。
3. 滴灌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滴灌管道和滴头应定期清洗,避免堵塞和漏水,保证灌溉均匀和节水效果。
三、土壤水分监测和管理1. 对农田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进行土壤质地和水分含量分析。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和灌溉时间。
2. 安装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土壤水分含量。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及时控制灌溉水量,确保有效利用水资源。
3. 种植适应节水灌溉的作物品种。
选择抗旱性强、耐缺水的作物品种,降低灌溉水需求,提高灌溉效益。
四、水肥一体化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
根据作物生长期、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施肥方式、时间和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水污染和浪费。
2. 灌溉水与肥料的配合应合理。
在灌溉过程中,适量加入有机或无机肥料,利用灌溉水进行配合施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五、水资源管理1.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制定农田用水计划和灌溉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1 总则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农、林、牧业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3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并与农艺、生物和管理措施结合,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1.0.4 节水灌溉工程应明晰产权,并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完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工程的持久良性运行。
1.0.5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0.2 渠道防渗canal seepage control减少渠道水量渗漏损失的技术措施。
2.0.3 管道输水灌溉Irrigation with pipe conveyance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给水装置,采用地面灌溉的方法。
2.0.4 喷灌sprinkler irrigation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通过喷头喷洒成细小水滴,落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法。
2.0.5 微灌microirrigation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2.0.6 改进地面灌溉improved surface irrigation改善灌溉均匀度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沟、畦、格田灌溉技术。
2.0.7 注水灌local irrigation with injection利用专门设备将一定量的水注入作物(种子)根区的土壤中,改善土壤墒情,满足种子发芽和保苗需水的一种局部灌水方法,也称坐水种。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SL207—98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目次主页前言1 总则2 工程规划3 灌溉水源4 灌溉用水量5 灌溉水利用系数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7 效益8 节水灌溉面积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条文说明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广西自治区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厅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1 总则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要求:
1.节水灌溉工程应采用节水技术,合理规划灌溉工程。
首先应建立水资源和田间水文状况的示范区,以确定灌溉区的林分、土壤类型、水文状况、有效利用率等因素;然后通过灌溉试验和投入有效土壤再灌溉测试,确定灌溉最佳定量与定性技术。
2.节水灌溉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在优化灌溉设施设计、水质综合管理、灌溉作物栽培管理、反淋管理方面,需要制定有效的灌溉规范,严格实施用水量核定、水质监测、水权审批登记等技术措施,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加有效率。
3.应提高灌溉工程的设计审查水平。
要更加重视节水技术的分析,针对不同种植物的灌溉要求,把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实施、管理与灌溉作物类型和开发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适应性强的灌溉系统。
4.应加强节水灌溉的技术改造和应用创新。
需要结合区域灌溉实际,引导农民改进历史滥用水的行为,开发新型节水技术和新型水肥节用设备,开展节水技术培训,加强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推动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和创新。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一、总则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是为了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确保节水灌溉的高效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技术标准。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
二、设计要求1. 根据地理条件、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水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方案;2. 设计方案应考虑降低灌溉系统的能耗,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并保障农作物的需水量;3. 严格控制设计出的灌溉设备的流量范围,确保设备能适应不同的作物需水量;4. 设计方案应合理分配水源,保障不同用水区域的需水量;5. 为减少漏水损失,设计应采用合理的管道布置和管线连通方式。
三、施工要求1. 施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2.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灌溉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调试;3.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水源的污染和河道的淤积,保持水道的畅通;4. 施工后应进行水利设施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四、运维要求1. 建立定期的巡查制度,检查灌溉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管道的漏损情况;2. 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维修灌溉系统;3. 定期对灌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4.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水源的污染;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6. 运行过程中要注重能源的节约,减少能耗。
五、监督检查1. 地方水务部门应定期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对于严重违反规范要求的工程,应及时停工整改或责令停工;3. 监督部门要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4. 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六、法律责任1. 违反规范要求的,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2. 恶意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将受到法律追究;3. 造成重大水资源和经济损失的,要根据责任大小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对过去已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也适用。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1. 引言节水灌溉技术是在保证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损失的一种技术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本文档适用于农田灌溉、园林景观灌溉、草地、果园、蔬菜大棚等各类水域灌溉。
2. 灌溉计划制定在进行节水灌溉前,首先需要做好灌溉计划。
灌溉计划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确定灌溉时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同时,还应考虑天气情况、土壤水分状态、作物生长阶段等因素,并合理调整灌溉计划。
3. 灌溉技术选用3.1 集雨与蓄水技术采用集雨与蓄水技术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减少由于地表径流造成的水资源的浪费。
常见的集雨与蓄水技术包括建设水窖、水塘、水库等。
3.2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管道系统将水滴滴灌到植物根部的灌溉技术。
滴灌技术具有节水、经济、高效的特点,适用于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灌溉。
3.3 喷灌技术喷灌技术通过喷头将水雾状喷洒到植物上,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水分均匀地分布在植物叶片上。
喷灌技术适用于大面积的草坪、园林景观等场合。
