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自由基与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1
依达拉奉脑卒中原理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等脑卒中。
其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作用:脑卒中发生时,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氧气和养分缺乏,产生大量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可以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损伤脑组织。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捕获并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脑组织的损害。
2. 神经保护作用:依达拉奉可以抑制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
此外,它还可以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脑水肿的发生。
3. 抗炎作用:脑卒中后,脑部会发生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
依达拉奉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损害。
4. 改善血液循环:依达拉奉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为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综合以上原理,依达拉奉可以在脑卒中发生后,通过抗氧化、神经保护、抗炎和改善血液循环等多种途径,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综述发表时间:2012-08-31T09:08:50.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易超亮李晨婧[导读] 缺血性损伤主要针对血管和神经的保护一直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定的治疗。
易超亮李晨婧(江西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西宜春 336000)【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022-01 【摘要】众所周知,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可以对包括DNA和蛋白质、脂质等细胞组成成分的损害,导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的损伤。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保护神经和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依达拉奉药理机制临床应用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依达拉奉由日本三菱制药公司研究开发,2001年6月在日本首次上市,与维生素C、E,尼莫地平等一般的抗氧化剂比有显著的效果,是首个被认可的自由基清除剂,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了其对自由基毒性损伤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自由导致的级联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依达拉奉的药理机制依达拉奉作的主要成分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含亲脂性基团,为脂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膜通透性,静脉给药血脑屏障通透率为60%,易到达脑组织,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水肿,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改善脑机能,是一种有效的脑神经保护剂。
依达拉奉临床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治疗,特别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目前认为依达拉奉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保护神经组织:清除羟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保护内皮细胞,抗脑水肿作用;通过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来保护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抑制血管痉挛的作用。
2 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2.1缺血性损伤主要针对血管和神经的保护一直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定的治疗。
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23C HI NA FORE I GN ME DI C AL T REATME NT 药物与临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①动物:健康成年SD 大鼠40只,体重180~250g,雌雄不拘。
②主要试剂和材料:依达拉奉、S OD 、M DA 试剂盒。
1.2方法 1.2.1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干预 将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 组、依达拉奉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10只。
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而不造成缺血状态,其余3组均采用L on ga 线栓法制备大鼠M C A O 模型,梗死2h 后再灌注,同时尾静脉给药。
假手术组和NS 组给予生理盐水2m g/k 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依达拉奉0.5mg/kg 和2mg/kg 。
再灌注后24h 测量脑组织SOD 、MDA 的含量。
1.2.2大鼠脑组织中SOD 、M DA 的检测 各组大鼠处死,在冰盘上迅速取脑,将右侧大脑制成10%的脑组织匀浆,3000r /m in ,离心10m i n,取上清液,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 OD 活性,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 DA 含量。
1.2.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x —±s)表示,方差分析,t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NS 组脑组织中S OD 活性明显降低,MDA 含量增高(P <0.01);与N S 组比较,依达拉奉低剂量及高剂量组S OD 活性均明显提高(P<0.01),MDA 含量也明显降低(P<0.01);且依达拉奉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1),见表1。
