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技术及样本计算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115.87 KB
- 文档页数:33
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的样本选择与样本量计算一、引言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而样本选择和样本量计算是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样本选择和合理的样本量计算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的样本选择与样本量计算的相关内容。
二、样本选择的原则在选择研究样本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代表性原则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整体目标群体的特征和变异程度。
通过代表性样本的选择,可以提高研究的普适性和推广性。
2.随机性原则随机选择样本可以减少因主观偏好而引入的误差,使样本具有可比性。
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3.有效性原则样本应该是可获得的,能够充分反映研究目的并提供有效信息。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主题和题目要求合理选择样本。
三、样本选择的方法样本选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是基于概率理论进行的一种抽样方法,其特点是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是可计算的。
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2.非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是基于研究者主观判断进行的一种抽样方法,其特点是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无法计算。
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包括方便抽样、判断抽样和专家抽样等。
四、样本量计算的方法样本量计算是确定研究中所需样本容量的过程,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1.经验法经验法是基于已有研究或者实践经验的样本量计算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家,可以获取相似研究的样本量信息,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样本量。
2.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样本量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参数估计法、假设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等。
其中参数估计法是最常用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可以根据所需研究的样本量和效应大小进行样本量计算。
3.软件模拟方法软件模拟方法是通过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模拟实验来确定样本量的方法。
通过设定不同的样本量和效应大小参数,模拟实验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样本量。
-----------------------------------Docin Choose -----------------------------------豆 丁 推 荐↓精 品 文 档The Best Literature----------------------------------The Best Literature2009年第9期科技经济市场一种合理、可行的抽样方案,不仅需要针对调查对象选择适宜的抽样方法,还应根据调查研究的精度及预算情况来决定样本容量。
我们知道,在系统误差确定的条件下,抽样的准确性取决于抽样误差,抽样误差又与样本容量有直接关系。
若样本容量过大,会使得实施难度增大,增加经费的开支;而若样本容量过小,可能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使抽样误差增大,影响了调查研究推论的精确性。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样本容量是很重要的。
下面就对两种抽样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如何确定样本容量。
1简单随机抽样时样本容量的计算1.1重复抽样假设(x 1,x 2,…,x n )是来自于总体的一个简单随机抽样,而总体的期望为μ,方差为σ2。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即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n 的样本,则样本均数x 服从正态分布。
若当n 足够大时,即使是从偏态总体中抽样,样本均数x 也近似服从期望为μ,方差为的正态分布,即,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则有。
根据统计学中区间估计知识可知:。
(1-α为置信水平)(1)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在一定的置信概率条件下,抽样允许的最大误差称为抽样极限误差,或称允许误差,一般用△表示,而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就可以用△x 来表示。
由于总量指标是一个确定的值,抽样指标是围绕总体指标波动的随机变量。
那么,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离差的绝对值就是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抽样均值的极限误差△x 可表示为△x =|x-μ|。
根据△x 的定义可知:(2)比较(1)式和(2)式,可以得到:,即:(3)1.2不重复抽样当采用不重复抽样时,x 的方差为,即。
第三节实质性程序中的审计抽样技术变量抽样•在实施实质性测试时,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数额、余额是否存在错误以及错误的大小进行定量测试和分析评价。
审计抽样仅适用于实质性测试中的细节测试,而不适用于分析程序。
•变量抽样是一种通过对样本审查并根据抽样结果来推断总体价值,估计交易的发生额或账户的余额,从而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金额误差的抽样方法。
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通常采用变量抽样的抽样方法。
变量抽样的分类变量抽样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单位平均数抽样传统变量抽样一、单位平均数抽样•单位平均数抽样是一种传统的变量抽样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样本平均值,并将平均值与总体项目数相乘,从而得出审定的总体价值。
•这种变量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是否完整可靠,甚至在被审计单位缺乏基本经济业务或事项的账面记录的情况下,均可使用该方法。
变量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样本设计阶段1.选取样本阶段本2.3.评价样本结果阶段与控制测试一样,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抽样也可分为样本设计、选取样本和评价样本结果三个阶段:1确定测试目标 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提供合理保证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提供合理保证确定测试目标 1考虑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确保抽样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定义总体2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提供合理保证确定测试目标 1考虑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确保抽样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定义总体2根据审计目标和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同时结合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和替代程序的难易程度定义抽样单元定义抽样单元3。
服务业限额以下单位抽样调查技术方案一、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服务业限额以下单位抽样调查采用小样本抽样方法。
具体方法为:服务业限额以下单位按单位性质分企业和非企业两部分分别抽样,以全市为总体按行业大类进行小样本抽样,各县(市)、区每个行业大类分别抽1家企业和1家非企业作为限下单位样本。
样本由市里统一抽取后下发。
二、数据的推算以第二次经普资料为基础,测算每个县(市)、区限额以下单位各主要指标作为基数,推算总量时各县(市)、区限下各行业大类采用全市统一的增长速度再乘上相应的基数。
下面以营业收入为例说明各大类总量抽样推算公式:①2009年度大类抽样推算公式:2009年大类营业收入=第二次经济普查该大类限额以下单位营业收入×2009年样本单位营业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2009年该大类限额以下单位变化系数其中单位变化系数=2009年名录库中该大类限额以下的单位数/2008年名录库中该大类限额以下的单位数②月度调查期的推算公式本期大类营业收入(收入合计)=上年同期该大类限额以下单位营业收入×本期该大类样本单位营业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本期该大类限额以下单位的变化系数。
其中单位变化系数=本期名录库中该大类限额以下的单位数/上年同期名录库中该大类限额以下的单位数如果不能掌握本期单位数的变化情况,可用上年的变化系数代替。
如果没有上年同期该大类限额以下单位的营业收入,则要通过该大类限额以上单位本期调查的上年同期营业收入与上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为系数来推算。
公式为:上年同期该大类限额以下单位营业收入=(该大类限额以上单位本期调查的上年同期营业收入/该大类限额以上的上年营业收入)×上年全年该大类限额以下单位营业收入。
三、其他限额以下单位抽取后,各地要根据企业是否关停、是否正常经营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对,对于已经关停、经营不正常的单位用相邻单位进行调整替换,最后确定限额以下样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