3.4 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草木屑、膜材料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降低灌溉量。
覆盖技术适用于果园、大田作物等。
4. 土壤水分管理4.1 土壤水分检测在进行灌溉前,需要对土壤水分进行检测,以确定灌溉的时机和量。
常用的土壤水分检测方法包括土壤湿度计、水分传感器等。
4.2 灌溉量控制根据土壤水分检测结果,调整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
同时,还应结合作物的需水量、土壤类型和降雨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量。
4.3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等方法,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灌溉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添加腐殖质、覆盖表层土壤等。
5. 管道系统设计与管理5.1 管道系统设计灌溉管道的设计应考虑输水效率和流量要求。
合理选择管道材料、管道直径,减少水流摩擦损失。
5.2 管道系统管理定期对灌溉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管道内的杂物和沉淀物,以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概述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管理措施,实现农业灌溉的高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技术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以指导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工作。
灌溉需求分析在开始灌溉之前,需要进行灌溉需求的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类型:不同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和生长阶段来确定灌溉量和频率。
2.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的持水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土壤类型来确定灌溉的量和时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3.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水分蒸发量不同,需要根据气候条件调整灌溉的量和频率。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雨水收集与利用1.雨水收集系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屋顶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为农业灌溉提供一定的水源。
2.雨水储存设施: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水塘、水库等,将收集到的雨水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3.雨水利用:将储存的雨水用于灌溉作物,尽量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赖。
定量灌溉技术1.土壤水分监测:使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状况,掌握植物根系所需要的水分量。
2.定量浇水:根据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调整灌溉的量和时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3.分区灌溉: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将田地划分为不同的灌溉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分区灌溉。
高效灌溉设备1.滴灌技术: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通过管道和滴头将水滴量控制在植物根系所需的范围内,减少水分的浪费。
2.喷灌技术:采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通过喷头将水雾化喷洒在植物周围,避免水的流失和土壤的侵蚀。
3.循环灌溉系统:建立循环灌溉系统,将用于灌溉的水循环利用,减少水的浪费。
灌溉管理措施1.灌溉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来安排灌溉频率和量。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灌溉设备的工作情况,如滴头是否堵塞、管道是否漏水等,及时修复和更换。
节水灌溉技术规 (条文说明)1 总则1.0.1—1.o.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列世界109位。
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树立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灌溉是用水大户,是节水的重点。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水危机的加剧,节水灌溉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新中国成立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节水灌溉技术的标准,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全国各地都在发展节水灌溉,急需制定相关规。
为从宏观上指导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统一节水灌溉的技术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使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制定本规。
1.0.4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严把设计、施工质量关,使用合格的材料及设备。
为此,规定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施工单位应有水利工程安装许可证,材料设备应通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1.0.5 工程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鉴于不少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必须强调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1.0.6 我国已颁布的节水灌溉有关的规和标准,有:《灌溉徘水工程设计规》、《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喷灌工程技术规》、《微灌工程技术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农田逆服1k活标地b f召拙姑犬钡、—45b田棚,林转犬规、等。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的规定外,也应符合这些规和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2.0.1 规划设计前除应调查收集水源、气象、地形、作物等资料,还应收集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以及能源、设备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与农村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
2.0.2 节水灌溉工程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的技术措施之一,因此进行节水灌溉工程总体规划时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避免工程建设的盲目性。
2.0.3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和产出受诸多因素制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SL207—98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04-04公布 1998-05-01实施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究,积存体会。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赶忙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那么、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时期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有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取了我国节水灌溉进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体会。
本规范说明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1 总那么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进展,制定本规范。
1.0.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治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治理和评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SL207—98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目次主页前言1 总则2 工程规划3 灌溉水源4 灌溉用水量5 灌溉水利用系数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7 效益8 节水灌溉面积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条文说明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广西自治区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厅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1 总则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