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图表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9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考纲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 分析综合C(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 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说明】从两类文本的考纲要求来看,“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层面,传记答题难度都比小说略小,这是学生普遍选择传记作答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师普遍要求学生选择传记作答的重要原因。
二、阅读要求【小说】①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②鉴赏人物形象; ③把握小说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 ④概括作品主题,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⑤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 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意图、 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 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归类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结构图§1考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类作品。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4.作品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5.作品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7.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8.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艺和形象的鉴赏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2具体考查内容一、科学类作品(社科文、科技文)(一) 理清思路,归纳要点科学类文章考查理解能力,主要需要逻辑思维。
阅读时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归纳要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体现,因此这是设题的重要方面。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语句科学类文章,必然会涉及一些概念或名词术语,或一些抽象或概括性比较强的语句,需要考生做出解释。
(三)理解并推断。
理解文章信息,并根据文章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这是阅读能力另一种体现。
(四)筛选整合概括表述从04年开始小阅读放在了二卷,有了表述题。
表述题的考查内容仍然是以前的知识点,只不过由选择变成了简述。
学生在做答时要筛选整合,并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二、文学类作品(一)理清思路:包括梳理线索、把握结构、分清层次。
文章可以看做一个结构。
行文思路是这个结构的体现。
读一篇文章,先要把握话题、主旨,一般来说话题引入在开头,主旨揭示在文章结尾部分。
然后就要理清思路,所谓理清思路,实际上就是分析这段在说什么,那段在说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前边对后边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构成一个整体。
(二)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高考的选文大多体现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对艺术等较深沉的思考,在确定话题和把握主旨并分析思路后,要分析文章体现的理念与感情。
(三)归纳要点:包括全文的和段落的要点。
归纳要点是每篇阅读必考的内容。
在分析思路时我们已经在概括自然段段和各层层意了。
但那时的概括缺少全文或全段的背景,在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后则要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概括要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分析图表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图表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也很常见。
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考查统计图表,主要考查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及趋势的分析等;二是考查框架图,主要是以框架图的方式梳理材料的内容,重点考查事件的发展过程、材料的重点内容以及材料的结构等。
掌握读图方法,关注命题要素1、掌握读图的方法。
(1)关注表头、图例等,读懂图表,明确比较、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尤其要注意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图表的试题;(2)注意图表中相关数值的变化趋势,对图表进行整体分析;(3)注意图表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别,对其加以横向比较;(4)明确选项中要求的比较区间,并在图表中找到相应的数据。
2、注意选项中描述图表信息的关键词语。
主要有上升(上涨)/下降(下滑)、峰值/低谷、回升/回落、反弹、回暖、负增长、失衡/平稳、递增(减)、稳中有升(降)、持续上涨、遥遥领先等。
3、关注描述图表信息的词语前的修饰限制词语。
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大的有:明显、迅猛、井喷式、急剧等。
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小的有:略有、放缓等。
限定表述对象的有:均、同步、每年/每月、逐年/逐月等,这时需要同时关注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数据变化趋势。
4、正确判断对图表信息进行推断的内容。
这一类试题主要是根据图表信息判断其发展趋势,选项中往往有“说明”之类的字眼。
解题时,考生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关注选项中表述程度的词,重点关注表述过于绝对的词语;第二要注意将推断内容和材料中的信息相互印证,特别是【注】中对某一概念的解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传道授业天上来,将科学课堂搬上太空,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如此科普,值得点赞。
那里是太空,那里也是生动的课堂。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图表
1
2
3
4
5
6
社会的对被困者的积极施救,体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
2、专题性
3、典型性
提问的一般方法及作用:
1、趣问法:消除陌生感,拉
近距离
2、直问法:不转弯抹角,直
截了当
3、推问法:逻辑严密,推理
性强
4、旁问法:制制造轻松的气
氛
一、访谈的读法:1、将采访者的问题与被访者的回答分开阅读,主要用
于理清思路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如:(2月月考19小题)记者从四个方
面(角度)对冯骥才进行了深入访谈,请简要概括。
答:⑴如何解读画
册扉页上留言的含义;⑵如何捕捉和表现绘画的冲动和灵感;⑶如何
认识“现代文人画”(或如何认识和阐发美术界的评价);⑷如何解释现
在“平和、唯美”的画风。
2、从采访者的问题中圈定答题范围,主要用于把握被访者的观点理解与
探究。
如:(2月月考20小题)冯骥才的画风由“激情澎湃”变为“更平
和、唯美”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
(5分)答:⑴有很强的社会责
任感,善于思考大的文化、社会问题,思维、视野、心灵开阔,提升了
内心境界;⑵有强烈的信念,心境更超然、更坦荡、更宽容,自己的视
野纯净、开阔。
二、了解记者采访的技巧,主要用于鉴赏文体特征。
围绕中心提问;当
被访者的回答偏离主题时,适时适当作出引导;适时的附和与赞美,拉
近与被访者的距离。
说明类文章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
2、语言的简明性、平实性、
趣味性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
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作
诠释、摹状貌。
1、(综合训练三第19题:)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的引用和列数据的方
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引用王师傅、张磊、乔新生的观点,充分反映了频繁拆迁的弊端,
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列数据体现了文章的真实性,反映了频繁拆迁在普
通老百姓对其的态度,进一步有力地说明频繁拆迁的缺点。
(4分)
P2142、2008年广东高考第20题: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
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
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5分)答:“惨淡经营”移用手法,把用于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