表1SOD 、MDA 含量比较注:与N S 组比较,①P<0.05,②P <0.01;与假手术组比较,③P <0.013讨论研究证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于再灌注时产生的氧自由基造成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在此过程中生成过量的氧自由基,攻击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使细胞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依达拉奉(化学名: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
一种强效的细胞内氧自由基清除剂
依达拉奉(化学名: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强效的细胞内氧自由基清除剂,可在再植之前进入骨骼肌细胞,有效的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
学术术语来源——
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肢体的保护作用
文章亮点:
根据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认识,实验将依达拉奉(5 mL)+肝素(12 500 U)+甘露醇(5 mL)+地塞米松 (10 mg)用林格氏液配成混合灌注液,并在不同时段对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的不同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对断肢再植后肢体的保护作用。
结果证明依达拉奉为主的混合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再植后肢体特别是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组织构建;组织工程;断肢(指)再植;依达拉奉;缺血再灌注损伤;兔;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器官移植;移植;胫骨;再灌注损伤;四肢;成肌细胞, 骨骼肌;生物学标记
摘要
背景:怎样减轻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能否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起到保护作用。
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18只健康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n=6),分别为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白对照组。
建立左下肢的离断肢体模型,其中,依达拉奉组于再灌注前给予以依达拉奉为主的灌注液进行灌注(1.5 mg/kg),分别于2,4,8,12 h于兔的胫骨前肌取材,分别测定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Ca2+-ATP酶、Na+-K+-ATP 酶,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的病理变化。
依达拉奉说明书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依达拉奉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依达拉奉注射液英文名:Edaravone lnjection汉语拼音:Yidalafeng Zhusheye本品主要成分为依达拉奉,其化学名称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10H10N2O分子量:【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
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 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 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
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依达拉奉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氧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200 mg/kg组的动物出现尿色橙褐、流泪、流涎和自主活动减少,体重和食量轻微下降;2 00mg/kg组雌鼠平均性周期延长,雌鼠、雄鼠生育力降低,胎仔胸腺残留率升高。
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妊娠大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30、300mg/kg,300mg/kg 组母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减缓,给药后出现伏卧、步态不稳、自发运动减少、流泪等;各剂量组雄性胎仔体重及30mg/kg组雌性胎仔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各剂量组胎仔内脏畸形率升高,幼鼠耳廊展开、眼睑开裂、睾丸下垂、阴道开口有延迟倾向。
妊娠新西兰白兔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100mg/kg,100mg/kg组动物出现尿液橙褐色、步态失调、流泪、瞳孔缩小、呼吸异常、后肢林痹,给药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炎症;3、100mg/kg组动物胎盘重量显着增加。
依达拉奉临床使用指南一、根据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还可改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
”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说明书中规定该药品适应症为:急性脑梗死。
二、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和该药品说明书,该药品用法用量为:一次30mg,临用前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
每日2次,14天为一个疗程。
必须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
三、禁忌1、重度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既往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
四、注意事项1、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有致肝功能损害加重的可能)。
3、心脏疾病患者慎用(有致心脏病加重的可能,或可能伴见肾功能不全)。
4、高龄患者慎用(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道)。
因有加重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而致死的病例,因此在本品给药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同时在给药结束后继续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即停止给药,进行适当处理。
