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49
冷热疗法的护理
冷疗法的护理
(一)、局部冷疗法,以冰袋为例
【目的】降低体温,局部消肿、止血,阻止发炎或化脓,减轻疼痛。
【评估】1、病人的年龄、病情、体温及治疗情况。
2、病人局部皮肤状况,如颜色、温度,有无硬结、淤血等,有无感觉障碍及对冷过敏。
3、病人的意识状况、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
【实施】1、操作步骤:详见操作程序本
2、健康教育使用冰袋前,向病人介绍使用方法;说明局部冷疗法的影响因素和禁忌使用冷疗的部位。
向病人解释局部冷疗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继发效应和治疗作用。
(二)全身冷疗法
应用温水或乙醇进行全身擦浴,可达到全身冷疗的作用。
以温水擦浴为例。
【目的】为体温在39.5℃以上的高热病人降温。
【评估】同冰袋冷疗法
【实施】1、操作步骤:详见操作程序本
2、健康教育温水擦拭浴前,向病人介绍擦浴方法,说明影响温水擦浴的因素。
向病人说明温水擦浴所产生的治疗作用。
一、热疗法
(一)、干热疗法的护理,以热水袋为例
【目的】保暖、舒适、解痉、镇痛
【评估】1、病人的年龄、病情、治疗情况。
2、病人局部皮肤状况,如掩色、温度、有无硬结、淤血及开放伤口等,有无感觉障碍及对热的耐受情况等。
3、病人的意识状况、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等。
【实施】1、操作步骤:详见操作程序本
2、健康教育使用热水袋前,向病人介绍使用方法。
向病人解释使用热水依热疗,机体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继发效应和治疗作用。
向病人说明影响热水袋热疗作用的因素和禁忌使用热疗的部位和疾病。
冷热疗法的应用及护理冷热疗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物理疗法,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冷热疗法的应用及护理。
一、冷疗法的应用及护理:1. 应用:冷疗法主要适用于急性创伤、炎症、肌肉拉伤、扭伤等病症。
冷疗可以通过降低组织温度来减轻疼痛、肿胀和炎症反应。
2. 护理:(1)选择适当的冷疗方法:常见的冷疗方法包括冰敷、冷水浸泡、冷凝胶敷料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疗方法。
(2)保护患者皮肤:在进行冷疗时,应将冷敷物与患者皮肤之间垫一层湿润的毛巾或纱布,以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引起冻伤。
(3)控制冷敷时间和频率:一般情况下,冷疗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2-3次,但具体时间和频率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能力来确定。
(4)观察患者的反应:在冷疗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皮肤发红、发绀、感觉麻木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冷疗。
(5)术后冷疗:对于手术后患者,常规冷疗可以减轻疼痛、肿胀和炎症反应。
但对于患有感觉或循环障碍的患者,应慎重考虑冷疗的适用性。
二、热疗法的应用及护理:1. 应用:热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疼痛和肌肉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等情况。
热疗可以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和增加组织弹性等来达到治疗效果。
2. 护理:(1)选择适当的热疗方法:常见的热疗方法包括热敷、热水浸泡、热盐袋等。
不同疾病和部位应选择合适的热疗方法。
(2)保护患者皮肤:在进行热疗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热敷物,以免烫伤皮肤。
可以使用湿热敷物或将热敷物与患者皮肤之间垫一层湿毛巾或纱布。
(3)控制热敷时间和频率:每次热敷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2-3次,具体时间和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能力来调整。
(4)观察患者的反应:在热疗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痒、灼热感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热疗。
(5)避免应用于急性创伤:热疗通常不适用于急性创伤,如扭伤、骨折等;也应避免应用于感觉和循环障碍的患者。
护理专业知识:冷热疗法的作用、禁忌和方法
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者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降温和保暖的目的。
冷热疗法是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基础护理的重要考点。
一、冷疗法
1.冷疗的作用
(1)控制炎症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的病人。
(2)减轻疼痛:常用于牙痛、烫伤等病人。
(3)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
(4)降低体温:用于高热、中暑、脑外伤患者。
2.禁忌症
(1)血液循环障碍。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的,用冷使局部血流减少,阻碍炎症的吸收。
(3)组织损伤、伤口破裂:冷可致血循环不良,增加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
(4)冷过敏者,可致荨麻疹、关节疼痛等症状。
3.冷疗部位: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体表较大的血管流经处。
4.禁忌部位
(1)枕后、耳廓、阴囊处:易引起冻伤。
(2)心前区: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律不齐。
(3)腹部:易引起腹泻。
(4)足底:引起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
5.冷疗时间:15~30分钟,时间过长会引起继发效应。
使用后30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
6.冷疗方法
(1)冰帽和冰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而减少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酒精擦浴:温度30℃,浓度25%~35%,200~300ml。
