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专业化学术推广-临床试验
- 格式:pptx
- 大小:69.49 KB
- 文档页数:17
浅析扬子江药业的处方药营销模式创新处方药特指在中高端临床医院销售,由具有处方权的医生开具处方,患者从医院药房购买的药物,处方药的销售权基本控制在医院和医生的手里,因此不管处方药营销模式如何创新,其核心目标都是让医院和医生满意。
1.处方药的营销要素分析和君医药咨询总结处方药销售的“三垄断一管制”的市场环境:地方政府垄断采购-招标采购,医院垄断采购-药品进医院,医生垄断供应-医生处方,国家对药品价格进行管制。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处方药营销的成功离不开产品结构、政府事务、学术推广和营销体系等四项要素。
产品结构是医药企业营销成功的首要因素。
产品研发和新产品上市是医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一个强大的医药企业背后往往有一个或者一系列重量级的医药品种作为支撑,产品结构必须具备差异化优势,同时必须注重大品种产品打造和发挥产品组合优势。
政府事务是医药企业营销成功的保障要素。
医药企业需要建立并维护与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关系,强化医保、招标和物价等方面的政策性竞争优势,在跨越政策性壁垒的同时,将竞争对手甩开。
学术推广是处方药企业营销成功的有效手段。
处方药企业需要加强产品学术和专业化推广能力,通过开展临床研究和学术会议等方式深入挖掘医学卖点和提高影响力,完善学术专家网络,抢占学术制高点。
营销体系是医药企业营销成功的核心要素。
医药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的营销模式并设计组织结构,培育并强化忠诚度高和竞争力强的销售团队,持续提升营销效率。
2.扬子江药业的内部承包模式扬子江药业的2010年销售收入已经突破250亿元,接连夺得2009年和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一名的骄人业绩。
扬子江药业的几何级数成长速度的背后是被广泛研究和学习的扬子江模式,而扬子江模式的核心是对处方药营销和生产力解放的本质透视。
谋定而后动,扬子江药业首先对国内医院市场的“三垄断一管制”下的“以药养医”体制进行深刻理解和系统思考。
针对市场现状和目标客户提出营销三满意原则:让医生满意,让骨干员工满意,让社会和政府满意。
药品营销模式:1:从运作主体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底价承包模式(代理模式)和自主经营模式;2:从操作手法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术营销模式、专科营销模式、品牌营销模式、新闻营销模式、数据营销模式、流通营销模式等。
一:学术模式:通过学术推广让医生在临床上使用药品。
对于药品营销,学术推广是主流模式。
在临床上,开发出来的进口新药、专利药品,一般企业研发的新药,临床医生由于没有使用过该药品,也难以认识到该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会不会出现不良反映。
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医生是很难主动开出该药品的。
医药代表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人性化、专业化的学术推广方式去说服医生在最大程度上接受自己的产品。
作为一种主流的药品营销模式,学术推广模式是成为引领未来新药销售的发动机。
二:专科模式:针对特定患者、特定病种和相关专科医院合作。
专科模式事实上是从医院营销中细分出来的一种营销模式,它是针对特定专科医院、特定病种、特定患者而采取的新药推广销售模式。
从特定专科医院分析,由于它们无论是在人员上、技术上还是设备上均无法与大中型医院相抗衡,在市场竞争中,以独特的诊疗技术和品质优秀的新药品是它们常用的武器,独特的诊疗技术一般是它们的看家本领,新药则需要从市场上引入。
每当一种适合专科医院(如肝药、结核药、抗菌药、皮肤药、骨科、风湿等等)的新特药出现,它们都迫切希望能在专科门诊中得到运用,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因此有创新及独特疗效的新品倍受专科医院欢迎,也是专科获得良好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少制药企业其实并不了解专科医院的操作,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分散的小市场,其实在中国约29万家医疗机构中,专科、门诊数量就占了20万家左右,只要充分挖掘这一市场,它的容量是不容小看的。
同时,专科医院也相当欢迎制药企业为请来专家为患者、医护人员举行讲座或培训,制药企业更容易获得患者资源,也更容易形成品牌。
三:品牌模式:在医院中建立品牌,通过医生把品牌渗透到患者。
OTC品牌推广针对的对象是大众消费者和药店销售人员,而处方药品医院推广针对的是医生和少数患者。
医药临床产品学术推广方案一、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药临床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然而,由于市场激烈竞争和消费者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要求提高,仅仅依靠常规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学术推广方案来提升医药临床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目标1.提高医药临床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2.增加医学专家和临床医生对该产品的认可度;3.增加医药临床产品的销售量。
三、推广策略1.加强与医学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知名的医学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临床研究,收集产品的临床数据,通过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等方式,提高产品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2.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邀请权威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与临床医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医生对产品的了解和认可度。
3.开展临床实验和实践示范与各大医院合作,开展产品的临床实验和实践示范,邀请有影响力的医疗专家参与并进行宣传。
通过临床实践的有效证据和专家的推荐,提高医生和患者对产品的信赖度。
4.提供学术支持和培训为临床医生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产品。
例如提供网上学习资源、举办培训班、提供学术资料等。
5.建立学术合作伙伴关系与学术机构、医学组织和医学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项目推广。
通过合作共赢的模式,提升产品的学术声誉和市场影响力。
四、执行措施1.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策略和执行计划,确保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实施方案;2.配备专业的推广人员,拥有医学背景和推广经验的团队将能更好地与医生和医学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3.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和培训,更新推广策略和技巧,确保团队始终保持竞争力;4.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确保推广活动的顺利进行;5.定期评估推广效果,根据市场反馈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推广策略和方案。