尤其是高龄患者,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告(大部分都在80岁以上),应特别注意。
五、其他用药事宜详见药品说明书。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一、根据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说明书,该药品适应症为:用于治疗脑血栓、脑栓塞、脑痉挛等急慢性脑血管疾病,以及颅脑外伤及脑外伤及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全、脑梗塞)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闭塞综合症、动脉硬化、血栓性静脉炎、毛细血管出血以及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
二、根据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说明书,该药品用法用量为:肌内注射。
一次2-4ml,一日2次。
静脉滴注,一次4-10ml,一日一次,稀释于250-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依达拉奉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依达拉奉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效果,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我深入研究了依达拉奉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并将其详细记录在此文中。
依达拉奉作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依达拉奉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其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积极作用。
依达拉奉在AMI治疗中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依达拉奉能有效减轻AMI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心肌酶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改善心功能。
依达拉奉还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脏组织。
在AMI治疗中,依达拉奉与常规治疗相结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心绞痛治疗中的依达拉奉: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心悸等。
研究发现,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心绞痛患者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依达拉奉还能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增加心肌灌注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能有效提高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依达拉奉在CHF治疗中的应用: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减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可以改善CHF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依达拉奉还能降低患者的心肌细胞死亡速度,延缓心脏病变进程。
在CHF治疗中,依达拉奉与常规治疗相结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治疗中的依达拉奉: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靶器官损伤。
依达拉奉可以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压,减轻靶器官损伤。
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依达拉奉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单用降压药物的患者。
尽管依达拉奉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争议。
有研究指出,依达拉奉可能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不太适用。
依达拉奉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依达拉奉是目前医学上经常使用的一种药,这种药最强大的作用就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所以又被称为自由基清除剂,想必大家都知道急性脑埂塞这种疾病,这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脑部疾病,患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日常的活动会出现障碍,依达拉奉就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依达拉奉的作用与功效:一种药物常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治疗目的的作用也并存有非治疗目的的作用。
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会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这种药理作用称之为副作用。
那么作为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的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副作用又是什么呢?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
★依达拉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1、过敏症(0.1%~5%):主要表现为皮疹、潮红、肿胀、疱疹、瘙痒感;2、血细胞系统(0.1%~5%):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3、注射部位(0.1%~5%):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疹、红肿等;4、肝脏(发生率>5%):主要表现为AST升高,ALT升高,LDH升高,ALP升高,γ-GT升高。
(发生率为0.1%~5%):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阳性,胆红素尿。
5、肾脏(0.1%~5%):主要表现为BUN升高,血清尿酸升高,血清尿酸下降,蛋白尿、血尿、肌酐升高(程度不明);6、消化系统(0.1%~5%):嗳气。
7、其他(0.1%~5%):发热,热感,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蛋白减少,CK(CPK)升高,CK(CPK)降低,血清钾下降,血清钙下降。
