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
- 格式:ppt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13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词《江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照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节奏划分及断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赏析原文及翻
译
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哪里?
这两句诗出自柳宗元的《江雪》,全诗如下: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及赏析
意思是:一条孤单的小船上,有一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全诗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
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解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suō lì屁眼儿黑【诗文解释】一: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江雪》《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及注释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
意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古诗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赏析:
《江雪》这首诗中,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是出自柳宗元的代表作《江雪》。
《江雪》描写的是山水景物,抒发了诗人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 独:独自。
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人。
曾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
其一生好为民代言,好为君王分忧。
著名的如《捕蛇者说》,是中学课本常选的篇目。
还有绝句《江雪》,在小学各个版本的语文书中已是屡见不鲜。
这里就《江雪》的立意予以探讨。
笔者认为,本诗贵在“虚实相生”的意境,造句在此,而立意在彼,有写实境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写一种心境,所谓寄意深远是也。
要认识(解读)该诗,首先应该先了解一下柳宗元写作《江雪》的时代背景,可谓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一般来说,对于语文教师这是必须的。
理解透彻了的作品,总会有一种更深刻的体会。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贬为永州司马,满怀政治失意的孤愤,僻居荒隅。
柳宗元《江雪》翻译及赏析柳宗元《江雪》翻译及赏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十首关于咏雪的诗1、《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3、《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4、《苑中遇雪应制》唐·宋之问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译文】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
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5、《对雪》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6、《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7、《踏莎行·雪似梅花》宋·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8、《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清·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9、《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描写冬天的古诗句《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全文古诗如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
其古诗全文如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
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
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终南望余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
古诗全文如下: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江雪》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江雪》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江雪》这首诗大约是作于谪居永州时期,由柳宗元创作,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全诗如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小诗,它字浅句顺,让人过目成诵,经久不忘。
如果一个人只能背诵三首古诗,《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
当我们陶醉于它的凝练的时候,不禁会思考它到底表达了什么?一首诗的内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个典范。
西方中世纪释读《圣经》,曾有“四义释读法”,主张分字义的、寓意的、规训义的、灵义的四个层次理解《圣经》。
我们也不妨从多层意义上来欣赏这首小诗。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首先从最浅显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独钓图”。
前两句是天寒地冻的大背景:千山叠嶂,白雪皑皑,万径盘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路面上没有一个行人。
后两句是小焦点:在这大背景中有条江,江面上有一小渔船,渔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渔翁,老渔翁手持一根钓竿,独自垂钓。
描绘极有层次,很多的国画常常取材于此。
宏阔的天地和微小的渔翁形成鲜明对照,而整幅画面给人直观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马上会想到诗人恐怕不单单是为了画一幅毫无意义的图画吧?这苦寒静寂的图画背后,是怎样一付情怀呢?自永贞革新失败以来,诗人屡遭打击迫害,被贬谪到荒凉的.永州,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独之中。
这陷入幽静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万径的人世间也没有同伴的孤苦老渔翁,不正是此时诗人的自况么?然而,用诗人的政治、人生遭际作比附,虽然可以一一应验,却不能中止我们对诗意的领会。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
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解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2 .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 .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 o l:(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 独:独自。
10. 钓:钓鱼。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su o l屁眼儿黑【诗文解释】一: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 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江雪》原文及注释11 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 合同标的本合同旨在明确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江雪》的原文及相关注释的内容和使用约定。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大雪纷飞中,所有的山都看不见飞鸟的影子,所有的路都没有人的踪迹,突出了环境的寂静和寒冷。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的情景,展现出他的孤寂和坚毅。
112 双方权利义务甲方权利义务:1、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江雪》原文及注释。
2、有义务提供准确、完整的《江雪》原文及注释内容。
3、应保证所提供的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乙方权利义务:1、有权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使用《江雪》原文及注释。
2、有义务按照甲方的要求,正确使用《江雪》原文及注释,不得擅自修改、歪曲。
3、在使用过程中,应尊重甲方对《江雪》原文及注释的知识产权。
113 违约责任若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提供的《江雪》原文及注释存在错误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应承担以下责任:1、立即纠正错误,重新提供准确、合法的内容。
2、赔偿乙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名誉损失等。
若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擅自修改、歪曲《江雪》原文及注释,或超出约定范围使用,应承担以下责任:1、立即停止违约行为,消除不良影响。
2、按照约定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3、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受损导致的损失等。
114 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合同条款为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描写鸟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全诗赏析出自唐代诗人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大概作于谪居永州时代。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高深莫测的山水画:雪窖冰天寒江,不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沉默垂钓。
但细心咀嚼,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破、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发明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仿佛是作者描写的重心,盘踞了画面的主体位置。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径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阔别尘世,甚至揭示出他高傲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点。
作者所要表示的主题于此未然透出,然而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矗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昔日沸腾嘈杂,处处活力盎然的天然界因何这般逝世寂呢?一场大雪纷纭扬扬,覆盖了千山,掩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
冰雪送来的严寒制作了一个白皑皑,冷僻清的世界。
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单薄弱的身影。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该是如许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取衬托渲染的手段,竭力刻画渔翁垂钓时候的气象和风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怀氛围。
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
评论说“清峭已绝”。
顾?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
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当前不甘屈服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况。
晚于的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凡,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本人的主观意识与赫然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批驳他是“村学中语”,而称颂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感情熔铸。
柳宗元《江雪》写作背景柳宗元《江雪》写作背景《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江雪》写作背景,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写作背景:《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江雪》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注释:1、绝:无,没有。
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3、人踪:人的脚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蓑衣和斗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6、独:独自。
《江雪》赏析: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