头部置冰袋,减轻头部充血,并有助于降温。
足底置热水袋,促进血
管扩张,利于散热。
适用于39.5℃。
一、冷热疗法的原理1. 热疗的原理热疗是指应用温热刺激来改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热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代谢率,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
热疗还可以扩张血管,减少炎症,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2. 冷疗的原理冷疗是指应用冷刺激来改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冷疗通过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动来缓解肿胀和疼痛,减少炎症反应,降低组织的新陈代谢率。
此外,冷疗还可以减慢神经传导速度,减少疼痛的传导,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二、冷热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热疗的适应症(1)肌肉疼痛和肌肉紧张(2)慢性炎症和慢性病变(3)关节疼痛和关节炎(4)组织损伤和瘢痕形成2. 冷疗的适应症(1)急性创伤和损伤(2)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3)炎症和肿胀(4)神经痛和疼痛3. 冷热疗法的禁忌症(1)对温度敏感或无痛觉的患者(2)对冷热敏感的皮肤(3)皮肤有破损或损伤的部位(4)感觉或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 热疗的操作方法(1)热水袋热敷:将热水袋放入热水中加热,然后放在疼痛部位进行热敷。
(2)热毛巾热敷:将毛巾浸泡在热水中,拧干后放在疼痛部位进行热敷。
(3)热水浴疗法:将患者全身或局部浸泡在温热的水中进行热水浴疗法。
2. 冷疗的操作方法(1)冰袋冷敷:将冰袋放入冰箱冷冻,然后放在疼痛部位进行冷敷。
(2)冷水毛巾冷敷:将毛巾浸泡在冰水中,拧干后放在疼痛部位进行冷敷。
(3)冰敷疗法:将冰块包裹在布料中,然后放在疼痛部位进行冰敷疗法。
四、冷热疗法的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冷热疗法的温度要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
热疗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0-45摄氏度之间,冷疗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15摄氏度之间。
2. 时间控制热疗和冷疗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不宜过长或过短。
热疗和冷疗的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来调整。
3. 皮肤保护在进行冷热疗法时,要注意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可以在皮肤上放一层布料或毛巾来缓冲热量或寒冷刺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护理学基础知识:冷热疗法的相关知识冷热疗法是护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说说冷热疗法的相关知识。
一、概念冷、热疗法是通过高于或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达到局部和全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实施冷热疗法前应了解冷热疗法的相关知识,确保患者安全。
二、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1)方式冷热应用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湿冷、热的效果优于干冷、热.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变部位和治疗要求进行选择.(2)面积冷热疗法的效果与面积大小有关.应用面积大,则冷热疗法效果就较强,反之,则较弱.(3)时间冷、热应用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其效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丽增强,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但如果时间过长,则会产生继发效应而抵消治疗效应,甚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如疼痛,皮肤苍白、冻伤、烫伤等.(4)温度冷、热应用时的温度与体表的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小.其次,环境温度也可影响冷热效应,如室温过低,则散热快,热效应降低.(5)部位皮肤较厚的区域,如脚底、手心,对冷热的耐受性大,冷热疗法效果也较差;而躯体的皮肤较薄,对冷热的敏感性强,冷热疗法效果也较好.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可增强冷热应用的效果.不同深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也不同,皮肤浅层,冷觉感受器较温觉感受器浅表且数量也多,故浅层皮肤对冷较敏感.(6)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居住习惯、肤色等差别影响冷热治疗的效应。
三、冷热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5、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6、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禁忌用冷,以防冻伤;心前区禁忌用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腹部用冷可导致腹泻;足心禁忌用冷,以防止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例题】某同学打篮球时不慎将脚扭伤,请问此时该如何处理?【答案】此时应用冷敷法,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初期应用冷疗可使局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局部充血可以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的粘稠度增加有利于血液凝固而减轻皮下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