氧自由基与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250012)于金贵一、氧自由基(一)自由基的概念自由基(freeradical,FR)是指外层轨道上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的总称。
因其含有未配对的电子,故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与其生成部位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以连锁反应的形式进行。
氧原子上有未配对电子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
人体吸入的分子氧,在正常状态下绝大多数(98%)都连接4个电子,它们最终与H+结合,代谢还原为H2O。
但有极少数氧(1~2%)在代谢过程中被夺去或接受一个电子而形成活性氧,即氧自由基。
(二)氧自由基的生理作用氧自由基在生理上是必需的物质,如合成ATP 和前列腺素、中性粒细胞杀灭细菌、酸性粒细胞杀灭寄生虫等过程都必须有氧自由基参与。
氧自由基在体内的生成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且在体内存在时间甚短。
由于其化学性极强,反应剧烈,过量产生会对机体造成极大危害。
(三)氧自由基的种类及其作用1. 超氧化物阴离子:氧自由基连锁反应的启动者,使生物膜、激素和脂肪酸过氧化。
2. 羟自由基(OH∙):作用最强的自由基,可破坏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糖类。
3. 过氧化氢(H2O2):过渡型氧化剂,主要使巯基氧化,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4. 单线态分子氧(1O2):氧分子的激发状态,亲电子性强,在光作用下可由O2直接产生,对细胞有杀伤作用。
5.其他含氧的自由基如脂质过氧化物(ROOH):易于分解再产生自由基,腐化脂肪,破坏DNA,可与蛋白质交联使之形成变性交聚物。
(四)机体抗氧化机制机制一:直接提供电子,以确保氧自由基还原;机制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以有效地消除或抵御氧自由基的破坏作用如酶类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非酶类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葡萄糖、含硫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北方药学2018年第15卷第6期·综述·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骆海坤袁耀辉王丽华(邢台市第三医院邢台054000)摘要: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关注,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
依达拉奉的化学名称为3-甲基-1-苯基-2-吡唑琳-5-酮,于2001年4月在日本第一次上市,是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自由基清除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依达拉奉在其他组织、器官也能起到抗氧化应激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对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神经保护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351(2018)06-0138-02Possible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EdaravoneLuo Haikun Yuan Yaohui Wang Lihua(Pharmacy Department,Xingtai third hospital,Xingtai,054000,China)Abstract:Oxygen free radical scavengar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medical attention.And Edaravone is recognized as a new neurprotective agent,first listed in Japan in2005.The chemical name of the agent is3-Menthyl-1-plenyl-1-pyrazolin-5-one,which can support the cells by interrupting lipin peroxidation caused by transferring a electron to free radicals.As the studies deepening,it was suggested Edaravone may be involved in anti oxidative stress of other organs.Therefore,possible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medicine are discussed.Key words:Edaravone Oxygen free radical scavengar Neural protection作为近年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自由基清除剂,在组织缺血过程中,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对抗氧化应激所致的细胞损伤,其可能的机制包括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产生等。
依达拉奉注射液说明书之公保含烟创作【药品名称】通用名:依达拉奉注射液英文名:Edaravone lnjection汉语拼音:Yidalafeng Zhusheye本品主要成分为依达拉奉,其化学名称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其构造式为:分子式:C10H10N2O分子量:【性状】本品为无色或简直无色的澄明液体.【药理毒理】药理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脑呵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堵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增加.脑堵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堵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增加,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年夜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堵塞的停顿,并缓解所陪伴的神经症状,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依达拉奉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氧微核试验后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年夜鼠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200mg/kg组的植物呈现尿色橙褐、流泪、流涎和自主活动增加,体重和食量轻微下降;200mg/kg组雌鼠平均性周期延长,雌鼠、雄鼠生育力降低,胎仔胸腺残留率升高.