处方药营销策略处方药是指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
处方药的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注重合法合规,同时也要强调产品特点和科学实力,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处方药营销策略。
首先,建立医药专业团队。
处方药销售不同于一般非处方药,在销售过程中需要医生开处方,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医药专业团队,包括了解产品的药师、医生、药物研发人员等,以便能够在销售过程中提供专业的药物信息和解答疑问。
其次,将科学研究成果宣传出来。
处方药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不同于非处方药仅需申请执照即可上市。
因此,营销策略中应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临床试验结果,向医生和患者介绍产品的安全性、疗效等关键信息。
第三,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
医疗机构是处方药的主要销售渠道,因此,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提供优惠政策和销售支持,以增加销售量。
第四,进行学术推广活动。
学术推广活动是推动处方药销售的重要手段,可以组织专家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向医生介绍产品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提供学术支持。
第五,开展患者教育活动。
处方药的目标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因此,开展患者教育活动非常重要。
可以组织讲座、宣传片播放等形式,向患者介绍产品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产品的认知和满意度。
最后,加强与药店的合作。
虽然处方药只能在医院购买,但药店作为销售终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与药店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培训和支持,以增加销售渠道和推动销售。
综上所述,处方药的营销策略需要注重合法合规,加强医药专业团队建设,宣传科研成果,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学术推广和患者教育活动,加强与药店的合作。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处方药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处方药专业化推广模式——中国医药行业十大营销模式系列之一前几天发了一篇微薄《中国医药行业十大营销模式》,对目前国内医药行业的主要销售模式进行了一下总结和分类:1、处方药专业化推广(主要指自建队伍)模式;2、处方药精细化招商模式;3、OTC品牌推广加终端促销模式;4、OTC招商模式;5、普药流通与分销模式;6、第三终端模式;7、终端直供模式;8、基药模式(流通和代理);9、网络品牌推广模式;10、医药电商模式。
很多网友对此进行了转发并参与了讨论,其中也有很多朋友提出,能否进一步详细阐述一下每种营销模式的操作方式和要点,基于此,笔者计划用几篇文章对其中的经典模式进行简要论述,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所谓的“处方药专业化推广模式”笔者理解就是以产品的临床治疗和应用为推广核心的营销模式。
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半专业化推广模式”,因为在目前的国内医药行业几乎所有的处方药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是“两条腿走路”,采用的是“学术营销”与“关系营销”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另外,这里主要是指企业自建临床销售队伍的形式,其他处方药相关营销模式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另作讨论。
对于此类模式的要点笔者总结如下:一、产品的自身“硬件”条件疗效与安全性关于产品的医学属性笔者总结了一句话,“好产品未必能做大,垃圾产品肯定做不大,做大的产品一定不差”。
就是说,作为临床产品尤其是处方药,疗效确切是必要条件,疗效好的产品未必能做大因为还存在营销的问题,但疗效差的产品一定是做不大的,即便可能短时期内通过高力度的临床推广手段取胜,长期范围内仍不可持续,“做大的产品一定不差”是说目前在临床市场做大的产品治疗效果还是都说的过去的,至关重要的一点,不能有副作用方面的严重“硬伤”。
剂型因素处方大产品中口服剂型较多,但针剂更容易上量,前者是慢热但热的时间较长较稳固,后者是快热型,但持续性相对较差,比如中药注射剂成名迅速但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从市场上消失。
口服剂型容易做大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不仅可以在临床推广还可以在零售药店销售,推广路径更宽,消费者接触面积更大,临床带终端也是很多企业经常采用的的营销战略,所以更容易上量。
专业化学术推广专题(一):何谓专业化?专业化学术推广的含义是:以学术为基础,以专业为标准,以推广为手段。
其中的核心是学术,是因学术而专业,因专业而可信。
专业化学术推广有一个核心三个关键点:一个核心是“专业的产品知识提炼”;三个关键点分别是“专业的营销队伍”、“专业的沟通工具”和“专业的推广表现”。
我们先说说“专业的产品知识提炼”。
这是学术推广的核心,是推广的内容。
怎么叫专业的提炼呢?让医学专家认可的就是专业的;自己说的挺带劲儿,医生听了都懒得反驳、懒得提问的就是不专业。
其实就是为产品写个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结构清晰逻辑合理。
有时候产品比较新,新到课本上没有,比如一个治疗肿瘤的生物制品,属于非常前沿的东西,因为太前沿了,临床上还没有如何应用的方案,比如和现在的放化疗如何结合,多长时间一个疗程等,企业做推广的时候要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就是提供方案。
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因为是招商模式,所以对产品的提炼是针对招商的,也就是常规的那几句话“独家、医保、市场大、空间大、严格的市场保护”等,而对于产品本身的治疗特性的提炼几乎没有,即便有也大多比较粗糙。
专业的营销队伍。
医学部和市场部要先把产品搞明白,然后培训销售人员,把销售全部培训成产品高手,能够和医生对话,能够给代理商代表讲课。
让目前不太专业的销售代表练就能够给代理商讲课有多难呢?也不难,培训上两个星期就行,外企曾经有一阵风潮是招聘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当代表,自己培训,效果很好。
专业的沟通工具。
临床推广需要很多工具物料,这里面学问也很大,因为医学上的论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对问题的表述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你如果不按那个规矩来,就是不专业的表现。
这就像喝红酒,西医们都是在高脚杯里倒上一点儿,用手掌温着,轻轻摇着,闻着酒香慢慢品,如果我们有的兄弟不这么喝,而是一饮而尽,这不是一看就不专业吗?谁让现在我们需要得到人家的认可呢?内容科学、细节完善、创意美妙、设计精致,这些是对物料的基本要求。