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妊娠年夜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30、300mg/kg,300mg/kg组母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减缓,给药后呈现伏卧、步态不稳、自发运动增加、流泪等;各剂量组雄性胎仔体重及30mg/kg组雌性胎仔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各剂量组胎仔内脏畸形率升高,幼鼠耳廊展开、眼睑开裂、睾丸下垂、阴道启齿有延迟倾向.妊娠新西兰白兔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100mg/kg,100mg/kg组植物呈现尿液橙褐色、步态失调、流泪、瞳孔缩小、呼吸异常、后肢林痹,给药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炎症;3、100mg/kg组植物胎盘重量显著增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妊娠Wistar年夜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0mg/kg组植物给药期间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量降低,呈现摇头、眨眼、流泪、自发运动增加等症状.幼鼠出身后28天旷场实验后果显示20、200mg/kg组幼鼠移动次数增高.【药代动力学】据国外文献报导:血药浓度安康成年男性受试者(5例)和65岁以上安康老年受试者(5例),以0.5mg/kg体重剂量,1日2次,每次30分钟内静脉滴注,延续给药2天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卦和以起始给药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卦所求得参数,如下图、表所示.(平均值±标准差)安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安康老年受试者两者血浆中药物浓度简直都同样消失,没有蓄积性.血清卵白结合率体外试验后果标明:依达拉奉的人血清卵白和人血清白卵白结合率辨别为92%和89~91%.代谢在安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安康老年受试者中的研究后果标明:依达拉奉在血浆中的代谢物为硫酸络合物、葡萄糖醛酸络合物.在尿中主要代谢物为葡萄糖醛酸络合物、硫酸络合物.排泄安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安康老年受试者使用本品1日2次,每次0.5mg/kg,30分钟内静滴,延续2天给药,每次给药至12小时排泄尿液中含0.7~0.9%原药,71.0~79.9%代谢物.【适应症】用于改善急性脑堵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用障碍.【用法用量】一次30mg(3支),每日2次,参加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一个疗程为14天以内.尽能够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端给药.【不良反响】据日本临床病例569例察看,26例(4.57%)呈现不良反响.主要表现为肝功用异常16次(2.81%),皮疹4次(0.70%).569例中临床检测值异常变卦的有122例(21.4%),主要是AST上升7.71%(43/558)、ALT上升8.23%(46/559)等肝功用检测值异常.严重不良反响有:1、急性肾功用衰竭(水平不明)用药进程中停止屡次肾功用检测并密切察看,呈现肾功用低下表现或少尿等症状时,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置.2、肝功用异常、黄疸(均水平不明)随同AST、ALT、ALP、YGT、LDH上升等肝功用异常和黄疸,用药进程中需检测肝功用并密切察看,呈现异常情况,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置.3、血小板增加(水平不明)有血小板增加表现,用药进程中需密切察看,呈现异常情况,停止给药并正确处置.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水平不明)可呈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用药进程中活期检测.呈现疑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表现和临床症状时,停止给药并停止正确处置.其他不良反响(发作率)及主要表现为:1、过敏症(0.1%~5%):主要表现为皮疹、潮红、肿胀、疱疹、搔痒感;2、血细胞系统(0.1%~5%):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增加,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加,红细胞压积增加,血红卵白增加,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加;3、注射部位(0.1%~5%):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疹、红肿等;4、肝脏(发作率>5%):主要表现为AST升高,ALT升高,LDH升高,ALP升高,YGT升高.(发作率为0.1%~5%):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阳性,胆红素快活.5、肾脏(0.1%~5%):主要表现为BUN升高,血清快活酸升高,血清尿酸下降,卵白尿、血尿、肌酐升高(水平不明);6、消化系统(0.1%~5%):嗳气;7、其他(0.1%~5%):发热,热感,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卵白增加,CK(CPK)升高,CK(CPK)降低,血清钾下降,血清钙下降.【忌讳】1、重度肾功用衰竭的患者(有致肾功用衰竭减轻的能够).2、既往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注意事项】1、轻、中度肾功用损害的患者慎用(有致肾功用衰竭减轻的能够).2、肝功用损害患者慎用(有致肝功用损害减轻的能够).3、心脏疾病患者慎用(有致心脏病减轻的能够,或能够伴见肾功用不全).4、高龄患者慎用(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导).因有减轻急性肾功用不全或肾功用衰竭而致死的病例,因此在本品给药进程中应停止屡次肾功用检测,同时在给药完毕后持续密切察看,呈现肾功用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刻停止给药,停止适当处置.尤其是高龄患者,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陈说(年夜局部都在80岁以上),应特别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孕妇或有妊娠能够的妇女禁用本品(尚不能确定关于妊娠期给药的平安性).2、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必需应用时,在给予本药期应应停止哺乳(植物实验中有向乳汁中散布的陈说).【儿童用药】儿童不应使用本品(因没有使用经历,尚不能确定儿童用药的平安性).【老年患者用药】因老年生理机能低下,不良反响呈现时应停止给药并适当处置.一般而言,高龄患者(80岁以上)应慎用.【药物相互作用】1、与先锋唑啉钠、盐酸哌拉西林钠、头孢替安钠等抗生素合用时,有致肾功用衰竭减轻的能够,因此兼并用药时需停止屡次肾功用检测等察看.2、本品原则上必需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3、不成和高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混合或由同一通道静滴(混合后可致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4、勿与抗癫痫药(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混合(发作混浊).5、勿与坎利酸钾混合(发作混浊).【规格】5ml:10mg【贮藏】避光、在阴凉处保管.【包装】易折曲颈安瓿,每盒6支.【有效期】暂定24个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342。
依达拉奉作用原理今天来聊聊依达拉奉作用原理的事儿。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里的铁制品放久了就会生锈,生锈其实就是铁被氧化了。
而在我们的身体里呢,其实也存在类似氧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要是过度了,对我们身体可一点都不好。
对于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细胞来说,有一种叫自由基的东西,过量的自由基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到处搞破坏。
这就要说到依达拉奉了。
依达拉奉就像是超级英雄,专门来对抗这些自由基小怪兽。
从医学原理上讲,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能够及时捕捉并且清除那些在大脑组织里面兴风作浪的自由基。
打个比方吧,自由基像是小偷,在我们身体这个大房子里到处偷东西、搞破坏,而依达拉奉就如同警惕的保安,只要发现自由基小偷出现,就赶紧把它抓住清除掉。
在实际的医疗应用案例当中,对于一些脑部疾病,像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之后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这样就会导致自由基大量产生。
这些自由基会进一步损害大脑的神经细胞,加重病情。
这个时候依达拉奉就能派上用场了,它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大脑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不过呢,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分子的物质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学习这个的时候,我就想啊,人体真的是特别复杂又神奇的机器。
随着不断深入学习,才渐渐明白这个机制背后的原理。
学习和探究依达拉奉作用原理的过程给了我不少延伸思考。
像这样的在身体微观环境下的“对抗”是否在其他疾病里也存在类似的机制呢?这就好像在一种谜题解开后,又引出了更多的谜题,能吸引我们不断去探索更广阔的医学世界。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依达拉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注意事项呢?确实有,使用依达拉奉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因为有些人可能会对它存在过敏反应或者有其他的不良反应。
我分享了这么多关于依达拉奉作用原理的东西,我相信大家可能也有自己的看法或者疑惑,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呀。
氧自由基与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250012)于金贵一、氧自由基(一)自由基的概念自由基(freeradical,FR)是指外层轨道上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的总称。
因其含有未配对的电子,故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与其生成部位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以连锁反应的形式进行。
氧原子上有未配对电子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
人体吸入的分子氧,在正常状态下绝大多数(98%)都连接4个电子,它们最终与H+结合,代谢还原为H2O。
但有极少数氧(1~2%)在代谢过程中被夺去或接受一个电子而形成活性氧,即氧自由基。
(二)氧自由基的生理作用氧自由基在生理上是必需的物质,如合成ATP 和前列腺素、中性粒细胞杀灭细菌、酸性粒细胞杀灭寄生虫等过程都必须有氧自由基参与。
氧自由基在体内的生成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且在体内存在时间甚短。
由于其化学性极强,反应剧烈,过量产生会对机体造成极大危害。
(三)氧自由基的种类及其作用1. 超氧化物阴离子:氧自由基连锁反应的启动者,使生物膜、激素和脂肪酸过氧化。
2. 羟自由基(OH∙):作用最强的自由基,可破坏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糖类。
3. 过氧化氢(H2O2):过渡型氧化剂,主要使巯基氧化,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4. 单线态分子氧(1O2):氧分子的激发状态,亲电子性强,在光作用下可由O2直接产生,对细胞有杀伤作用。
5.其他含氧的自由基如脂质过氧化物(ROOH):易于分解再产生自由基,腐化脂肪,破坏DNA,可与蛋白质交联使之形成变性交聚物。
(四)机体抗氧化机制机制一:直接提供电子,以确保氧自由基还原;机制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以有效地消除或抵御氧自由基的破坏作用如酶类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非酶类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葡萄糖、含硫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氧自由基MDA、SOD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苏刚;彭波;张勐;李鑫;王洪杰;刘桂阳;李涛【摘要】目的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颅脑损伤患者150例分别作为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亚低温治疗体温控制在33℃~35℃,时间48~72 h,平均63.2 h.依达拉奉注射液60 mg/d,应用14 d.氧自由基的测定在患者入院后6 h、第3天、第7天、第14天空腹抽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三组氧自由基的结果,MDA伤后明显增高,治疗后含量开始降低,降幅以依达拉奉组差异最明显; SOD伤后先反应性升高,3 d后下降,降幅以依达拉奉组差异最明显; 结论依达拉奉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其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22【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颅脑损伤;依达拉奉;亚低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者】苏刚;彭波;张勐;李鑫;王洪杰;刘桂阳;李涛【作者单位】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泰山医学院济南临床学院神经外科;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泰山医学院济南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济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泰山医学院济南临床学院神经外科;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泰山医学院济南临床学院神经外科;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泰山医学院济南临床学院神经外科;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泰山医学院济南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损伤的10% ~15%,具有发病率高、病情急、变化快的特点,致残率居创伤首位,目前的研究着重于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1]。
颅脑损伤后氧自由基反应增强,脑组织自身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弱,造成神经细胞损伤,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氧自由基与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250012)于金贵一、氧自由基(一)自由基的概念自由基(freeradical,FR)是指外层轨道上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的总称。
因其含有未配对的电子,故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与其生成部位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以连锁反应的形式进行。
氧原子上有未配对电子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
人体吸入的分子氧,在正常状态下绝大多数(98%)都连接4个电子,它们最终与H+结合,代谢还原为H2O。
但有极少数氧(1~2%)在代谢过程中被夺去或接受一个电子而形成活性氧,即氧自由基。
(二)氧自由基的生理作用氧自由基在生理上是必需的物质,如合成ATP 和前列腺素、中性粒细胞杀灭细菌、酸性粒细胞杀灭寄生虫等过程都必须有氧自由基参与。
氧自由基在体内的生成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且在体内存在时间甚短。
由于其化学性极强,反应剧烈,过量产生会对机体造成极大危害。
(三)氧自由基的种类及其作用1. 超氧化物阴离子:氧自由基连锁反应的启动者,使生物膜、激素和脂肪酸过氧化。
2. 羟自由基(OH∙):作用最强的自由基,可破坏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糖类。
3. 过氧化氢(H2O2):过渡型氧化剂,主要使巯基氧化,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4. 单线态分子氧(1O2):氧分子的激发状态,亲电子性强,在光作用下可由O2直接产生,对细胞有杀伤作用。
5.其他含氧的自由基如脂质过氧化物(ROOH):易于分解再产生自由基,腐化脂肪,破坏DNA,可与蛋白质交联使之形成变性交聚物。
(四)机体抗氧化机制机制一:直接提供电子,以确保氧自由基还原;机制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以有效地消除或抵御氧自由基的破坏作用如酶类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非酶类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葡萄糖、含硫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SOD多存在于细胞的线粒体内,作用是将氧自由基歧化,将其一半转变成H2O,另一半转变成O2,从而清除氧自由基。
CAT是血红蛋白酶类之一,作用是分解H2O2,并将其清除之。
GSH主要作用也是分解H2O2,并使脂质过氧化物还原为H2O和无害的羟基化合物。
(五)麻醉与自由基的产生麻醉中吸入高浓度氧可产生氧自由基而引起急性肺损伤;麻醉药本身及代谢物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应激反应引起自由基释放;术中缺血再灌注引起自由基释放。
麻醉药的毒副反应与自由基有关,氟烷、乙醚、氯仿、硫喷妥钠可卡因等刺激氧自由基使肝脏微粒体线粒体脂质过氧化造成肝脏损害。
体外循环(CPB)本身引起氧自由基反应;心肌再灌注诱发自由基大量产生;CPB复灌后引起的灌注心脏和肺部并发症成为死亡的重要原因。
(六)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生成1.黄嘌呤氧化酶(XO)源性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缺血时ATP合成减少,钙泵活性降低,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Ca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后者催化黄嘌呤脱氢酶为XO。
ATP依次代谢为ADP、AMP、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
缺血状态下,ATP合成减少,则其代谢产物增多。
当恢复血流灌注时,O2供应增加,次黄嘌呤在O2的存在下和在XO的作用下生成黄嘌呤、超氧阴离子和H2O2;前者再在O2的存在下和在XO的作用下生成尿酸、超氧阴离子和H2O2。
所以在再灌注情况下,氧自由基大量产生。
XO系统引起的氧自由基产生是原发性的。
2.粒细胞源性自由基生成增多:中性粒细胞所摄取氧的70%经细胞内的NADPH氧化酶和NADH氧化酶的作用形成氧自由基,用以杀灭微生物及外来异物。
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并大量聚集,氧耗量显著增加,产生的氧自由基也显著增多。
中性粒细胞所引起的氧自由基增多是继发性的。
3.线粒体源性自由基生成增多:线粒体代谢的氧约有1∼2%转变为超氧阴离子。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这些超氧阴离子可被MnSOD所破坏。
缺血缺氧时,Ca2+进入线粒体,使MnSOD 合成减少、活性降低;同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不断增多的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物进一步反应生成活性更强的羟自由基。
羟自由基可损伤DNA。
同时,缺氧时Ca2+进入线粒体增多,使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进入细胞内的氧经单电子还原而形成的氧自由基增加。
4.儿茶酚胺源性自由基生成增多:缺氧条件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分泌大量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一方面具有重要的代偿作用;另一方面,过多的儿茶酚胺特别是它的氧化产物,往往又成为对机体的有害因素。
实验证明,儿茶酚胺的氧化能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氧自由基。
5.抗氧化系统能力减弱: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体内抗氧化酶类及抗氧化剂合成减少、活性减弱;同时被增加的氧自由基大量消耗,使自由基的清除不足,最终造成自由基增多。
(七)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1.脂质过氧化增强损伤生物膜:再灌注时大量形成的自由基、尤其是羟自由基可引发生物膜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皲裂,形成脂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改变膜的结构,降低膜的流动性,使膜受体、膜蛋白酶、离子通道和膜转运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加,酶活性降低等。
2.引起细胞内Ca2+超载: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增强使膜的液态性和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强,细胞外Ca2+内流增加;Na+泵活性降低使细胞内Na+浓度增加,Na+–Ca2+交换增强,使胞内Ca2+浓度升高。
线粒体膜的液态性及流动性也降低,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ATP生成减少,钙泵活性减弱,细胞浆中过多的Ca2+不能泵出而导致细胞浆内Ca2+超载。
(八)减轻自由基危害的措施1. 低分子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
2. 含巯基化合物:具有清除OH·的作用。
6-巯基嘌呤甘氨酸(MPG)。
3. 别嘌呤醇:清除OH·(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参与的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酶参与的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代谢,减少自由基产生)。
4. 含巯基的ACEI:有抑制O2 形成的作用。
5. 酶性自由基清除剂:CAT、过氧化物酶、SOD 等。
6. 甘露醇、潘生丁、布洛芬和氟碳乳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7. 中草药:也有抗氧化作用,如山莨菪碱、丹参、人参、生麦散、小檗碱、黄芪、何首乌、枸杞和紫苏等。
(九)麻醉药的抗氧自由基作用1.吸入性麻醉药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氧自由基有拮抗作用(SOD活性较高;MDA生成量下降),对心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2.静脉麻醉药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之一是抗氧化作用。
异丙酚的化学结构中含有酚羟基,一个分子的异丙酚可以捕捉两个氧自由基,干扰了脂质过氧化的夺氢过程,形成的酚基进一步与脂质过氧化基反应形成一个更稳定的无活性产物,从而中断脂质过氧化过程。
二、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一)依达拉奉化学结构化学名: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分子式C10H10N2O,分子量174.20。
(二)依达拉奉在日本的临床研究历史1987年12月~1988年11月进行Ⅰ期临床试验;1988年12月~1991年8月(全国12个验证中心)进行Ⅱ期前期临床试验;1991年10月~1993年3月(全国93个验证中心)进行Ⅱ期后期临床试验(双盲剂量研究试验);1993年12月~1996年3月(全国108个验证中心)进行Ⅲ期安慰剂对照的双盲临床试验;2001年6月上市使用。
(三)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依达拉奉分子进入体内后变成依达拉奉阴离子,其能够提供一个电子给氧自由基使后者变成不带活性的分子,从而降低或消除氧自由基的危害。
依达拉奉阴离子给出电子后其本身也变成自由基,但其活性很弱,对机体无危害。
因此依达拉奉是通过提供电子给氧自由基并灭活其活性而抑制膜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减轻羟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蛋白质、核酸不可逆的破坏作用。
(四)依达拉奉的清除自由基作用——生物学指标研究多项研究证明依达拉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如依达拉奉(50mM)较VE(2mM)明显抑制卵磷脂过氧化物PC-OOH 的产量,两者合用的抑制效果更强(Nakamachi T, et al.Folia Pharmacol Jpn2002;119:301-308);能够明显减少大鼠损伤性脑组织中MDA的含量(日本圣玛丽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系);抑制失血性休克家兔MDA的升高,维持SOD的活性;抑制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中2,3-DHBA(二羟基苯甲酸)和脑梗塞大鼠缺血区OH∙浓度的升高幅度。
(五)依达拉奉的清除自由基作用——细胞水平研究依达拉奉抑制15-HPETE对细胞造成的损伤:在牛大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花生四烯酸过氧化物15-HPETE可引起细胞的氧化损害;依达拉奉对细胞损害存在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NakamuraS, et al. Folia Pharmacol Jpn2002;119:301-308)。
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再灌注3天后海马区所产生的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六) 依达拉奉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器官组织水平研究依达拉奉3mg/kg能够明显减少大鼠脑梗塞面积,减轻脑损伤大鼠的脑水肿程度(日本圣玛丽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系);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应用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疗效更佳。
(七)依达拉奉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在体动物研究对行心脏直视手术杂种犬,在即将解除主动脉阻断前,从主动脉根部立即给予依达拉奉1mg/kg,然后施行再灌注。
再灌注60min后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压(LVP)明显较对照组增加,氧自由基LPO含量和心肌含水量明显减少。
依达拉奉用于肾移植犬,两周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aharaM, et al. Transplantation 2005;80:213-221)。
(八)依达拉奉的清除自由基作用——临床研究将11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Bid,共19d。
于第19d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6±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4±7.6分);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8.3%、86.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1%、62.1%)(李大臣,等.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